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课程名称 第 10 课 多民族政权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科目 历史 课时 一课时 备课人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中职《历史(基础模块)》 (中国历史)教材的第 10 课,其内容主要围绕辽金元四个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历史发展轨迹展开,包括女真政权的崛起、金灭辽与北宋、南宋建立与宋金和战以及蒙古崛起、元朝统一等重要史实,这些内容不仅展现北方少数民族具有个性化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同时也呈现不同民族间相互交融的趋势,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发挥着重要作用。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辽、西夏、金、元朝等民族政权建立的基本史实;理解宋、辽、西夏、金、元朝建立后采取的统治措施;了解宋元时期的民族交流交融,认识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讨论交流,认识宋朝和元朝的历史成就。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宋朝的士大夫精神,以及范仲淹、王安石、岳飞、文天祥等文臣武将的爱国史实,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辽夏金元的建立及其统治措施; 元朝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 教学难点:宋元时期的民族关系四、学情分析五、教学方法情景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发现法、讲授法和互动法六、教学流程图七、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课前准备 请同学们在课前准备一些有关于宋元时期历史人物的小故事,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说明,并说一说你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何评价 教师根据学生准备情况,及时补充相关内容 学生利用互联网等多种资源渠道,收集相关信息 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更好的参与课堂导入 展示一张五代十国时期的地图,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又是如何结束的呢? 教师展示地图,并向学生提出相应问题,引导学生回答 根据地图及所学知识,说出这一时期产生多个政权的原因,并叙述这种情况在什么时候结束 通过展示地图,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分析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增强其获取信息的能力北宋、辽、西夏的并立 北宋建立及措施 提问1:北宋的开国皇帝是谁?与哪个历史典故有关? 自唐朝安史之乱起,直到北宋建立,整个中国都处于混乱之中,五代十国先后建立,严重影响到了中央集权,所以北宋建立之后,首要的问题是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提问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是什么?产生了什么影响? 教师进行提问,并及时补充相关内容 教师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背景进行简单说明 教师对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进行提问,并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其措施和影响 根据课本信息回答相应问题 学生简单在书本上做笔记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及课本内容回答相应问题 锻炼学生总结获取信息的能力 理清知识脉络,理解历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北宋、辽、西夏的并立 辽与西夏的建立 916年,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临潢府,随后他征服了漠北和东北地区,他的儿子耶律德光占领了燕云十六州,改国号为辽。 北宋想要收回燕云十六州,但多次征战均以失败告终,辽攻北宋亦无果,后两国签订“澶渊之盟”。 播放视频:《澶渊之盟》 1038年,党项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国号夏,史称西夏。 西夏与北宋进行了多年战争,没有任何结果,双方议和。 王安石变法 提问3:王安石变法的原因、目的和影响 教师通过板书梳理辽建立的过程 教师讲解澶渊之盟背景,并播放视频 教师简单讲解西夏与北宋之间的争端 结合课本对王安石变法进行简单讲解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行梳理辽建立的过程 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澶渊之盟的相关内容 学生阅读课本相关内容进行知识梳理 学生阅读课本,对王安石变法内容进行简单梳理 使学生能够进行主动学习,增加其阅读量,锻炼学习方法 通过观看视频,一方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锻炼总结信息的能力 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南宋、金与蒙古的崛起 一、金朝与南宋的建立 12世纪初,东北女真部落强大起来,其首领完颜阿骨打与1115年建立金朝,定都上京,1125年,金军俘获辽朝皇帝,辽亡。 1127年,金军将北宋最后两个皇帝徽宗、钦宗掳回东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同年,钦宗之弟赵构即位,是为宋高宗。后来,高宗将都城定在临安,史称南宋。 阅读史料:“岳家军”及“绍兴和议”相关信息,了解南宋与金之间的和议及岳飞的抗金事迹。 二、蒙古的崛起 12世纪后期到13世纪初,蒙古部首领铁木真路线征服其他部落,统一了漠北草原。1206年铁木真建立蒙古汗国,称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在位后期,相继灭掉西辽和西夏。他的儿子窝阔台灭掉金朝,将统治范围扩展至淮河以北。后来,蒙古招降吐蕃,又兼并了大理国。蒙古军队还发动过三次西征,先征服中亚地区,后来又达到东欧和西亚。 选看视频:《蒙古的崛起》 教师结合课本知识,对南宋及金朝的建立及对峙进行简单说明 教师展示史料,并引导学生理解岳飞的抗金事迹 通过梳理课本知识及播放视频,帮助学生梳理清楚蒙古崛起的过程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对南宋与金的建立及其相互对峙有简单了解 学生通过阅读史料,充分感受岳飞作为民族英雄的气概 学生通过课本及视频资料,梳理蒙古崛起的过程 锻炼学生从课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材料,展示民族英雄的光辉事迹,并 理解为什么把岳飞看作民族英雄,从而加强学生对民族团结,国家统一的认识 通过视频增强学生对知识的印象,加深记忆,加强理解元朝的统一 元朝的建立 126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即位,将统治重心从草原转移至中原地区,并着手改革蒙古旧制,推行中原王朝的传统制度,兴建大都作为都城。1271年,忽必烈取“易经”中“大哉乾元”的含义,定国号为大元,他就是元世祖。 元朝的统一 元军继续进攻南宋,1276年占领临安,俘虏了南宋皇帝,南宋灭亡。1279年,元军在崖山海域击败南宋余部,完成统一。南宋宰相文天祥被俘,坚拒劝降,后来在大都从容就义。 巩固统一的措施 1、建立行省制 2、加强对西域的管理(西藏纳入中央政府管辖) 3、设立澎湖巡检司(经略台湾) 元朝的民族政策 实行“四等人制” 多民族杂居,实现民族交融 各民族文化交相辉映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梳理元朝建立及统一的过程 教师简单说明元朝的相关情况,引导学生说出元朝巩固统一的相关措施及民族政策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自行梳理元朝的建立和统一 学生根据教师提示及课本内容,说出元朝巩固统一的相关措施和民族政策 锻炼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锻炼学生梳理课本,总结知识的能力小结 宋元时期是一个从民族政权并立、战争不断到最终走向统一的历史时期。北宋建立后,逐渐结東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契丹、党项、女真等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建立的辽、西夏、金政权,与宋朝并立,构成了多元政权并立的局面。蒙古族建立的元朝重建了大一统国家,大体奠定了中国疆域的规模。 教师总结本课内容,总体上把握宋元时期的历史特点 学生通过总结,整体把握宋元时期历史发展特点,构建知识网络 整体把握宋元时期历史特点作业 1.宋朝付给辽、西夏、金的银绢等财物,有“岁币”、“岁赐“、”岁贡“的不同名称,为什么? 2. 请你简单谈谈元朝统一全国的历史意义? 教师提出相关问题 学生课下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并回答 巩固所学知识,并加深对内容的理解七、板书设计第10课多民族政权的建立与元朝的统一 北宋与辽、西夏的并立 (双方和议) (“澶渊之盟”)北宋建立 北宋 辽的建立 西夏 王安石变法:原因、目的、结果 南宋、金的和战与蒙古的崛起 (“靖康之变”“绍兴和议”)金朝建立 北宋→南宋 蒙古:铁木真(成吉思汗)统一漠北草原 元朝的统一 忽必烈建立元朝并实现统一 巩固统一的措施:行省制、加强对西域管理、设澎湖巡检司 民族政策:“四等人制” 加强民族融合八、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