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6.1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核心素养目标】6.1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教案

资源简介

第六课 责任与角色同在
第1课时 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 《道德与法治》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框的内容,本框题的知识涉及:责任的含义和来源,角色与责任的关系,负责任的表现和意义。八年级教学内容旨在引导学生面向逐步拓展的社会生活、公共生活和国家生活,因此,本框题的教学应紧密围绕“负责任”这一课程内容设计相关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学习过程中破解“负责任”的核心问题,并不断走向负责任的人生。
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初中生一般对自己所承担的学习责任有些思考和感悟,但对自己该承担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公民责任缺乏认知;部分学生片面地认为负责任就是多做事,摆不正“主动承担责任”在自己成长中的意义和价值;部分学生只愿意承担“对自己有好处”的责任,对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公民责任的现象还有误解,因此,本课的教学需进一步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在逐步拓展的生活圈中主动承担责任。
三、核心素养目标
道德修养: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热情服务、奉献社会的道德要求,培育优良的品行;
健全人格:学会感恩,主动关心、帮助和服务他人,养成积极负责任的思想品质;
责任意识:知道不同角色承担的不同责任,明确白身应该承担的责任,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培养担当精神,提升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责任和角色的关系
教学难点:如何对待责任
五、教学过程
教师:上课之前,我们来看一则新闻,我们知道在今年暑假,华北地区遭受了暴雨灾害,因为这场暴雨, 2023年7月30日6时,“K396”次列车这趟本应于9时30分到达终点北京丰台站的列车,由于持续强降雨致“丰沙线”部分路段出现塌方,导致线路封闭停留,车上976名旅客和其余铁路工作人员全体滞留在北京市门头沟区落坡岭地区,经历了近4天不停歇的“奋战”,8月3日凌晨,全体人员安全抵京。
教师活动
提问: k396次列车是如何在困境中实现全员安全抵达北京?这背后又有你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呢让我们走进今天的新课-我对谁负责 谁对我负责,跟随研学团成员肃肃的视角,一起探寻它的“行进”密码。
目标导学一:责任的含义及来源
展示素材:此刻K396次列车从乌海西站缓缓驶出,研学团的40余名孩子从内蒙古的乌海、呼和浩特、包头等地上车,在4名老师带领下,准备前往北京进行为期五天的研学活动,此趟研学团的行程将参观清华、北大、故宫等地。按计划,研学团本应在30日早上到达北京丰台站,然而受暴雨影响,30日下午列车仍被困落坡岭站(落坡岭站(Luopoling Railway Station),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大台街道落坡岭社区)附近。此时,列车信号中断,物资告急,大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肃肃一度非常紧张害怕,夜晚在老师的安抚下,研学团的孩子们渐渐入睡……不知睡了多久,肃肃被一阵骚动吵醒,他听见一个声音哽咽喊话:“领取物资千万不要拥挤,免费的饭一会儿就好。我也是别人家的孩子,我就是因为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
展示材料并播放视频 思考:1.“我就是穿了这身衣服,我得对得起大家”这身衣服指的是什么?2.赵阳在生活中扮演了哪些角色?需要承担哪些责任?
请学生回答 呈现表格内容
教师:所以说责任来源于对他人的承诺、职业的要求、道德的规范和法律的规定。
知识点归纳:
1.责任的含义及来源(是什么)
(1)含义: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2)责任的来源:来自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P65第二段)
目标导学二:责任与角色的关系
教师提问:结合自身谈谈,你在成长历程中扮演着哪些角色?承担了哪些责任?
请学生回答 呈现PPT内容
教师总结 :在社会生活的舞台上,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随着时代发展和所处环境的变化,我们会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每一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的责任。
环节二:危难之际,携手践行责任
目标导学三:自己对自己负责的表现和意义
【困境之中,少年如何自处?】
教师:我们来看一看困境之中,少年如何自处?
7月31日中午12时许,K396次列车的乘客们在列车员的安排下,疏散至落坡岭社区。从K396次列车转移到安置点的那段路程,在肃肃看来特别难走:暴雨不断,路又漫长,遇到上坡,水一直往下流,淤泥也特别多。被困落坡岭的四十多小时里,孩子们的坚强远远超出了老师们的预期。没有床,女孩们就睡在相拼的桌子上,男孩们就打地铺,尽管条件艰苦,大家都在相互打气,没有抱怨;肃肃晚上睡在一台跑步机上,“有点儿冷,但还能忍耐。”他说,有一天晚上,一只蝎子爬到他身上,被老师捉住踩死了。他为此有点儿可惜,如果带了瓶子,他一定要捉它回去做标本。这几天他见了太多虫子,“飞得太快,逮都逮不到。
展示材料,辨析:作为初中生的我们在面对困境时只能作为被救援对象等待救援吗?请你谈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目标导学四:他人对我负责的表现和意义
【撤离之时,众人共度难关】
撤离之时,众人共渡难关
被困、转移这一路上,肃肃感受到了来自列车工作人员和安置点居民的善意。“在列车上,工作人员给我们发放了火腿肠、面包等食物。安置点的村民把家里能拿出来的吃的都拿出来了。”
8月2日上午,天已经转晴,大家开始向山下撤离。离开前,村民送了孩子们书包,让他们把箱子里的东西放进书包里,轻装上阵徒步走山路。也有人让他们留下地址,说要帮他们把东西寄回去。
山路不好走,又需要徒步十几公里,出发前老师为了调动孩子们的情绪,放松心态,“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大冒险。”比方说,进第一个隧道是要闯第一关,进第二个就是第二关;沿着铁路走,一步一步踩的铁道枕木,像一个个钢琴琴键。
肃肃跟随研学团在武警的护送下撤离安置点的路途中,他细心的发现几乎一夜之间,高过大腿的淤泥都被清理掉了。不知道穿梭在第几个隧道的时候,肃肃抬头看到了隧道尽头来接自己的爸爸……
展示材料,思考:这一路上肃肃感受到了哪些善意?
学生回答 列车工作人员、安置点居民、老师、武警、志愿者、父母……
播放视频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他们
教师总结:其实生活中很多人、很多职业、很多岗位都在承担着一定的责任,都在为我们的正常生活负责。
目标导学五:我对他人负责的表现及意义
【脱困之后,未来如何抉择?】
展示材料,徒步十几公里后,研学团时隔四天的意外旅程终于到站了。在k396次列车上听到不好的消息,肃肃一度非常紧张害怕。被救后,他直言“特别激动”“这是一场冒险精神的研学”“感受到了来自特别多的温暖”,意外的是,搂抱着父母宣泄完情绪,肃肃和其他研学团成员一样选择了乘坐另一趟开往北京丰台的列车,继续这场3天前就应开启的研学旅行。
思考:1. 既然“感受到了温暖”请你以肃肃的口吻,代写一封“三行情书”,表达谢意。2. 研学团的成员们经历了未知、恐慌之后,为什么选择继续研学旅行?重新出发的他们还是当初的他们吗?
展现“三行情书”
教师过渡:肃肃和研学团的其他成员一致选择继续旅行,但这一路上见到的人、遇到的事都在驱动着他们成长,所以很多网友们评价这是“独特的、难忘的经历”。
教师总结
目标导学六:解锁“k396”次列车的行进密码
教师带领学生分别从个人、集体、国家的逻辑解锁密码
教师提问:如果个人、社会乃至国家不去承担责任,会带来什么影响?
展示时政热点相关材料及图片——排海时间线、如何处理和核污水、对比切尔诺贝利事件处理方式
教师过渡:所以日本核污染水排海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我们不能选择漠视。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对子孙后代负责、为人类文明的未来负责,我们要谴责此行为、积极构建救济手段
没有人是孤岛,能孑然独立;人人都是土地的一片、大陆的一角;哪怕大海卷去一粒尘土,欧洲也会变小,就像失去一隅海岬、 一方领地,无论你朋友的、你的;每当有人消逝,都令我孱弱衰老,因我是人类的一个,所以,别问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你而鸣。
所以我们要做一个负责任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国家、对整个世界负起责任,共建幸福美好的生活,迎接清晰美好的未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