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 看不见的运动 教案 2023-2024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 看不见的运动 教案 2023-2024年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册

资源简介

11.2 看不见的运动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和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通过对分子的性质的理解,能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构成,学会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核心素养
1.通过对不同状态的水中水分子的排列方式的认识,学会从观和微观的鱼度认识物质世界的方法。
2.培养学生用宏观和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看待物质,形成物质世界的微粒观。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性实验,归纳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难点
知道用宏观的物理现象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动动手
将烧杯静置在桌面上,滴入一滴墨水,观察现象
蜜蜂怎么知道花开了
自然界中一切物质都是由这种看不见的微粒构成的
1811年,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伏伽德罗首次将这种看不见的微粒命名为“分子”
分子太小了,所以我们戏称它们的运动为看不见的运动。这节课我们就将一起来学习分子运动的相关知识。
又小又轻的分子是不是一个挨一个地挤在一起不动呢?分子真的在运动吗?它们的运动受什么影响,有什么规律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看一些小实验:
二、新课讲解
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如何了解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通过物体的一些宏观表现来推断构成物体的分子的情况。
问题一:分子有间隙吗?
1、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要比预计的要小
上述实验表明:分子之间确实存在着间隙,物体的热胀冷缩是分子的间隙发生变化,而不是分子的体积发生变化
将机油装入一个壁很厚相当坚固的钢筒中,然后加上2万个标准大气压的高压。
结果钢筒“流泪”了,也就是说机油从钢筒里渗透出来。说明固体分子间也存在间隙。
探究一:分子间有空隙吗
实验:酒精与水混合
观察:酒精与水混合后总体积是否发生改变。
结论:当水与酒精混合时,总体积变小。
实验表明:分子间存在空隙。
探究二:分子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液体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
液体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不断地随机撞击悬浮微粒。当悬浮的微粒足够小的时候,由于受到的来自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的撞击作用是不平衡的。在某一瞬间,微粒在一个方向受到的撞击作用超强的时候,致使微粒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样,就引起了微粒的无规则的运动,人们把这个现象称为布朗运动。
结论:液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3.固体中的分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呢?
结论:固体分子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
扩散: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发生的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探究三:分子之间存在作用力吗
实验一:将铅块紧压
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实验二:挤压针筒内空气
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实验表明: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
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的宏观特性和微观描述
分子间距决定了分子间的作用力,从而决定了固体、液体和气体的特征。
气体分子之间的距离就很远,彼此之间几乎没有相互作用力。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为了解释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结构和特征,可以用学生的不同组合形象地模拟在固态、液态和气态的分子状态。
在液体中,分子靠在一起。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因而,液体没有确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在固体中,每个分子靠得很近,有规律地紧挨在一起。因而,固体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在气体中,分子离得比较远,能自由地沿各个方向运动。因而,气体没有固定的形状,也没有确定的体积。
物质中的分子状态
物质的状态 分子间距离 分子运动情况 形状和体积
固体 分子靠得很近 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 有一定形状和体积
液体 分子间距离较小 在一定限度内,分子能运动或滑动 无固定形状,但占有一定体积
气体 分子离得比较远 够自由地向各个方向运动 没有固定的形状,没有确定的体积
三、小结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现象还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以上是分子动理论内容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