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4.10《我们当地的风俗》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四单元
10.我们当地的风俗(教学设计)
——风俗的演变
教学目标
1.了解我们家乡的民风民俗,增强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
2.提高学生自主探索研究、搜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民风民俗的来历以及民俗活动的演变。
教学难点:体会民风民俗的演变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有关我国民风民俗的课件。
学生搜集传统节日的习俗、演变等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当小孩子出生的时候,长辈们为什么要做红蛋?
小孩子满月时为什么要剃胎发?
爷爷奶奶过寿为什么要吃长寿面?
生:(各种回答)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风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不再适应社会的发展,这就需要淘汰或者加以变革。(揭示课题)
二、风俗的演变
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有哪些传统节日?(生:列举不同传统节日)
观看中秋节赏月吃月饼演变的视频。
观看端午节习俗在不同地方演变的视频。
说一说,你们家是怎样过中秋节及端午节的
过节前你们家会准备些什么?
你印象最深的一次中秋节或端午节是怎样过的?
三、调查成课汇报分享
我们当地很多风俗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发生了很多演变。今天,我们就请同学们一齐来分享大家调查风俗演变的成果吧!
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发调查表,让学生把通过平时收集到有关清明节信息填写完整(每组自荐一名记录员、一名汇报员)
清明节的活动是如此多姿多彩,那你知道,清明节活动中,哪些习俗需在保留并永久传承下去?哪些习俗需要改革或淘汰呢?说说你的理由。
纪念缅怀烈士、追思已故亲人,传承中华优秀文明美德必须保存。燃放爆竹、烟花、焚烧纸钱、焚香、燃腊,容易引起火灾,对空气造成污染,严重破坏生态环境,需要变革。我们可通过用鲜花、种树、清理墓地、网上纪扫等方式表达对已故烈士及新人的缅怀。
正因为清明节涵着深厚的文化道德情感,所以干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代代继承发扬。
四、小结
同学们,不同的节日风俗体现了不同的文化,寄托了人们美好的祝愿和情感。我们要在不同的节日风俗中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努力争做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人。
五、拓展延伸
随着时代的变迁,也有一些优良的风俗逐渐被人们所遗忘,令人痛心,为了留住这些优良的风俗,国家和社会都在努力。(如:重阳节)
把你知道的节日风俗说给同学听。
举办以“重阳”为主题的诗词歌赋活动。
板书设计:
10.我们当地的风俗
——风俗的演变
调查汇总
成果汇报分享
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