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初识数据与计算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2-2023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一单元 初识数据与计算 单元测试(含答案)2022-2023学年教科版(2019)高中信息技术1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初识数据与计算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
1.人们对信息进行提炼和归纳后,获得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观点、经验和技能,信息才会内化为( )
A.信息 B.数据 C.知识 D.智慧
2.“交互式平板智慧课堂”,上课时师生人手一个平板电脑。在校园内教师可以将资料上传至服务器,用平板演示课件、批改作业并及时反馈。学生通过“人脸识别”登录平板电脑,通过教学平台APP从服务器下载学习资料,听课、备注笔记、及时了解作业情况。下列关于该信息系统中的数据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信息系统中服务器端数据库中的数据属于大数据
B.该信息系统中存储和加工处理的数据都是数字化的
C.该信息系统中所有数据都存储在服务器端
D.该系统中学生在课件上备注的笔记不属于数据
3.将现实世界中各种各样的信息用二进制来表示的过程,就是信息数字化的过程。以下工作中,包含信息数字化的是( )
A.监控摄像头录制视频
B.电子测温模块测得学生额头温度
C.检测到异常体温时,音响发出警告声
D.管理员将服务器里的视频数据上传到云端
4.下列关于数据、信息和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数据本身不需要经过解释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B.信息具有载体依附性,因此不能脱离它所反映的事物被传输、存储和表达
C.信息的价值包括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经过人为加工处理后的信息不再具有价值性
D.与数据和信息相比,知识更接近行动,不同的人接收同样的信息后所建构的知识不一定相同
5.以下关于数据、信息、知识的理解错误的是( )
A.信息可以消除不确定性
B.数据经过解释产生的意义可以称为信息
C.单纯的数据是没有意义的
D.不同的人对于同样的信息,所形成的知识也是相同的
6.王明体重90kg,身高180cm。其中“体重90kg”,“身高180cm”是对王明体重身高的符号记录属于( )
A.数据 B.信息 C.知识 D.智慧
7.关于数据项与数据元素的描述,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数据元素可由若干数据项组成
B.同一数据元素中各数据项的数据类型必须相同
C.数据项是数据的最小单位,通常用来描述实体的某种属性
D.数据元素是数据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一个整体来处理
8.关于数据的收集和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数据的预处理、统计分析等能够为数据增值
B.所有收集的数据都不直接具备价值和意义
C.收集到的数据可以直接设计算法对其进行加工和分析
D.对数据的组织是数据处理的最后一步
9.下列有关数据、信息与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一个U盘中存储了若干个文件,这些文件是数据
B.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信息,因个人理解不同,会构建出不同的知识
C.大数据具有数据规模大、处理速度快、数据类型多、价值密度低四个特征
D.信息具有时效性,“2023年8月22日杭州市最高气温30℃”这条信息已经没有价值
10.科研人员收集到大量的数据,并使用Acce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这属于哪种计算方式( )
A.人工计算 B.借助计算机软件计算
C.编程计算 D.以上都不是
11.“结绳记事”“刻锲记事”属于哪种计算方式 ( )
A.人工计算 B.Photoshop计算 C.借助电子表格软件计算 D.编程计算
12.下列选项不属于直接数据获取方法的是( )
A.调查法 B.访谈法 C.利用网络搜索 D.观察法
13.过时的天气预报,对当下的出行没有参考价值,这体现了信息的( )
A.时效性 B.真伪性 C.普遍性 D.可处理性
14.国际黄金价格的数据是( )
A.不变的数据 B.不断变化的数据 C.随机变化的数据 D.确定的数据
15.以下关于数据、信息、知识和智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的数据中都蕴含着信息
B.“珠穆朗玛峰峰顶海拔过高,不宜人类居住”,这体现了了人类的智慧
C.圆的面积可以用圆周率近似值3.14乘以半径的平方获得,这是知识
D.若在纸上单独书写“2008”这几个数字时,它就已经被赋予了一定的意义
二、填空题
16.有“成年人清晨安静状态下的口腔正常温度在36.3 37.2度”,“38”,和“叶达的口腔温度是38度”三种描述分别是 ,数据和信息。
17.智能农业管理平台可以监测每天的气象情况,如图示,平台所显示的“32”能用来描述农场环境的温度现状,这些数字属于 (选填:数据/信息/知识)。
18.2020年3月某社交平台5.38亿用户的数据被泄露,约1.72亿用户的个人数据被放在某些暗网公开销售。有网络专家认为,黑客通过大数据集成,把各个渠道窃取到的用户信息数据汇总到一起以后,就会产生更大的危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下列关于数据与信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户个人数据在网站上公开销售,说明信息是具有价值的
B.数据就是数字,比如用户的手机号、银行卡号……等
C. 保护数据安全不仅要做好存储介质的安全防护,还需提高数据本身的安全
D.个人账号的密码设置为包含字母、数字、符号的强密码可以提高信息安全性
2. 下列关于大数据及数据编码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大数据一般数据规模很大、而且价值密度也很高
B.该事件中,遭到泄露的数据都是数字化编码后的数据
C. 计算机中存储的都是经过一定规则编码后的二进制数字
D.大数据技术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新的社会问题
19. 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符号记录,是信息的载体。
20.数据是现实世界客观事物的( ),是信息的载体。
三、判断题
21.知识是人们运用大脑对获取或积累的信息进行系统化地提炼、研究和分析的结果,能够精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 )
22.数据对象是具有相同性质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
23.小李的体重是60 kg,"60"是数据。( )
24.人和自然界中的事物都能提供数据。( )
25.按照获取数据的渠道,可以将数据分为直接数据和间接数据两类。( )
四、操作题
26.以下是历次人口普查中关于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数据,其中,人口的单位是(万人),城镇人口比重的单位是(%)。
普查年份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全国人口 城镇人口比重
1953 7726 50534 58260 13.26
1964 12710 56748 69458 18.3
1982 21082 79736 100818 20.91
1990 29971 83397 113368 26.44
2000 45844 80739 126583 36.22
2010 66557 67415 133972 49.68
2020 90199 50979 141178 63.89
以上数据对应的文件是“城镇人口.csv”,将其用Python程序读入,结果如下:
(1)对以上数据中的部分数据进行可视化,根据下列代码绘制图形,得到的图形是( )
(2)使用城镇人口比重数据绘制柱状图,为得到如下图形(字体大小不做要求),请补全代码:
① ②
(3)根据历次普查数据,若2030年进行第8次人口普查,你认为下列哪一项最有可能是第8次普查的结果( )
A.城镇人口113129,乡村人口82203 B.城镇人口104023,乡村人口40101
C.城镇人口82203,乡村人口30101 D.城镇人口50101,乡村人口104023
(4)请根据已有7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82年(大约为计划生育政策实施的年份)为转折点,描述新中国成立以来总人口、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的变化,填写下表并给出解释。
总人口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城镇人口比重
82年以前 快速增加 ④ 快速增加 缓慢增加
82年以后 ③ 快速增加 ⑤ 快速增加
根据上表所描述的变化趋势,选择上一题(3题)的2个错误选项进行解释。
(5)以下是几位同学填写第8次人口普查的预测结果:
同学 普查年份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全国人口 城镇人口比重
同学1 2030 102019 40979 142998 0.713429558
同学2 2030 172938 40979 213917 0.808435047
同学3 2030 82019 40979 122998 0.666831981
同学4 2030 112938 35934 148872 0.758624859
同学4 2030 122938 35934 158872 0.773817916
将以上数据存在DataFrame类型的df中,如图所示:
以上数据可能存在着重复值、缺失值或异常值,对其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结果存在mydf中,你认为处理该数据最不需要下列哪段代码?( )
代码A
代码B
代码C
(6)根据历次普查的数据可以预测2030年城市化程度会比2020年的63.89%更高,若要取出以上预测数据中,城镇人口比重范围在0.70~0.75之间的预测结果,请参考上一题(5题)中C选项的代码,写出实现该功能的Python语句。
mydf = df[ ]
参考答案
1.C
2.B
3.AB
4.D
5.D
6.A
7.B
8.A
9.D
10.B
11.A
12.C
13.A
14.B
15.C
16.知识
17.数据
18.B A
19.数据
20.符号记录
21.正确
22.正确
23.正确
24.正确
25.正确
26.A plt.bar(df[‘普查年份’],df[‘城镇人口比重’]) plt.xticks([1953,1964,1982,1990,2000,2010,2020]) B
缓慢增长 慢速增长 先缓慢增加,再缓慢减少,最后快速减少 C的总人口不到13亿,总人口数应该增加//A的乡村人口应该减少,或总人口应该缓慢增加,总人口数太多了。D的解释同A C的总人口不到13亿,总人口数应该增加 B (df[‘城镇人口比重’] > 0.70) & (df[‘城镇人口比重’] <= 0.7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