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把握世界的规律》课标要求1、描述世界是普遍联系、永恒运动的2、领会全面地、发展地看问题的意义3、学会运用矛盾分析法观察和处理问题4、必备考点:联系的特征、整体与部分、发展的实质、量变与质变、前进性与曲折性、矛盾的基本属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二、师生互动(一)上节复习回顾1、世界的物质性原理及方法论2、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3、规律的普遍性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4、尊重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原理及方法论(二)本节课内容考点1 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的特征特征 原理 表现 方法论普遍性(不存在孤立的事物) 任何事物都与其________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①事物之间: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②事物内部: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③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用______的观点看问题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_________为转移 事物的联系就其与实践的关系来说,可以分为________的联系和__________的联系。二者都是客观的. ①从事物______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②人们可以根据事物_______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多样性(形式不同) 事物的联系是多种多样的 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 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_______、_______和条件为转移注意:1、世界上每一具体联系又都是有条件的。并非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有联系自在事物的联系:人类产生以前就存在的,它们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为事物的联系:通过人类实践建立起来的联系,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具有“人化”的特点,但仍然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意味着联系是不能被“创造”、“改造”或“消灭”,我们可以说“建立联系、联系是可变的、联系是多样的”。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整体 部分区别 内涵 事物的全局或发展的全过程 事物的局部或发展的各个阶段地位功能 居于_____地位,______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 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______和服务于整体联系 相互依赖 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相互影响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具有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方法论 ①我们应当树立______观念,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_____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②要立足______,把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考察,优化组合,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③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_______的发展注意:整体一定大于部分,但整体功能不一定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和系统优化的方法(1)系统的含义: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2)整体与系统的关系:“一定意义上”强调二者具有共同点,即二者都强调整体性;但又有区别,系统和要素更加强调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的基本特征 系统优化方法实践方面 认识方面整体性 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重视整体的功能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有序性 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系统的各要素总是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方向发生作用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整体功能不是部分功能的简单相加,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考点2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运动、变化、发展的关系类别 运动 变化 发展区 别 含义 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事物由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过渡 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______的产生和______的灭亡侧重点 一般的变化 状态及性质改变 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变化联系 运动包含着变化和发展,发展是运动、变化的更高层次,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与变化;三者都表明事物不是绝对静止的2、发展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普遍性 原理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认识都是不断发展的,发展具有_________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方法论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反对静止和僵化的保守思想注意:1、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不是时间的先后,不是力量的强弱,也不是形式的新旧。根本标志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新事物 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的事物旧事物 是指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日趋走向灭亡的事物3、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事物发展的状态:_______和_________量变 质变含义 事物_______的增减或场所的变更 事物_________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转变特点 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根本的、显著的变化呈现状态 统一、相持、平衡和静止等 统一物的分解、平衡和静止的破坏等结果 事物还是自身,没有变成另一事物 事物不再是其自身,变成了另一事物注意:①量变说明事物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由于构成事物的主要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地位没有发生易位,因此事物暂时保持其根本性质不变。②事物的变化是发生在度的范围内还是超出度的范围,这是区分量变与质变的根本标志。(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辩证关系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________开始,量变是质变的_________ ②量变达到一定_______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___________ ③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方法论 ①要重视____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_______,实现事物的飞跃(向好转变)注意:1、量变要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2、必须是前进、上升的质变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3、 量变和质变都很重要,不能说谁比谁更重要。(3)事物发展的趋势: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发展的前途是_________ 任何事物都要经历肯定、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 ①辩证否定的含义: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否定的实质:是_____,通过克服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其中积极合理的因素 ③辩证否定的特点:是联系和发展的环节 ④辩证否定的方法论:要树立创新意识事物发展的道路是__________ 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新事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4)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统一原理及方法论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_____的、上升的,道路是______的、迂回的。事物发展都是________和_________的统一方法论 ①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考点3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1)比较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统一属性) 斗争性(对立属性)区别 含义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 ①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特点 相对的、有条件的 绝对的、无条件的(2)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①矛盾的________不能脱离斗争性而存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着差别的同一。②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一性而存在,______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_______所制约。③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由此构成事物发展的_____和_______。方法论:①要求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反对片面性。②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③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 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方向转化。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即________有矛盾;矛盾贯穿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________有矛盾地位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方法论 要敢于_____矛盾,直面矛盾,善于分析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____矛盾关键词 出现问题、困难;既······又······;尽管······但是······利弊,成就和不足;机遇和挑战;优缺;双刃剑等。(2)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原理 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表现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方法论 坚持________问题________分析关键词 根据当地实际,根据······的特点;优势、特色、特征;因地制宜;因人而异;针对;量身定做;因材施教;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对症下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逢山开路遇水搭桥(3)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原理 ①二者相互联结。一方面,_______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任何事物都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对立统一 ②二者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方法论 要求我们从中国国情出发,把________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1)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原理及方法论主次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世界观原理 区别 ①______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②次要矛盾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 ①矛盾的_____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_____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联系 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___________ 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_____方法论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_____,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处理_________ 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全面,又要分清_______和支流标志词语 中心、关键、重点、重中之重、首要任务、突出地位、中心环节、核心、首位 性质、本质、主流、辨方向、识大局、分析形势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两点论 重点论含义 认识复杂事物 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认识某一矛盾 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反面 一点论 均衡论联系 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中的重点,要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注意:1、矛盾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2、矛盾(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4、如何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要求我们坚持用_________的观点看问题,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防止片面性。(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分析问题)(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用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分析问题)(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分析问题)(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问题)(5)主次矛盾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既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用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分析)(6)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主次方面)(7)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5、6、7用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的原理分析问题)三、体系构建四、高质训练1.春秋时期的晏婴说:“和如羹焉。水醯(xǐ,醋)醢(hǎi,肉酱)盐梅以烹鱼肉,燀(chǎn,炊煮)之以薪。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习近平总书记曾引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说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这说明( )①和羹中各种食材的味道消融,文明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阂②和羹的同一性制约各种食材的味道,文明以共存超越文化优越③各种食材的不同规定着羹美的基本趋势,文明以互鉴超越文明冲突④和羹的同一性是包含差别的具体同一,文明有差异性才能和谐共存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史记 滑稽列传》记载,战国时楚军攻打齐国,齐威王派淳于髡(kūn)前往赵国搬救兵,解了被围之困。齐威王大喜之下请淳于髡喝酒。淳于髡说:“酒极则乱,乐极则悲;万事尽然。”齐威王接受了劝诫,决意改掉彻夜饮酒的习惯。下列选项与淳于髡的话蕴含哲理一致的是( )①水满则溢,月盈则亏②相生相克,相辅相成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④万物有度,过犹不及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国务院国资委印发通知,明确中央企业2023年投资工作重点——既要突出扩大有效投资,又要优化投资布局,聚焦国家重大项目、重点领域发力。明确要求中央企业要稳妥处理好“促”和“稳”的关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该通知蕴含的哲理有( )①通过“促”与“稳”的对立统一推动国有企业发展②要抓住“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这一主要矛盾③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统一,发挥国企的主导性作用④通过量变引起质变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基础性作用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4.习近平在《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文中,引用典故“祸几始作,当杜其萌;疾证方形,当绝其根",警示全党要正确认识和把握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下列句子与上述典故哲学寓意相同的有( )①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②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③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④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5.漫画《树与虫》与下列古语所体现哲理最相近的是( )A.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B.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C.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D.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6.辩证唯物论认为,事物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影响。但其中必定只有一个且是内部的是主要原因。对此,许多后来的西方思想家们提出自己的质疑,特别是在教育领域,他们研究得出:有时候外因和内因一样重要,甚至外因会起主要作用。对于此争论,我们的正确看法是( )①我们要看到外化的前提是激发内因,外因通过影响内因而发生着作用②我们要勇于探索,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两种观点外探索新知③我们要认识到内因和外因实际上是联系和矛盾的统一体,主次有差别④我们要明确内因和外因的不同作用,通过激发内外因来共同促进成长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7.罗贯中在《三国演义》第一回开宗明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周末七国分争,并入于秦。及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朝自高祖斩白蛇而起义,一统天下,后来光武中兴,传至献帝,遂分为三国。”由此可见,罗贯中( )A.正确揭示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B.认为历史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C.已发现历史发展是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过程D.没看到“分”与“合”的交替是向上发展的8.在大量社会调查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国家制定了以家庭责任、国家支持和社会协同为主要篇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2022年1月6日,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抚养权变更纠纷案,发出了全国第一例《家庭教育令》,责令监护人多关注被监护人的生活状况。这说明( )①社会历史在社会显著质变与无形量变的循环往复中不断前进②分析与综合对立又统一,综合是分析的基础,分析是综合的先导③分析为综合作准备,而综合的结果指导人们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④我国法律的实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公序良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1.B【详解】①④:“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意为羹汤之所以美味可口,在于把各种不同的调料合到了一起。习近平总书记用“和羹之美,在于合异”来说明文明因交流而多彩。这说明和羹中各种食材的味道消融,文明在交流中超越文明隔阂,说明和羹的同一性是包含差别的具体同一,文明有差异性才能和谐共存,故①④入选。②:材料强调的是矛盾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而该选项强调的是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故②不选。③:矛盾双方的内在同一性规定着事物发展的基本趋势,故③不选。故本题选B。2.B【详解】题干中淳于髡的话意思是酒喝多了就乱了心性,乐得过了头就生悲,所有的事情都是这样,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水满则溢,月盈则亏”,意思是水满了就会向外溢,月圆了就会变缺,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①符合题意。②:“相生相克,相辅相成”,意思是双方相互包含又相互克制,蕴含的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②不符合题意。③:“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意思用绳子不停锯,木头也能被锯断;水不停的滴,石头也能被滴穿,蕴含的是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不符合题意。④:“万物有度,过犹不及”,意思是事情做得过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合适的,蕴含的哲理是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B【详解】①:中央企业稳妥处理好“促”和“稳”的关系,加强重点领域风险管控,通过“促”与“稳”的对立统一推动国有企业发展,①符合题意。②:“守牢不发生重大风险的底线”并不是主要矛盾,是坚持底线思维,②不符合题意。③:发挥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性作用,③不符合题意。④:通过处理好“促”和“稳”的关系,一方面促进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防范风险,在“促”和“稳”的过程中通过量变引起质变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基础性作用,④正确。故本题选B。4.C【详解】材料中典故的哲学寓意是,要防止矛盾向不利的方向转化,要有忧患意识。①:“夫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哲学寓意是,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发展,故①不符合题意。②:“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哲学寓意是人做事常常因为不注意细节而失败,聪明勇敢的人大多被他所溺爱的人或事物逼到困境,故②符合题意。③:“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主要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和多样性,故③不符合题意。④:“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哲学寓意是君子在国家安定的时候要不忘危险,国家存在的时候要不忘败亡,国家大治的时候要不忘变乱,故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C。5.A【详解】漫画《树与虫》树是被它自己养大的虫子毁掉的,说明要从自身找病因。A: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意思是治疗病患,要从病因根源的生发处去治愈,拯救弊病,要从弊病根本的起源处去解决,A符合题意。B: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意思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寓意是同样一件事物,由于环境的不同,其结果往往有很大的差异,B排除。C: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意思是越是深入实践,知识就能不断增长,认识就能不断精进,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践才越有方向感,强调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统一,C排除。D:登山不以艰险而止,则必臻乎峻岭矣意思是登山不因为遇到艰险就停止不前,就必然能登上高山峻岭,说明意志坚定的重要性,D排除。故本题选A。6.B【详解】①③:辩证唯物论强调内因是主要原因,而西方思想家们认为有时候外因和内因一样重要,甚至外因会起主要作用,这否认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主要原因,可见,虽然外因起重要的作用,但我们应该认识到外因通过内因而发生作用,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二者主次有差别,①③观点符合题意。②:对于这两种观点我们应该进行明确的说明,而不是回避问题在两种观点外探索新知,②说法错误。④:辩证唯物论强调内因是主要原因,而西方思想家们认为有时候外因和内因一样重要,甚至外因会起主要作用,这否认了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主要原因,因此,材料不是强调要明确内因和外因的不同作用,通过激发内外因来共同促进成长,④排除。故本题选B。7.D【详解】D:罗贯中看到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认为社会历史是一种简单的循环重复,没有认识到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利于国家稳定和经济发展,D符合题意。A: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罗贯中没有看到这一点,A错误。B:罗贯中仅是看到了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现象,并不认为历史发展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B与题意不符。C:罗贯中认为社会历史是一种简单的循环重复,并没有发现这种否定之否定是一种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没看到“分”与“合”的交替是向上发展的,C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D。8.D【详解】①: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①表述不科学且材料不涉及。②:分析与综合对立又统一,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②说法错误。③:在大量社会调查和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国家制定了以家庭责任、国家支持和社会协同为主要篇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体现了分析为综合作准备,而综合的结果指导人们对事物进行新的分析,③符合题意。④: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抚养权变更纠纷案,发出了全国第一例《家庭教育令》,责令监护人多关注被监护人的生活状况。这说明我国法律的实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维护公序良俗,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