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练习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1.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和独尊儒术,出现了“大一统”。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社会发展特征为( )A.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的开展 B.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D.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2.在烟波浩渺的历史长河中,许多帝王为民族统一作出了贡献。其中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的皇帝是( )。A. 禹 B. 启 C. 秦始皇 D. 汉武帝3.有学者评价某帝国的意义在于“因统一国家的建立而形成的国家构造基本形态,与这一时代造就的精神文化基本形态,一同跨越并规范了其后中国两千年的漫漫历史。”这个帝国是( )A. 秦 B. 汉 C. 隋 D. 唐4.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着一方《峄山碑》刻石,其碑文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碑文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A. 秦始皇 B. 汉武帝 C. 唐太宗 D. 宋太祖5.历史学家钱穆指出,古代中国能够维持大一统局面数千年之久而不败,主要得益于创建了一整套优良的政治制度。“优良的政治制度”指的是( )A. 分封制 B. 郡县制 C. 三公九卿制 D. 中央集权制6.归纳概括是一种常用的学习知识的方法,可以使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整体化。下图是学习与秦始皇有关的知识中,常见的图示归纳。那么下面三个图示集中反映了哪一个中心主题()A. 加强文化控制 B. 加强经济管理 C. 加速国家统一进程 D. 巩固国家统一7.秦始皇设想秦朝的江山传至二世、三世以至千万世,结果只传到秦二世就灭亡了,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的封建王朝。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 秦的暴政 B. 楚汉之争 C. 巨鹿之战 D. 大泽乡起义8.秦朝的灭亡和“楚汉之争”中项羽的失败最能说明( )A. 刑法不能太严酷 B. 强者定能胜弱者 C. 为人不能太自负 D. 失民心者失天下9.西汉初期,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A. “文景之治” B. “百家争鸣” C. “光武中兴” D. “开元盛世”10.汉高祖刘邦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奴婢为平民,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和兵役负担;汉文帝和汉景帝要求各级官员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可见,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是( )A. 休养生息 B. 严刑苛法 C. 盐铁专卖 D. 北击匈奴11.《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西汉初年曾经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即文景之治。其实当时,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 提倡节俭 B. 发展农业生产 C. 以德化民 D.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12.西汉初期,皇帝出巡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驾车。短短几十年后“京师之钱累巨万”。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①勤俭治国 ②休养生息 ③以德化民 ④轻徭薄赋A. ①②③ B. ①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13..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是在()A. 汉高祖时期 B. 汉文帝 C. 汉景帝时期 D. 汉武帝时期14.汉武帝采用主父偃的建议,“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实施这两项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A. 强化君权神授思想 B. 繁荣思想文化 C. 扩大地方权力 D. 强化大一统15.地方治理关乎国家长治久安,汉武帝为监察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采取的重大举措是A. 休养生息政策 B. 建立刺史制度 C. 推行儒学教育 D. 实行盐铁专卖16.《汉书 食货志》载:“大农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则卖之,贱则买之。如此,富商大贾亡所牟大利,则反本,而万物不得腾跃。”汉朝政府这样做旨在( )A. 统一铸币 B. 盐铁官营 C. 平抑物价 D. 休养生息17.汉武帝为筹措对匈奴作战的经费,向地方富商借贷,但有些富商大贾唯利是图,不关心国事,担心朝廷不能获胜而不肯借贷。对此,汉武帝( )A. 颁布推恩令 B. 统一度量衡 C. 实施盐铁官营专卖 D. 命张骞通西域18.某同学在历史课上,整理的知识结构是“光武中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该同学学习的历史内容是()A. 秦朝 B. 西汉 C. 东汉 D. 三国19.“(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 )A. 西汉 B. 东汉 C. 蜀汉 D. 后汉20.东汉初年,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A. 道法自然 B. 文景之治 C. 光武中兴 D. 轻徭薄赋21.下图是丝绸之路示意图,图中的第一个方框和最后一个方框是丝绸之路的起点和终点,它们是()A. 长安、大月氏 B. 洛阳、安息 C. 成都、大秦 D. 长安、欧洲22.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A. 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 B. 公元前202年,西汉建立C. 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府 D. 东汉明帝时,派班超出使西域23.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以下简称“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得到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国古代为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人是( )A. 张骞 B. 霍去病 C. 李广 D. 卫青24.东汉时期,我国涌现出众多优秀的科学家,他们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科学成就,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以下关联错误的一项是()A.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司马迁——创制“五禽戏”C. 华佗——发明“麻沸散” D. 张仲景——写成《伤寒杂病论》一书25.东汉时期,佛教和道教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下层贫苦民众的信奉,这主要是因为它们 ( )A. 都主张修身养性 B. 都被统治者信奉C. 都有利于文化艺术的繁荣 D. 迎合了下层贫苦民众的愿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26.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对中国的统一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秦的统一,反映了春秋战国时代历史的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随着商业与交通的发展,中原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比以前更为密切,正如《荀子》所说,当时已经出现“四海之内若一家”的状况。各国的变法虽然有程度不同的差异,但总体目标是一致的——打击旧势力,扶植新势力。这种同一性为统一奠定了基础。秦国的商鞅变法,比其他六国的变法更为彻底,取得国富兵强的成果,而且使秦国的社会体制也显得更为先进。由秦国来完成统一是水到渠成的事。——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材料二 秦始皇把三皇、五帝尊号中的“皇”与“帝”结合起来,自称“皇帝”,以示大一统国家统治者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一个管辖全国的,分工明确,权力集中于皇帝,大政方针由皇帝裁决的,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在地方建立直属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建造驰道与直道,以保证政令畅通。建筑长城,以抵御匈奴的侵扰。以秦国的文字为基础制定“小篆”(又称“秦篆”)作为规范化的文字。废除各国货币,统一使用秦朝货币。以商鞅变法时制定的度量衡为准,发到全国,用为标准器具。为统一思想,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书,尽烧《秦纪》以外的列国史书、非博士官所藏的《诗》《书》及百家语,只留下医药、卜墓、种树等技艺之书。——摘编自王家范等编著《大学中国史》材料三 从中央到地方的一套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对巩固国家的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以小篆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有利于各地文化的交往、交融与发展。以圆形方孔半两钱通行全国,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国统一全国的时代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3)根据材料三,简要指出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的作用。(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史实评价秦始皇。27.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材料二:西汉建立后,汉高祖刘邦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调整了治国措施:“兵皆罢归家”;注重农业生产,鼓励耕织;轻徭薄赋。使汉初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材料三:西汉文帝、汉景帝时期继续施行汉初的治国政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废除酷刑,勒俭治国。出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库充盈,国力增强的局面。(1)根据材料一,说一说,西汉刚成立时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高祖采取的治国措施是什么政策。这种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3)材料三反映的治世局面历史上称为什么?具体表现有哪些?( 4)结合汉朝初期发展的历史,谈谈你有什么启示?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材料二】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 ——傅乐成《中国通史》【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六经)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民之所从矣。” --﹣《汉书 董仲舒传》【材料四】“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毛泽东(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的措施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举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举两例)(3)材料三中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这一措施的实施有何深远的影响?(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试评价汉武帝?(要有总结概括)29.丝绸之路与对外交往材料一:丝绸之路通常指西汉之后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但生活在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和西域及以西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并非自汉代才开始。史料①:《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学者认为其位于今葱岭以西中亚沿海一带),并将精美的丝织品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王母的故事。 史料②:阿尔泰巴泽雷克墓(今俄罗斯境内)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凤鸟纹刺绣,刺绣工艺与中国的传统工艺一样,其中的凤鸟形象是楚文化的特色。 史料③: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北朝灯树纹锦,其主体花纹表现的是中原上元节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情景。材料二:都护府设置在乌垒城,距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距离渠犁的屯田官比较近,这里土地肥沃,位于西域的中心,所以都护府驻在这里。——依据《汉书 西域传》注:武帝时常在渠犁、乌垒屯田,以供应汉朝与西域往来的使者。材料三:今天的甘肃、新疆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这里发现了很多遗址遗迹,出土了很多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物。地点 悬泉 尼雅 高昌出土发现 出土农具、铁制的牛车零件、筷子、谷物、核桃、杏仁、有汉字的木简、公元前1世纪的纸张残片 出土蚕茧、桑树种子、织有“延年益寿大宜子孙”的锦缎、印有铭文“君宜高官”的铜镜,发现炼铁工人的住所和炼铁炉残迹,及一座佛塔 出土最古老的伊朗萨珊王朝的银币,出土公元5世纪左右的基督教壁画“圣枝图”,出土公元399年至423年古抄本《论语》《孝经》(1) 阅读上述三则史料,属于文献史料的是 ______ ,属于实物史料的是 ______ 。如果要研究汉代以前中原地区的人们和西域及以西地区人们的交流,你会选择史料 ______ 。(填写序号)(2) 阅读材料二的图文资料,概括西域都护府设置在乌垒城的原因。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西汉都护府设置的历史意义。(3) 悬泉、尼雅和高昌是亚欧各地文明的交汇之处。阅读上表,挑选符合下列表格要求的文物或遗址(每个类别挑选三件)。类别 遗址遗迹与文物体现中原文明传入 ______体现域外文明传入 ______(4)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西汉丝绸之路开通的意义。1.【答案】C2.【答案】C3.【答案】A4.【答案】A5.【答案】D6.【答案】D7.【答案】A8.【答案】D9.【答案】A10.【答案】A11.【答案】B12.【答案】C13.【答案】D14.【答案】D15.【答案】B16.【答案】C17.【答案】C18.【答案】C19.【答案】B20.【答案】C21.【答案】D22.【答案】C23.【答案】A24.【答案】B25.【答案】D26.【答案】(1)时代背景:中原与周边地区联系增强;各国变法为统一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统 - -的历史趋势增强。(回答出其中三点即可)(2)措施:建立皇帝制度;建立三公儿卿制;地方实行郡县制;建驰道和直道;修筑长城;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 -度量衡;焚书坑儒;等等。(回答出其中四点即可)(3)作用: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使政令在全国畅通;有利于经济管理;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等等。(回答出其中两点即可)(4)评价: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他的一生有功也有过。秦始皇的历史功绩主要体现在: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创立了大一统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言之有理即可)他的过错主要表现在:在其统治下,赋税沉重,徭役、兵役繁重;法律严苛,为禁铜思想言论而下令焚书坑儒。(言之有理即可)27.【答案】(1)社会经济萧条。(2)休养生息。好处:经济恢复与发展;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汉初统治。(3)文景之治;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等。(4)一定要符合当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要注意保护老百姓的利益等。28.【答案】(1)“推恩令”;削弱了王国势力,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统一铸造五铢钱(或将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 3)“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4)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他在位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深远。北击匈奴,南征吴越,开辟丝绸之路,汉朝的版图不断扩大。29.【答案】【小题1】①;②③;①②。【小题2】距离渠犁的屯田官比较近,这里土地肥沃,位于西域的中心;标志着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其管辖范围包括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小题3】体现中原文明传入的遗址遗迹与文物有出土农具、铁制的牛车零件、筷子;体现域外文明传入的遗址遗迹与文物有出土最古老的伊朗萨珊王朝的银币,出土公元5世纪左右的基督教壁画“圣枝图”,佛塔。【小题4】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对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与文化交流,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