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航2024】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 力与运动(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名师导航2024】中考科学一轮复习学案——专题1 力与运动(含解析)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力与运动
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考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____参照物_______。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在地面或者地面附近的物体,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相对____的。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
态时,结论也不一样。
 考点解读:描述参照物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典例1】(2022八上·商河期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
【答案】D
【解析】【解答】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即人与舟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则是选择轻舟为参照物的,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相对于参照物,没有位置变化时,物体是静止的,有位置变化,物体是运动的。
1、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 机械运动 。 机械运动―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自然界还有其他的运动形式, 光运动 , 声运动 , 分子运动 等。
【典例2】(2023八上·宁波月考)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彗星运动 B.植物生长 C.猎豹飞奔 D.蜗牛爬行
【答案】B
【解析】【分析】在物理学中,我们把一个物体相对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
【解答】ACD.彗星运动、猎豹飞奔和蜗牛爬行,都相对地面的位置发生改变,都属于机械运动,故A、C、D不合题意;
B.植物生长,描述的是生命现象,与机械运动无关,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指物体沿着__直线速度不变______的运动。
考点解读: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知道速度的概念和单位,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运动:
【典例3】(2023八上·长沙月考)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米每秒
B.乙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等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答案】C
由图可知甲车平均速度为
由图乙可以看出相同时间汽车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大,故乙车做加速运动
乙车的平均速度为,甲车与乙车的平均速度不相同,故选C
由图可看出运动300m的时间相同
【对点训练3】(2023八上·黄柏月考)某物体从水平地面上的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物体在7 s内运动的路程为6 m
B.物体在2~5 s内是静止的
C.物体前2 s内的速度大于最后2 s内的速度
D.物体在前5 s内的平均速度为0.4 m/s
【答案】C
【解析】【解答】A.根据图像,物体在7s内运动的路程为6m,A不符合题意;
B.物体在2~5 s内路程不变,没有运动,是静止的,B不符合题意;
C.物体前2s内的速度是,最后2s内的速度为,前2s的速度小于后2s的速度,C符合题意;
D.物体在前5s内的平均速度为,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路程和时间图像, 判断路程;利用,计算速度。
1.力:是____物体对物体_____的作用。力的作用是__相互______的,即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任何力都不能 脱离 物体存在,一定同时有两个物体,分别是 施力物体 、 受力物体 。物体之间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触可能有力的作用。
(1)单位:___牛顿______,简称牛,符号为__N____。
【典例4】(2022八下·武侯期末)如图所示,乒乓球运动是大家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同时其中也蕴藏大量的力学知识,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球拍击球时会产生力,说明物体只有接触才能产生力
B.球拍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与球对球拍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发球时人静止站在地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力就是人受到的重力
【答案】B
【解析】【解答】A.球拍击球时会产生力,不能说明只有接触才能产生力,例如树上的苹果与地球没有接触,仍然受到重力的作用,A不符合题意;
B.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球拍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与球对球拍的力是相互作用力,B符合题意;
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作用点有关,C不符合题意;
D.站在水平地面上的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等于人受到的重力大小,但是不是同一个力,压力的施力物体是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间不接触也可以产生力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力的作用效果和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压力和重力不是相同的力。
【对点训练4】(山东模拟)链球是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之一,链球运动使用的投掷器械,其球体用铁或铜制成,上面固定有链子和把手。运动员两手握着链球的把手,人和球同时旋转,最后加力使球脱手而出。运动员和球同时旋转时,他的手感觉受到一个很大的拉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运动员的手 B.链球的把手 C.链球的链子 D.地球
【答案】B
【解析】【分析】当发生力的作用时,两个物体可以相互接触,也可以不相互接触。分子力、电磁力和万有引力等,都不需要相互接触都能发生;而压力、拉力、推力、支持力、摩擦力等,必须相互接触才能发生,据此分析哪个物体与手接触即可。
【解答】运动员的手感觉到一个很大的作用力,那么这个力的施力物体肯定与手相互接触。因为只有链球的把手与手接触,所以这个拉力的施力物体就是链球的把手,故B正确,而A、C、D错误。故选B。
力能改变物体的___形状______;
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运动状态________(包括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方向)。
1.力的三要素:
习惯上,把力的___大小______、__方向_______、____作用点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2.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作力的图示时应注意:
(1)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____作用点_______;
(2)线段上箭头的方向表示____力的方向_________;
(3)线段的长度(包括箭头在内)跟力的大小成正比,同时要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
____大小_____。
3.力的示意图需要表示 大小 ; 方向 。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测量力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____弹簧收到的拉力与形变的长度成正比_______。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一般为 0-5N,分度值是 0.1N ,读数不需要 估读 。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①使用前先 拉回拉动几次并校零 ;
②使用过程中,要保持金属杆与外壳 平行 ;
③读数时,要直到 指针稳定 再读数。
注意: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选择合适量程,判断最小刻度值。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2.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___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形变_______而产生的力。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得越长,它的弹力就____越大_____。弹簧测力计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 相互接触 ; 发生弹性形变 。
弹力的分类: 压力 ; 推力 ; 拉力 ; 支持力 等。
3.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 粗糙 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 相对运动趋势 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
(2)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____相对运动方向_________或____相对运动趋势方向_______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力:只与 压力大小 ;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有关。
静摩擦力:只与受力分析有关,又称为“ 被动力 ”
(4)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①增大有利摩擦:使接触面粗糙,在接触面上添加增大摩擦力的材料,增大接触面上的压力,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有害摩擦:使接触面变得光滑,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如形成气垫),减小接触面上的压力,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考点解读:概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单位,表述力的作用效果,说明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应用公式G=mg进行有关计算,说明摩擦力的概念和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一般分析摩擦力的问题时,需要先判断是否有摩擦力,然后判断摩擦力的类型,不同的类型分析的方法不同。知道弹力的概念,应用力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典例5.1】(2021八下·滁州期末)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
A.书的形变 B.书和桌面的形变
C.桌面的形变 D.桌面受到的支持力
【答案】C
【解析】【解答】书放在桌面上,对桌面有向下的压力,这个压力让桌面向下发生形变,而桌面为了恢复形变,产生一个向上的弹力,作用在书上,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物体相互挤压时发生弹性形变,在恢复原状时产生弹力。
【典例5.2】(2023八下·江都期中)如图甲所示,用水平压力F将物体压在竖直墙上,图乙为压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丙为物体所受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t1时间内,物体静止在竖直的墙上,重力与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的重力为10N
C.t1后物体开始下滑,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来越小
D.0~t2时间内,摩擦力先不变、后减小
【答案】B
【解析】【解答】A.物体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图丙可知,0~t1时间内,物体受到的摩擦力
不变,说明物体静止在竖直的墙上,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物体静止时竖直方向受到的重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则物体的重力
B错误,符合题意;
C.由图乙可知,物体受到的水平压力F逐渐减小,由图丙可知,t1后,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减小,小于自身的重力,合力向下,物体下滑,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且越来越小,C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由图丙可知,0~t2时间内,摩擦力先不变、后减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物体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力为平衡力,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据此判断出物体的状态;物体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竖直方向受到的力为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求出物体的重力;根据图乙可知物体受到的水平压力F的变化,分析重力和摩擦力的关系然后判断摩擦力的种类和大小变化。
【对点训练5】(2023·杭州)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方便测量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木板A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B放置在水平的木板A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一端与木块B相连,另一端与上端固定的弹簧测力计的秤钩相连,且细绳的ab段保持竖直,cd段保持水平。(木板A足够长,不计细绳重力和滑轮摩擦)
(1)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动木板A向右运动,待木块B静止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此时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接着将拉力F增大一倍,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撤去水平拉力F后,当木板A和木块B都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仍为3N,此时木板A受到地面施加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   (选填“向右”或“向左”)。
【答案】(1)3;不变
(2)向右
【知识点】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其应用;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解析】【分析】(1)对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B受到的摩擦力。根据影响滑动摩擦力的因素分析即可。
(2)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地面对A摩擦力的方向。
【解答】(1)木块B保持静止状态,它受到测力计的拉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那么f=F=3N。
当拉力F增大一倍时,木块B对A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因此它受到的明摩擦力不变。
(2)当A保持静止时,那么地面对A的摩擦力肯定与B的摩擦力相互平衡,即二者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它受到B的摩擦力向左,因此它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向右。
1. 伽利略的实验需要是小车从 同一高度 释放,目的是为了 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小车收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 远 。
该实验用到的方法是 理想实验法 ,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在 不受阻力作用时,物体一直运动下去 。说明了力不是 维持物体运动 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们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包括保持___静止______或保持_____匀速直线运动________________。
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
【典例6】(2023·杭州)小金用脚将足球踢出,足球在地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踢球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球离脚后能在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具有惯性
C.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阻力的作用
D.球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球将立即静止
【答案】D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力与运动的关系
【解析】【分析】(1)甲对乙施加力的作用时,乙也对甲施加反作用力,这就是力的作用的相互性;
(2)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3)根据力与运动的关系判断;
(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判断。
【解答】A.踢球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
B.球离脚后能在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具有惯性,故B正确不合题意;
C.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阻力的作用,故C正确不合题意;
D.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球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球将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对点训练6】(2023·丽水)2023年5月20日,丽水“山水诗路浆板赛"开赛。比赛时人在板上用力划桨,板船快速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行进中的板船是运动的
B.桨对水的作用力和水对桨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划桨时板船会前进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停止划桨后板船仍能前进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答案】A
【知识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惯性
【解析】【分析】 比赛时人在板上用力划桨,板船快速前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桨给水一个作用力,水给桨一个反作用力,使其向前运动。
【解答】A.树木为参照物,船是运动的;
B. 桨对水的作用力和水对桨的作用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划桨时板船会前进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D.停止划桨后板船仍能前进是由于具有惯性;
故答案为:A
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作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否受力、受力大小均无关。惯性的大小只取决于___物体质量__________, 质量 越大,惯性 越大 。
关于惯性的常见错误表达 惯性的作用 ; 惯性力 。常见的正确表达 因为惯性 ; 利用惯性 ; 由于惯性 。
3.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示例 汽车安全带、跳远助跑(合理即可) (至少两点)
【典例7】(2022·四川·中考真题)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是为了利用自身的惯性以提高成绩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答案】B。
【解析】A.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越大,则惯性越大,与速度无关,故A错误;
B.跳远运动员助跑是利用惯性以便跳的更远,故B正确;
C.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故C错误;
D.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在不受力或者合力为零时始终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故D错误。故选B。
【对点训练7】(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以3比2力克韩国队夺冠,时隔16年重登亚洲之巅,在足球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足球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惯性变大
C.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守门员飞身扑住了飞向球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答案】D
【解析】球在空中受重力作用,故A错,
惯性只跟质量有关,与运动状态无关,故B错
运动不需要力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C错,D正确
【典例7.1】(2023八下·成武期末)如图所示,汽车上配有安全带和头枕,司机和乘客都必须系好安全带。当向前行驶的汽车分别出现突然加速、紧急刹车两种状况时,对乘车人员起主要保护作用的分别是(  )
A.头枕、头枕 B.安全带、安全带
C.安全带、头枕 D.头枕、安全带
【答案】D
【解析】【解答】乘车人员具有惯性,突然加速时,人有向后的运动趋势,头枕可以减轻人员突然向后造成的危害;紧急刹车时人会保持向前的运动状态,安全带防止人突然前倾,故D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惯性的影响,惯性可以使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典例7.2】(2022·舟山模拟)如图所示,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将(  )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大
B.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
C.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小
D.由于惯性,物体以1 m/s的速度匀速上升
【答案】B
【解析】【分析】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根据惯性的知识判断。
【解答】原来气球在上升,当绳子突然断裂后,该物体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即继续上升一段距离。由于此时不受向上的拉力,只受向下的重力,所以合力向下,即物体做减速运动。当向上的速度为零后,开始向下运动,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对点训练7】李明在运动场上看到了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王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张红同学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张彦同学在做引体向上,当他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他对单杠的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李宁同学正在跳高,从起跳到腾跃到最高点过程中,他所受重力大小不变
【答案】D
【解析】【分析】(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一切物体都有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这种性质叫惯性;
(3)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和同一物体上;
(4)重力的大小只与质量的大小有关。
【解答】A.王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受到阻力的作用,故A错误;
B.张红同学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有惯性,而不是受到惯性作用,故B错误;
C.张彦同学在做引体向上,当他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他对单杠的拉力作用在单杠上,而他的重力作用在自身上,二者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因此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李宁同学正在跳高,从起跳到腾跃到最高点过程中,他所受重力大小不变,故D正确。
故选D。
 
1.概念: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__静止_____或___匀速直线运动___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____平衡_____的。
2.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___大小相等_______、____方向相反____、作用在_____同一直线____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相互作用力:作用在 两个物体之间 , 大小相等 , 方向相反 ,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大小永远 相等 (与运动状态无关),总是同时 存在 同时 消失 。
4.应用二力平衡解释有关现象:
首先要确定物体是否平衡且受到两个力,其次再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根据已知的一个力的三要素去推知另一个力的三要素。
5.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1)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依据_____二力平衡的特点____________,用已知的力去推知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以根据两个力是平衡力推出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___不变______。
(2)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___非平衡力__________作用,反之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___变化______。当合力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时,物体做 加速 运动,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 减速 运动,当合力与速度方向 不在一条直线上 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方法指导】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1步:定对象:确定研究对象,即受力物体。
第2步:看状态:若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受平衡力;若处于加速、减速状态,受非平衡力。
第3步:寻找力(按照顺序分析物体受到的力,重力和其他的已知力→弹力→摩擦力)。第4步:画出各力的示意图,并根据状态写出力的方程式
【典例8】(2022八下·临邑期末)无人机运输物资是疫情期间非常常用的一种方式,如图为挂有重物的无人机,无人机定点悬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人机的重力与空气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B.无人机的重力与空气的推力是相互作用力
C.重物的重力与绳子对重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重物的重力与绳子对重物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
【答案】C
【解析】【解答】A.空气的推力大小等于无人机与重物的重力之和,因此,无人机的重力与空气的推力大小不同,不是一对平衡力,A不符合题意;
B.无人机的重力与空气的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大小不同,因此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B不符合题意;
CD.重物的重力与绳子对重物的拉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不是相互作用力,C符合题意、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静止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对点训练8】(2022·辽宁·中考真题)骑踏板车是小朋友喜爱的一项运动,如图是小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踏板车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匀速骑踏板车时受到惯性作用
B.小明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踏板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明对踏板车的压力和踏板车对小明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小明对踏板车的压力是由于踏板车发生形变产生的
【答案】C
【解析】【分析】【详解】A.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不是一种力。小明匀速骑踏板车时,不能说受到惯性作用,故A错误;B.小明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踏板车的支持力,受力物体不是同一物体,不是平衡力,故B错误;C.小明对踏板车的压力和踏板车对小明的支持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D.小明对踏板车的压力是由于鞋子发生形变产生的,故D错误。故选C。
一、选择题
1.(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志愿者们正在清理道路冰雪,他们采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是(  )
A.戴防滑手套 B.在路面上铺防滑垫
C.穿鞋底粗糙的橡胶鞋 D.铲雪时握紧铲子,防止铲子滑落
2.(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踢毽子”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传统运动。关于踢毽子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毽子离开脚后继续上升是由于惯性 B.毽子上升过程中质量变小
C.毽子在最高点不受力的作用 D.毽子下落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3.(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小球b静止,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列车启动后,下列选项中的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 B.
C. D.
4.(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2022年2月6日,不服输、敢拼搏、懂团结的中国女足第9次捧起亚洲杯冠军奖杯(如图)。在比赛过程中(  )
A.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只受重力
B.将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的足球受力不平衡
D.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因不受力而逐渐停下
5.(2022·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小实验,将书和直尺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一只手用力压住课本,另一只手抽出直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手压课本的力增大时,抽出直尺的力将变大
B.手对书的压力和书对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受到的重力和直尺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直尺水平向左抽出时,书受到直尺对它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6.(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美好的一天,从拉着行李箱返校学习开始”。图甲中的同学拉着行李箱健步行走在校园水平路面上,行李箱匀速前进并保持倾角不变。假如这一过程中行李箱(含箱内物体)受到的重力G如图乙所示,则该同学对行李箱施加的拉力有没有可能是图乙中的F1、F2?你的判断是(  )
A.F1可能,F2不可能 B.F1不可能,F2可能
C.F1和F2都可能 D.F1和F2都不可能
7.(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为了分辨这两个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用手去触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
B.用激光笔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个亮点的一面是平滑面
C.压力相同时,与同一水平桌面之间滑动摩擦力较大的一面是磨砂面
D.透过毛玻璃片看不清远处物体,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
二、填空题
8.(2021八下·高州月考)如图甲所示,洒水壶有A.B两个把手,分别供提水、洒水时使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洒水时,水从壶嘴沿水平方向喷出,运动轨迹却为曲线(如图乙所示),这是由于水受到了   的作用,施力物体是   ,
9.(2021八下·江都期末)如图是一种常见的订书机,钉槽内的订书钉之所以不会松脱,是因为固定在槽内后部的弹簧给钉子一个向   (选填“左”或“右”)的压力。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钉子数目的减少,弹簧给钉子的这个力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0.(2023八下·福安期中)航天员王亚平的身高约1.65m,体重约50kg,如图所示为王亚平出舱活动时的情境,此时在宇航服内王亚平的质量为   kg,图中   能表示她受到的重力的方向。
11.(2023八下·遂平期中)如图,已知物体A的重力为10N,物体B的重力为2N,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甲,在B的作用下,物体A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
(2)如图乙,若给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使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F大小为   N
12.(2023·镇海模拟)如图所示,A物体重40N,B物体重12N。A物体在绳子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   N。如果要使A物体匀速向左运动,则应给它施加一个大小为   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
13.(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选取的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若干、毛巾、棉布各一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改变实验条件用弹簧测力计多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桌面上所垫材料 木块上所放砝码质量(g)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毛巾 50g 1.8
2 毛巾 100g
3 棉布 100g 2.0
(1)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_______的原理,应该沿水平方向_______拉动木块;
(2)第二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3)对比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______有关;
(4)对比第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14.(2022·陕西·中考真题)请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1,测量前,为使托盘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应向___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
(2)如图-2,用刻度尺测量一物块的长度,该物块长度为___________cm。
(3)如图-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进入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由实验现象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路程越___________。
15.(2022·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同一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以相同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___________(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对比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通过对比___________两次实验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甲图实验装置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改变木块的速度,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运动速度(m/s) 0.2 0.3 0.4 0.5
测力计的示数(N) 1.2 1.2 1.2 1.2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5)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伟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详解
1【答案】D
[解析]A.戴防滑手套,手套上有花纹,采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在路面上铺防滑垫,防滑垫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采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穿鞋底粗糙的橡胶鞋,采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铲雪时握紧铲子,防止铲子滑落,采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A
[解析]A.毽子离开脚时,具有一定的速度,由于惯性,会继续上升一段距离,故A正确;
B.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无关,上升过程中毽子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在最高点时,毽子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毽子下落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由于重力大于阻力,毽子会加速运动,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D错误。
3【答案】A
【解析】: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小球b静止,列车启动后,车厢由于受到牵引力的作用改变了运动状态,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小球由于具有惯性保持静止,即小球b相对于路灯a的位置不发生改变,观察四个选项中的图,可知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4【答案】C
草地上还受摩擦力,A错误
将球踢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错误
最高点时秋会继续下落,说明受力不平衡,故C正确
球收到阻力逐渐停下来,故D错误
5【答案】A
[解答]解:A、用手压课本并抽出直尺,直尺跟书本纸之间有相对滑动,当手压课本的力增大时,滑动摩擦力增大,所以会感受到抽出直尺所用的力也增大,原因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故A正确;
B、手对书的压力和书对手的支持力,两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因为一只手压在书上,书受到的重力小于直尺对书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当直尺水平向左抽出时,书受到直尺对它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图甲中的同学拉着行李箱健步行走在校园水平路面上,行李箱匀速前进,受力平衡,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下的重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F1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不会产生向右的动力;F2的方向斜向上,该力的作用效果会使得箱子旋转,无法使箱子保持平衡状态,箱子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所以F1、F2都不可能。故选:D。
D
7【答案】D
A、用手去触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光滑的一面是平滑面,故A可行;B、用激光笔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个亮点,这说明发生了镜面反射,该反射面是平滑面,故B可行;C、压力相同时,与同一水平桌面之间滑动摩擦力较大,说明接触面较粗糙,是磨砂面,故C可行;D、毛玻璃瓶不透明,所以通过毛玻璃无法看去远处的物体,故D不可行。故选:D。
8【答案】力的作用点;重力;地球
【解析】【解答】 洒水壶有A.B两个把手,分别供提水、洒水时使用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 洒水时,水从壶嘴沿水平方向喷出,运动轨迹却为曲线 ,说明此时水受到了其他力的作用,也就是重力,而重力的施力物体为地球。
故答案为:力的作用点;重力;地球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系。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9.【答案】左;减小
【解析】【解答】读图可知,订书机钉槽内的订书钉之所以不会松脱,是因为固定在槽内后部的弹簧发生了形变,会给钉子一个向左的压力。
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钉子的减少,弹簧形变程度变小,给钉子的这个力将减小。
【分析】弹簧的弹力和形变程度有关,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10【答案】50;③
【解析】【解答】 航天员从地球飞上太空,位置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因此太空中在宇航服内王亚平的质量仍为50kg;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总是指向地球中心,因此③能表示王亚平受到的重力的方向。
【分析】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的改变而变化;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总是指向地球中心。
11【答案】(1)水平向左
(2)4
【解析】【解答】(1)如图甲,在B的作用下,物体A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摩擦力的方向与其相反,即水平向左。
(2)当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即f=F=GB=2N。
当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拉力F和摩擦力f,即F'=F+f=2N+2N=4N。
【分析】(1)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列式计算即可。
12【答案】12;24
【解析】【分析】(1)首先对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出绳子上的拉力,再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出它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2)当物体A水平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列式计算拉力。
【解答】(1)B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绳子的拉力与自身重力相互平衡,即F=GB=12N。A也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即f=F=12N。
(2)当物体A水平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摩擦力f和绳子拉力F。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此时它受到的拉力F'=f+F=12N+12N=24N。
13 【答案】(1)二力平衡;匀速直线;(2)2.2,(3)压力;(4)2、3。
(1)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应该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木块;(2)由图乙可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2N,因此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2N;(3)对比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2中压力大,摩擦力也大,故可以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4)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选2、3两次实验。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匀速直线;(2)2.2,(3)压力;(4)2、3。
14 【答案】(1)右
(2)2.32(2.31~2.34均可)
(3)小;远(或大、长)
[解答](1)由图-1可知,天平指针偏左,说明左端重,所以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由图-2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右边与刻度尺2.31cm(2.31~2.34cm均可)对齐,所以物块的长度为2.32cm(2.31~2.34cm均可)。
(3)由图-3可知,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最小,小车滑行距离最远,由此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
[分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向偏高的一侧调节;
(2)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3)压力一定时,水平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运行的越远。
15 【答案】 等于 甲、丙 无关 不需要
解析:二力平衡下,摩擦力和拉力相等,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拉动木板,物块始终相对地面静止,与木板的运动状态无关,故木板不需要匀速拉动
知识梳理
考点一
机械运动的概念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
考点三
速度
2.速度:
定义: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表明物体的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公式:,变形公式,s=vt,
单位:m/s、km/h、1m/s=3.6km/h
A.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B.相同的路程比较通过的时间
s-t和v-t图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其中匀速圆周运动,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直线运动
考点四
力的概念
考点五
力的作用效果
考点六
力的三要素与图像
考点七
几种常见的力
1.重力:
定义:重力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收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方向: 竖直向下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其值为9.8N/kg,在粗略计算时,g可取10N/kg)
注意: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能说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而不能说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考点八
牛顿第一定律
考点九
惯性
考点十
二力平衡
真题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力与运动
1.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作参考标准。
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___________。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在地面或者地面附近的物体,我们常用地面作参照物
2.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___的。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描述同一物体的运动状
态时,结论也不一样。
 考点解读:描述参照物的概念,知道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典例1】(2022八上·商河期中)“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诗中的意境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白帝 B.江陵 C.两岸 D.轻舟
1、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 。 ―是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自然界还有其他的运动形式, 等。
【典例2】(2023八上·宁波月考)机械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一种运动。下列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彗星运动 B.植物生长 C.猎豹飞奔 D.蜗牛爬行
1.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是指物体沿着______的运动。
考点解读: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知道速度的概念和单位,应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运动:
【典例3】(2023八上·长沙月考)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时间内的运动过程,关于甲、乙两车的运动情况,说法错误的是(  )
A.甲车运动的平均速度为20米每秒
B.乙车在做加速直线运动
C.甲、乙两车在20秒内的平均速度相同
D.前300米内甲车运动的时间等于乙车运动的时间
【对点训练3】(2023八上·黄柏月考)某物体从水平地面上的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物体在7 s内运动的路程为6 m
B.物体在2~5 s内是静止的
C.物体前2 s内的速度大于最后2 s内的速度
D.物体在前5 s内的平均速度为0.4 m/s
1.力:是_______的作用。力的作用是_______的,即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作用力。任何力都不能 物体存在,一定同时有两个物体,分别是 、 。物体之间接触不一定有力的作用,不接触可能有力的作用。
(1)单位:________,简称牛,符号为____。
【典例4】(2022八下·武侯期末)如图所示,乒乓球运动是大家喜爱的体育项目之一,同时其中也蕴藏大量的力学知识,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球拍击球时会产生力,说明物体只有接触才能产生力
B.球拍击球时,球拍对球的力与球对球拍的力是相互作用力
C.击打球的不同部位,球的旋转方向不同,表明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有关
D.发球时人静止站在地面上,人对地面的压力就是人受到的重力
【对点训练4】(山东模拟)链球是田径运动中的投掷项目之一,链球运动使用的投掷器械,其球体用铁或铜制成,上面固定有链子和把手。运动员两手握着链球的把手,人和球同时旋转,最后加力使球脱手而出。运动员和球同时旋转时,他的手感觉受到一个很大的拉力作用,这个力的施力物体是(  )
A.运动员的手 B.链球的把手 C.链球的链子 D.地球
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
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______(包括速度的大小和运动的方向)。
1.力的三要素:
习惯上,把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称为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
2.用力的图示表示力的三要素: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作力的图示时应注意:
(1)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__________;
(2)线段上箭头的方向表示_____________;
(3)线段的长度(包括箭头在内)跟力的大小成正比,同时要标出单位线段表示力的
________。
3.力的示意图需要表示 ; 。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1)测量力的工具叫测力计,实验室常用弹簧测力计。
(2)弹簧测力计的原理:__________。
(3)弹簧测力计的量程一般为 ,分度值是 ,读数不需要 。
(4)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步骤:①使用前先 ;
②使用过程中,要保持金属杆与外壳 ;
③读数时,要直到 再读数。
注意:检查指针是否对准零刻度线,选择合适量程,判断最小刻度值。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2.弹力:
弹力是物体由于__________而产生的力。在弹性限度内,弹簧伸得越长,它的弹力就_________。弹簧测力计是根据这个原理制作的。
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 ; 。
弹力的分类: ; ; ; 等。
3.摩擦力:
(1)概念: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在 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或 的力,这种力叫作摩擦力。
(2)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的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力:只与 ; 有关。
静摩擦力:只与受力分析有关,又称为“ ”
(4)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①增大有利摩擦:使接触面粗糙,在接触面上添加增大摩擦力的材料,增大接触面上的压力,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②减小有害摩擦:使接触面变得光滑,使摩擦面脱离接触(如形成气垫),减小接触面上的压力,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考点解读:概述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知道力的单位,表述力的作用效果,说明重力的概念,知道重力的方向,应用公式G=mg进行有关计算,说明摩擦力的概念和增大、减小摩擦的方法,一般分析摩擦力的问题时,需要先判断是否有摩擦力,然后判断摩擦力的类型,不同的类型分析的方法不同。知道弹力的概念,应用力的知识解释相关现象。
【典例5.1】(2021八下·滁州期末)书放在水平桌面上,书会受到弹力的作用,产生这个弹力的直接原因是(  )
A.书的形变 B.书和桌面的形变
C.桌面的形变 D.桌面受到的支持力
【典例5.2】(2023八下·江都期中)如图甲所示,用水平压力F将物体压在竖直墙上,图乙为压力F与时间t的关系。图丙为物体所受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0~t1时间内,物体静止在竖直的墙上,重力与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的重力为10N
C.t1后物体开始下滑,受到的滑动摩擦力越来越小
D.0~t2时间内,摩擦力先不变、后减小
【对点训练5】(2023·杭州)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方便测量物体相对运动时摩擦力的大小。木板A放在水平地面上,木块B放置在水平的木板A上,细绳跨过定滑轮,一端与木块B相连,另一端与上端固定的弹簧测力计的秤钩相连,且细绳的ab段保持竖直,cd段保持水平。(木板A足够长,不计细绳重力和滑轮摩擦)
(1)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拉动木板A向右运动,待木块B静止后,弹簧测力计示数为3N,此时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N。接着将拉力F增大一倍,木块B受到的摩擦力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撤去水平拉力F后,当木板A和木块B都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仍为3N,此时木板A受到地面施加的摩擦力方向为水平   (选填“向右”或“向左”)。
1. 伽利略的实验需要是小车从 释放,目的是为了 ,小车收到的阻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 。
该实验用到的方法是 ,得出的结论是物体在 。说明了力不是 的原因。
2.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们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包括保持_________或保持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出来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
【典例6】(2023·杭州)小金用脚将足球踢出,足球在地面上运动了一段距离后停下。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踢球时脚也受到球的作用力,是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B.球离脚后能在地面上继续运动,是因为球具有惯性
C.球运动越来越慢最后停下来,是因为球受到阻力的作用
D.球在运动过程中,如果一切外力突然消失,球将立即静止
【对点训练6】(2023·丽水)2023年5月20日,丽水“山水诗路浆板赛"开赛。比赛时人在板上用力划桨,板船快速前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岸边的树木为参照物行进中的板船是运动的
B.桨对水的作用力和水对桨的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
C.划桨时板船会前进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停止划桨后板船仍能前进是由于受到惯性的作用
物体具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作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是否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否受力、受力大小均无关。惯性的大小只取决于________, 越大,惯性 。
关于惯性的常见错误表达 ; 。常见的正确表达 ; ; 。
3.一切物体都有惯性,生活中与惯性有关的示例 (至少两点)
【典例7】(2022·四川·中考真题)关于牛顿第一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是为了利用自身的惯性以提高成绩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就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对点训练7】(2022·湖南衡阳·中考真题)2022年女足亚洲杯决赛中,中国女足在0比2落后的情况下逆转,以3比2力克韩国队夺冠,时隔16年重登亚洲之巅,在足球比赛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足球在空中下落过程中惯性变大
C.足球在地面上越滚越慢,说明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D.守门员飞身扑住了飞向球门的足球,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典例7.1】(2023八下·成武期末)如图所示,汽车上配有安全带和头枕,司机和乘客都必须系好安全带。当向前行驶的汽车分别出现突然加速、紧急刹车两种状况时,对乘车人员起主要保护作用的分别是(  )
A.头枕、头枕 B.安全带、安全带
C.安全带、头枕 D.头枕、安全带
【典例7.2】(2022·舟山模拟)如图所示,一氢气球吊着一重物以1 m/s 的速度匀速竖直上升,在上升过程中,吊物体的绳子突然断了,则在绳子断开后,物体将(  )
A.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大
B.先上升一段距离,再下落
C.立即下落,且速度越来越小
D.由于惯性,物体以1 m/s的速度匀速上升
【对点训练7】李明在运动场上看到了一些场景,他运用学过的科学知识进行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王浩同学踢出去的足球在草地上滚动时慢慢停下来,是因为足球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B.张红同学百米冲线后没有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到惯性的作用
C.张彦同学在做引体向上,当他在单杠上静止不动时,他对单杠的拉力和他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李宁同学正在跳高,从起跳到腾跃到最高点过程中,他所受重力大小不变
 
1.概念: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_______或______运动状态,就说这两个力是______的。
2.条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________、________、作用在_________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相互作用力:作用在 , , , 的两个力,这两个力的大小永远 (与运动状态无关),总是同时 同时 。
4.应用二力平衡解释有关现象:
首先要确定物体是否平衡且受到两个力,其次再利用二力平衡条件,根据已知的一个力的三要素去推知另一个力的三要素。
5.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解释物体运动状态变化的原因:
(1)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依据_________________,用已知的力去推知未知力的大小和方向。也可以根据两个力是平衡力推出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保持原来运动状态_________。
(2)当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物体一定受到_____________作用,反之当物体受到非平衡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________。当合力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时,物体做 运动,当合力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时,物体做 运动,当合力与速度方向 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方法指导】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第1步:定对象:确定研究对象,即受力物体。
第2步:看状态:若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受平衡力;若处于加速、减速状态,受非平衡力。
第3步:寻找力(按照顺序分析物体受到的力,重力和其他的已知力→弹力→摩擦力)。第4步:画出各力的示意图,并根据状态写出力的方程式
【典例8】(2022八下·临邑期末)无人机运输物资是疫情期间非常常用的一种方式,如图为挂有重物的无人机,无人机定点悬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人机的重力与空气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B.无人机的重力与空气的推力是相互作用力
C.重物的重力与绳子对重物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重物的重力与绳子对重物的拉力是相互作用力
【对点训练8】(2022·辽宁·中考真题)骑踏板车是小朋友喜爱的一项运动,如图是小明在水平路面上匀速骑踏板车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匀速骑踏板车时受到惯性作用
B.小明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踏板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小明对踏板车的压力和踏板车对小明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小明对踏板车的压力是由于踏板车发生形变产生的
一、选择题
1.(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如图所示,为保障市民安全出行,志愿者们正在清理道路冰雪,他们采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的是(  )
A.戴防滑手套 B.在路面上铺防滑垫
C.穿鞋底粗糙的橡胶鞋 D.铲雪时握紧铲子,防止铲子滑落
2.(2022·湖南长沙·中考真题)“踢毽子”是深受大家喜爱的传统运动。关于踢毽子的过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毽子离开脚后继续上升是由于惯性 B.毽子上升过程中质量变小
C.毽子在最高点不受力的作用 D.毽子下落过程中运动状态不变
3.(2022·广东广州·中考真题)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小球b静止,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列车启动后,下列选项中的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
A. B.
C. D.
4.(2022·山东临沂·中考真题)2022年2月6日,不服输、敢拼搏、懂团结的中国女足第9次捧起亚洲杯冠军奖杯(如图)。在比赛过程中(  )
A.静止在水平草地上的足球只受重力
B.将足球踢飞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C.在空中运动到最高点的足球受力不平衡
D.草地上滚动的足球因不受力而逐渐停下
5.(2022·四川内江·中考真题)如图所示的小实验,将书和直尺叠放在水平桌面上,一只手用力压住课本,另一只手抽出直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手压课本的力增大时,抽出直尺的力将变大
B.手对书的压力和书对手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书受到的重力和直尺对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当直尺水平向左抽出时,书受到直尺对它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6.(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美好的一天,从拉着行李箱返校学习开始”。图甲中的同学拉着行李箱健步行走在校园水平路面上,行李箱匀速前进并保持倾角不变。假如这一过程中行李箱(含箱内物体)受到的重力G如图乙所示,则该同学对行李箱施加的拉力有没有可能是图乙中的F1、F2?你的判断是(  )
A.F1可能,F2不可能 B.F1不可能,F2可能
C.F1和F2都可能 D.F1和F2都不可能
7.(2022·浙江宁波·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实验室中的毛玻璃片,一面磨砂,一面平滑。为了分辨这两个面,下列方法中不可行的是(  )
A.用手去触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
B.用激光笔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个亮点的一面是平滑面
C.压力相同时,与同一水平桌面之间滑动摩擦力较大的一面是磨砂面
D.透过毛玻璃片看不清远处物体,朝向眼睛的一面是平滑面
二、填空题
8.(2021八下·高州月考)如图甲所示,洒水壶有A.B两个把手,分别供提水、洒水时使用,这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   有关。洒水时,水从壶嘴沿水平方向喷出,运动轨迹却为曲线(如图乙所示),这是由于水受到了   的作用,施力物体是   ,
9.(2021八下·江都期末)如图是一种常见的订书机,钉槽内的订书钉之所以不会松脱,是因为固定在槽内后部的弹簧给钉子一个向   (选填“左”或“右”)的压力。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钉子数目的减少,弹簧给钉子的这个力将   (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10.(2023八下·福安期中)航天员王亚平的身高约1.65m,体重约50kg,如图所示为王亚平出舱活动时的情境,此时在宇航服内王亚平的质量为   kg,图中   能表示她受到的重力的方向。
11.(2023八下·遂平期中)如图,已知物体A的重力为10N,物体B的重力为2N,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完成下列问题:
(1)如图甲,在B的作用下,物体A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受到摩擦力的方向是   ;
(2)如图乙,若给A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拉力,使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F大小为   N
12.(2023·镇海模拟)如图所示,A物体重40N,B物体重12N。A物体在绳子水平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它受到桌面的摩擦力为   N。如果要使A物体匀速向左运动,则应给它施加一个大小为   N的水平向左的拉力。
13.(2022·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小明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时选取的实验器材有: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若干、毛巾、棉布各一条。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改变实验条件用弹簧测力计多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次数 桌面上所垫材料 木块上所放砝码质量(g) 弹簧测力计示数(N)
1 毛巾 50g 1.8
2 毛巾 100g
3 棉布 100g 2.0
(1)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_______的原理,应该沿水平方向_______拉动木块;
(2)第二次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3)对比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______有关;
(4)对比第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
14.(2022·陕西·中考真题)请完成下列填空。
(1)如图-1,测量前,为使托盘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应向___________调节平衡螺母。
(2)如图-2,用刻度尺测量一物块的长度,该物块长度为___________cm。
(3)如图-3,在“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进入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由实验现象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___________,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路程越___________。
15.(2022·四川遂宁·中考真题)某兴趣小组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时,用同一木块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次实验。
(1)甲、乙、丙三次实验中以相同速度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大小___________(选填“等于”、“大于”或“小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2)通过对比甲、乙两次实验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通过对比___________两次实验可知:其他条件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甲图实验装置继续探究滑动摩擦力与速度的关系,改变木块的速度,进行实验,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1 2 3 4
运动速度(m/s) 0.2 0.3 0.4 0.5
测力计的示数(N) 1.2 1.2 1.2 1.2
分析实验数据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的速度__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5)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很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伟设计了如图丁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答案详解
1【答案】D
[解析]A.戴防滑手套,手套上有花纹,采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故A不符合题意;
B.在路面上铺防滑垫,防滑垫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采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故B不符合题意;
C.穿鞋底粗糙的橡胶鞋,采用增大接触面粗糙程度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故C不符合题意;
D.铲雪时握紧铲子,防止铲子滑落,采用增大压力的方法来增大摩擦,故D符合题意。故选D。
2【答案】A
[解析]A.毽子离开脚时,具有一定的速度,由于惯性,会继续上升一段距离,故A正确;
B.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运动状态、位置无关,上升过程中毽子质量不变,故B错误;
C.在最高点时,毽子受到重力的作用,故C错误;
D.毽子下落过程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空气阻力,由于重力大于阻力,毽子会加速运动,运动状态不断改变,故D错误。
3【答案】A
【解析】:列车停在平直轨道上,车厢中小球b静止,列车启动后,车厢由于受到牵引力的作用改变了运动状态,忽略桌面对b的摩擦及空气的影响,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小球由于具有惯性保持静止,即小球b相对于路灯a的位置不发生改变,观察四个选项中的图,可知A选项正确,BCD选项错误。
4【答案】C
草地上还受摩擦力,A错误
将球踢出,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B错误
最高点时秋会继续下落,说明受力不平衡,故C正确
球收到阻力逐渐停下来,故D错误
5【答案】A
[解答]解:A、用手压课本并抽出直尺,直尺跟书本纸之间有相对滑动,当手压课本的力增大时,滑动摩擦力增大,所以会感受到抽出直尺所用的力也增大,原因是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也越大,故A正确;
B、手对书的压力和书对手的支持力,两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没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因为一只手压在书上,书受到的重力小于直尺对书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当直尺水平向左抽出时,书受到直尺对它的摩擦力水平向左,故D错误。
故选:A。
6【答案】D
解:图甲中的同学拉着行李箱健步行走在校园水平路面上,行李箱匀速前进,受力平衡,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竖直向下的重力、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和拉力的共同作用;F1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不会产生向右的动力;F2的方向斜向上,该力的作用效果会使得箱子旋转,无法使箱子保持平衡状态,箱子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运动,所以F1、F2都不可能。故选:D。
D
7【答案】D
A、用手去触摸,粗糙的一面是磨砂面,光滑的一面是平滑面,故A可行;B、用激光笔照射表面,反射后可在光屏上成一个亮点,这说明发生了镜面反射,该反射面是平滑面,故B可行;C、压力相同时,与同一水平桌面之间滑动摩擦力较大,说明接触面较粗糙,是磨砂面,故C可行;D、毛玻璃瓶不透明,所以通过毛玻璃无法看去远处的物体,故D不可行。故选:D。
8【答案】力的作用点;重力;地球
【解析】【解答】 洒水壶有A.B两个把手,分别供提水、洒水时使用 ,说明力的作用效果与作用点有关。 洒水时,水从壶嘴沿水平方向喷出,运动轨迹却为曲线 ,说明此时水受到了其他力的作用,也就是重力,而重力的施力物体为地球。
故答案为:力的作用点;重力;地球
【分析】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都有关系。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9.【答案】左;减小
【解析】【解答】读图可知,订书机钉槽内的订书钉之所以不会松脱,是因为固定在槽内后部的弹簧发生了形变,会给钉子一个向左的压力。
在使用过程中,随着钉子的减少,弹簧形变程度变小,给钉子的这个力将减小。
【分析】弹簧的弹力和形变程度有关,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弹力越大。
10【答案】50;③
【解析】【解答】 航天员从地球飞上太空,位置发生变化,但质量不变,因此太空中在宇航服内王亚平的质量仍为50kg;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总是指向地球中心,因此③能表示王亚平受到的重力的方向。
【分析】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的改变而变化;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并且总是指向地球中心。
11【答案】(1)水平向左
(2)4
【解析】【解答】(1)如图甲,在B的作用下,物体A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摩擦力的方向与其相反,即水平向左。
(2)当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的摩擦力与拉力相互平衡,即f=F=GB=2N。
当物体A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拉力F和摩擦力f,即F'=F+f=2N+2N=4N。
【分析】(1)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列式计算即可。
12【答案】12;24
【解析】【分析】(1)首先对B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计算出绳子上的拉力,再对A进行受力分析,根据二力平衡计算出它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2)当物体A水平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列式计算拉力。
【解答】(1)B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绳子的拉力与自身重力相互平衡,即F=GB=12N。A也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它受到的拉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即f=F=12N。
(2)当物体A水平向左匀速直线运动时,它受到向左的拉力F',向右的摩擦力f和绳子拉力F。根据二力平衡的知识可知,此时它受到的拉力F'=f+F=12N+12N=24N。
13 【答案】(1)二力平衡;匀速直线;(2)2.2,(3)压力;(4)2、3。
(1)实验过程中,为了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应该沿水平方向匀速直线拉动木块;(2)由图乙可知,弹簧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示数为2.2N,因此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为2.2N;(3)对比第1、2两次实验数据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2中压力大,摩擦力也大,故可以得出结论: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有关;(4)为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应控制压力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故选2、3两次实验。故答案为:(1)二力平衡;匀速直线;(2)2.2,(3)压力;(4)2、3。
14 【答案】(1)右
(2)2.32(2.31~2.34均可)
(3)小;远(或大、长)
[解答](1)由图-1可知,天平指针偏左,说明左端重,所以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2)由图-2可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边与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右边与刻度尺2.31cm(2.31~2.34cm均可)对齐,所以物块的长度为2.32cm(2.31~2.34cm均可)。
(3)由图-3可知,小车在木板上受到的阻力最小,小车滑行距离最远,由此可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小车运动的路程越远。
[分析](1)调节天平平衡时,平衡螺母向偏高的一侧调节;
(2)根据物体对应刻度尺的位置,测量长度;
(3)压力一定时,水平面越光滑,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物体运行的越远。
15 【答案】 等于 甲、丙 无关 不需要
解析:二力平衡下,摩擦力和拉力相等,滑动摩擦力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
拉动木板,物块始终相对地面静止,与木板的运动状态无关,故木板不需要匀速拉动
知识梳理
考点一
机械运动的概念
考点二
运动的描述与参照物
考点三
速度
s-t和v-t图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其中匀速圆周运动,一种特殊的曲线运动
直线运动:最简单的运动形式
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直线运动
2.速度:
定义:物体在 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表明物体的 的物理量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公式:,变形公式,s=vt,
单位:m/s、km/h、1m/s=3.6km/h
A.相同时间内比较通过的路程
B.相同的路程比较通过的时间
考点四
力的概念
考点五
力的作用效果
考点六
力的三要素与图像
考点七
几种常见的力
1.重力:
定义:重力指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收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作用点是物体的重心)
方向:
大小:与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G表示重力,m表示质量,g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其值为9.8N/kg,在粗略计算时,g可取10N/kg)
注意: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只能说重力与质量成正比,而不能说质量与重力成正比
考点八
牛顿第一定律
考点九
惯性
考点十
二力平衡
真题训练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