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8张PPT)唐581年 >>>> 618年部编版七年级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唐高祖李渊(566-635年)政治体制 唐承隋制,三省六部地方的政权机构:州和县经济制度 均田制租庸调制军事制度 府兵制消灭各地割据势力文化教育 科举制度逐渐完备壹开国统一--武德之治材料:“(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思考:由于隋末农民战争的破坏,贞观初年人口锐减,经济凋敝;唐太宗为什么能够迅速恢复生产,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虚心纳谏以民为本任用贤才贰贞观之治--治国思想不拘地域 不拘门第 不拘民族背景 不拘原属敌我长孙无忌—关陇 萧瑀—贵族 阿史那社尔—突厥 魏征、王珪—原为李建成的心腹李勣—山东 马周—门客 契苾何力—铁勒 尉迟敬德、程知节—原为降将房谋杜断:房玄龄擅长设计方案,为起草政令的中书令杜如晦擅长找出最佳方案,负责审驳政令的侍中。贰贞观之治--知识拓展治国措施 政治 制度法律吏治经济军事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贞观长歌奏响大唐荣耀自主归纳:阅读教材,完成表格,梳理唐太宗治国的主要措施贰贞观之治--治国措施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职权和决策程序。作用:加强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贰贞观之治--重点探究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辄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二钱。——杜佑《通典》卷七唐太宗 被四方诸国尊为“天可汗”贰贞观之治--表现武则天:(624——705)是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后逐渐掌握实权,晚年称帝。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了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对于这位敢于推翻李唐皇室并像男人一样泼辣地实行统治的女人,尽管儒家历史学家都进行恶毒攻击和抱敌对态度,但是武曌显然具有特殊的才能,对政治具有天赋,并且非常善于操纵宫廷的权力结构。她之所以能非凡地攫取到权力,是由于她的杰出的才能、坚毅的决心和识别人的能力,再加上她的冷酷、肆无忌惮和政治上的机会主义。她对敌人和对手表现出的残忍和报复心,这在中国历史上很少有人能与之相比。 ——《剑桥中国隋唐史》试观近古之王,有知人如武后者乎?亦有专以爱养人才为心,爱民为念如武乎? ——李贽唐之罪人也,几危社稷。 ——《宋史》引叁女皇帝武则天治国措施 政治经济治国效果阅读教材,补充表格内容。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叁女皇帝武则天--治国相关史事 武则天爱惜人才。骆宾王写的一手好文章,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感慨不已,惋惜地说:“人有如此之才,而使流落不偶乎!”骆宾王“伪临朝武氏者,人非温顺,地实微。……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在位期间大兴告密之风,心狠手辣,重用酷吏,打压政敌,造就过无数的冤狱晚年生活奢靡,宠幸男宠;大肆修建寺庙,耗费人力物力财力。早期为了获得最高权势与地位,武则天杀害一代忠臣长孙无忌,用毒酒杀死长子李弘;贬黜著名书法家褚遂良以及次子李贤、三子李显、四子李旦等叁女皇帝武则天--人性李世民通过玄武门之变弑兄逼父当上皇帝,武则天为了权势也不惜杀害亲人陷害忠良,从自然人来看,他们也许不是一个好兄弟、好儿子、好妻子、好母亲,但我们评价历史人物要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去,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李世民、武则天、以及后来的李隆基他们都有一个特定的属性,“政治人物”---一定阶级的代表或是某个利益集团的代表,玄武门之变实质上是李世民代表的天策府势力跟李渊、李建成和李元吉所代表的关陇集团的势力之争。武则天打压旧臣或是皇族是代表庶族势力与李氏关陇集团贵族之间的权利争夺。政治权力斗争甚至是权力行使是残酷的,利益是核心,我们不能从个人情感、品行等方面去进行单方面衡量。历史政治人物就有其特定的评价标准。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睿宗李旦第三子,庙号"玄宗",又称唐明皇。前期年号“开元”。“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有所作为,励精图治,使唐朝更加兴盛。后期为天宝,出现安史之乱。四、开元盛世忆 昔杜 甫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 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 男耕女桑不相失。①诗中的开元是谁的年号 ②诗中描绘了当时社会什么样的情景 ③唐玄宗在位时期,”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读诗思史肆开元盛世方面 具体内容政 治 整顿吏治,裁减冗官经 济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文 教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用 人 重用贤能(统治前期)唐玄宗是武则天的孙子,不仅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唐玄宗在位的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肆开元盛世---措施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分科考试进士科科举制正式诞生增加科举考试科目殿试武举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结合所学知识思考,上述皇帝对科举制的发展做出了什么样的贡献?科举制肆开元盛世--知识迁移从唐朝建立到开元末年,经历四代皇帝的治理,唐朝的经济迎来鼎盛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有了质的飞跃,经济总量差不多能占到世界经济的一半;人口也逐年上升,占世界总人口(3亿)的24.39%;唐朝的疆域也达到1237万平方公里;其军事实力也只有当时西方的头号帝国阿拉伯帝国与之相抗衡,同时唐朝无论是文学、科技、宗教、天文、艺术,还是医术、等各个行业,唐朝都达到了当时的巅峰。正所谓“昭昭有唐、天俾万国”。伍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政治经济用人局面对比归纳唐太宗、武则天、 唐玄宗治国策略完善三省六部制,减轻刑罚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整顿吏治,裁剪冗员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继续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发展经济,改革税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用贤能;重视官吏考核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知识拓展以民为重发展生产完善制度不断创新重视选官善于用人合作探究:通过上述归纳对比,概括三位皇帝治国策略有哪些相同之处?从中你有什么启示?以民为本,发展生产是治国之根本,革新制度,不断创新是治国之保证选贤任能,集思广益是治国之动力武则天唐太宗唐玄宗唐高祖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开元盛世三省六部制;增加科举考试科目;制定法律,减省刑罚;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创立殿试制度推行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政治经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政治经济课堂小结1.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的繁荣景象,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2.杰里·本特利在《新全球史》中记述:“唐朝初期,绝大多数官员都是贵族。然而到唐朝后期,教育机会广泛存在,官员们更多地来自于普通人家。”导致唐朝官员来源前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推进科举取士 B.唐太宗打击官僚贵族C.完善三省六部制 D.唐玄宗大力整顿吏治3.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A.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C.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4.唐诗里也隐藏着一部波澜壮阔的唐代历史,映射着大唐三百年的风云沧桑。下列唐代诗歌中,能反映“盛唐气象”的是A.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B.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课堂练习谢谢!制作人:ylc011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凌烟阁 二十四功臣.mp4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