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4.11《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年级上册4.11《变废为宝有妙招》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1变废为宝有妙招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垃圾暴增的现状和危害。
2.了解垃圾处理的方式,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3.初步学习”垃圾分类“有关知识。
4.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垃圾分类、回收、循环再利用的意义。
难点:树立环境忧患意识,学会有创意地节约资源和再利用资源。教学准备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垃圾处理和垃圾分类的知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
教学过程:
上课,老师首先邀请大家来共同观看一个小视频,在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播放暴增的垃圾视频
【设计意图:从暴增的垃圾视频说起,导入自然,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
师:同学们观察细致,并能够深入思考。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交流有关垃圾的问题:14课变废为宝有妙招。
出示课题。
活动一 暴增的垃圾触目惊心
1.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见过哪些垃圾,在哪儿见过,这些垃圾是从哪儿来的。
2.我们课本把大家见过的垃圾分为四类,哪四类?看画面,说类别。3.课前老师请大家调查了家庭、班级、学校产生的垃圾量,谁来给大家分享?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同学们善于调查,更善于统计,老师为你们点赞。
4.课前老师也做了一个的调查,按每人每周至少产生两袋垃圾计算。肥城市约有100万人,每周将产生垃圾200万袋。全国一年大约产生多少吨垃圾呢?2015年10月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透露,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数量巨大,将近18亿吨。18亿吨垃圾用载重20t的卡车来装,需要9000万辆。把这些卡车首尾相连,可以绕地球赤道二十多圈。听了老师带来的这组数据,你有什么感想呢?
【设计意图:从“导入”到“活动一”的逻辑关系是:暴增的垃圾不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也世界面临的问题,视野一步步扩大。最后引导学生反思:这些暴增的垃圾从何而来?暴增的垃圾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雪崩时无一朵雪花是无辜的。】
是的,我们不能放任垃圾挤占我们的宝贵空间,我们产生垃圾的同时,也在想方设法处理垃圾。
活动二 垃圾处理多种多样
1,请大家阅读课本104页阅读角,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的优点和缺点。
2.邀请一个小组上台汇报。目前我国主要的垃圾处理方式有燃烧、填埋、堆肥,没有处理能力的地区,会把垃圾露天堆放或者排放入海。通过交流,我们不难看出,这些常见的垃圾处理方式都有很大弊端。3.讨论交流:是这些处理方式不好吗?那又是什么呢?生:不是,这些处理方式不好,是因为没有做到垃圾分类。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各种垃圾处理方式的优缺点,学生更能深刻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活动三:垃圾分类势在必行
1.说到垃圾分类,你对垃圾分类知道多少呢?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了收集资料的能力,这样安排在有于提高学生分析资料的能力。】
2.牛刀小试:百闻不如一试,同学们,在你能帮这些生活垃圾分类吗?3.垃圾分类大作战小组合作:
(1)组长领取道具统一摆放整齐后听音乐统一开始。
(2)根据生活中所学知识将垃圾小卡片放入对应的垃圾桶中。
(3)音乐停,合作停。
4.小组订正垃圾分类答案
【设计意图关于垃圾分类,四年级的孩子们并不是“一张白纸”,设计分享环节,这是基于和尊重学生已有经验的教学,学生更有学习积极性。】
师:感谢你们小组的分享,同学们分类后的垃圾都去哪里了呢?
5.下面请听厨余垃圾的自述。你有什么感想呢?
【设计意图:《厨余垃圾的自述》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垃圾分类”的好处,体会“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这话的意思。观看视频,让人震撼。】
是的,垃圾进行分类处理,可以让我们的垃圾实现变废为宝。
活动四:减少垃圾,变废为宝
1.下面请听环保小分队的同学们正在召开会议。听听他们还有什么新的妙招吗?
2.将垃圾分类,正确处理,减少垃圾,这些都是变废为宝的妙招。
3.同学们,作为一名少先队员,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师总结:同学们把看上去惹人讨厌的垃圾根植于分类、处理、减少等一系列的妙招这片沃土,相信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实现变废为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