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1张PPT)统编版五上第四单元古诗三首示 儿12(1125—1210)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出生于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一生主张抗击金兵,收复中原。写下不少爱国诗篇,如《书愤》《病起书怀》《示儿》等。介绍陆游理解诗题示 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示:告诉,告知;示儿: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示 儿[宋]陆游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初读古诗,读准读顺nǎijì元:同“原”,本来。但:只是。九州同:全国统一。王师:南宋军队。家祭:家中祭祀祖先。乃翁:你们的父亲。结合资料,了解诗意示 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定:平定,收复。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借助工具书和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诗中的关键词,并说说诗句的意思。祭乃笔画:2部首:乛解释:你们的笔画:11部首:示解释:祭祀理解字义,关注字形结合资料,了解诗意示 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我本来知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都和我无关了。只是悲伤的是,没能看见国家的统一。等到南宋朝廷的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借助工具书和课前搜集的资料,理解诗中的关键词,并说说诗句的意思。诗中的哪一个字蕴含了诗人的情感呢?示 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品读前两句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感悟诗情读读前两句诗,想一想,诗人在临终之时,为什么而悲呢?品读前两句悲:不见九州同悲:不见九州同资料链接,了解史实公元1126年,也就是陆游出生的第二年,金兵就占领了北宋国都汴京,在中原大地上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当朝皇帝宋钦宗的弟弟赵构逃到南方,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史称南宋,而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都被金兵占领着,践踏着。直到陆游85岁就要离开人世时,也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感悟诗情有感情地朗读,读出“悲”之深。品读前两句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诗文互解,深化情感[注释]①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很长。②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很高。③摩天:碰到天,形容极高。④遗民:沦陷区的原宋朝百姓。⑤胡尘:指沦陷区的风沙,这里借指金政权。⑥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读读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又是为何而悲?诗文互解,深化情感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宋]陆游为百姓而悲读读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又是为何而悲?山河雄伟壮丽山河雄伟壮丽遗民悲愤失望遗民悲愤失望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林升《题临安邸》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诗文互解,深化情感人们望眼欲穿却怎么也盼不来的王师在干什么呢?饮酒作乐饮酒作乐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再读诗句,读出悲情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悲伤悲伤悲痛悲痛悲愤悲愤临终时陆游又在嘱托儿子什么呢?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品读后两句盼:北定中原日盼:北定中原日观察图片,感受陆游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念。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再读诗句,读出信念爱国 至死不渝爱国 至死不渝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观大散关图有感》陆游20岁位卑未敢忘忧国。 ——《病起书怀》陆游51岁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68岁一闻战鼓意气生,犹能为国平燕赵。——《老马行》陆游82岁诗文拓展,加深体验示 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宋]陆游诵读古诗,升华感情(环境),诗人陆游正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弥留之际,他叫来了他的孩子们。陆游 地说:“ 。”儿孙们此时,已泣不成声,他们( )地说:“ 。”陆游 地说:“ ……”说完,他用颤抖的手提起笔来,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 。他再三地叮嘱儿子,然后永远地闭上了眼睛。就这样,陆游带着遗憾与世长辞。发挥想象,情境写话继续搜集陆游的其他爱国诗篇,读一读,了解他一生爱国的情怀。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