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15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素质基础训练(一)第五单元 农耕文明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措施有利于明太祖皇权的加强的有……………………………………………( )①废除丞相 ②分封藩王 ③设厂卫特务机构 ④创立内阁制度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2.下列历史事件的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郑成功包围赤嵌城 ②清政府设置台湾府 ③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台湾 ④郑成功收复台湾A.①④③② B.③④②① C.④①③② D.③①④②3.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措施中,属于清朝有效加强了对西藏的管理的有…………………………………………………………………………( )①册封达赖、班禅 ②设立宣政院 ③设置驻藏大臣 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4.为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清政府大力推行的措施是………………………………( )A.实施改土归流 B.制定金瓶掣签制度 C.设置驻藏大臣 D.出兵平定叛乱5.白银成为我国的主要货币形成于……………………………………………………( )A.唐朝 B.北宋后期 C.明代中后期 D.元代6.明清时期,中国的产品大量进入国际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 ……………………( )A.生丝、茶叶、瓷器 B.生丝、水稻、瓷器C.生丝、茶叶、水稻 D.水稻、茶叶、瓷器7.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明朝八股取士和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都是…………………………………………………………………………………( )A.防止人民反抗 B.统一思想 C.压制知识分子 D.巩固封建统治8.下列内容不属于明清八股取士规定的是………………………………………………( )A.考生可以针砭时弊,谈古论今 B.考生的答案不允许有个人见解 C.科举考试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 D.文体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9.明朝中期以后,随着商业化程度的逐渐加深, ▲_观念受到挑战, ▲成为社会风尚……………………………………………………………………………( )A.以农为本 拜金逐利 B.重农抑商 金钱至上 C.以农为本 勤俭节约 D.重农抑商 唯利是图10.八年级学生王朋对同学说:“明朝的官员们没有隐私权,太可怕了!”他说的应该是明朝 实行的哪项措施带来的后果? ……………………… …………………… ( ) A.设置厂卫特务机构 B.大兴文字狱 C.废除丞相 D.八股取士11.面对西方殖民者的到来,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还把四个通商口岸减少为一处( )A.宁波 B.广州 C.泉州 D.上海12.明太祖朱元璋废除行中书省的最主要原因是……………………………………( )A.行中书省权力过小 B.强化地方政权的职能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封建制度的渐趋衰弱13.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率领使团来到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为乾隆皇帝祝寿 B.开拓英国的海外市场 C.传播西方基督教 D.传播西方的工业文明14.1368-1840年明清时期总的历史特点是………………………………………… (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碰撞与交融C.繁盛与危机并存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5.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明朝那些事儿》的是……………………………………( )A.废分封,立郡县 B.设特务机构――锦衣卫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16.京剧形成于19世纪中期,它以哪些剧种为基础……………………………………( )①元杂剧 ②昆曲 ③徽剧 ④汉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称颂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郑成功 C.俞大猷 D.林则徐18.下列有关我国明清时期社会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流传“苏湖熟,天下足”。②江南地区有不少人从事纺织行业。③农业仍是中国经济的主体。④中国经济实力居世界第一位,对外贸易长期出超。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9.有一次,朱元璋问一个大臣昨天是否喝了酒,请了哪些客人,吃了什么菜?这个大臣老老实实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这个故事主要说明了………( ??)A.明朝君臣关系融洽 B.皇帝关心大臣的生活 C.明朝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D.明朝的大臣非常诚实20. 中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是……………………………………………………( )A.“文景之治” B.“康乾盛世” C.“贞观之治 ” D.“开元盛世”二.非选择题(共 60分)21.把下列人物与其对应的作品进行正确连接(10分)①罗贯中 A《红楼梦》②吴承恩 B《天工开物》③曹雪芹 C《水浒传》④施耐庵 D《西游记》⑤宋应星 E《农政全书》⑥李时珍 F《三国演义》⑦徐光启 G《徐霞客游记》⑧徐霞客 H《本草纲目》⑨纪昀 I《聊斋》⑩蒲松龄 J《四库全书》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英王信函 :“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乾隆回信:“尔国王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 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①天朝德威无比,万国来朝,种种贵重之物……无所不有。又据尔使臣称, ②欲求小海岛一处,以便商人停歇,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此事尤不便准行。”根据材料,请评价乾隆皇帝①①的回应,并说明理由。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是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百万机,独断一人至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断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材料二?: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唐太宗认为促使“皆委百司商量”,最终“稳便”的政治制度是什么?(2分)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2分)(3)你怎样理解明太祖与唐太宗看法上的差异?(6分)2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21cnjy.com材料二:1726年(雍正四年),礼部侍郎查嗣庭主持江西省乡试,他以《诗经》中“维民所止”四字为考题,被认为“维止二字,意在去雍正之首”,以“大不敬”罪入狱,死于狱中。文字狱是自古就有的,但以清朝为最。尤其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厉害。(1)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2)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2分)(3)联系、对比西方,同一时期的欧洲与中国在思想文化方面有什么不同?(6分)2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为了防范我国北方蒙古.女真等族统治者南下扰掠,像以前历代一样,明朝大修长城,但清朝的统治者在承德避暑山庄的周围,修建了许多大型的庙宇,这些寺庙融合了汉.藏.蒙古.维吾尔等民族的建筑风格。2·1·c·n·j·y(1)明清两代统治者在处理民族问题上的态度有何不同?(4分)(2)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设置了什么机构?(2分)(3)清朝所实施的民族政策有什么积极的作用?(4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粤海关志》卷23材料二: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 ——《清高宗圣训》卷281材料三:此辈(注:华侨和商人)多系不安本分之人,若听其去来任意,伊等益无顾忌,轻去其乡而漂流外国者益众矣。嗣后应定限期,若逾期不回,是其人甘心流移外方,无可悯惜,朕亦不许其复回。如此则贸易欲归主人,不敢稽迟在外矣。——《清文献通考》卷(1)材料一中表明“天朝”不愿与外国互通贸易。我们把这种政策称之为什么?(2分)(2)结合材料一、二,谈谈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4分)(3)材料三中如此限制沿海人民出海贸易,导致的直接后果是什么?(4分)2015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 参考答案第五单元素质基础训练(一)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5 DDDAC 6—10 ADAAB 11—15 ACBCA 16—20 DBCCB二、非选择题(60分)评分标准:非选择题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表述,意思相同或相近,言之有理,就应给分。21.(10分) ①—F ;②—D;③—A;④—C; ⑤—B;⑥—H;⑦—E;⑧—G;⑨- J;⑩- I23.(10分)(1)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2分)(2)罢丞相、六部分理朝政并直接向皇上负责的强化君权的措施。(2分)(3)提示:明太祖和唐太宗看法上的差异,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理解。如:唐太宗认为应加强宰相制度,以避免决策失误。(3分)明太祖认为宰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应集权力于皇帝一人。(3分)21教育网24.(10分) (1)实行八股取士。(2分)(2)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2分)(3)中国的思想文化控制十分严密,统治者大兴文字狱,采取八股取士,加强文化专制。(3分)西方国家在思想文化领域产生变革,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诞生、启蒙运动兴起。(3分)21·cn·jy·com25.(10分)(1)明代:消极的防御政策;(2分) 清代:怀柔政策,以德服人。(2分)(2)驻藏大臣(2分)(3)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内地的文化交流。(2分)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2分)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