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九年级历史学科教案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教师:
备课时间:年 月 日 上课时间: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唯物史观: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和生物学家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知道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及其代表著作;知道天才作曲家贝多芬及其成就。 史料实证:通过对文化代表人物生活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和对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历史解释:对比分析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和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异同,理解二者结果不同的根源。 家国情怀: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著名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们善于观察社会生活,自强不息,将个人命运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尊重和欣赏不同民族所创造的文化成果,从而树立正确的国际意识。
教学重点 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 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
教学难点 各领域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及其精神。
教学方法 多媒体演示法,史料分析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个性设计
一、激情导入 引课明标 “如果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提问:这句话是谁说的?他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
二、导学引领 自主学习 一、科学家 1、英国牛顿:①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②《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③使 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英国达尔文:①《 》;②提出进化论观点。 二、文学巨匠 1、法国作家巴尔扎克代表作是《 》 2、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 》、《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夫·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三、音乐、美术大师 1、德国贝多芬:《 》(拿破仑) 2、荷兰梵高:《 》
三、学友互学合作交流 学友之间相互检查配套练习册自主研讨完成情况,学友互学合作交流,学友共同努力也不能完成的请教老师。
四、展示评价精讲点拨 一科学家 1.牛顿——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 展示材料: 据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教师:请同学们通过阅读教材,找出牛顿的国籍和主要贡献。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国籍:英国。(2)贡献:①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 微积分学(三大成就);②1687年出版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教师: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牛顿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因此也牛顿也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 展示图片:《牛顿》 【拓展延伸】 教师:同学们,除了上面,我们提到的贡献,牛顿在其他领域也有不同的成就。在天文学方面:发现万有引力;力学方面:牛顿发现了三大定律: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以及发作用定律,这就构成了经典力学的完整体系;光学上:他研究发现了三棱镜的色散原理,发明出反射式望远镜;数学上:他发现二项式定理,创立了微积分;物理学上:他发表的《自然科学的哲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单独的学科。正是因为他的不朽成就,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过渡:科学总是在进步,人们所思考的问题越来越深入,对于封建神学所推崇的“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有一位科学家勇敢的发出了自己的声音,他就是达尔文。 2达尔文--生物进化领域的里程碑。 投影出示《物种起源》封面图,提问:这是谁的著作?著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部著作的出版有什么重大意义? (生: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提出“进化论”思想,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这部书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进化论的内容:(1)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2)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3)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二、文学巨匠 1.巴尔扎克 (1)巴尔扎克是19世纪哪个国家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法国。 (2)巴尔扎克生活在法国历史上的什么时期? 法国正处于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 (3)巴尔扎克主要有哪些作品?《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4)巴尔扎克的作品有什么特色和价值? 描绘社会现象细致,塑造人物栩栩如生、令人印象深刻。 再现了法国19世纪早期纷繁复杂的社会图景,给后人留下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变迁史。 2.列夫·托尔斯泰 (1)列夫·托尔斯泰是哪个国家的伟大的作家?俄国。 (2)列夫 托尔斯泰创作了哪些作品? 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3)列夫 托尔斯泰的作品描绘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描绘出宏阔的社会背景下,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场景。 (4)托尔斯泰的小说体现了什么思想内容? 一方面深刻抨击了俄国的沙皇专制和地主对农民的残酷压榨,另一方面又否定暴力革命,宣扬道德上的博爱。 (5)为什么列夫 托尔斯泰被称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他的小说反映了在社会转型时期俄国农民既想反抗又找不到出路的状态。 音乐美术大师 1.音乐大师——贝多芬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贝多芬出生音乐世家,8岁登台表演,22岁到维也纳学习音乐,逐渐名声大噪。28岁患耳疾,后来两耳完全失聪。为克服失聪带来的困难,他曾将一支小木棒的一端插在钢琴箱里,一端咬在牙齿中间,在作曲时用来听音。这个特别的辨音器,至今还保存在德国波恩的贝多芬博物馆内。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找出贝多芬的国籍)、代表作品和作品的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国籍:德国。(2)代表作:《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等。(3)作品特点:他创作的音乐充满想象力和激情,富有感染力。 展示材料: 要是没有听过这部壮丽的作品的话,那么你这一生可以说是什么作品也没听过。 ——德国思想家恩格斯 只有通过它,我们才能调动一切激情,迸发出全身心的呐喊,我们才能坚定地活下去,成为灵魂的守望者。 ——德国文学家霍夫曼 教师:上述材料描写的是贝多芬的《英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完成于1804年,气势磅礴,是一部反映重大社会题材的作品,表达出作曲者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渴望,标志着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成熟。 【拓展延伸】 《英雄交响曲》: 应法国大使的邀请,1804年,贝多芬为拿破仑谱写了《英雄交响曲》,即《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交响曲第一乐章描绘了英雄在战斗中成长;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亦是贝多芬独创;第三乐章是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凯旋进行曲式的终曲。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他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全曲宏伟壮阔。但当他得知拿破仑称帝时,愤然改写成“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作的英雄交响曲”。 教师:从贝多芬的这一做法,我们可以看出贝多芬对自由、平等的向往。那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听见声音可以说是最关键的事情,可是贝多芬在创作这首恢弘的乐曲时已经几近失聪,他克服了几乎可能克服的困难,为我们留下了传世巨作。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同学们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们应该向贝多芬学习,不向困难屈服。 过渡:伴随着恢弘的音乐,绘画艺术也在蓬勃发展。荷兰画家梵高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2.美术大师——梵高 展示图片: 展示材料: 文森特·威廉·梵高,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后印象主义先驱,深深影响了20世纪艺术。 梵高27岁才开始画画,在短暂的艺术生涯中,创作了大量油画、素描和版画。 由于风格独特,梵高的作品在他生前不为人所重视,很少能卖出去。梵高生活十分困窘。他生前最后二年深陷于精神疾病中,37岁自杀。梵高去世之后,部分作品跻身于全球最著名最珍贵的艺术作品行列。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梵高的国籍、代表作及其作品特点。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1)国籍:荷兰。(2)代表作:《夜间的咖啡馆》《星夜》《向日葵》等。(3)作品特点:作品画面色彩强烈,色调明亮。他的笔下一切似乎都在运动和旋转着,充满了激情和生命力,精神和世态达到最完美的统一。
五、训练反馈自测自评 完成练习册中的相关习题。
六、课堂小结总结提升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导致激烈的社会变革,为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是文艺繁荣的先决条件。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近代科学与文化,了解了科学、文学、音乐和绘画等领域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从他们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坚持、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
作业设计 复习背诵本课知识点,完成作业题。
板书设计 近代科学与文化 (一)科学家 1.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达尔文:《物种起源》、“进化论” (二)文学巨匠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 (三)音乐美术大师 1.贝多芬:《英雄交响曲》 2.凡·高:《夜间的咖啡馆》、《向日葵》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