2.2合理利用网络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合理利用网络 教案

资源简介

2.2合理利用网络 教案
教材分析
在第一框辩证认识互联网的基础上,学生已经了解网络是把双刃剑。在享受现代文明、网络时代带来快乐的同时,也应懂得辨别信息的真伪及优劣。本框意在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互联网,做网络的主人。教材内容与时俱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度高,对学生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较大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不断增强,处于由家庭和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阶段。他们既参与构建网络文化,也深受网络文化的影响。在充分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社会进步的同时,冗余信息、不良网络文化甚至网络中的违法犯罪也给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中学生的成长带来一定的困扰。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对网络生活的正确态度,树立正确的网络观
2.通过交流合作等活动,增强合理利用网络的能力,能够积极适应信息化社会
3.结合教学情境,知道合理利用网络的具体要求,明确合理使用网络才能使网络发挥应有的作用。
教学重点
使用网络要节制
教学难点
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法 案例教学法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呈现材料:“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游”措施
[设计意图:以贴近学生生活的网络游戏限制导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引导学生认识到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二、新课讲授
【教学情境1】呈现互联网平台中的多个应用的图标。
【学习任务1】自由发言:
生活中的常用软件有哪些?会用它们做哪些事情?
同样的网络,为什么进入不同的网络世界?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积极利用互联网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参与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提高媒介素养。]
【教学情境2】课堂测试:与网络成瘾相关的十道测试题。
【学习任务2】学生自测并小组讨论:
过度使用网络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困扰?
怎样避免这些困扰?
教师随机采访并总结:我们要学会“信息节食”。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引起学生的警觉、自省,引导学生关注沉迷网络的问题,明白使用网络要节制。]
【教学情境3】近日,有网友发布:广东佛山一男子提着婴儿的脚,穿过医院走廊的视频,并配上婴儿哭声,称医院工作人员虐待婴儿。该视频发布后迅速引起大量网民转发、跟评。这条疑似“医院工作人员虐待婴儿”的消息被证实为网络谣言。
【学习任务3】同桌交流:网络谣言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应该怎么做?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思考、交流,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学生辨别网络谣言的能力,减少信谣传谣的行为。]
教师总结: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教学情境4】 经警方调查,网民廖某为博取眼球、吸粉引流,将“医生拿婴儿模型去训练”的视频剪辑后配上音乐进行发布,引发网民对“医院工作人员虐待婴儿”的猜疑,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违法行为人廖某作出行政拘留的处罚。
【学习任务4】自由发言:怎样做负责的网络参与者?
教师总结:网络无限,自由有界。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中的真实案例更易于学生感受,帮助学生理解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引导学生做理性网民,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法治意识。]
三、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
四、布置作业
课后调查: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调查问卷,调查班级同学使用网络的情况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改变传统文本作业的单一形式,丰富作业的趣味性,引导学生在实践调查中自我认知、自我教育,把本课的教育教学目标落到实处。]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由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措施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合作探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真实情境中的问题驱动学生交流、讨论、合作,在提高分析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引领学生的行为,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整节课的教学素材贴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发言,做到了及时鼓励和引导学生。但这堂课仍有遗憾,学生的紧张使课堂气氛不太活跃,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同时我也认识到自己的感染力还不够强,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意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踊跃参与到课堂中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