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4.2凝聚法治共识 教学设计【课程标准】本课时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法律与秩序”。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增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处于人生的特殊阶段,处于生态文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他们在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认识水平和行为选择能力,需要正确引领并促使其转化为建设美丽中国的积极力量。加大对中学生资源环境国情教育和生态意识培育的力度,增强青少年对环境的忧患意识,引导学生持续关注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也是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和核心素养培育的内在要求。【教学目标】依据课标要求和所教九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心理特点,确立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了解政府的职能和宗旨,知道依法行政是法治政府行使权力的基本准则。2.初步行使自己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形成依法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意识和能力。3.知道厉行法治的基本要求,树立法治意识,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践行法治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难点:厉行法治是对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要求。【教法学法】依据新课程标准,在教学中采用情境法、启发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合作法等方法。【教学过程】一、展示时政材料,导入新课当前“德尔塔病毒”来势汹汹,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设计意图:通过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引导学生认识到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法治保障和支撑,了解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二、了解政府职能展示材料:在生活中,人们经常与政府打交道。遇到下面这些情况,应该找政府哪个部门?(设计意图:通过列举生活中的情形及相应情形下应该找哪个部门的设问,增强学生对政府的感性认识,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政府的作用。)教师归纳:政府管理公共事务,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结论1: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结论2: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设计意图:呈现6幅照片,一方面展示政府的职责,另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认识法治政府播放视频一:《法治中国》。内容简介: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今天,只有政府带头有法必依、严格执法,国家才能在法治的轨道上有序发展。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起草情况向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作说明时指出,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加快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结合视频,请你概括法治政府的内涵。教师归纳:法治政府就是按照法治原则运作的政府,政府的各项权力都应该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法治政府的核心内涵是依法行政,确保权力行使不能恣意、任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设计意图:通过视频呈现出法治政府的内涵,以便学生准备理解把握法治政府。)播放视频二:《法治中国》。内容简介:2014年初春,万物复苏的时节,国务院各部门官网上悄然出现了一张张部门行政审批事项清单。这是中央政府首次晒出权力清单、亮出权力家底。各级政府一定要严格依法行政,切实履行职责,该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该放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坚决克服政府职能错位、越位、缺位现象。观看视频,思考:依法行政的含义?教师归纳:依法行政,首先要职权法定。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和责任法定化,厘清权力的边界,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结论2:我国目前仍然面临人口总量大、劳动年龄人口减少、老龄化程度加深、男女比例失调等问题。严重的人口问题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带来沉重的压力;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压力增大,影响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设计意图:通过三则材料让学生感受到我国面临的一系列人口问题,既看到人口数量的过快增长,又要看到人口结构的不合理,特别是人口老龄化严重。一系列人口问题,带来严重的压力。因此,要采取举措,解决我国面临的人口问题,引出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结论3:解决人口问题的对策①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②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全面二孩);③不再鼓励晚婚晚育……(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正确看待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三、时政延伸,合作探究展示材料一: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15年11月10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介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有记者问,为什么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即使全面放开政策的话,生育的孩子数也不会超过2个,那为什么不能完全取消生育限制?合作交流、探究新知——为什么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为什么不能完全取消生育限制?要求:1.小组合作交流,限时三分钟。2.组长组织展开讨论,负责记录并发言。各小组展开积极的合作交流,共同探讨,并发表各自的观点。教师归纳: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不会根本改变;我国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压力不会根本改变;我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关系不会根本改变。因此,仍然要长期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不能完全取消生育限制。(设计意图:让学生以全面、发展的眼光看待计划生育政策,根据我国人口“三个不会根本改变”的特点,让学生肯定计划生育政策的必要性,引导学生明确认识到“全面两孩”政策的实施是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完善。)展示材料二: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指出,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过去长期是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控制人口数量。今后的目标是调控总量,劲儿要放在提升素质、优化结构合理分布上来。现在发展的关键是人的素质,就是要下大力气把人口大国转化为人力资本强国,这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合作交流、探究新知——我国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演变过程是什么?各小组提炼材料中的关键字词,积极回答问题。教师归纳:坚持计划生育政策的目标是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促使我国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目标的演变,明确人口均衡发展的重要和提升人口素质的必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四、国际视角,正视挑战展示材料:人口问题是全球性最主要的社会问题之一,是当代许多社会问题的核心。它在不同国家的具体表现各异:一些经济不发达国家的人口过度增长,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问题;一些发达国家也出现人口负增长和社会老龄化等问题。思考:请同学们指出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分别面临着什么样的人口问题?同学们从材料中提炼关键信息,回答问题。教师归纳:人口问题始终是人类社会共同面对的基础性、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认识到人口问题不仅是中国当下的问题,也是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树立国际视角,关注世界。)教师总结: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也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正确认识我国为解决人口问题所采取的对策,正视计划生育政策的挑战与完善。【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采用“观察、合作、探究”等方法,以活动体验贯穿教学始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活动中畅所欲言、尽情表达,使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本节课采用了播放视频、材料展示、分组讨论等形式突破重难点,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的人口国情,了解我国人口状况呈现出的新特点,认识到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与完善。本节课在突破严重人口问题带来的影响存在问题,素材准备不充分,课堂引导不到位,导致学生不能很好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一设计环节需要逐步完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