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2023-2024学年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单元思维强化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 2023-2024学年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单元思维强化

资源简介

第六章 聚落——人类的聚居地——2023-2024学年地理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单元思维强化
单元思维导图
重难点详解
1.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
项目 劳动生产方式 房屋 道路 商店 学校 医院 农田 果园 鱼塘 其他差异
密集度 类型
乡村 农业生产 稀疏 平房为主 稀疏 少 少 少 有 有 有 人口稀疏
城市 非农业生产 密集 楼房为主 密集 多 多 多 无 无 无 人口密集
2.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
(1)价值:传统聚落是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们从不同角度记录了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
(2)现状: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渐减少,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被一些高楼大厦所代替。
(3)保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72年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巩固练习
北京市丰台区的大井地区位于永定河以东,临近中心城区。1978年以前,该地区主要种植蔬菜,1979—2000年期间,蔬菜种植逐渐减少,到2000年以后,该地区已无农业用地。下图是1978年北京城区示意图和2010年北京城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对大井地区如今的聚落类型描述正确的是( )
A.乡村,地形平坦 B.城市,绿地广阔
C.乡村,交通不便 D.城市,商业繁荣
2.关于图中土地利用,叙述正确的是( )
A.北京城区建筑用地减少 B.大井地区农业用地恢复如初
C.北京城区生态环境无变化 D.大井地区目前已无农业用地
从地理学角度来看城市化是农村地区或者自然区城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变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有( )
①供水不足
②噪声干扰
③就医人数过多
④空气质量变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4.在城市化过程中,会面临一些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问题,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文化遗产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
B.保护文化遗产意义重大
C.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
D.保护文化遗产是政府应该做的,和我们没有关系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读图判断,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 )
A.商业繁荣 B.人口密度大 C.房屋密度小 D.交通较便利
6.城市聚落的人们主要从事的工作是( )
A.服务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聚落的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城市通常由乡村演变而来。如图示意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的过程,图示河流可通航。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的过程通常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④② D.④①③②
8.图示区域的聚落或沿河分布,或沿公路分布,这两种分布方式的共同优势是( )
A.交通便利 B.取水方便 C.土壤肥沃 D.地势低平
湖南张家界市永定区土家吊脚楼,多依山而建,下层架空,木质结构,建筑风格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结合土家吊脚楼景观图,完成下面小题。
9.土家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是( )
A.地形平坦 B.气候潮湿 C.水源不足 D.木材匮乏
10.政府对部分年久失修的吊脚楼进行合理保护,采取的措施是( )
A.合理修缮,修旧如旧 B.放任自流,任其变化
C.整体拆迁,异地重建 D.全部拆除,原地重建
2022年12月20日,丽江古城申遗成功25周年暨《世界遗产公约》颁布50周年纪念活动在丽江举行。本次活动旨在聚焦世界遗产保护,推进文化自信自强……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1.截至目前,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总数量为1154个,下列世界遗产的名称与其所在地对应正确的是( )
A.水城威尼斯—西班牙 B.托莱多古城—法国
C.平遥古城—中国 D.塞纳河沿岸—英国
12.对云南丽江古城的保护,最符合文化遗产保护要求的是( )
A.整旧如新 B.修旧如旧 C.建新如旧 D.拆旧建新
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表示__________聚落,乙图表示__________聚落。
(2)从出现的时间来看,__________聚落早于__________聚落形成。
(3)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交通条件要__________(填“好”或“差”)。
(4)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环境状况要__________(填“好”或“坏”)。
(5)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人口密度要__________(填“大”或“小”)。
(6)试描述图中两种聚落的景观差异________。
14.【游学村落古镇体会区域差异】北京某校师生暑期分别去了张壁古堡(37°N,112°E)、烟墩角村(37°N,122°E)、青木川古镇(32.8°N,105.6°E)进行游学考察。据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判断,上图的甲、乙、丙三地中,张壁古堡所在的省份的简称是________。
(2)下图是甲、丙两地之间的地形剖面图,从甲地到丙地依次穿过的地形区是:A黄土高原→渭河谷地→B__________→汉中盆地。
(3)下表是甲、乙、丙三地中_________地区的气候资料。
1月(最冷月) 7月(最热月) 年均温14℃
月均温/℃ 2.4 25
降水量/mm 8.7 175 年降水总量800~1000mm
(4)读上图,请从三地特色民居中任选一个,说出其建筑特点与气候的关系。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聚落的类型分为城市和乡村,大井地区位于永定河以东,临近北京中心城区,属于聚落类型当中的城市,交通十分便利,而且商业繁荣,A、B、C错误,D正确。故选D。
2.答案:D
解析:由图可知,根据1978年北京城区示意图和2010年北京城区示意图,可以判断出北京城区建筑用地增加,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而且目前已无农业用地,A、B、C错误,D正确。故选D。
3.答案:A
解析: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人口不断增多,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有①住房紧张,②交通拥挤,③就医人数过多等资源、环境问题,故A正确;城市规模不断扩大会有更多空气污染,④错误,A正确。故选A。
4.答案:D
解析: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和文化的见证,是我们人类的宝贵财富,它承载着巨大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建筑物,保护文化遗产意义重大,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A、B、C正确,D错误。故选D。
5.答案:C
解析:乡村是人口规模不大,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人口密度小,房屋密度小;由于乡村聚落经济不如城市聚落发达,因此商业不如城市繁华,交通不如城市便利,C正确。故选C。
6.答案:A
解析:城市是人口达到一定规模,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的居民聚居地。畜牧业、林业和渔业都属于农业,服务业属于非农业,A正确。故选A。
7.答案:B
解析:依据公路和聚落的变化分析,乡村演变为一般城市的过程通常是②村庄→③集镇→①城镇→④城市,B正确。故选B。
8.答案:A
解析:图示区域的聚落或沿河分布,或沿公路分布,这两种分布方式的共同优势是交通便利,A正确。故选A。
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土家吊脚楼,多依山而建,下层架空,木质结构,便于通风散热,适应该地区气候潮湿的特点,吊脚楼依山而建,地形起伏大,A错误,B正确;该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水源丰富,C错误;该地气候湿润,森林茂密,木材丰富,D错误。故选B。
10.答案:A
解析:吊脚楼建筑风格独特,民族风情浓郁,有很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所以应合理修缮,不能改变其形态,修旧如旧,A正确;放任自流,任其变化不利于文化的传承,B错误;整体拆迁,异地重建以及全部拆除,原地重建不能发挥其文化历史价值,不利于合理保护,C、D错误。故选A。
11.答案:C
解析:水城威尼斯位于意大利,托莱多古城位于西班牙,塞纳河流经法国巴黎的河段沿岸被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C正确。故选C。
12.答案:B
解析:保护地域特色和地方乡土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对古建筑进行不破坏原有风貌的修复,将古建筑结构理论与古建筑建造技术有机结合,即修旧如旧,B正确。故选B。
13.答案:(1)乡村;城市
(2)甲;乙
(3)差
(4)好
(5)小
(6)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有一些居民住在城郊,乘汽车或地铁上下班。乡村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
解析:(1)甲图表示房屋稀疏低矮,是乡村聚落;乙图建筑物高大密集、交通四通八达,表示城市聚落。
(2)从出现的时间来看,甲(乡村)聚落早于乙(城市)聚落形成,乡村聚落发展历史早,乡村聚落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人口达到一定的规模,出现社会分工,非农工业劳动从农业生产活动中分离出来,主要从事非农业产业活动的人聚集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聚落。
(3)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交通条件要差,乡村聚落公路较窄小,城市聚落有宽敞的四通八达的公路。
(4)乡村聚落周围是田地和树木,空气新鲜;而城市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差。
(5)乡村聚落比城市聚落人口密度要小,乡村聚落规模较小,分散,人口密度小;城市聚落人口集中,规模大,人口密度大。
(6)乡村聚落居民的居住地相对分散,规模比较小的居民点叫做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居民点叫做集镇,乡村的房屋一般都不很高,但经济实用,乡村的外围通常分布有大片的农田。城市聚落的居住地集中、根据规模大小也会为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等,城市的建筑物高大密集,交通四通八达,空间较小,城市人口密度大,商店、学校、医院多,居民的居住条件相对拥挤,建造了许多高层住宅,人们工作节奏快,文化生活丰富,道路纵横交错,网线密集。
14.答案:(1)晋
(2)秦岭
(3)丙
(4)窑洞——墙体厚-冬季寒冷;平顶-降水较少;“海草房”——石砌、小窗、罩渔网-多大(海)风;斜顶-降水较多;墙体厚-冬季寒冷;“旱船屋”——屋檐探出、斜屋顶、连廊、风雨桥-降水较多;墙体较薄-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木构架-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林木茂盛,就地取材。
解析:(1)据材料判断,上图的甲、乙、丙三地中,张壁古堡所在的省份是山西,它的简称是晋。
(2)下左图是甲、丙两地之间的地形剖面图,其剖面线沿东北-西南方向绘制。从甲地到丙地经过的地形区依次是黄土高原(海拔在1000米左右)、渭河谷地、秦岭(海拔在2000米以上)、汉中盆地。
(3)气候图中可知,该地1月均温在0℃以上,年降水总量在800mm以上,所以该地应位于秦岭-淮河以南,故是丙地区的气候资料。
(4)自然环境影响着人们的民居,图中窑洞位于黄土高原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墙体厚;降水较少,房屋多为平顶。“海草房”位于沿海地区,多大(海)风,所以房屋多石砌、小窗、罩渔网;降水较多,房屋多为斜顶;冬季寒冷,所以墙体厚。“旱船屋”位于亚热带地区,降水较多,房屋屋檐探出,多斜屋顶、连廊、风雨桥;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所以墙体较薄;亚热带气候条件下林木茂盛,就地取材,房屋多为木构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