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2023新课标卷课件(共36张ppt)(内嵌1分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年高考地理真题完全解读-2023新课标卷课件(共36张ppt)(内嵌1分视频)

资源简介

2023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地理试题完全解读


CONTENTS
01
试题结构
02
试题特点
03
试做解析
第一部分:2023全国甲卷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紧扣课程标准,推进新课程的平稳落地
深化基础考查,助力“双减”政策落实
优化“五育”融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注地理现实,树立人地和谐共生理念
注重原理探究,透过现象发现地理本质
第二部分:试题结构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题号
分值
背景材料
考查知识点
1-3题
12分
馆陶县规模化养殖蛋鸡及禽蛋交易市场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产业联系、农业科技进步
4-6题
12分
某县城国道布局变化
考查聚落与交通的关系
7-8题
8分
莲花盆(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
考查地下喀斯特地貌形成的过程
9-11题
12分
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
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水循环、大气的受热过程
选择题(44分)
第二部分:试题结构
{5C22544A-7EE6-4342-B048-85BDC9FD1C3A}题号
分值
背景材料
考查知识点
36题
28分
泰国北部房茶村酸茶与红碎茶的发展历史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产业集聚、文化旅游、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7题
28分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
考查区域认知、河流汛期、湖泊特征与湖水性质、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综合题(56分)
第三部分:智慧谷团队老师试做解析
20世纪80年代初,河北省馆陶县农民开始规模化养殖蛋鸡。1998年馆陶县在临近国道交会处建立禽蛋交易市场。目前,该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禽蛋交易市场。2023年,该市场迁址重建项目启动,将引入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植入智能物流、集中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新元素。据此完成下面1-3题。
1. 1998年禽蛋交易市场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地价格 B. 产业基础 C. 交通条件 D. 人口规模
2. 禽蛋交易市场的繁荣与壮大,直接带动的产业有( )
①房地产业②养殖与饲料业③仓储与物流业④文化与旅游业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3.新禽蛋交易市场植入新元素的主要目的是( )
①提升物流效率②提高交易价格③增加就业机会④扩大交易范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及从材料中获取和调动信息的能力。
20世纪80年代初,河北省馆陶县农民开始规模化养殖蛋鸡。1998年馆陶县在临近国道交会处建立禽蛋交易市场。目前,该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禽蛋交易市场。2023年,该市场迁址重建项目启动,将引入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植入智能物流、集中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新元素。据此完成1-3题。
1. 1998年禽蛋交易市场选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 土地价格 B. 产业基础
C. 交通条件 D. 人口规模

分析题干
题目中心词:禽蛋交易市场选址
条件限定词:1998年
内容回答词:考虑的主要因素
临近国道交会处
交通条件
C
结合材料
考查三大产业之间的联系。
20世纪80年代初,河北省馆陶县农民开始规模化养殖蛋鸡。1998年馆陶县在临近国道交会处建立禽蛋交易市场。目前,该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禽蛋交易市场。2023年,该市场迁址重建项目启动,将引入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植入智能物流、集中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新元素。据此完成1-3题。
2. 禽蛋交易市场的繁荣与壮大,直接带动的产业有( )
①房地产业 ②养殖与饲料业 ③仓储与物流业 ④文化与旅游业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分析题干
题目中心词:禽蛋交易市场的繁荣与壮大
条件限定词:直接(①④为间接)
内容回答词:带动的产业
分析材料
全国最大、植入智能物流、集中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新元素
蛋鸡多---养殖与饲料业
仓储与物流
B
考查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河北省馆陶县农民开始规模化养殖蛋鸡。1998年馆陶县在临近国道交会处建立禽蛋交易市场。目前,该市场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禽蛋交易市场。2023年,该市场迁址重建项目启动,将引入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植入智能物流、集中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新元素。据此完成1-3小题。
3.新禽蛋交易市场植入新元素的主要目的是( )
①提升物流效率 ②提高交易价格 ③增加就业机会 ④扩大交易范围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分析题干
题目中心词:植入新元素
条件限定词:新禽蛋交易市场
内容回答词:主要目的
分析材料
引入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
植入智能物流、集中仓储、供应链金融等新元素
扩大交易范围
提高物流效率
D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4-6题。

4. 图1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 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 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 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5. 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 ②线路过长 ③车流量过大 ④路口过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6. 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 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 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 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 县城商业萎缩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4-6题。

4. 图1所示旧国道布局的主要目的是( )
方便县城对外运输 B. 方便县城内部运输
C. 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D. 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分析题干
题目中心词:旧国道布局
条件限定词:图1所示
内容回答词:主要目的
分析图片
穿城而过
解析:国道线等级高且多为直道,比一般道路标准高和行车速度快,主要目的是增加道路的通行能力,方便对外运输。
国道为过境道路增加内部运输压力(B错)
促进县城用地扩展
吸引县城商业集聚
布局的影响非目的
A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4-6题。

5. 新国道通车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①等级过低②线路过长③车流量过大④路口过多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分析题干
题目中心词:旧国道面临的主要问题
条件限定词:新国道通车前
分析图片
穿城而过、众多路口、路线较短直
新旧国道都是国道,等级较高
车流量多,交通拥挤,交通事故频发
C
近十几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和家用汽车普及,我国区域公路干线(国道或省道)在经过平原地区县城时,一般经历从穿城到绕城的变化。下图示意经过某县城的国道布局变化,其中新国道建成通车后,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据此完成4-6小题。

6. 推测新国道通车后( )
A. 车辆过境速度提高
B. 车辆穿城用时增加
C. 县城汽车保有量减少
D. 县城商业萎缩
解析:旧国道穿城而过、众多路口车流量多,交通拥挤,车辆穿城用时增加,新国道通车后,车辆过境速度提高,B错、A正确;县城的汽车保有量不会因为新国道通车而变化,C错;旧国道转为城市道路,且新国道通车,交通条件改善,不会导致商业萎缩,D错。
A
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7-8题。

7. 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 曲折的河道 B. 平坦的河床
C. 充足的水汽 D. 丰富的泥沙
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形成莲花盆需要( )
①水自洞顶不断滴落 ②水沿洞壁缓慢渗出
③不断流动的薄层水 ④相对静止的薄层水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莲花盆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所以莲花盆形成,需要有滴水,且水量不能过小,滴水水量小易在溶洞顶沉积,①对、②错;水滴滴落在洞底时水花飞溅,由水底(静止的薄水层)向上缓慢沉积,地势平坦,水花飞溅的半径相当,才能形成圆形莲花盆,若水是流动的,则碳酸钙难以沉积,③错、④对。
故选B。
B
莲花盆是一种独特的地下喀斯特景观。它是在溶洞的薄层水中由水底向上发育的盆状或圆盘状沉积体(下图)。广西某溶洞数百米长的洞穴中,分布着百余座大小不一的莲花盆,最大的莲花盆直径达9米,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提供的关键条件是( )
A. 曲折的河道 B. 平坦的河床
C. 充足的水汽 D. 丰富的泥沙
分析题干
题目中心词:地下河为发育大规模莲花盆群
条件限定词:曾经流过该段溶洞的内容回答词:提供关键条件
解析:由上题,莲花盆是水滴滴落在洞底时水花飞溅,由水底(静止的薄水层)向上缓慢沉积,当地势平坦,水花飞溅的半径相当,才能形成盆状或圆盘状碳酸钙沉积体。曾经的地下河流经,侵蚀形成平坦河床,为莲花盆的形成提供地形条件。曲折的河道与其形成无关,水滴是地表下渗而形成的,而非曾经的河流提供的,沉积体是滴水而形成的碳酸钙沉积,而非泥沙,且地下河泥沙沉积少。
B
拓展视野——洞中奇观:喀斯特地貌-莲花盆
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9-11小题。

9. 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
A.基岩风化 B. 流水搬运
C. 冰川搬运 D. 风力搬运
10. 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 B.大气含氧量低
C.蒸发弱 D.太阳辐射强烈

1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 )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9-11题。

9. 青藏高原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 )
A.基岩风化 B. 流水搬运
C. 冰川搬运 D. 风力搬运
分析题干
题目中心词:草毡层中的细颗粒
条件限定词:青藏高原 内容回答词:主要来自
1、细颗粒
2、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
3、与基岩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
排除C,冰川搬运大小不一,棱角分明
排除B,流水搬运沉积物厚度随地表起伏明显
排除D,基岩风化物与基岩成分相同
D
知识框架——堆积作用
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9-11题。
10. 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低 B.大气含氧量低
C.蒸发弱 D.太阳辐射强烈
解析:青藏高原地区海拔高,气温低,微生物的分解受到抑制,草毡层中植物死根分解缓慢,A正确;土壤中的根系主要是进行厌氧分解,空气中的含氧量对土壤中根系的分解影响较小,B错误;蒸发弱、太阳辐射对土壤中植物死根分解影响较小,CD错误。故答案选A。
A
青藏高原常见的草毡层(下图),由交织缠结的植物活、死根系与细颗粒物混杂而成。草毡层的厚度约20~30厘米,随地表起伏无明显变化。草毡层中的细颗粒物与下伏物质(粗碎屑或基岩)的矿物、化学成分显著不同。草毡层对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此完成9-11题。

1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区的草毡层可( )
①增加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②减少大气与地下的热量交换
③增加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④减少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解析:草毡层比热容比裸露的地表大,使得气温高时,地温不至于太高,减少了大气与地下热量的交换,②正确;植被涵养水分,减少地表径流,增加下渗,增加了地表对地下的水分补给。
C
知识框架——水循环的环节
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泰国北部山地民族素有利用大叶种茶树的粗叶腌制酸茶的习俗。酸茶以食用为主,也可泡饮,具有清凉、提神等作用,1914年,茶房村(位置见下图)发现大片野生大叶种茶树,从而成为泰北重要的酸茶生产地。之后,茶房村引入新的茶树品种和茶叶加工技术,新建利用茶树新芽嫩叶生产红碎茶的工厂,并与曼谷等地的茶叶、茶饮料公司建立紧密联系。20世纪90年代,随着交通和电力条件的进一步改善,茶房村建立了几家大型茶叶加工厂,使茶叶加工从分散走向集中,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茶叶产业链。目前,茶房村围绕茶叶的旅游活动也悄然兴起。
(1)结合地形和气候条件,解释泰北山地民族吃酸茶习俗的形成原因。
(2)分析茶房村生产的酸茶和红碎茶主要销售范围。
(3)分析生产集中化对茶房村茶叶加工企业采购和销售的有利影响。
(4)围绕泰北山区酸茶文化习俗,针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1)结合地形和气候条件,解释泰北山地民族吃酸茶习俗的形成原因。
地形
气候
山地为主
地形崎岖
纬度低,气温高
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且季节差异大
适宜茶树生长
出行劳作易疲劳
茶叶品质好
人们对降温需求量大
适宜茶叶生长
旱季空气湿度小,易腌制
地形较封闭,形成独特酸茶制作工艺
答案:①以山地为主,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②地形崎岖,出行劳作易出汗、疲劳,对清凉,提神需求大;③地形较封闭,形成独特的酸茶制作工艺;④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降水充足,茶叶品质好;⑤气温高,人们对降温清凉需求量大;⑥旱季空气湿度低,易腌制,易保存。
知识框架——农业区位条件之地形
知识框架——农业区位条件之气候
(2)分析茶房村生产的酸茶和红碎茶主要销售范围。
酸茶
红碎茶
风味独特
与曼谷等地的茶叶、茶饮料公司建立紧密联系
泰北
泰国各大城市
东南亚邻国
答案:①酸茶风味独特,泰北山地民族有吃酸茶习俗,因此主要销往泰北地区;
②红碎茶与曼谷等地的茶叶、茶饮料公司建立紧密联系,主要销往曼谷等大城市,并向全国辐射;
③泰国与东南亚领国之间经济往来密切,有铁路相通,红碎茶可销往东南亚邻国。
(3)分析生产集中化对茶房村茶叶加工企业采购和销售的有利影响。
采购
销售
成本、质量数量
知名度、市场、利润
答案:
采购:①统一采购,对接专门种植基地,便于获得充足稳定的优质茶叶货源;
②降低采购成本,提高收益。
销售:①便于提高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
②便于扩大销售规模,取得规模效应;
③便于开拓市场渠道,扩大市场范围。
(4)围绕泰北山区酸茶文化习俗,针对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提出建议。
答案:
①建设酸茶习俗展览馆、博物馆;
②增加制茶、采茶体验活动,开展古茶树认养活动;
③保护并修缮古茶园、茶叶工厂,开展观光旅游;
④发掘传统(茶技、茶史、茶俗、茶具、茶祭、茶歌、茶人、茶故事等)茶文化资源,并科学保护与利用,丰富茶文化内涵,深化茶旅全要素融合。
3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可分为内源类有机物(主要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和外源类有机物(主要为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等)。如图所示湖泊均为可人工调控水量的天然湖泊,其中洪泽湖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有研究表明,各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差异大;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的时间常滞后于其他湖泊。

(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
(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
(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
(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
(1)指出冬、夏季高邮湖内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的高低。
分析题干
题目中心词:內源类有机物占湖水溶解性有机物比例
条件限定词:冬夏季高邮湖 内容回答词:指出……的高低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
内源类有机物
外源类有机物
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
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
季节
冬季
夏季
入湖河水少,携带腐殖质少,外源类有机物比例低,內源类有机物比例高。
入湖河水多,携带腐殖质多,外源类有机物比例高,內源类有机物比例低。
高邮湖
季风气候
夏季降水多
冬季降水少
答案:冬季占比高,夏季占比低。
(2)说明图示湖泊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的气候原因。
分析题干
题目中心词: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多在夏季达到峰值
条件限定词:图示湖泊 内容回答词:说明……的气候原因
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
内源类有机物
外源类有机物
来自湖中浮游生物排放和降解
入湖河水挟带的腐殖质
夏季降水多,河水水量大,挟带腐殖质多
夏季气温高,正午太阳高度大,光照充足,浮游生物多,且降解快
答案:
①夏季高温,浮游生物生长、代谢旺盛,提供大量内源溶解性有机物;
②夏季太阳高度角大,光照强度大,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③夏季降水量大,降水集中,入湖径流注入的外源溶解性有机物多。
(3)解释图示湖泊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的原因。
分析题干
题目中心词:外源类有机物降解量秋季大于夏季
条件限定词:图示湖泊 内容回答词:解释……的原因
秋季
天气晴朗;降水少;藻类植物生长条件差,对氧气消耗少。
夏季
多阴雨天气;降水多;藻类植物生长条件好,对氧气消耗多。
光照条件优越;湖面扰动少;水中氧气多。
光照被遮挡;湖面扰动大;水中氧气少。
答案:
①秋季降水减少,光照条件优越,光起到催化作用,利于有机物的降解;
②秋季湖水扰动少,更新慢,已积累的外源性有机物多;
③秋季藻类物质生长条件弱于夏季,氧气消耗较少,水中氧气多,利于有机物的降解。
(4)分析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的原因。
不泄洪
入湖洪水携带有机物多;湖中腐殖质可分解出盐类,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泄洪
入湖有机物少;排出有机物多;湖水更新快,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分析题干
题目中心词: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同
条件限定词:洪水期不泄洪和泄洪两种情形下 内容回答词:分析……的原因
答案:不泄洪:①入湖洪水携带腐殖质多,增加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
②湖中腐殖质分解出盐类,促进浮游生物生长,增加湖水中溶解性有机物含量。
泄洪: ①进入湖泊的有机物含量少;
②下泄的有机物含量多;
③湖水更新快,不利于浮游生物生长。
(5)根据洪泽湖的特征,解释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的现象。
分析题干
题目中心词: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
条件限定词:根据洪泽湖的特征 内容回答词:解释……的现象
有淮河注入,泥沙沉积多,湖底高于周边地面
答案:地上湖,汛期时湖水外泄多,泥沙被冲刷,湖泊内溶解性有机物含量不升反降;水位下降时,接受外界汇入有机物逐渐增加,泥沙增加,浮游生物增多,出现峰值,因此造成洪泽湖溶解性有机物含量峰值出现时间常滞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