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数控铣削(加工中心)技术训练理实一体课教案项目七 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试题任务 任务一 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试题一授课时间 年 月 日 授课班级教学方法 讲授、讨论、提示启发、归纳总结法 授课时数 课时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教材课前准备 1.实训设备、实习任务书、评分标准及多媒体课件的准备;2.学生工位分配。教学目标教学重点 1.工艺分析2.确定夹具3.数控加工工序卡4.确定刀具路径5.程序编制教学难点 能熟练操作数控铣床完成工件的加工教学过程 1.工艺分析2.确定夹具3.数控加工工序卡4.确定刀具路径5.程序编制实施环节 教学内容 导学方法组织教学 1.检查学生出勤情况并做好记录。2.调整学生的注意力,为上课作准备。 互动交流讲授新课 如图 7- 1 所示,零件的外形表面是已加工面,尺寸为 100mm ×80mm ×30mm,材料为 45 号钢,请根据图纸在数控铣床上编写加工程序。1.工艺分析根据图 7- 1 所示,确定加工的内容主要为平面加工、外形加工和型腔加工等,具体加工步骤如下。(1)加工台阶 1(90 mm ×70 mm × 10 mm)从图 7- 1 中可知台阶尺寸有一定的公差要求,上偏差为0, 下偏差为 -0.05。编程时,应采用刀补方式进行编程。台阶中不存在凹圆弧,因此选择刀具时,对刀具直径没有影响,本工序选择 16 mm 的平底铣刀。(2)加工台阶 2(80 mm ×65 mm ×5 mm)从图中可知台阶尺寸有一定的公差要求,上偏差为 0,下偏差为 -0.05。编程时,应采用刀补方式进行编程。台阶中存在一个宽度为 10 mm 的槽,选择刀具时,刀具直径不能大于10 mm,本工序选择直径为 8 mm 的平底铣刀。(3)加工半圆凸台图中半圆凸台的上平面相对于工件表面有 2 mm 的距离, 加工时,应先安排一个平面加工,将凸台上平面加工至尺寸, 再进行半圆凸台的外形加工。图中凸台的尺寸虽然没有公差要求,但圆弧凸台与台阶 2 形成了一个宽度为 10 mm 的圆弧槽, 有宽度公差要求,上偏差为+0.05,下偏差为 0,加工时,应通过改变刀补值的方式保证槽的宽度。选择刀具时,刀具直径不能大于10 mm,本工序选择 8 mm 的平底铣刀。(4)型腔加工型腔相对于台阶2有5 mm 的壁厚要求,上偏差为0,下偏差为 -0.05,因此,编程时采用刀补方式进行编程。型腔中最小的凹圆弧半径为 6 mm,选择刀具时,刀具直径不能大于12 mm, 本工序选择刀具直径为 10 mm 的平底铣刀。(5)孔加工图7- 1中孔的直径为20 mm,上偏差为0.021,下偏差为0, 要求比较严,加工时,采用铣、镗的方式进行加工,先选用直径 12 mm 的平底铣刀粗加工孔,留精加工余量 0.2 mm(单边), 再选用直径 20 mm 的镗刀加工至尺寸。2.确定夹具根据题意可知零件的毛坯外形为 100 mm ×80 mm ×30 mm 的规则立方体,故装夹时采用平口钳对零件进行装夹。3.数控加工工序卡数控工序卡是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主要依据,也是操作人员进行数控加工的指导性文件。数控加工工序卡包括工步顺序、工步内容、各工步使用的刀具和切削用量等内容。如图 7- 1 所示,中级职业技能鉴定试题一的数控加工工序卡见表 7- 1。4.确定刀具路径(1)台阶1 加工刀具路径工件编程原点位于零件上表面的中心,如图 7-2 所示。加工时,刀具从 1 点下刀 至深度,由 1 点到 2点建立刀具半径左刀补,然后执行轮廓加工依次到达 3点→ 4 点→ 5 点→ 6 点→ 7 点→ 8 点,最后由 8 点到 1 点取消刀具半径补偿后抬刀。 各基点的坐标见表 7-2 所示。(2)台阶 2 加工刀具路径 工件编程原点位于零件上表面的中心,如图 7-3 所示。加工时,刀具从 1 点下刀至深度,由 1 点到 2 点建立刀具半径左刀补,然后执行轮廓加工依次到达 3 点→ 4 点 → 5 点→ 6 点→ 7 点→ 8 点→ 9 点→ 10 点→ 11 点→ 12 点→ 13 点,最后由 13 点到 1 点取消刀具半径补偿后抬刀。各基点的坐标见表 7-3 所示。(3)半圆凸台刀具路径① 凸台平面加工路径。工件编程原点位于零件上表面的中心,如图 7-4 所示。加工时,刀具从 1 点下刀至深度,然后依次到达 2点→ 3 点→ 4 点→ 5 点,最后到6点抬刀。图中2 点到 3点,4 点到 5点圆弧半径为 R20 mm。图 7-4 所示,各基点的坐标见表 7-4 所示。② 凸台轮廓加工路径。工件编程原点位于零件上表面的中心,如图 7-5 所示。加工时,刀具从 1 点下刀至深度,由 1 点到 2点建立刀具半径左刀补,然后执行轮廓加工依次到达 3点→4点→ 5点,最后由 5 点到 6点取消刀具半径补偿后抬刀。各基点的坐标见表 7-5 所示。(4)型腔加工刀具路径工件编程原点位于零件上表面的中心,如图 7-6 所示。加工时,刀具从 1 点下刀至深度,由 1 点到 2点建立刀具半径左刀补,以圆弧半径 8 mm切入到 3 点,然后执行轮廓加工依次到达4点→5点→6点→7点→8点→9点→10点→11点→12 点→13点→14点→15点→3点后,以圆弧半径 8 mm 从 3 点切出到 16 点,最后由 16 点到 1 点取消刀具半径补偿后抬刀。部分基点的坐标见表 7-6 所示。(5)孔粗加工刀具路径工件编程原点位于零件上表面的中心,如图 7-7 所示。加工时,刀具从 1点下刀至深度,由 1点到 2点建立刀具半径左刀补,以圆弧半径 8 mm切入到 3点,然后执行轮廓加工,以圆弧半径 8 mm从 3点切出到 4点,最后由 4点到 1 点取消刀具半径补偿后抬刀。图 7-7 所示,部分基点的坐标见表 7-7 所示。 5.程序编制6.评分标准 加工评分表见 7-8。7.加工操作过程评价 1.工艺分析2.确定夹具3.数控加工工序卡数控工序卡是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主要依据,也是操作人员进行数控加工的指导性文件。数控加工工序卡包括工步顺序、工步内容、各工步使用的刀具和切削用量等内容。4.确定刀具路径5.程序编制课堂小结 1.工艺分析2.确定夹具3.数控加工工序卡4.确定刀具路径5.程序编制课后作业教学后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