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练习-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含答案)

资源简介

4.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练习(含答案)
一、单选题
1.S企业是一家大型国有企业,近年来,该企业高薪聘用科技人员,并允许他们以科技入股,根据企业经济效益分红。这些举措有利于( )
①缩小个人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
②提高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推动企业科技创新
③完善再分配机制,促进社会更公平
④坚持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兼顾效率与公平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某省重点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明确规定,相关国家级、省级重点生态功能区所属县可以获得重点生态功能区补助,跨市地表水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可以获得跨市水源保护区补助, 相关国家和省生态文明试验区、国家和省公园体制试点示范地区和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地区可获得引导性补助。对生态功能区的财政转移支付( )
①意在通过再分配机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可以有效调节地区收入差距,实现社会公平
③是防范和化解生态功能区群众生存危机的重要举措
④有利于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资源优化配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为了实现2023年下半年经济目标,国务院要求,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继续拓展扩消费、促投资政策空间,提振大宗消费,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加快建设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
①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同时加强政府对市场的监管
②拉动经济发展,有利于提高市场效率,缩小区域收入差距
③要实现市场准入畅通、市场开放有序、市场竞争充分、市场秩序规范
④要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加居民收入,将社会公益事业进一步实现市场化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已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为了更好发挥数据要素的作用,需要建立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数据要素收益分配制度。下列说法符合上述制度要求的是( )
A.健全数据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更好发挥政府的引导调节作用
B.再分配阶段要坚持推动数据要素收益向数据价值创造者合理倾斜
C.建立健全数据要素登记及披露机制,打破“数据垄断”,增强企业社会责任
D.在初次分配阶段按照按劳分配原则,重点关注公共利益和相对弱势群体
5.2023年9月28日,山东省人民政府发布2023年企业工资指导线。企业职工货币工资增长基准线为7%。企业工资指导线基数为2022年全国城镇非私营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114029元。根据本单位的经济效益增长情况,参照当地政府发布的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价位和本地、本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等因素,逐步增加劳动者工资。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 )
①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
②通过加大社会再分配的力度,完善个人收入分配
③有利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的劳资关系
④实现了劳动报酬提高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23年9月19日,湖北首本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在咸宁颁发。这是继该省颁发全国首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动产权证书后,又一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地生效,实现农村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再分离”。对颁发土地经营权不动产权证的积极影响,推导正确的是( )
A.明确土地经营权物权保护→保障农民的土地所有权→激发农村生产要素内在动力
B.确立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模式→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
C.稳定农民土地经营的预期→促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D.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再分离”→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7.2023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再次强调要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发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但增加消费者收入是持续促进居民消费的源头活水。下列有利于增加消费者收入的是( )
①国家降低个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
②加强困难群众就业兜底,以增加困难群众的转移性收入
③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④丰富和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产品,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近年来,人社部门深入实施“技能中国行动”,为培养壮大高技能人才提供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充实人才规模;推行新型学徒制,创新培养方式;构建“新八级工”制度,畅通发展通道;启动制造业技能根基工程,夯实重点领域……这些举措( )
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②能够促进劳动力要素与就业需求、结构之间的匹配
③是着力促进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解决的总抓手
④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最直接方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9.基尼系数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常用指标之一。基尼系数最大为“1”,最小等于“0”。基尼系数越接近0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趋向平等。下列举措不利于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是( )
A.健全覆盖全民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B.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
C.引导支持慈善捐赠等公益性事业开展 D.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10.某省一家国有大型企业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一家上游民营企业投资,持股 15%;引入两个员工持股平台,持股比例合计为 20%。2022 年该公司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分别增加 109%和 547%。混合所有制改革对该企业产生影响的正确路径是( )
①引入民营企业投资→整合行业上游资源→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②引入民营企业投资→放大国有资本功能→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销售份额
③引入员工持股平台→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企业效益
④引入员工持股平台→增加员工转移性收入→缩小收入差距→激励员工创造业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2023年10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13027亿元,同比增长5.2%;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398元.同比名义增长6.3%。从收入来源看,全国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净收入分别同比名义增长5.6%、7.3%、2.5%、4.1%。材料表明( )
①我国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
②我国居民收入增长得益于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
③我国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④居民劳动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的增长促进了总收入增长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2023年“国家账本”显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安排资金100625亿元、增长3.6%。关于具体的支持项目,某班同学收集到以下信息:“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安排资金1770亿元;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资金1091亿元;困难群众补助补贴1567亿元;学前教育发展250亿、增加20亿。”对上述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①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表明我国在2023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②重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相协调,增强发展的整体性
③完善第三次收入分配,加大就业和社会救助,扎牢社会保障网
④发挥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山东某镇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自然条件,充分发挥村办集体经济和龙头企业联农带农作用,采取“合作社+企业+农户”模式,以集体控股+企业、农户入股为前提,以收租金、分红金、获薪金“三金”模式和零成本起步、零风险种养、零距离就业“三零”为目标发展村集体经济。目前,该镇试点村庄群众入股率达到80%以上,提供务工岗位上百个,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该镇的做法( )
①形成村集体和农户利益共同体,促进共同富裕
②整合农村资产资源,发挥集体经济的主导作用
③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④表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成为农村的主要分配方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2023年4月底,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国家发改委就加强居民增收工作作了研究部署,要求地方发展改革部门加大稳就业工作力度,发挥好最低工资、工资集体协商、工资指导线等机制作用,强化重点群体支持帮扶,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积极探索促进居民增收有效路径。此举旨在( )
①理顺收支关系,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
②调节收入分配,实现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③促进公平正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
④增加财政支出,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已经到了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国家将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完善养老和医疗保障体系、兜底救助体系、住房供应和保障体系,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并提高精准性。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提出,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2022年党的二十大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结合材料,运用《经济与社会》相关知识,说明我国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共同富裕目标的可能性。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以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不懈追求。一方面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中促进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要通过构建三次分配制度安排促进共同富裕。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共同富裕问题。政府报告再次强调扎实推进共同富裕。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的人民立场,深厚的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情怀和锐意进取的历史担当精神。
运用《经济与社会》中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从个人收入分配角度,说明如何助力共同富裕的步伐加快发展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40多年前的深圳是个贫穷的边陲渔村,农民年收入134元,而隔河相望的香港新界农民年收入已达1.4万元。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五届全国人大第十五次会议批准深圳设立经济特区,从此深圳掀开历史崭新一页:敲下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第一槌、推进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发行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到后来一系列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圳始终站在潮头。如今的深圳每平方公里孕育着8.51家高新技术企业、吸引了约三分之二的世界500强落户;外贸出口总额连续27年蝉联全国第一,年度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587倍;财富飙升1.2万倍,人均国民收入全国第一,GDP总量达到2.69万亿元,已经超过香港。
结合材料,运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分析深圳模式的成功坚持了什么分配制度?这对深圳的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18.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我们坚持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这一特征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结合材料一,运用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的知识,说明我们如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参考答案:
1.D
2.B
3.A
4.A
5.B
6.C
7.D
8.A
9.B
10.A
11.B
12.A
13.A
14.C
15.
①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我国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公有制为主体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创造了良好条件。
③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通过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缩小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调动劳动者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促进效率提高,又能避免两极分化,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保证在共同富裕道路上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
16.①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在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
②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生产要素由市场评价贡献,按贡献决定报酬的机制。
③完善收入分配,在再分配方面,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
④完善个人收入分配,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挥慈善等公益事业。完善个人收入分配消除贫困,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⑤我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7.①深圳模式的成功在于坚持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的分配制度。②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发行股票等措施,既坚持了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③让劳动、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让其活力竞相迸发,让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极大地促进了深圳经济的发展。
18.①收入分配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必须完善个人收入分配,健全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②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鼓励勤劳致富,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清理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③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同步增长、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同时实现劳动报酬同步提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坚持消除贫困,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