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电解质的电离 教案-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1 电解质的电离 教案-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资源简介

第一章 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1课时 电解质的电离
【教学目标】
1.理解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及导电条件。。
3.会书写电解质的电离方程式。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2.难点:
(1)电解质的概念。
(2)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生活常识告诉我们,给电气设备通电时,湿手操作易发生触电事故。这是为什么呢?
【投影】图片
【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常识创设情境,以真实、有意义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
【知识衔接】
1.水导电吗?
2.什么化学物质是导电的,什么化学物质又是不导电的呢?
【新课讲授】
第二节 离子反应
1.电解质的电离
【思考交流】 NaCl溶液、KNO3溶液导电吗?NaCl固体、KNO3固体呢?
【教师活动】安排学生分组进行导电性实验,探究不同物质的导电性,请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并描述现象,得出结论。
【强调】严格地说,蒸馏水也能导电,只是导电能力弱,用上述实验装置不能测出。
【投影】展示不同物质的导电原因
金属铜能导电 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NaCl溶液、KNO3溶液能导电 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固体NaCl、固体KNO3、蒸馏水不能导电 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存在
【师】我们把像NaCl和KNO3这种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称为非电解质。
【获取概念】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如KNO3、H2SO4、KOH等。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均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学生活动】
利用分类方法,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归纳入物质中,并用图示表示出来。
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纯净物
电解质 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
物质 非电解质
化合物 大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
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演练获得】
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哪些是非电解质?
①铜 ②固态NaCl ③CO2 ④H2SO4 ⑤硫酸钡
⑥酒精 ⑦KOH水溶液 ⑧熔融状态的KNO3 ⑨蔗糖溶液
归纳小结——判断物质是不是电解质的方法
【强调】那么在这两个概念中,我们需要注意两个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与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总结】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判断。
【过渡】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形成自由移动的离子的过程叫做电离。电解质的电离可以用电离方程式表示。
【学生活动】写出酸、碱、盐的电离方程式。
【师】明确了什么是电解质,我们回头想想,刚才氯化钠的溶解,其根本的原因是氯化钠在水中发生电离,由于水分子作用减弱了钠离子与氯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使NaCl 发生电离并形成能够自由移动的水合钠离子与水合氯离子,为了方便,仍用离子符号表示水合离子。
【强调】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在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便产生了电流,这就是电解质导电的原因。
【师】从刚刚酸碱盐电离方程式书写结果上看,请同学们从电离的角度归纳出酸碱盐的定义。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归纳。
【投影】从酸、碱、盐角度认识的酸碱盐的定义
【强调】理解酸和碱的概念时注意“全部”两个字,即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只有一种,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只有一种。但H2O部分电离,阳离子全部是H+,但H2O不是酸。
【设计意图】落实常见酸、碱、盐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形成酸、碱、盐的定义,在应用中进一步巩固电离的概念。
【教师活动】以硫酸、碳酸电离讲解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延伸强酸酸式盐和弱酸酸式盐的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归纳小结】书写电离方程式时的注意事项:
1、阴阳离子拆开写,但原子团不能拆,
如:NO3-、SO42-、OH-、NH4+、CO32-等
2、原子个数守恒,电荷守恒
3、水溶液中,强酸的酸式根(HSO4—)要拆开写,
而弱酸的酸式根(HCO3—)不能拆。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其实,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实际上是它们电离产生的离子之间的反应。
【板书设计】
1.2.1电解质的电离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纯净物
电解质 酸、碱、盐、水、金属氧化物
物质 非电解质
化合物 大部分有机物、非金属氧化物
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电离方程式书写。
酸碱盐的定义。
原因
原因
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