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中国印记(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中国印记(含解析)

资源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中国印记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11月10日,由我国自主研制的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完成万米级海试;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的长征五号升空;12月4日,嫦娥五号从月球上起飞,实现了中国人第一次地外天体的起飞;“九章”量子计算机研发成功;中国自主研发的世界上最大,参数最高,最先进的“人造太阳”——可控核聚变装置首次放电。这一个个激动时刻,一座座科技高峰,一个个创新前沿,凝聚着一代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和勤力创新。近年来,从海洋深处到世界最高峰,从微观世界到宏观世界,从地球到太空……哪里没有中国人留下的印记?中国人民正在用驰而不息的奋斗和探索一步步交出自己的答卷,世界将留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印记。
“中国印记”对我们个人、国家、民族和世界以及时代影响巨大,阅读材料后,你从“中国印记”中感受到了什么?又有着怎样的认识与思考?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完成写作。
①某杂志社举行“中国印记·中国宣言”的座谈会,邀请你担任嘉宾并致辞。
②某中学拟举办以“中国印记”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请你写一篇演讲稿。
③向海外民众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中国印记”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1年~2020年的10年间,有很多往事已经成为人们心中的特殊印记:中国新一代隐形战斗机歼20成功试飞、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神舟十号成功升空、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中国女排屡屡斩获金牌、杭州召开G20峰会、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下水、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新中国70周年阅兵庆典举行、嫦娥五号探月……站在“2020年”这个前后十年的交接点上,人们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思绪万千。
电视台举办“回顾过去10年,展望未来10年”的诗词朗诵会,邀请你担任主持人,请写一篇开场白。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写作。
“中国有24个节气,今天是2月4日,这是第24届冬奥会,仪式开始时间20:04,中国队24分出场,我爱我的祖国!”2月4日晚,以二十四节气倒计时惊艳开场的北京冬奥会,迅速刷屏朋友圈。
一场开幕式,大气而浪漫,点点滴滴间都是诗意中国的最美印记。从“雨水”开始,到“立春”落定,北京冬奥会向世人普及了中国传统的岁月算法,设计创意精巧不落俗套,将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巧妙结合,让满目绿色涌动滋长,让中华文化从容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冬奥会上的“中国式浪漫”,满满的中华文化自信,中国为世界人民献上了一场精彩盛宴,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了更大中国力量。
——光明时评
以上材料给了你哪些触动与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议论文,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按要求作文。
“中国印记”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记。它蕴藏在“梅兰竹菊”的风骨中;散发在“笔墨纸砚”的底蕴里;镌刻在“万里长城”的脊梁上;腾飞在“天问一号”的梦想里……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国之重器,都可能是“中国印记”的载体。在你心中,哪一种物承载着独特的“中国印记”?围绕它,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
请以“我心中的中国印记”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思想健康;有情节,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将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不少于700字。
答案
1.例文:
我心中的中国印记
尊敬的各位来宾:
大家好!
很高兴大家能来出席“中国印记 中国宣言”座谈会,更荣幸能有机会在此发表我的一点浅见——我心中的中国印记。
“纵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唯中华文明绵延万载,我们有亘古不变、巍峨攒聚的山岳峰峦,与奔流东逝的滚滚长河;其间有痴狂浪漫的诗豪书圣,吟出人间悲观、英雄血泪;转望新时代的万家灯火、点点荧光,正是繁华生活的惊鸿一瞥。中华大陆上的千年历史,见证着祖国的变迁,沉淀着国人的智慧,而那些凝聚着国人自信与自豪的,便是我心中的中国印记。
传承千载的文化典籍,正是我心中的中国印记。百家争鸣,争论者纵穿千年的思辨;秦时明月,照耀绵延万里的边关。那些四书五经,令我们骄傲的,是“道法自然”的深邃,是“仁者爱人”的胸怀,是立德立言的抱负,是对酒当歌的豪迈。那些动人诗篇,令我们迷醉的,是“梳洗罢,独望江楼”脉脉不语的相思,是“剪不断,理还乱”独上西楼的离愁,是“欲上青天揽明月”的凌云壮志,是陌上少年疏狂不羁的倜傥风流。中华文脉亘古亘今,亦老亦新,给予着我们文化自信与自豪,这独特的中国印记,在我心中永不磨灭。
与时俱进的科学技术,正是我心中的中国印记。从东方红升空开启对天空的探索,到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中授课,这其间波澜壮阔的经历,无不令人心潮澎湃。从京张铁路的人字铁轨,到中国高铁走出国门、飞驰世界,我们走过的艰辛与坎坷,无不叫人心生豪情。我们再不是紧紧跟随,受制于人。当他们说着“中国制造”时,我们可以骄傲的摆出共享单车、5G、等新四大发明;当美国企图以技术垄断制约中国品牌的发展时,华为拿出“鸿蒙系统”绝地反击。正是这些与时俱进的高新科技,滋养了我对中国力量的自信,它们深深在我心中印下“中国印记”。
建设祖国的栋梁英才,也是我心中的中国印记。遥想建国之初,被孤立与封锁的局面,国人自强不息,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共同提升着综合国力,涌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两弹元勋”邓稼先、“现代后稷”李振声,“青蒿之母”屠呦呦等卓尔不群之辈,引领中国经济、国防、粮食、医药等各项事业的齐头并进。正是在他们努力下的综合国力的增强,使我国重回当年煌煌盛世,万国来朝,威而不犯。他们在我心中刻下辉煌的中国印记。
中华文明流芳数千年,中国建国七十余载,而我的生命才刚走过了十几个春秋。在未来,我将会继续寻找令我骄傲的中国印记,并且努力丰富自我,为这印记添上我的手笔。
我相信,“中国印记”就是我们共同烙进这个时代的“中国宣言”,让我们携手并进,成为“掌印者”!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能力。
【审题】要点:材料列举了一系列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并由此引出关键——“中国人民正在用驰而不息的奋斗和探索一步步交出自己的答卷,世界将留下越来越多的中国印记”,简单而言,“中国印记”即中国人民奋斗努力带来科技、经济等进步,不但惠及自己国家,也带动全世界文明发展,故而题干说“‘中国印记’对我们个人、国家、民族和世界以及时代影响巨大”。我们可以从历史谈到现代,“中国印记”绵延不断,一直都存在;也可以分析“中国印记”带给个人的自豪和激励,对国家民族的富强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也能够与世界顶尖水平并肩,甚至引领时代潮流;还可以从个人角度分析,人人都应该成为“中国印记”的铸造者。
任务一:要求在“中国印记·中国宣言”的座谈会上致辞,以议论文为佳,注意论点鲜明,论证严密。
任务二:解读任务:写作形式是“演讲稿”,情境是“学校演讲比赛”,主题是“中国印记”。写作时可以展现多种印记,也可以聚焦某一种印记,切忌泛泛而谈,要表达真实的感受和思考。
任务三:要求给海外民众写一封信,谈谈自己对“中国印记”的认识与理解,以议论文为佳,注意论点鲜明,论证严密。
【立意】1.中国印记,从古至今绵延不绝;
2.中国印记标志着大国崛起;
3.每个中国人都能留下中国印记;
4.中国印记引领时代潮流;
5.让世界正视中国印记。
【素材】1.面前摆放的是一个精美的凤冠。没有在玻璃架中展出,它只是静静躺在我的面前,任凭它散发出承载时代变迁的厚重。我不敢用手去碰它,生怕碰坏了这玲珑的艺术品。它称得上是中国的印记吗?我在心中不安的揣度,汗水浸湿了手心。没有办法,轻轻拿起,揣在布袋中,我走向了那座皇城。
2.“中国印记”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记。它蕴藏在“梅兰竹菊”的风骨中;散发在“笔墨纸砚”的底蕴里;镌刻在“万里长城”的脊梁上;腾飞在“神舟七号”的梦想里……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国之重器,都可能是“中国印记”的载体。
3.可以说,互联网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她改变了人类世界的空间轴、时间轴和思想维度。截至今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51亿,规模占全球网民总数的五分之一。随着第三批3万个行政村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深入推进,“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全国98%行政村通光纤的目标也将提前实现。再加上提速降费,现今的网络越来越普及。回到老家,就能搜到附近很多无线网。我们老家还是在偏远的郊区,互联网发展的速度和广度由此可见一斑。其实,这背后还是改革开放以来祖国的快速发展,折射出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更是大国崛起的最好见证。可以想象,随着互联网不断普及,网络惠民仍将精彩绽放。
2.例文:
不忘初心,共筑中国梦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好!我是主持人李华。
中华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源远流长的经典诗文,是历史长河经久不衰的瑰宝。诗歌是我国文明的精神支柱,正是因为有了诗歌,才有了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中对历史的感慨;才有了王昌龄的“大漠孤烟直,黄河落日圆”中战士守边防的悲壮与忧伤。站在“2020年”这个前后十年的交接点上,今天我们欢聚在这美丽的夜晚,以诗词朗诵的形式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回顾过去的十年,中国经历了各种各样的事情,神舟十号成功升空、中国女排屡屡斩获金牌、首艘国产航空母舰“山东”舰下水、港珠澳大桥全线通车、新中国70周年阅兵庆典举行、嫦娥五号探月等等,这些事件证明了中国这十年来的惊人成就,中国已走进了新时代,舞出了新风采。
就拿“嫦娥五号探月”来说吧。“月出皎兮,佼人僚兮”“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关于月与嫦娥的诗作不胜枚举,古人以无瑕明月表达志向、寄托相思,借嫦娥奔月抒发对宇宙星空的无限想象。几千年过去,不畏困难、永怀梦想的中国人民不仅实现了成功登月,还率先在月背留下了中国足迹,今天又将通过嫦娥五号到月球上采集月壤岩芯,厘清月球年龄,进一步探索宇宙奥秘。中华民族勇于追梦,实施探月工程,圆的是中华民族飞天揽月之梦,而航天梦也是强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宇宙广袤无垠,神秘莫测,探索星空的漫漫征途,要经历无数艰难险阻。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不是一片坦途,唯有创新才能抢占先机,唯有突破才能独占鳌头。中国航天有实力、有魄力,敢于独自前行,勇于开拓进取,以艰苦卓绝的努力、不屈不挠的意志,克服重重阻碍,登上科技高峰。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如今,迈进“十四五”新征程,不仅是航天领域,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人都要心怀梦想,编织属于自己的理想蓝图,奋勇拼搏、努力奔跑,以高昂斗志阔步前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挥洒青春和汗水,成就光荣与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助力添彩。
下面就让我们徜徉在诗词的国度里,共同欣赏这台精彩的朗诵会。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本题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列举了2011年~2020年的10年间我国发生的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大事,涉及科技、文学、医学、体育、军事、外交等各个领域,展示了我国在各个领域所取得的成就。这只是对考生的写作起提示作用,省略号表明,考生既可写材料中所列举的一件或多件事,也可写材料中没有列举的其他事件。但要注意,要求“结合材料”,即所写的“特殊印记”只能是祖国所发生的重大事件,而不是个人层面的,因为材料中所列举的都是国家层面的重大事件。
任务一:要符合“‘回顾过去10年,展望未来10年’的诗词朗诵会”这一特定情境。“回顾过去10年”,要求回顾过去的事件,这是重点内容;“展望未来10年”,要求展望未来,对祖国的发展充满信心,这在行文中要有所体现。“诗词朗诵会”要求行文过程中,富有激情,最好能引用诗词以贴合情境。
任务二:写一篇开场白。要有称呼,如“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要有结束语,行文中要有交流意识,语言要富有感染力,要符合主持人的身份,语言要得体。
【立意】1.脚踏实地;
2.坚定信念;
3.奋力拼搏;
4.科技兴国;
5.自主创新;
6.反思与前行;
7.不忘初心;
8.实现中国梦。
【素材】1.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港珠澳大桥的建设创下多项世界之最,非常了不起,体现了一个国家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奋斗精神,体现了我国综合国力、自主创新能力,体现了勇创世界一流的民族志气。大桥建成通车,进一步坚定了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港珠澳大桥建成的开通,有利于加强香港、澳门同内地人员交流和经贸往来,有利于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有利于提升珠三角地区综合竞争力,必将为粤港澳三地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提供新机遇。港珠澳大桥,既是我们的骄傲,更是我们的希望!当年伶仃洋大桥的规划是为打通中国对外开放的通道。而今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必将进一步引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今天我们正阔步走在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上,让我们继续带着这份骄傲和自信,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继续前行!
2.嫦娥五号任务作为中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部曲的最终章,它的成功将意味着中国掌握了无人月球探测的最主要基本技术,尤其是掌握从月球返回地球的技术能力,这无疑给载人登月直至月球科研站的设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意味着中国向航天强国迈出有力的一步。因为,载人登月乃至载人登火星,所用到的技术不会超过为“绕、落、回”这三种任务形式设计的技术。借用登月第一人阿姆斯特朗的话,可以说,嫦娥五号的一小步,可能是未来载人登月的重要铺垫。
3.2015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这是中国人第一次将科学类诺贝尔奖收入囊中。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屠呦呦因为没有博士学位、留洋背景和院士头衔被戏称为“三无”科学家,并且曾几次被提名参评院士,但均未当选。屠呦呦获诺奖主要是因为她发明的青蒿素对疟原虫具有100%的抑制作用,从而使数百万计的疟疾患者免于死亡。屠呦呦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得到启发,不断改进提取方法,历时5年的,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验证病例达二千多。终于在1971 年发现了青蒿素。
3.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第一段主要写北京冬奥会的开场很具有中国特色,把冬奥会开幕式与立春这个二十四节气之一联系起来。材料第二段是对这次冬奥会的评价,其中的几个关键词需要注意:诗意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文化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由此可知,作文的材料就是从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引出中华传统文化及文化自信等话题。
作文的要求是“以上材料给了你哪些触动与思考?”也就是说,从这些材料中我们找出话题后,抓住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进行分析论述。比如从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这个角度进行论述,可以从如何让传统文化更好地发展传承下去,需要的是现代科技的助力,既结合材料本身,再结合现实生活。如要论述诗意中国或中国式浪漫,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进行分析,重点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与其他文化的不同,然后再分析中国式浪漫以后的发展等,这样文章更有深度。如果谈中国式浪漫与文化自信,这个角度更有深度,需要进一步挖掘,重点谈如何使国人更具有文化自信,这就需要分析如何让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等。
作文要求写成议论文,就是说,一定要从材料中找出相关话题,再确定观点,然后结合观点展开论述,可以采用并列式,也可以采用层进式等。
立意:
1,从容而诗意的中国式浪漫。
2.从文化自信中看中国的强大。
3.国力是文化自信的基石。
4.中国文化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4.例文:
我心中的中国印记
面前摆放的是一个精美的凤冠。没有在玻璃架中展出,它只是静静躺在我的面前,任凭它散发出承载时代变迁的厚重。我不敢用手去碰它,生怕碰坏了这玲珑的艺术品。它称得上是中国的印记吗?我在心中不安的揣度,汗水浸湿了手心。没有办法,轻轻拿起,揣在布袋中,我走向了那座皇城。
红墙黄瓦,是极有力量与厚实的象征。是怎样的一个机遇得以让京剧在这里产生,又在这里发扬下去?徽班进京的那一刻便奠定了它的位置——好像上至天子,下至百姓,都对它爱不释手。此刻我拥有了一些底气。拿出布袋中的凤冠,轻轻放在皇城脚下,两者竟奇妙的融合在一起。这是《贵妃醉酒》那华丽的贵妃所佩戴的——亮蓝色的银片大朵地“绽放”在凤冠之上,在阳光的反射下,竟有些炫目到刺眼。几粒红色的绒球悄悄团在其中,却又是那么容易被人发现——同背后的红墙称在一起,竟显得相得益彰。我脑海中霎时浮现出这么一幅景象:贵妃卧倒在舞台上,手中的酒杯滑出少许液体。她眼中含笑,身后却是整个华丽的大唐盛世……我想,这确实就是中国印记,一个有风韵的,华丽的,却是厚重的中国。它承载着的是千百年来传承下来的历史,它们至今仍源源不断流淌着,如同新鲜血液,迸发着生机。红墙下,我又因这凤冠忆起了另一段历史……
一个支离破碎的凤冠映入眼帘。
日本侵华,犯下了滔天罪行。为了粉饰太平,妄图利用梅兰芳为他们服务。可他们也是人,终究喜欢美好事物的——正如这京戏。消息很快传到他耳中。梅兰芳特意蓄起胡须,决议不给日本人演出。他严肃地对友人说:“别瞧我这一撮胡子,将来可有用处。日本人要是蛮不讲理,硬要我出来唱戏,那么,坐牢,杀头,也只好任由他们了。”可事情发展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完美,日本人找到了他的住宅,在门口徘徊,准备冲进去硬要他唱。这般是豺狼虎豹,恶鬼当道!梅兰芳毅然举起他最喜爱的凤冠就往地上摔!华丽的凤冠一下就被摔成了一滩烂泥,几粒珠子滚落到院内的各个角落,在阳光的照射下发出刺眼的光。凤冠是再也带不到头上了……他转身,落下了一行清泪。
他的眼神是那样温婉柔和,却不失坚定和勇气。清嗓一鸣,梨花带雨,诉说了一个时代的哀愁;水袖轻扬,莞尔一笑,挺起了一个民族的脊梁。直至今天,人们仍无法忘记,在老北京的梨园戏台之上,有一个七尺男儿,借青衣之口,却唱出了中华民族的最强音!这,就是中国的风骨!
试想又有多少人像他一样,在那段惨痛的漫漫长河中,坚守着自己的这份骨气?乱世浮萍,忍看烽火燃山河……似是那李香君血染了桃花扇,凤冠上的红更显艳丽,灼烧人眼。
只是闭上眼睛。闭上眼后就有着那些英勇的人们奋勇杀敌——不论是近代还是古代。是我曾经听过的抑或是在戏台子上看见的,无一不透露着那风骨。那属于中国的骨气。
夕阳西下。我将凤冠戴于头上,在皇城根下走着。凤冠点着余晖,在红墙的映衬下更显夺目。虽感光阴流转,唯一不变的却是心中那份愈加坚定的,对于中国的理解——她是华丽的,是绚烂的,是承载着无数历史的,又是极其富有风骨的。
再次见到同它相似的凤冠是于外国的一家博物馆。我只是凝视着它,却顿感心中有一股暖流升起,眼眶竟有些湿润。不知怎么的,有一个声音在我心底呐喊着:这就是中国印记……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这是一则命题作文。
1.分析命题。
“我心中的中国印记”,中心词是“中国印记”,应该是能展现中国特点的东西,一种是有形的印记,比如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标志、传统手工艺、建筑、人文风光等;一种是无形的符号,比如传统思想、现代思潮、社会理念等。“我心中的”是“中国印记”的修饰语,考生应该在对一件或几件事情的叙述中突出中国最具特色的东西。
2.分析材料。
材料指明“中国印记”是中国文化的独特标记,这表明考生所写的“中国印记”要能展现中国文化特点,接着指出这印记的载体,如“梅兰竹菊的风骨”,如“笔墨纸砚的底蕴”,如“万里长城的脊梁”,如“天问一号的梦想”,这些都是可以写作的内容。
3.分析文体。
要求写作记叙文,这就要求考生写作的时候要有文体意识,要在记叙文的范畴内进行写作,切忌文体不明,或者表现为其他文体。表达方式的运用方面要优先表现为记叙、描写和抒情。
【立意】1.中国印记,从古至今绵延不绝;
2.中国印记标志着大国崛起;
3.每个中国人都能留下中国印记;
4.中国印记引领时代潮流;
5.让世界正视中国印记。
【素材】1. 梅,不是绽的最艳丽的,不是香的最久远的,却是开得最独特的。我喜爱梅,喜爱它“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像山茶花,开得漫山遍野,不像牡丹花,开的妖艳芬芳。它就是它,在寒冬腊月的雪被上,默默地,悄悄地,为银装素裹的大地绣上些亮眼的点缀。校园里有一棵小小的梅花树,在百花齐放的季节里,唯独他经还未含苞待放,到了冬天,雪花。落在窗边这时没,落在窗边,这时梅花便才崭露头角,露出积蓄一年的微笑。它点缀枝头,像水墨的渲染,红的那样可爱,像一团小小的光晕,又像蜡笔的浓妆重彩。在单调的白色中,这点白中红显得那样热烈,仿佛向大地宣告冬天的到来。
中国文化是人类文明的宝库,梅,只是其中的凤毛麟角,却是中国印记中独特的、不一样的一种定义。啊,梅,孤傲的不惧严寒的梅,你是我心中最独特的中国印记。
2. 这一刻我才真正体会到父亲的话中之意,“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在人生的旅途中,沉静是一个人必要的品质。当你被现实弄得心浮气躁时,喝茶能让你心旷神怡、归于平静,而后能稳步出发,踏上征途。茶中之道,君子之风,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如父亲传授给儿子的教诲一般,印在一片片舒展的叶脉之间,藏在一代代中华子孙的内心深处。
3.不知何时,剧场再次安静下来。我从神游中归来,突然间醒悟,何为文化?何为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正如这编钟,其纹饰之精美、历史之悠久人人可见,于是大加赞颂,久而久之难免无味,此非传承。国人要抛开对文化浅薄的认知,了解其背景,发掘其灵魂,得到的才是真实而纯粹的文化。如此,文化便不是符号,便能有自己独特的意义,而被现代人所接受。一件事物,一种文化,只有真正地了解它,让它“活”起来,才能谈传承,避免其湮没在时间的洪流之中。
那天之后,很长时间,我没有再听到编钟的鸣响。但我耳畔仿佛一直回响着那古老又年轻的声音。我心中的中国印记,也一直停留在那个舞台上,久久定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