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 题 《生活需要法律》 课型 新授课教学对象 七年级学生 课时 1课时教材解析 本课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的第一框。本课包含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和法治的脚步两目。本课时位于本单元第一课,作为法律学习起始课,对学生今后学习法律相关知识起着引领性作用。本课主要内容为法律的本质、生活与法律的关系、法治的含义及重要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学习本课有助于帮助学生深刻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密切关系,促使学生产生尊重法律、尊崇法治的思想与行为,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核心素养;通过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感悟在依法治国实施过程中的责任和义务,引导学生树立法治意识与法律信仰,积极参与依法治国,落实实际行动。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没真正意识到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并将伴随我们一生。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法律,进而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从而树立法治观念。设计思想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2.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3.强调“协作学习”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 4.强调法律与法治的重要性,注重学生法治观念的培养。教学目标 政治认同:培养学生在政治、思想、情感上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梦想中国梦的奋斗方向。 法治素养: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法律,了解中国社会特色社会主义法治进程,领悟法治的重要意义,树立法治观念,坚决做尊法、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责任意识:关心社会公共事务,关心国家发展,了解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社会参与观念,争做社会的好公民。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认识到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2.教学难点 法治的内涵和意义,增强法治观念六、资源与工具 电视剧资源、多媒体教学七、方法与策略 教法:讲授法、情景创设法 学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等八、教学内容设计导入新课预设过程(约3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播放《狂飙》电视剧台词。 呈现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电视剧的剧名。 简介《狂飙》剧情。 出示台词“你们只要永远不碰到警戒线,永远都是安全的。”,并引导学生思考: 警戒线到底是什么? 1.认真聆听教师提供的展示材料。 2.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 3.了解电视剧剧情。 4.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设计意图: 利用学生熟悉的电视剧素材,搭建法律情境,从社会生活出发,增强体验感和趣味性,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活跃气氛,揭示主题。环节一:法律之要我来探教学内容:生活与法律的关系。预设过程(约14分钟)首先,教师围绕高启强犯罪前后、展示高启强守法与违法的场景,询问学生相关法律,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其次,构建高启强假如再拥有一次人生的情境,开展“法律人生抢答赛”,学会选择与情境相关的权利与义务,体悟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活动一: 教师展示与描述《狂飙》中的高启强守法与违法的场景。 呈现问题并引导学生思考: (1)分别与哪部法律有关? (2)法律在生活中扮演着什么角色? 3.教师多元化、激励性点评学生答案,总结拓展基础知识: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活动二:法律人生抢答赛 教师阐释比赛规则。 展示具体情境与“权利和义务”的不同词条。 组织学生参与并抢答。 活动一: 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与材料,独立思考,认真观看与聆听。 2.结合已有生活经验与剧情提示,回答问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提炼总结知识点,内 化于心。 活动二: 学生认真聆听比赛规则。 观看并思考情境,选择词条。 聆听教师的指令,做好抢答准备。设计意图: 以学生的生活创设情境,以学生为中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现,通过学生感兴趣的影视素材,增强课堂趣味性、活动参与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课堂的热烈氛围,通过学生社会生活经验,在强烈的体验感与参与感中,学科核心素养在体验与探索中自然生成。环节二:法律之源我来析教学内容:法律的产生,法律的本质。预设过程(约5分钟)展示不同时代,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等时代的法律表现形式与法律条文,让学生感受法律诞生的过程,体会统治阶级对法律的利用,并能抨击黑暗的人治社会,领悟当今社会的美好。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活动三: 1.教师展示原始社会的图片,并提问学生有无法律。 2.呈现奴隶社会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 (1)有无法律? (2)读了这些法律条文,有何感受? (3)此时的法律保护着哪些人的利益? 3.展示封建社会的材料并引导学生思考: (1)有无法律? (2)读了这些法律条文,有何感受? (3)此时的法律又保护着哪些人的利益?4.展示三句与古代法律相关的材料,提问学生:此时有法律是否进入法治社会? 5.教师多元化、激励性点评学生答案,总结拓展基础知识:法律的本质,法律的产生。 活动三: 1.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与材料,独立思考,认真观看。 2.根据材料与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3.在老师的引导下,提炼总结知识点,内 化于心。设计意图: 通过展示法律的发展历程,让学生意识到法律是从习惯萌芽,并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提示学生要认同法律、尊崇法律;阅读古代法律条文,使学生明显对比不同社会法律所维护阶级的不同,认识到法律的本质,认识到人治的黑暗。环节三:法治之程共推进教学内容:法治的含义,法治的意义。预设过程(约15分钟)展示《狂飙》中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积极推动者与最终成果,结合中国具体法律,让学生感受到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体会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播放《狂飙》最终结局,让学生感受扫黑除恶是推进法治进程的一个重大举措,感受法治的美好,并设计两个讨论任务,让学生领悟法治的意义,并思考作为青少年该有的行动。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活动四: 展示《狂飙》徐忠、安欣的台词,并提问学生: 扫黑除恶的最终目的是什么? 在中国社会是否存在特权? 展示《狂飙》落马人物,以及3条法律条文,引发学生思考: 法治的含义是什么? 展示我国的法治建设时间点,学生回答具体事件。 活动五: 1.播放《狂飙》结局片段。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并明确小组合作要求。 要求如下: 1-4组完成任务1:“高启强等犯罪分子落网”启示研究,5-8组完成:“京海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意义分析。 讨论规则: (1)组长组织、人人参加,3分钟内完成讨论。 (2)讨论时1人书面记录结论要点,1人准备代表发言。 (3)小组代表发言完毕后,其他组员或其他小组可以补充。 3.组织学生展示结论。 4.教师点评学生讨论成果,总结学生发言。 活动四: 1.认真观看视频并回答问题。 2.在老师的引导下,提炼总结知识点,内 化于心。 3.结合教材,学习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 活动五: 认真观看视频。 2.各小组围绕任务展开讨论,记录、总结。 3.小组代表展示交流成果。 4.在老师的引导下,提炼总结知识点,内 化于心。设计意图: 通过《狂飙》扫黑除恶的成功与3条法律条文,感受法治精神,体会人民的地位; 通过半个多世纪的法治进程,了解全面依法治国近年来的成果,领悟走法治道路的决心; 通过学生的集思广益,学生在活动中调动既有生活经验,帮助同学,同时也提升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升华预设过程(约3分钟)基于教材知识与学生生成,建构本课知识逻辑,言语引导,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课所学,升华情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教师总结学生发言,言语引导,升华情感: 狂的是黑恶之风, 彪的是正义之魂, 安的是人民的心! 跟随教师语言,共同朗读,升华情感。设计意图: 总结所学,升华情感,立意深远。板书设计:设计意图: 本设计力求精练教材核心观点,并引入形象化的设计理念,形成图文并茂的课堂教学小结阶段的板书设计,帮助学生梳理本课时重点知识。学习评价与作业设计 1.作业设计: (1)担任“小小普法员”:请你收集《未成年人保护法》新修订后的变化,与同学们分享。(2)担任“小小说法员”:利用周末中午时段收看一次《今日说法》栏目,并在下次课上分享节目梗概与观后心得。 2.学习评价: 本次作业将结合学生课堂表现和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意见,分别评出最佳普法员、最佳说法员等多种作业奖项,激励学生。设计意图: 1.该作业设计,力求突出立德树人导向,力求创新作业形式,加强实践性,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增加作业的发展性、开放性、应用性。 2.该作业设计,力求延伸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走出课堂,将课堂延伸到课后,更加深入内化学科核心素养。附: 小组讨论记录表讨论规则:1.组长组织、人人参加,3分钟内完成讨论。2.讨论时1人书面记录结论要点,1人准备中心发言。3.小组中心发言人完毕后,其他组员或其他小组可以补充。任务一:“高启强等犯罪分子落网”启示研究高启强从一个籍籍无名、默默无闻的卖鱼小贩,通拜认黑社会干爹、巧取豪夺、行贿勒索等非法手段,一跃成为一个黑白通吃、只手遮天的地方黑社会老大,他的成长发展史,是京海市人民的苦难史,同时也是高启强的犯罪史。京海的保护伞被连根拔起,最终高启强、唐小龙、赵立冬被判死刑,杨健被判有期徒刑十五年,高晓晨被判有期徒刑五年,最大的保护伞何黎明落马,孟德海受处分被降职。问题:高启强等犯罪分子落网对青少年有什么启示?(提示:青少年的家庭教育、个人行为、法治观念……)以上是我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谢谢大家!任务二:“京海扫黑除恶专项行动”意义分析长期以来,黑恶势力侵害的不单单只是某个个体,而是整个社会群体。不仅对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伤害,还会破坏整个社会的稳定秩序和安定环境,甚至给民众带去难以弥补的心理创伤。扫黑除恶专项活动要彻底更要全面,深入人心,让百姓们面对黑恶敢于举报,勇于举报,使黑恶之风消失在萌芽中,还百姓一个安居乐业,健康公平的社会大环境。问题:京海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成功有什么意义?(提示:对人民、对社会、对国家……)以上是我们小组的讨论结果,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