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天津市五区重点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重点校联考
高一语文
第Ⅰ卷(共26分)
一、(1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2题。
长城是我国现存体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长城正在不断老去,对长城的保护( )。长城建造年代不同,建造材料和方法各异,保护修缮殊为不易。近些年,一批年轻人在长城的研究和保护中( )了使命与担当。
各方经过不懈努力,长城研究和保护的新方法、新成果不断涌现。借助无人机等诸多先进设备,不仅能更及时( )地巡护长城,还可以精准地为长城把“脉象”、查病因、治未病。将最新科技用于长城修缮,使长城保护获得更多助力。未来,期待有更多的创新实践和探索,不断汇聚成文物保护的强大合力,让文化遗产( ),让中华文明历久弥新。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中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迫不及待 彰显 便利 绵延不绝
B.迫不及待 凸显 便捷 薪尽火传
C.迫在眉睫 凸显 便利 薪尽火传
D.迫在眉睫 彰显 便捷 绵延不绝
2.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各方经过不懈努力,长城研究和保护的新方法、新成果不断呈现。
B.经过各方不懈努力,长城研究和保护的新方法、新成果不断涌现。
C.各方经过不懈努力,长城研究和保护的新方法、新成果不断涌现。
D.经过各方不懈努力,长城研究和保护的新方法、新成果不断呈现。
3.下列对文学常识表述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A.《致云雀》——现代诗人——五四精神——创造社——郭沫若
B.《红烛》——现代——新月派——“三美”——闻一多
C.《归园田居》——东晋——山水诗派之鼻祖——笔调疏淡——靖节先生
D.《念奴娇·赤壁怀古》——南宋——诗文革新运动——以诗为词——豪放派
4.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遒劲(j ng) 摈弃(b ng) 蜡炬(j ) 百舸争流(g )
B.商贾(ji ) 铆钉(m o) 慰藉(ji ) 峥嵘岁月(zh ng)
C.包扎(z ) 脊髓(j su ) 寥廓(li o) 虫咬鼠啮(ni )
D.木讷(n ) 间歇(ji n) 辟谣(p ) 磕磕绊绊(b n)
5.下列诗句中的字词释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苦:极
B.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 教:教授
C.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存:保存
D.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鼓:击鼓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君翻作《琵琶行》 霓为衣兮风为马
B.因为长句 我欲因之梦吴越
C.转徙于江湖间 其一犬坐于前
D.岂无山歌与村笛 微斯人,吾谁与归
7.加点字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明年秋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B.铁骑突出刀枪鸣 整顿衣裳起敛容
C.老大嫁作商人妇 去来江口守空船
D.赢得仓皇北顾 终岁不闻丝竹声
8.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画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闲情,是_________,什么也不做,也不想了。也是_________,去水边品茗。有时,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_________。人散去,一回头,仿佛看见丰子恺先生那幅画《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只见天空淡月一弯,竹帘半卷,竹椅几把,桌上剩茶几盏,就是_________。
①偷得浮生半日闲,邀三两知己
②不见一个人,却有说不出的意境
③不知不觉,一弯月儿挂上柳梢
④三月间看桃花开遍陌上,听杜鹃鸣
A.②①③④ B.④③①② C.④①③② D.②③④①
二、(10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征拜议郎。
光和末,黄巾起。拜骑都尉,讨颍川贼。迁为济南相,国有十余县,长吏多阿附贵戚,赃污狼藉,于是奏免其八;禁断淫祀,奸宄逃窜,郡界肃然。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不就,称疾归乡里。
金城边章、韩遂杀刺史郡守以叛,众十余万,天下骚动。征太祖为典军校尉。会灵帝崩,太子即位,太后临朝。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卓表太祖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卓遂杀太后及弘农王。太祖至陈留,散家财,合义兵,将以诛卓。
初平元年春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渤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时俱起兵,众各数万,推绍为盟主。太祖行奋武将军。
建安元年春正月,太祖军临武平,太祖将迎天子。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破之,斩辟、邵等,仪及其众皆降。天子拜太祖建德将军,迁镇东将军,封费亭侯。天子假太祖节钺,录尚书事,后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初,公为兖州,以东平毕谌为别驾。张邈之叛也,邈劫谌母弟妻子;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谌顿首无二心,公嘉之,为之流涕。既出,遂亡归。及吕布破,谌生得。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以为鲁相。
十三年春,汉罢三公官,置丞相、御史大夫。夏六月,以公为丞相。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有删改)
9.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洛阳北部尉 除:被授予。
B.不就,称疾归乡里 就:就职、赴任。
C.太祖乃变易姓名,间行东归。 易:改变。
D.公谢遣之,曰:“卿老母在彼,可去。” 谢:感谢。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B.奸宄逃窜,郡界肃然 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C.久之,征还为东郡太守 歌以赠之
D.后以太祖为大将军,封武平侯 慨当以慷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B.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C.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D.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太后不听进/乃召董卓欲以胁太后/卓到/废帝为弘农王而立献帝京都大乱
12.有关加点词的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代选官的科目之一,“孝”指善事父母之人,“廉”指清洁廉明之士。
B.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如升级叫迁谪,左迁;降级叫右迁。
C.崩,古人关于死有不同的说法: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D.妻子,古代的妻子和现代汉语不同,文中指的是妻子儿女。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年少之时不被人们重视,主要是因为他尚义任侠、放荡不羁,但是梁国桥玄、南阳何颙二人却认为当时曹操非同常人。
B.曹操为官有方,而又不贪恋官职。在济南相职位上,全郡治理肃然;而董卓擅权之后,想要重用曹操,曹操却暗中离去。
C.曹操在乱世之中被反对董卓的盟军举荐为盟主,以奋武将军的名号率军讨伐。
D.曹操重视人才、尊重人才。东平毕谌因为亲人被挟持而离开曹操,后来曹操打败吕布生擒毕谌,又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第Ⅱ卷(共94分)
三、(20分)
14.请将下面的文言文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3分)
(2)众为谌惧,公曰:“夫人孝于其亲者,岂不亦忠于君乎!吾所求也。”(4分)
1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7分)
闲 望
吴融①
三点五点映山雨,一枝两枝临水花。
蛱蝶狂飞掠芳草,鸳鸯稳睡翘暖沙。
阙下新居成别业②,江南旧隐是谁家。
东迁西去俱无计,却羡暝归林上鸦。
[注]①吴融:浙江绍兴人,此诗作于诗人求仕长安时期。吴融年轻时曾离开家乡入长安求仕,在长安建有新居。②别业:相对于本宅而言,亦称别墅、别馆。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三点五点”“一枝两枝”,语言清丽典雅,朗朗上口,颇具音律复叠之美。
B.颔联动静结合,以“狂飞”写蛱蝶之爱芳草;又用“稳睡”言鸳鸯之适意。
C.前四句总写闲望所见,四组画面融为一体,共同构成一幅工细优美的图景。
D.本诗前半部分描写景致,后半部分感事抒怀,结构和杜甫的《登高》有相似之处。
(2)全诗感情丰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4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高》中,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景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想象丰富,写景化静为动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4)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5)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四、(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雪莲花儿开
乔正芳
①当军区文工团慰问演出队即将出发的时候,杨灿灿背着背包气喘吁吁追上来。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
②新任队长蒋小妮看了看她,说:“老队长,这次演出你就别出去了,你这几天就要转业回川了。”
③杨灿灿咬了咬牙,眼中含着泪花,低声地说:“正是因为我马上要转业回川了,机会难得,所以这次演出我一定要去!”
④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
⑤她们这次慰问演出的边防哨所,大多在海拔三四千米的雪山之上,山势陡峭,道路艰险,特别是最后一站的边防哨所,常年积雪覆盖,平均气温在零下二十几摄氏度,是一座据说连鸟儿也无法飞越的“孤岛”。
⑥杨灿灿清楚地记得第一次登上这个哨所时的情景:由于海拔高,山风特别大,几间平房四角都用钢丝绳缀着硕大的石头。战士们每天巡逻都是一项严峻的考验,处处怪石嶙峋、险情暗伏。如果赶上天气不好,那就更加危险。由于严寒干燥、环境恶劣,大雪封山时蔬菜不能及时补给,战士们个个皮肤粗糙,嘴唇干裂。看见她们前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
⑦这些可爱的大男孩,他们争相拿出平时舍不得吃的苹果、大枣等各种宝贝,招待这些勇敢的女客人。有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还特意用烧开的雪水泡了老家寄来的绿茶。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她紧紧地握着小战士皲裂的双手,流下了热泪。小战士很不好意思,反倒不停地安慰她:“没事的,真的!我们都已习惯了。再说戍守边疆、保家卫国,也是我们每个男儿义不容辞的责任!”
⑧今天,她们这群被称为“高原上的百灵鸟”的文艺女兵们再一次登上了这个海拔4000米的雪山哨所。看到她们,战士们激动得欢呼雀跃,纷纷跑进屋,捧出平时舍不得吃的果子;他们用高压锅煮了米饭并开了几个香喷喷的肉罐头。大家围坐在一起,谈论着,说笑着,新队长蒋小妮问:“战友们,你们最喜欢看我们表演什么节目呢?”一个战士说:“我喜欢听《烛光里的妈妈》。”另一个说:“我喜欢听《我的祖国》,那高亢雄壮的旋律,每次听都让人热血沸腾。”
⑨一个戴眼镜的战士说:“我喜欢看古典舞,那衣袂飘飘的女子,柔美曼妙,有着无法言说的美!”
⑩“别混说,”老班长急忙打断他的话,“你忘了这是在海拔4000米的雪山上?气温零下二十摄氏度呢!”
这个战士自觉失言,不禁红了脸。
吃完饭,战士们集合,站到了外面,腾出宿舍给女兵们做了化妆间。
演出开始了。哨所前的冰地上,霎时暖意洋洋,战士们围成一圈,凝神观看着。
首先上场的是蒋小妮,她唱的是《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清澈嘹亮的歌声飘荡在雪山之巅,飘荡在战士们的心里。接着是吴丽红、袁圆……
轮到她们的老队长杨灿灿上场了!战士们齐齐回过头,满怀期待的目光望过来——忽见眼前一亮,一团白光闪耀,天地澄明,万物安静。一位素衣女子,衣袂翩跹,如月华初上、光彩盈盈;她旋转腰肢,裙裾飞扬,清风细细,枝叶扶摇,俨然一株乍开的雪莲,在优美舒缓的旋律中,慢慢打开……
所有的人全都睁大了眼睛:天哪,这个杨灿灿,她竟然光着脚丫,身上只穿了一件绸纱!战士们愣了愣,继而掌声雷动。
杨灿灿面色恬静,随着音乐,挥舞水袖,旋转、拧倾、屈伸、俯仰,将一株雪莲花的生长画面徐徐打开——新芽初萌、喜逢甘霖、枝叶舒展、搏击风雪、傲然盛开!
战士们哭了,无声的泪水顺着鼻翼淌进了嘴巴,在心里涌起了滔天的巨浪。班长默默脱下身上的棉大衣,小心地铺在了旋转着的杨灿灿的脚边。所有的战士们全都脱下了棉大衣,恭敬地放在了这株圣洁的雪莲边……
风静止了,雪静止了,整个天地都静止了——齐齐看一株最美的雪莲在海拔四千米的冰山上灿然盛开!
新队长蒋小妮呜咽着,使劲擦去流到下巴的泪水。只有她知道,就在前天,杨灿灿六岁的儿子,因为得了严重的高原心脏病,已经在四川某医院病逝了。
(选自《2019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改动)
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及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由“队友们都了解老队长的个性,互相看了眼,没有再提出异议”可以看出杨灿灿性格比较执拗,这一点从她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山上穿绸纱跳舞的情节中可以得到印证。
B.文中“戴眼镜的战士”是一个次要人物,但也是一个推动情节发展不可或缺的人物。
C.文中插叙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将两次雪山演出的情景放在一起,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
D.第⑥段写看到文工团来慰问演出,“战士们高兴得像过节一般”,第⑦段写一个看上去十八九岁的小战士用雪水泡茶的情节,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刻画了一群可爱可敬的战士形象。
E.小说注重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来表现主题,如通过文中战士们喜欢的歌曲可以看出他们对家国的热爱,正是这份热爱,支撑着他们在雪山上坚守。
18.本文与课文《百合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请参照《百合花》标题的内涵,分析本篇文章标题的含义。(4分)
19.小说设置了一个意外的结尾,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
五、语言运用(10分)
2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墙头草
巫金余
用尽整个族群的臂力
毅然
把春天扎在高墙上
请从意象内涵、修辞手法和遣词炼字三个角度中任选一个角度,写一则诗歌鉴赏短评,不少于80字。(4分)
21.请结合《乡土中国》1~3章的内容,结合所给材料分析以下文字体现了乡土社会的哪些特点。(6分)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六、作文(5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50分)
魏征勇敢而有担当,他敢于犯颜直谏;苏洵有勇有谋,他通过探究六国破灭缘由来警示当朝;鲁迅一身勇气,为唤醒国民而呼号。
“勇”字让我们想起了勇敢、勇武、勇气,让我们想到了勇担责任、见义勇为、有勇有谋。“勇”,不是冲动的借口,不是莽撞的挡箭牌,更不是胡作非为的辩护词。
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重点校联考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
D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等待。形容心情急切。迫在眉睫:事情十分紧急,已到眼前。“对长城的保护”是一件事,事情紧急,应选“迫在眉睫”。
彰显:鲜明地显示。凸显:凸出显露。语境是说年轻人的使命和担当在长城的保护和研究中鲜明地显现出来。应选“彰显”。
便利:指敏捷、顺适;便宜且美好的。便捷:指便当直捷,动作迅速敏捷;灵活;方便而迅速,方便轻捷。语境是说借助无人机等先进设备巡护长城,应选“便捷”。
绵延不绝:接连而延续不断。薪尽火传: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语境指文化遗产延续不断,应选“绵延不绝”。
B
画线句语病有:“各方经过不懈努力……”,“各方”作主语,话未说完,后句又出现新的主语,造成中途易辙,把“经过”提前,改为“经过各方不懈努力”;“新成果”可以“呈现”,“新方法”不能“呈现”,“呈现”改为“涌现”。
B
A项,《致云雀》不对;C项,“山水”应为“田园”;D项,“南宋”应为“北宋”。
4.D
A项,“摈弃”的“摈”应读bìn;B项,“商贾”的“贾”应读gǔ;C项,“脊髓”应读jǐ suǐ。
5.A
B项,“教”,让;C项,“存”,问候、探望;D项,弹奏。
6.C
C项均为介词,在。 A.介词,替;动词,作为。B.连词,于是;介词,趁机,趁着。D.连词,和;介词,和。
7.D
A项,明年: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因为:古义,于是撰写;今义,表原因。B项,突出:古义,突然冲出;今义,鼓起来。/超出一般。整顿:古义,整理;今义,指整理使有条理或有秩序。/使不健全或不正常的健全或正常起来。C项,老大:古义,上了年纪;今义,排行第一的人。/某些帮会的首领。/很,非常。 去来:古义,去了以后;今义,去和来。
D项,无古今异义词。
8.C
本段内容是写文人在困境中保持优雅、闲逸心态的具体做法。根据“瞻前顾后看语境”的原则:第一空与“做”“想”对应的是“看”与“听”,所以选④,排除A、D。第三空“从午后一直坐到日暮黄昏”是写时间的推移变化,应该接“一弯月儿挂上柳梢”,所以选③,排除B。最后一空“只见”对应“不见”,并点出“意境”。
9.D D项,“谢:感谢”错误。“谢”,告辞、拜别。
10.B
B项均为形容词词尾。 A项,表判断/表停顿;C项,时间词后,补足音节,无实义/代词;D项,介词,把、让/无实义
11.A
“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谋诛宦官”为完整的主谓宾句子,“大将军何进与袁绍”作主语,“谋诛”作谓语,“宦官”作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乃召董卓”的主语应是“进”,而不是“太后”,应在“不听”和“进”之间断开,排除C。
12.B
“升级叫迁谪,左迁;降级叫右迁”错误。降级叫迁谪、左迁,升级叫右迁。
13.C
“曹操……被……举荐为盟主”错误。原文说“推绍为盟主”,可见盟主为袁绍,非曹操。
14.
(1)天下将要大乱,不是闻名于世的人是不能拯救天下的,能使天下安定的,大概只有您了!(“济”,拯救天下,拯救国家,挽救局势;“安”,使……安定;“其”,表推测,大概。每点1分。)
(2)众人都替毕谌担心,太祖说:“那个人对他的父母孝顺,难道不也会对君主忠诚吗?这正是我渴求的人才啊。”(“为”,替;“孝于其亲”“忠于君”,介词结构后置,对他的父母孝顺/对君主忠诚;“岂”,难道;“求”,渴求,寻求。每点1分。)
15.
(1)A A项,“语言清丽典雅”错误,“三点五点”“一枝两枝”是口语,不能说是“清丽典雅”。
(2)①首联和颔联描写雨、花、蛱蝶、鸳鸯等景物,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喜爱和赞美;②颈联将长安新居和江南旧家对比,暗示了对故园的思念,奔走仕途的懊悔和感伤;③“东迁西去俱无计”写自己四处碰壁、求仕不得,表达对自己处境的失望和悲哀;④末句写羡慕暮归之鸦,含蓄地表达了对往昔不问功名时闲适生活的眷恋和向往。(每点1分)
16.(6分)
(1)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2)乱石穿空
(3)青青子衿
(4)粪土当年万户侯
(5)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17.A C
A.“可以看出杨灿灿性格比较执拗”理解有误。阅读文本可知,杨灿灿在零下二十度的天气穿绸纱跳舞并非因为性格执拗,而是作为一名文艺兵的对工作职责的坚守,对战友的热爱。
C.“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理解有误。文中杨灿灿回忆以前登上雪山哨所的情景,将两次雪山演出的情景放在一起,从故事情节上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从而更加丰富人物性格,使文章结构脉络清晰,从而避免了结构上的平铺直叙。插叙减缓了叙述节奏,故“也加快了文章的叙述节奏”理解有误。
18.
①表层含义指杨灿灿用舞蹈展现了雪莲花开的过程,给战士们带来了唯美的审美体验(2分);
②深层含义指杨灿灿克服身体、心理的痛苦,全身心为雪山上的哨兵送去慰问的真挚情感和可贵品质,这情感和品质如雪莲一般圣洁(2分)。
19.
①与前面设置的伏笔形成照应,使情节更完整。结尾与文章第①段中“她昨夜似乎没有睡好,眼泡红肿,面色憔悴”、第⑦段中“那场面,让已为人母的杨灿灿好生感动”等情节相照应,交代了杨灿灿眼泡红肿、面色憔悴的原因,使情节更完整。
②突出杨灿灿在转业回川前,强忍着丧子的悲痛去雪山哨所慰问演出,给更多的“大男孩”送去快乐,表现了一个文艺女兵对战友、对部队、对家国的热爱的人物形象。
③凸显文章主题。一群在雪山坚守的可爱的战士曾经带给杨灿灿感动,如今杨灿灿强忍着丧子之痛,到雪山哨所来慰问演出,在零下二十度的雪山上为战士们跳舞,感动了所有人。小说通过这一群可爱的人互相感动的故事来感动读者,展现了现代军人身上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④小说在结尾处设置了一个逆转后戛然而止,有出人意料的戏剧效果,给读者内心带来了强烈的感动与震撼,能够引发读者的想象和思考。
(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0.
①意象内涵角度:人们常用“墙头草”喻指和嘲讽那些立场摇摆、随声附和的人,而本诗在立意上与人们的惯性思维相悖,颠覆传统文本寓意,让人耳目一新。构思精巧,富有画面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②修辞手法角度:本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不起眼的墙头青草以生命,为读者呈现了生机勃勃、绿意盎然的春日景象。
③炼字角度:本诗用词精妙,语言精练,一个“扎”字充满灵动,既形象地写出了青草扎根的坚定与果决,又将青草与春天联系起来,让人们对春天和青草产生美好的遐想。
(文本分析正确给2分,文采设2分。)
21.
①“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方法。
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这是一个熟人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
③“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不流动性也是乡土社会的一大特征。靠农业谋生的人是“粘在土地上的”,并不是说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而是说在人与空间的关系上是不流动的,安土重迁,各自保持着孤立与隔膜。
(每点2分,写对3点得满分,不结合文本谈只给1分。)
22.(50分)
参考高考阅卷标准
【文言文参考译文】
魏太祖武皇帝,是沛国谯县人,姓曹,名操,字孟德,是汉代相国曹参的后代。太祖(曹操)年少时候机智警觉,有谋略,然而凭借勇力扶助弱小、帮助他人,放纵自己、不受约束,不从事正当的职业,因此世上没有人认为他不同寻常;只有梁国桥玄、南阳何颙认为他与众不同。桥玄对太祖说:“天下将要大乱(出现动乱的局面),不是闻名于世的人是不能拯救天下的,能使天下安定的,大概只有您了!”二十岁的时候通过察举孝廉被推荐为郎,被任命为洛阳北部尉,又升迁为顿丘县令,被皇帝征召授予议郎。
广和年末,黄巾军起事。太祖被授予骑都尉一职,讨伐颍川的反贼。后来又升迁为济南相,济南境内有十多个县,县官们大多迎合附和君主的内外亲族,贪赃受贿,行为卑污,名声败坏,于是太祖上奏朝廷免去其中八个县的县官;禁止断绝了过分的不合礼制的祭祀,为非作歹的人向外逃离,郡县之内都很恭敬。过了较长的时间,征召太祖为东郡太守;太祖没有前去就职,称病回到家乡。
金城边章、韩遂刺杀了刺史太守后,发动叛乱,统率十多万人马,天下不安宁了。朝廷征召太祖为典军校尉。正赶上汉灵帝驾崩,太子继承皇位,太后上朝处理政务。大将军何进与袁绍计划除掉宦官,太后不听建议,何进于是召见董卓,想要以此威胁太后。董卓到了之后就废黜皇帝为弘农王,而后推立汉献帝即位,于是京城出现大乱。董卓上表举荐太祖为骁骑校尉,想要跟他商计事情。太祖却改名换姓,暗中向东回归故里。
董卓于是杀掉太后和弘农王。太祖到了陈留,分散家中财物,来组织义兵,将要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春天正月,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勃海太守袁绍、陈留太守张邈同一个时间一同起兵,军队各有数万人,推举袁绍为义兵盟主。太祖以奋武将军职位行事。
建安元年春天正月,太祖军队到了武平,太祖将要迎接天子。汝南、颍川的黄巾军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人,各自率领数万人马,当初响应袁术,后来又依附了孙坚。二月,太祖进军讨伐并打败了他们,杀死了刘辟、黄邵等,何仪和他的手下也都投降了。天子封太祖为建德将军,升迁为镇东将军,封为费亭侯。天子授予太祖节钺,总领尚书省的事物,后来授予太祖大将军,封为武平侯。
当初,太祖担任兖州牧,任命东平的毕谌为别驾从事。张邈发动叛乱后,张邈劫持了毕谌的母亲、弟弟、妻子、儿女;太祖打算拜别遣还毕谌,说:“您的老母亲在张邈那儿,您可以离去。”毕谌顿首向太祖表明自己没有二心,太祖赞赏他,并为他流下眼泪。可太祖离开后,毕谌就逃还了东平。等到吕布被打败,毕谌被太祖军队生擒了。众人都替毕谌担心,太祖说:“那个人对他的父母孝顺,难道不也会对君主忠诚吗?这正是我渴求的人才啊。”于是任命毕谌担任鲁国相。
十三年春季,汉朝免去三公官职,设置了丞相、御史大夫。夏季六月的时候,任命太祖为丞相。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