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 溶液教学目标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建立溶解性、饱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3、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方法。重难点1、知道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2、建立溶解性、饱和饱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教学过程溶液的组成1、溶液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2、质前剂后:碘的酒精溶液3、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当水为溶剂时,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溶液的组成所有的溶液都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讨论:你知道下列常见的溶液是哪些物质混合而成的吗 观看PPT演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定义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不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中,可以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问题1、饱和溶液的前提条件是什么?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问题2.为什么必须说明是“某种溶质”的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前提一定的温度一定量溶剂不再继续溶解原来溶质小结溶质原状态可以是固体、液体,也可以是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除特别说明外,一般所说的溶液都是指水溶液。发现规律1.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时,固体、气体是溶质,液体是溶剂。2.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通常把量多的一种叫做溶剂,量少的一种叫做溶质。3.当物质与水混合形成溶液时,不论多少,水均为溶剂。注意(1) 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2)同一溶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 饱和溶液要浓。固体的溶解度1、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符号:S)2、条件:一定温度标准:100克溶剂状态:饱和状态单位:克/100克水固体溶解度的四要素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1)粗略的表达:浓溶液和稀溶液(2)较为精确的表示: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定义: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表达式为:溶质质量分数越大,说明溶液中溶质的相对含量越高气体的溶解度相同条件下,气体溶解度随压强增大而增大相同条件下,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讨论] 天气闷热时,鱼儿为什么总爱在水面上进行呼吸?小结:课堂总结谈谈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