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二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声音的产生(1)声源:正在发生的物体叫做声源。 、 、 都可以作为声源。(2)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思考1:“振动停止,声音消失”,对吗?思考2:“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对吗?例1.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先用锣槌敲击锣面发声,然后用手按住锣面,锣就不再发声了,锣不再发声的原因是( )A.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 B.手使锣面振动加快C.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 D.以上判断都不对2.声音的传播(1)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 。 、 、 都可以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真空 传声。(2)传播形式: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 。(3)探究声音的传播条件实验图像 探究过程 产生的现象 现象分析把闹钟放进一个广口玻璃瓶中密封,打开闹钟,然后逐渐将瓶里的空气抽出来,在慢慢充入空气 在抽出空气的过程中,铃声越来越小,最后甚至听不到铃声了;充入空气的过程中,铃声又越来越大 说明若没有空气,声音将不能传播探究归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本结论的得出采用了:科学推理法例2.回答下列问题:(1)如下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乒乓球会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乒乓球在实验中起到什么用? 。(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会把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3)若在月球上做这两个实验,甲实验乒乓球 弹起(填“会”或“不会”),乙实验乒乓球 弹起(填“会”或“不会”)。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的 。(2)影响声速的因素1)介质种类:一般情况V固>V液>V气 (特例:V软木<V水)2)温度:一般情况,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速越 。记忆: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为 。(3)回声及回声测距1)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2)识别: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s以上,人耳就能区分出来。3)测距:思考:人距离障碍物大约多少米以上,就能听到回声?例3.下列关于声速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增大 B.声音从水中传到空气中时,声速不变C.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不变 D.声音被墙壁反射回来,声速变小例4.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请阅读如下表格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在长为884m的金属管的一端敲击一下,在另一端先后听到两次声音,两次声音相隔2.43s。(此时气温为15℃)(1)声音在该金属管中传播的时间是多少 (2)该金属管可能是由什么金属制成的 例5.小明站在向山崖行驶的船上对着远处的山崖高喊一声,经过2s听到回声,若船行驶的速度为4m/s,空气中声速是340m/s,问小明听到回声时,船离山崖多远 二.声音的特性1.音调(1)定义:声音的 叫做音调。(2)特征:高低指声音的粗细。音调 ,听起来尖细;音调 ,听起来低沉。(3)影响因素---频率1)频率:物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 。2)音调与频率:频率越 ,音调越高;频率越 ,音调越低。3)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 ,大于 ,叫超声波;小于 ,叫次声波。(4)音调与波形图(5)音调与乐器弦类乐器 音调高低与弦的长短、粗细和松紧度有关;弦越短、越细、越紧,音调越高吹奏类 音调高低与空气柱长短有关;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越长,音调越低固体振动类 音调高低与固体振动部分有关;振动部分越短,音调越高;越长,音调越低例6.二胡是中国的民族乐器,有粗(内弦)、细(外弦)两根弦,拉弓时马尾和弦摩擦发出声音,如图所示,下列做法不能改变二胡音调的是( )A.用手指按压同一根弦的不同位置 B.手指按压在弦的相同位置,从摩擦内弦换到摩擦外弦C.加大摩擦弦的力量 D.旋转弦轴,增加弦的紧张度例7.在学习演奏小提琴的过程中,小明和同学们发现弦乐器的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受很多因素的影响,他们决定对这种现象进行探究,经讨论后提出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一些不同规格的琴弦,如表所示。(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2)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 、 的琴弦进行实验。(3)为了验证猜想三,小明选用编号为①、②的琴弦进行实验,则表中缺少的数据应为 、 。2.响度(1)定义:声音的 叫做响度。(2)影响因素1)振幅:振幅越大,响度越 。2)距离:与发声体距离越远,响度越 。(3)响度与波形图注意:引吭高歌、高声喧哗、震耳欲聋、低声细语,手机音量等均指响度大小。例8.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发出声音的 不同。例9.甲、乙两音叉正在发声,甲每秒振动256次,乙的振动频率为512Hz,则甲比乙振动发声的( )A.振幅一定更小 B.频率一定更高 C.音调一定更低 D.响度一定更大例10.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例11.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师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 )A.音调变高 B.音调变低 C.响度变大 D.响度变小3.音色(1)定义:发声体发出声音的特色叫做音色。(2)影响因素:只和发声体本身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有关。(3)用途:依据音色的不同来辨析各种声音。(4)音色与波形:波形的形状代表音色。例12.下列关于声音说法正确的是( )A.成语“声如洪钟”描述的声音的音色B.声音传播的速度一定是340m/sC.“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响度来判断的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声的音调相同三.声的利用1.声可以传递信息实例:听诊器、B超、声呐探测、超声波探伤、检测次声波预防自然灾害;2.声可以传递能量实例:超声波清洁牙、除尘、碎石、清洗精细机械思考:如何区分声是传递信息还是传递能量?例13.以下实例中属于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A.雷声预示有雨 B.铁路工人敲打铁轨判断是否有松动C.医生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 D.人们听说话声音判断是谁例14.关于声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击碎人体内结石B.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是利用声音获得身体各方面的信息的C.超声波和次声波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它们不会对人体造成损害D.利用台风产生的次声波判断台风的风向和位置,使航船及早躲到安全区3.回声定位测距、测速例15.一艘科考船行驶在某海域,并对该海域的海底形状利用声呐系统进行了测绘。具体方法是:在经过该海域水平面的A、B、C、D、E五个位置时,向海底定向发射超声波,测得回收信号的时间分别为0.30s、0.16s、0.30s、0.14s、0.30s。根据时间,求出海底与海平面的距离,就可以绘出海底的大致形状,则该海域海底的大致形状如图中的( )A B C D四.噪声的危害和防控1.噪声定义(1)物理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做噪声。(2)环境保护:凡事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都属于噪音。2.噪声的等级(1)用分贝(dB)来表示声音的强弱等级。(2)保证睡眠:不超过50dB;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超过70dB;保护听力:不超过90dB;3.控制噪声的途径(1)声源处:防止噪声产生。(2)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传播。(3)人耳处:防止噪声进入人耳。例16.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①工厂车间机器的轰鸣声、②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③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叫声、④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⑤学生上课时,歌舞厅的音乐声、⑥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①④⑤ D.①④⑤⑥例17.下列措施中不是为了减弱噪声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 B.隔音“走廊” C.工厂用的防噪耳罩 D.环境质量检测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