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少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铁匠波尔卡 教案(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苏少版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铁匠波尔卡 教案(表格式)

资源简介

课题 《铁匠波尔卡》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铁匠波尔卡》由奥地利作曲家约瑟夫.施特劳斯作于1869年。同年3月在保险箱制造商为制成两万个保险箱举行的焰火庆祝大会上首次演出。是作曲家所作100余首波尔卡中流传最广的一首。乐曲采用D大调。 2/4拍,复三部曲式,在敲打铁砧为节奏的4小节引子后,乐曲呈现出单三部曲式写成的第一部分主要主题。此主题轻快活泼,表现了人们对生活充满信心的欢乐。其中在每个乐句末尾一小节强调后一拍,并突出打铁的节奏,使人联想到铁匠们在火光下快乐的劳动的情景。 
学习者分析:新课标标准提到“兴趣是学生学习音乐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因此本课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核心,坚持以聆听和律动为中心的原则。充分利用地段孩子以形象思维为主和好奇、好动、模仿力强的身心特点,运用情境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把重点难点不动声色的编入律动实践之中,初步了解波尔卡,曲式结构,掌握典型节奏型XX X,感受音乐形象及风格特点,让学生通过体验,发现、对比、表演等学习方式享受学习音乐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的感受力,表现力和想象力。
教学目标:1.聆听管弦乐曲《铁匠波尔卡》,能在音乐活动中获得愉悦的审美体验,进而培养节奏感和表现力。2.采用多种形式感受乐曲的情绪,加强队音乐主题的记忆,听辨乐曲旋律的特点和变化,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3.初步了解波尔卡这种音乐形式,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创造意识。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不同的形式聆听、感受及表现乐曲《铁匠波尔卡》,熟悉乐曲的主题旋律、感受乐曲独特风格。教学难点:在音乐的听赏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和表现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钢琴、小军鼓、三角铁
教学环节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组织教学1、师生问好师:哈喽哈喽 同学好 生:哈喽哈喽 老师好师:见到大家 真开心 生:啦啦啦啦 啦师生挥手问好二、律动激趣1、初步感受波尔卡音乐风格师:今天丁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遥远的音乐王国,哪里的国王想要寻找优秀的铁匠师,让我们坐上小火车去王宫接受挑战吧!(播放《铁匠波尔卡》音乐)师:这段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 介绍波尔卡 “波尔卡”起源于捷克地区,它在捷克语 ( http: / / zhidao. / search word=捷克语&fr=qb_search_exp&ie=gbk" \t "_blank )中为“半步”的意思,描述的是一只脚与另一只脚之间按2/4拍 ( http: / / zhidao. / search word=拍子&fr=qb_search_exp&ie=gbk" \t "_blank )飞快交替,或足尖足跟交替跳。【设计意图】多媒体营造音乐的氛围,用故事的形式导入,用波尔卡乐曲铺垫,让学生通过听直接感受波尔卡的旋律特点,为欣赏《铁匠波尔卡》做好准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师带领学生开小火车律动 学生围成圆圈互动,感受波尔卡音乐风格生分享交流 欢快 活泼的 具有舞蹈韵律。学生聆听三、乐曲赏析1、初赏乐曲师:听,这是谁伴着动听的波尔卡在劳动呢?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呢?他的心情又师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音乐,初步感知音乐的速度、音高、情绪等音乐要素及小铁匠劳动的音乐形象。2、聆听【引子】部分①播放引子音频,介绍小铁匠入场。②再次播放音频,师生模仿小铁匠热身律动。师:小铁匠踏着激昂的音乐出现了,让我们一起跟着小铁匠做一做打铁前的热身运动吧!3、聆听【主题a】部分①介绍小锤师:小铁匠带来了他的好朋友,他的名字叫叮叮叮,让我们一起喊出他的名字,看他会不会出现呢?(播放动画音频)哇!小锤出现了,小锤的音色是什么样的呢?②小锤密语师:使用小锤呀需要念一个密语,我来念,请同学们设计使用小锤的动作,小锤打铁,小锤打铁,小锤打铁,叮叮叮。③再次聆听主题a(播放动画图谱)师:叮叮叮出现了几次,“叮叮叮”的动作有什么变化。④学唱【主题a】旋律师:让我们一起学唱《小锤之歌》,小锤打铁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我们也要用轻盈跳跃的声音来唱一唱哟!⑤乐器伴奏 师:除了唱出小锤的旋律,你还能敲击出小锤的节奏嘛? 介绍三角铁使用方式:左手拿绳子,右手敲击三角铁的底部。【设计意图】主题旋律是乐曲中出现最多的旋律,在欣赏主题旋律时,多媒体反复播放主题旋律,让学生用“LA”和密语的形式模唱出旋律,感受乐曲欢快的情绪,通过看图谱、动作模仿、器乐伴奏等加深对音乐的记忆,培养学生良好的节奏感和协调性,感知典型节奏型 XX X。4、聆听【主题b】部分①听赏拉风箱乐段师:同学们已经能够灵活使用小锤啦,火越来越小,铁烧的还不够红,没法打铁了,有什么办法能让火大一点呢?②介绍大锤出场师:火烧旺了,就可以继续打铁了,聆听下面这段音乐,又出现了哪种打铁工具呢?(出示大锤动画)③大锤口技练习师:大锤最喜欢练口技干活了,老师念一段节奏,请同学们尝试在字母B中加上动作。 2/4 C C C B C C C B C B C B B B B B④乐器伴奏邀请学生上台敲击小军鼓表现抡大锤的声音。【设计意图】 运用不同的动作抡大锤、拉风箱表现不同的音乐,让学生感受到音乐情绪的变化带来的转变。5、聆听【主题a’】部分找出相似乐段师:小铁匠成热打铁,又开始了第二次的工作,同学仔细听,与前面那个乐段相似呢?小结:你的小耳朵可真灵敏,这段音乐与第一部分是相似的,但是只有两个乐句,力度相比第一部分变得更强了,第二次工作大锤小锤都敲了起来,情绪从轻快变得更加热烈了。【设计意图】 通过两个主题乐段的聆听对比,使学生感受音乐情绪、力度音乐要素发生的变化。聆听【尾声】部分①听赏尾声乐段师:保险箱很快就要制作好了,进入了收尾工作,小朋友们听一听,小铁匠兴奋的敲了几下铁锤呢?②创编口号师:小铁匠敲着激昂的节奏,你能根据这个节奏,创编一组口号为小铁匠加油嘛?【设计意图】 通过创编口号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感受力、创新力、体会劳动给我们带来的快乐。7、聆听全曲,为片段排序师:让我们完整聆听乐曲,边听边为这四个片段排序,其他同学一起合作,请你用动作或歌声展现。【设计意图】由于作品长,在最后设计了“情景回顾”的环节,帮助孩子梳理音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8、总结揭题介绍乐曲背景、作曲家【设计意图】多媒体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了解作曲家,国籍,感受乐曲欢快的气氛,学生说出自己喜欢这首乐曲的理由,培养学生堆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生仔细聆听、分享自己的感受。2.聆听、感受① 学生欣赏动画②师生律动伸伸胳膊抬抬手 撸起袖子加油干 3.聆听、感受①学生欣赏小锤动画音频,喊出小锤的名字 叮叮叮,交流小锤的音色,清脆,明亮。②请学生表现敲击小锤的动作③学生看图谱随音乐画做律动;交流“叮叮叮”的变化,体会音高的特点。④学生第一遍用LA模唱 第二遍加上密语学唱 第三遍跟着音乐边唱边做打铁的动作。⑤学生练习节奏 一组学生敲击节奏,另一组学生作声势动作 ①学生交流让火变旺的办法学生看图谱;模仿拉风箱的动作。同座位合作拉风箱②聆听主题B,交流大锤的音色。③学生聆听思考;交流模仿;全体学生念口技作律动④学生上台敲击小军鼓,其他学生念口技5.聆听、感受学生看图谱聆听思考;比较两段旋律力度、情绪的变化。学生选择合适的的颜色表现两段主题力度的变化。①学生聆听乐曲②学生熟悉乐曲结尾部分,自主创编加油口号,用声势动作表现歌曲,培养学生自主创编的能力,和小组合作的能力。对课堂的学习做及时的反馈与评价。完整聆听音乐,小组讨论,邀请学生上台排序,其他同学合作用动作或歌声展现,不足的地方请其他同学补充,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学生聆听、分享交流喜欢这首乐曲的理由。四、表现歌曲师:让我们一起完整的表现快乐的小铁匠,把劳动的快乐带给自己带给大家。全班表演整曲。请全班同学一起来完整的表现这首《铁匠波尔卡》(分组表现乐曲)。【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表演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整体感受音乐。学生分成主旋律组、器乐组,律动组,合作表演。五、课外拓展(视频欣赏)师:生活中处处都有美妙的音乐,你听!师:音乐家听到打铁的声音就产生灵感,用波尔卡的体裁写了这么好听的音乐,你看这些杯子,放入不同多的水,音色也不同,这些都是生活中可以看见的物品,都能发出好听的音乐。【设计意图】 学生课后尝试敲击碗,感受音色,旋律,从而去体会、发现生活中各种美妙的音乐,学生观看视频,欣赏用水杯敲击出不同的旋律。六、总结下课只要你有聆听音乐的耳朵,在你的周围一定能够听到美妙的音乐,让我们伴随着管弦乐曲《微笑波尔卡》结束今天的音乐欣赏课!【设计意图】本节课重点通过动作体验,歌唱感知乐曲的旋律,通过图谱了解乐曲的结构,通过舞蹈感受乐曲的风格,整节课中,学生一直是学习的主体,参与其中,自我感知,小组分享中领会乐曲的内涵,生成内心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学生在音乐声中走出教室。
板书设计: 波尔卡 第一次打铁 第二次打铁欢快 热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