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课件)(共25张PPT) 高二物理(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3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课件)(共25张PPT) 高二物理(粤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3节 机械波的传播现象
第三章 机械波
粤教版选择性必修一
课堂引入

课堂练习

课堂总结

目录
知识讲解

课堂引入
第一部分

课堂引入
【观察与思考】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句话出现在《红楼梦》中,用以形容王熙凤大胆、泼辣的性格特点。
隔墙有耳,汉语成语,意思是隔着一道墙,也有人偷听。比喻即使秘密商量,别人也可能知道。也用于劝人说话小心,免得泄露。出自《管子·君臣下》。
声音都能绕开障碍物继续传播
知识讲解
第二部分

机械波的衍射与惠更斯原理
机械波的反射和折射
机械波的干涉
一、机械波的衍射与惠更斯原理
【观察与发现】
在水槽例放两块挡板,中间留一个狭缝,观察水波通过狭缝后的传播情况。保持水波的振动频率,改变狭缝的宽度,观察水波的传播情况。
一、机械波的衍射与惠更斯原理
1.机械波的衍射
(1)定义:波在遇到小障碍物或者小孔时,能绕过障碍物或穿过小孔继续向前传播,我们把这种现象叫作波的衍射。
(2)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
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跟波长相差不多。
(3)衍射现象的理解
①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
②当波碰到障碍物时,衍射现在总是存在,有“明显”和“不明显”之分;
③一般情况下,波长越大的波更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一、机械波的衍射与惠更斯原理
2.惠更斯原理
(1)内容:介质中波动传到的各点都可以看作是发射子波的波源,在其后的任一时刻,这些子波的包络就形成新的波面,这就是惠更斯原理。
(2)利用惠更斯原理解释衍射现象
波传到小孔(或障碍物)时,小孔(或障碍物)仿佛是一个新的波源,由它发出与原来同频率的波(称为子波),在孔后传播,于是就出现了偏离直线传播的衍射现象,波的直线传播是衍射不明显时的近似情形。
【情景探究】
二、机械波的反射和折射
(1)我们在旅游时,对着大山喊一声会听到很多的回声,潜艇上的声呐装置向敌方潜艇发射超声波,通过从发射到接收到敌方潜艇反射回来的超声波的时间差,能确定敌方潜艇的位置,声波、超声波都能发生反射现象,那么波的反射是否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提示: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波的反射被广泛应用于实际生产和生活中,如医学中的B超;交通中的雷达测速,国防军事中应用波的反射测量距离等等,那么能不能在两种介质的界面发生折射?折射时遵循什么规律?
提示:能在两种界面发生折射;遵循光的折射定律
1. 波的反射
二、机械波的反射和折射
(1)波的反射:波传播过程中遇到介质界面会返回原介质继续传播的现象。
(2)反射规律
①入射角和反射角:入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叫作入射角;反射波的波线与平面法线的夹角叫作反射角。
②反射定律:反射线、入射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线和入射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且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波的折射
二、机械波的反射和折射
(1)波的折射: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波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
(2)折射规律
①折射角:折射波的波线与两介质界面法线的夹角叫作折射角。
②折射定律:入射线、法线、折射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线与折射线分居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跟折射角的正弦之比等于波在介质Ⅰ中的波速与波在介质Ⅱ中的波速之比,即=。
3.波的反射与折射的对比
二、机械波的反射和折射
波的反射 波的折射
传播方向 改变(i′=i) 改变(r≠i)
频率f 不变 不变
波速v 不变 改变
波长λ 不变 改变
【情景探究】
三、机械波的干涉
如图所示,操场中两根竖直杆上各有一个扬声器,接在同一扩音机上,一位同学沿着AB方向走来。
(1)他听到的声音会有什么变化?
答案:有的地方声音强,有的地方声音弱。
(2)这属于什么物理现象?
答案:干涉现象
1. 波的叠加
三、机械波的干涉
(1)波的叠加原理:两列波在相遇叠加时,每列波都是独立地保持自己原来的特性,如同在各自的传播路径中并没有遇到其他波一样。叠加原理适用于一切波。
(2)波的叠加原理是波具有独立传播的必然结果,由于总位移是两个位移的矢量和,所以叠加区域的质点的位移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①两列波的叠加,(如图甲所示)振动加强,振幅增大。
②两列波的叠加,(如图乙所示)振动减弱,振幅减小。
【观察与发现】
三、机械波的干涉
2.波的干涉
三、机械波的干涉
(1)发生干涉的条件:①两列波的频率相同;②相位差恒定。
(2)干涉图样及其特点
①加强区和减弱区的位置固定不变。
②加强区始终加强,减弱区始终减弱(加强区与
减弱区不随时间变化)。
③加强区与减弱区互相间隔。
(3)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
①振动加强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和,A=A1+A2。
②振动减弱点:振动的振幅等于两列波振幅之差,A=|A1-A2|。
2.波的干涉
三、机械波的干涉
(4)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的判断
问题1:A点到波源S1和S2的距离分别是多少个波长?它们的距离差是多少?
问题2:B点到波源S1和S2的距离分别是多少个半波长?它们的距离差是多少?
A
B
答案:2个;2λ
答案:2个;2λ
2.波的干涉
三、机械波的干涉
(4)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的判断
①条件判断法:振动频率相同、振动情况完全相同的两波叠加时,设点到两波源的路程差为Δx,
当Δx=|x2-x1|=kλ(k=0,1,2,…)时为振动加强点;
当Δx=|x2-x1|=(2k+1)(k=0,1,2,…)时为振动减弱点。
若两波源振动步调相反,则上述结论相反。
②现象判断法:若某点总是波峰与波峰或波谷与波谷相遇,该点为振动加强点,若总是波峰与波谷相遇,则为振动减弱点。
课堂练习
第三部分

课堂练习
1. 如图所示是利用水波槽观察到的水波衍射图样,从图样可知(  )
A. B侧波是衍射波
B. A侧波速与B侧波速相等
C. 减小挡板间距离,衍射波的波长将减小
D. 增大挡板间距离,衍射现象将更明显
解析:观察可知,A侧波是衍射波,A错误;波速决定于介质,介质不变,波速不变,B正确;衍射波的波速不变,周期不变,则波长也不变,C错误;增大挡板间距离,衍射现象将不明显,D错误。
B
课堂练习
2. (机械波的反射与折射)关于波的折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不会发生改变
B. 入射角等于折射角
C. 入射角的正弦值等于折射角的正弦值
D. 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值是常数
 
解析:由波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知,波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可能会发生改变,故A错误;由波的折射定律知,入射角的正弦值与折射角的正弦值的比值是常数,故B、C错误,D正确。
D
课堂练习
3. (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波发生反射时,波的频率不变,波速变小,波长变短
B. 波发生反射时,波的频率、波长、波速均不变
C. 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不变,但波长、波速发生变化
D. 波发生折射时,波的频率、波长、波速均发生变化
解析:波发生反射时,波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频率、波长和波速均不变,选项A错误,B正确;波发生折射时,是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波速发生变化,波的频率由波源决定,所以波的频率不变,由公式v=λf可知,波长发生变化,选项C正确,D错误。
BC
课堂练习
4. (多选)(2020·河北冀州中学期中)一条弹性绳子呈水平状态。M为绳子中点,两端P、Q同时开始上下振动,一小段时间后产生的波形如图所示。对于其后绳上各点的振动情况,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两列波将同时到达中点M
B.两列波波速之比为1∶2
C.中点M的振动总是加强的
D.M点的位移大小在某时刻可能为零
解析:波在同种介质中传播,波速相同,由于M为绳子中点,所以两波同时到达M点,故A正确,B错误;由于波长不同,因此两波在M点相遇时,M点的振动并不总是加强或减弱,故C错误;当两波刚传到M点时,此时刻位移为零,所以M点的位移大小在某时刻可能为零,故D正确。
AD
课堂总结
第四部分

课堂总结
1.波长:在波动中,对平衡位置的位移总是相同的两相邻质点间的距离叫做波长。
2.周期:波传播一个波长的时间(一个振动周期波正好传播一个波长,即波源的振动周期就是波的周期)。
3.波速:振动状态(以波峰或者波谷作为标志)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4.波的周期(频率),波长,波速的大小由什么来决定
5.如何判断质点振动方向或波传播方向?
6.振动图像与机械波的图像的区别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