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敬畏生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2敬畏生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8.2敬畏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部编版六年级全一册第四单元第八课探问生命中的第二框。帮助学生理解生命至上的内涵,引导学生从个体的“我”的生命体验和认识,扩展到人与人关系的体认与思考,理解休戚与共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并践行对生命的敬畏,珍爱自己的生命,关怀他人生命,自觉走上道德的生活。
二、学情分析
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初一学生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开始探问生命,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但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半幼稚半成熟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的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指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面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如何坚守善待生命的底线,追求生命的美好,对初中学生来说是巨大的考验。因此,本课将有助于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
三、课程标准
根据2022年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第三学段(5~6年级)“生命健康与安全教育”中的要求:选取典型案例,体会、感受党和政府怎样践行“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与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理念,认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意义,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四、教学目标
1.培养感激生命、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怀,培养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的情感,树立正确的生命道德观念,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学会结合社会热点观察、思考敬畏生命的意义,初步形成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情形作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坚守对待生命的道德底线,学会珍爱自我生命,关怀和善待身边其他人的生命。
3.懂得生命至上的内涵;理解对生命的敬畏,既包括对自己生命的珍惜,还要走向对他人生命的关怀。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命至上。
教学难点:休戚与共
六、教学方法
情景式教学、对话教学、合作探究。
七、课时安排一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时的讲话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教师:习主席的讲话表明了什么?
学生1:国家重视人民生命和身体健康。
学生2: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教师:我们为什么要重视生命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敬畏生命》,继续去探问生命。
(二)讲授新课
目标导学一:生命至上
活动一:展示一组图片:2008年汶川大地震、2015年天津爆炸事故、2020年新冠疫情、2021年河南特大暴雨、2022年MU5735坠机教师:2008年汶川大地震造成69227人遇难;2015年天津爆炸事故造成165人死亡;2020年新冠肺炎席卷全球,到目前为止,全球也累计确诊病例超过了5亿,死亡人数超622万人;2021年河南大暴雨全省因灾死亡失踪398人;2022年3月21日东航MU5735坠机,机上132人全部遇难。
问题:通过这一系列事件,你对生命有什么认识?
学生: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
活动二:看图片,讲故事,论生命
教师:展示图片,介绍湖南长沙居民自建房坍塌事件幸存者2022年4月29日湖南长沙一栋六层的建筑楼发生坍塌,在这次事故中10人获救。左边这幅图是第9名幸存者,这是一位被困了88个小时被救出的女孩。倒塌发生时,她正躺在床上,事故发生后,她用身边有限的物品自救,关注附近救援情况,及时发出求救信号。当消防员把她营救出来的那一刻,她抬头笑了。右边这幅图是获救的第10名被困者,被埋压了131个小时,是救援力量在建筑物废墟逐层剥离的救援过程中发现的。
问题:两人的成功获救让你对生命的理解有了什么新的认识?
学生1:生命是坚强的,有力量的。
学生2:生命是崇高的,神圣的。
活动三:读材料,悟生命
1、展示材料,请一位同学起来读材料我国实行新冠疫苗全民免费接种。截至2022年1月30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超30亿剂次。根据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的介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人均治疗费用为1.7万元,这笔费用65%由医保负担,其余部分由财政负担。
问题:你认为花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抗击新冠疫情值得吗?为什么?
学生:值得。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2、展示材料:习主席在中非合作论坛第八届部长级会议开幕式上发表的讲话为实现非盟确定的2022年60%非洲人口接种新冠疫苗的目标,习主席宣布,中国将再向非方提供10亿剂疫苗,其中6亿为无偿援助,4亿剂疫苗将通过中企和非洲国家联合生产。中国还将为非洲国家援助实施10个医疗卫生项目,向非洲派遣1500名医疗队员和公共卫生专家。这是中非加强抗疫合作、帮助非洲消除“免疫鸿沟”的一项重要举措。
问题:中国的做法对非洲有什么意义?这告诉了我们什么?
学生1:提高非洲人民的抗击新冠肺炎的免疫力,帮助非洲抗击疫情,保护非洲人民生命健康。
学生2:我们的生命和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
总结:我们为什么要敬畏生命?
(1)生命是脆弱的、艰难的,生命又是坚强的、有力量的、崇高的、神圣的。
(2)生命是宝贵的,生命价值高于一切。
(3)生命至上,并不意味着只看到自己生命的重要性,我们也必须承认别人的生命同样重要。学生做课堂笔记。
过渡:自己与他人的生命同样重要,那我们怎样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生命之间的关系呢?针对本次全球疫情,习主席曾讲过这样一段话(播放视频)
问题:视频中,习主席提出人类的命运存在什么样的关系?提到了一个词,你注意到了吗?
学生:休戚与共。
教师:什么叫休戚与共呢?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呢?休戚与共指有幸福共同享受,有祸患共同抵挡。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我们来学习第二个框体休戚与共。
目标导学二:休戚与共
活动四:聚焦热点——一起守“沪”展示图片,全国十五个省近一万名医护人员驰援上海
问题:各省医疗队的做法对上海有什么样的意义?一起守“沪”体现了什么?这对你敬畏生命有了什么启发?
学生1:帮助上海抗击疫情,挽救上海人民生命健康。
学生2:体现了全国人民对上海的关爱。
学生3:我们不仅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要关爱他人的生命。
活动五:视频:教科书式救援
教师:我们要关爱他人,那在日常生活中当他人生命遇到危险的时候你会如何做呢?假如遇到有人落水,你会怎么做?
学生回答。
教师:接下来,我们通过视频,来学习一场教科书式的接力救援。
问题:你能来评价一下视频中这些好心人的做法吗?他们有哪些行为值得学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既不漠视自己的生命,也不漠视他人的生命,谨慎的对待生命关系、处理生命问题。
活动六:视频:最美“逆行者”
教师: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有一批人他们舍小家为大家义无反顾地赶往一线,一个又一个令人热血沸腾的红手印郑重地按在一封又一封写着“不计生死、不论报酬”的请战书上,一位位中国白衣天使,一个个中国军人,又一次成为危难面前的最美“逆行者”问题:这些人写下青战书是受到了谁的命令吗?是被迫的吗?
学生回答。教师:我们要发自内心的敬畏生命、与周围的生命休戚与共。
总结:怎样敬畏生命?(如何做到休戚与共)
活动七:走进生活
生活中,遇到下列情况,你会怎么做?(小组交流讨论)
1.当你在学校看到同学摔倒
2.放学后,你发现几个同学在学校后院殴打低年级学生
3.上学马上就要迟到了,但十字路口又遇到红灯
4.当你在街头看到盲人艺人辛苦赚钱
5.当你在公交车上看到老人上车
(三)课堂小结请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内容,分享自己的收获。
(四)课堂练习
(五)庄严宣誓
我坚持生命至上,生命价值高于一切;推己及人,休戚与共;善待自己,关怀他人;从心出发,敬畏生命;我宣誓,我承诺,我践行!
九、作业超市
作业一:我学习,我践行小组共同合作制定《班级关怀生命小贴士》1.确定主题:班级—学校—家庭—社会
2.每组一个主题,制定详细计划
3.每个主题可以两个角度:直接关怀生命(人、植物、动物)间接关怀生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
作业二:致敬最美战士(任选其一)
1.给逆行者写一封感谢信
2.制作加油短视频
3.制作手抄报
十、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