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道德与法治、历史试题(扫描版无答案)

资源简介

9.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加深了中国的民族危机,唤醒了
中国人民空前的民族意识,最终转化为一场社会变革运动。这场运动是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
10.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A.《望厦条约》
B.《黄埔条约》

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
11.1905年《民报》创刊后陆续发表了《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
《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驳革命可以召内乱说》等文章。这反映出《民报》作者群体
A.倾向改良
B.拥护君主立宪
C.主张革命
D.赞成君主专制
12.《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民国卷)指出:辛亥革命绝非简单的旧式革命,它有现代化
的成分,终结了千年不变的王朝轮回,开创了顺应潮流的共和时代,铸造的是千年壮举。
其中,“千年壮举”指
A.推翻帝制,建立共和
B.冲击旧制,思想启蒙
C.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D.拒绝签字,维护主权
13.1912年1月1日,在一片“共和万岁”的欢呼声中,举行了隆重的临时大总统就职
典礼,孙中山宣读了《大总统誓词》。这一事件宣告了
A.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失败
D.五四运动直接目标实现
14.“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而民愈
不聊生矣…时民国七年十二月三十日,孙文自序于上海。”材料抨击的主要问题是
、是
A.列强瓜分中国
B.国民政府腐败
C.军阀割据纷争
D.袁世凯复辟帝制
15.右图历史人物,他有“叱咤风云的革命经历,辛亥革命期间,领导
新军起义,袁世凯称帝后,领导护国军起义,武装讨伐袁世凯,维护共
和制度”。该历史人物是
A.蔡锷
B.黄兴
C.黎元洪
D.宋教仁
16.20世纪初,先进的中国人认识到,仅仅靠移植西方政治制度难以挽救中国,要从根
本上改造中国,还要有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基于这一认识
A.孙中山组建同盟会
B.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
C.陈天华撰写《警世钟》
D.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
17.他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的先驱。1919年,他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
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他就是
A.胡适
B.李大钊
C.鲁迅
D.陈独秀
18.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是
不所外,人数.士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中卡春是
C.新文化运动
D.五四运动
19.五四运动展开了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其凝聚而成的五四精神在中
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这一精神的核心是
A.艰苦奋斗
B.
民主科学
C.爱国主义
D.开拓创新
20.1921年,中国共产党在梦想起航的地方,展现了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
即红船精神,该精神的诞生地是
A.浙江嘉兴
B.广东虎门
外入头图六一快过
C.湖北武昌
D.广西金田
跃0
二、非选择题(21题7分,22题8分,23题8分,24题7分,共30分。请把每题答案
写在答题卡对应位置上。)
21.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列强的入侵,不怕牺牲、前赴后继、民族之魂在血雨腥风中
重塑,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获得新生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
1840年
1856年
1894年1900年M“自1隐
(1)根据材料一写出时间轴上①处战争的主要影响以及④处战争的名称。(2分)
酒区西向列氏人国中暗联决班一
思思
(代【)的
材料二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
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
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
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
“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
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只因鬼子闹中原》揭帖
(2)依据材料二,义和团将矛头指向什么人?(1分)结合所学知识,“民族主义”
的含义是什么?(1分)“三民主义”的提出有什么意义?(1分)
材料三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极少数人脱离了革命队伍,但多数人一直坚持社会主
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为中国革命奋斗终生。中国近代以来,没有哪一个政治团体像中国
共产党这样,拥有这么多的为胸中主义和心中理想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含生忘死的有志
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历史试卷第7页共10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