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8.1 生命可以永恒吗 教案

资源简介

《生命可以永恒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认识自我”中的“自尊自强”。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能够分辨是非善恶,学会在比较复杂的社会生活中作出正确选择”,“体会生命的价值,知道实现人生意义应该从日常点滴做起”。从“生命故事的感悟”等生活化体验入手,引领学生以“生命可以永恒吗”为探究学习主线,懂得生命来之不易;理解生命是独特的、不可逆的和短暂的;了解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同时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理解生命有时尽,生命有接续。
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还处于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并受其自身的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对生命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不够全面,甚至会产生偏差。如果学生这些思维的矛盾或困惑得不到及时批导,就可能产生心理脆弱、思想困顿、行为失控等问题,导致其不懂得尊重、敬畏、珍爱生命,甚至会漠视生命。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志愿军英雄的人物形象及事迹,能够说出生命的四个特征,体会生命有时尽。
2.通过看剧照、听台词、悟精神活动,能够从身体、社会关系、精神三个方面总结出生命有接续的表现,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信仰力量”的活动,说出自己生命的使命并努力践行,形成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生命有接续
难照:如何正确对待生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明确目标
播放视频“英雄回家:第十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今年回国”。
思考:为了胜利,志愿军战士浴血奋战,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我们怎么看待他们的牺牲呢?他们的牺牲有什么价值?
PPT呈现学习目标,学生齐读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志愿军英雄的人物形象及事迹,能够说出生命的四个特征,体会生命有时尽。
2.通过看剧照、听台词、悟精神活动,能够从身体、社会关系、精神三个方面总结出生命有接续的表现,培养对生命问题的辩证思维能力。
3.通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信仰力量”的活动,说出自己生命的使命并努力践行,形成热爱生命的生活态度,增强生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执行评价任务,自主、合作探究新知
第一篇章 生命有时尽 议题1:战火中牺牲,生命有何特征?(对应目标一的达成,及其相应评价任务的落实)
(1)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年仅16岁的周全弟随部队来到长津湖地区。为阻击对抗美军王牌部队,周全弟身穿单薄棉衣,依靠雪水充饥,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里埋伏了三天三夜,待冲锋号响起时,他发现自己四肢麻木,无法动弹,零下40度的严寒夺走了他的四肢。周全弟心想我可能没法活着回去了,可能再也见不到父母了。他说:“冲上去就没有了,我是幸运的,我从来没想过我能活着回来。” 周全弟勇士的经历,使你对生命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电影《长津湖》里面有许多典型的人物形象,我们一起来了解:
雷公,七连炮排排长,一名超期服役的老兵,经验丰富,恩威并施,特护犊子,是七连的雷爹。梅生,七连指导员,来自上海,有谋略,有文化,懂英文,地地道道的城里人,却文武兼备,智勇双全。做事细腻认真,谨慎严苛。伍千里,七连连长,全家顶梁柱、主心骨,战斗和指挥能力兼备的全能战士,具备沉稳内链、头脑冷静的性格。余从戎,七连火力排排长,生活中是一个从内心散发快乐的战士,但是在战场上却是冲锋勇猛的火力担当。平河,七连神枪手,沉默寡言,外冷内热,平时话不多,低调实力派,弹无虚发,百发百中。伍万里,七连的新兵,昔日江边的野孩子,性格倔强叛逆,却也嫉恶如仇,在战场上快速成长,蜕变为神投手。他们各有各的性格,各有各的职责,这体现了生命的什么特征?
(3)这些电影中的原型,你更应该知道:
为了祖国的安宁、世界的和平事业献身的战士们还能活过来吗?说明了生命的什么特点?
议学总结1:战火中牺牲,生命有何特征?
要求:
独立:结合课本知识以及学案上的材料,思考问题,完成议题总结。
合作:组内交流,整合观点,凝练关键词。
展示:小组选择代表分享经验,语言简练,声音洪亮。
结论:
第二篇章 生命有接续 议题2:战火中永生,生命如何接续?(对应目标二的达成,及其相应评价任务的落实)
活动1:看剧照,读情感
思考:
1.女儿的照片对他意味着什么?
2.你怎样理解生命有接续?
活动2:读台词,悟精神
思考:
1.中国人民志愿军为谁而战?为谁而活?
2.你从中怎样理解生命有接续?
活动3:悟精神,思先烈
观看视频并思考:
1.视频中哪个画面令你印象深刻?你能从中看到他们身上存在哪些精神?
2.这些精神在今天还能看见吗?如果可以的话,请举例。
从这三个角度,你怎样看待志愿军战士生命?他们的生命到这里真的完全结束了么?
议学总结2:战火中永生,生命如何接续?
要求:
独立:结合课本知识以及学案上的材料,思考问题,完成学案上的表格。
合作:组内交流,整合观点,凝练关键词。
展示:小组选择代表分享经验,语言简练,声音洪亮。
结论:
第三篇章 生命有传承
议题3:和平中接力,怎样对待生命?(对应目标三的达成,及其相应评价任务的落实)
祖国繁荣昌盛的背后是他们抛头颅、洒热血,是他们牺牲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的。青山埋忠骨,英魂励后人。我们更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承担起时代和祖国赋予我们的责任。
接力棒已经传到了同学们手中,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完成“我的榜样表格”,写出你想说的话,你要做的事,传承生命的使命。
我的榜样表格
我想对您说 我要这样做
议学总结3:和平中接力,怎样对待生命?
要求:
独立:结合课本知识以及学案上的材料,思考问题,梳理议题总结内容。
合作:组内交流,整合观点,凝练关键词。
展示:小组选择代表分享经验,语言简练,声音洪亮。
结论:
(三)迁移应用,提升素养
1.回归生活
同学们,今天我们“致敬英雄”探问生命之旅接近尾声,回顾旅程,你都有哪些收获呢?
2.当堂检测
(1)我的鼻梁很高,头发微卷,有点像外国人;我的性格外向,对人热情、奔放,喜欢交朋友;我的兴趣广泛,尤其喜欢郊游;我喜欢唱歌,我爱笑……这就是“我”。这表明 (  )
A.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B.“我”和别人没有什么差别
C.每个人的人生道路都是一样的
D.每个人的兴趣爱好没有差别
(2)《感动中国》节目自开办以来,向全国观众推出了许多模范人物,其中有高耀洁、田世国、丛飞、王顺友等民间人士,有成龙、濮存昕、姚明等知名人士,也有钟南山、袁隆平、桂希恩、黄伯云这样的睿智学者,更有张正祥、郭明义、谢延信这样的普通百姓,还有刘金国、牛玉儒这样的党政高官。他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种震撼观众的精神力量。
这些“感动中国”人物来自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我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自我建构,领悟内联
请大家梳理本课所学,绘制知识结构图,并在组内展示。
(五)践行升华情感,学评合一
请你以“生命的接续”为主题,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为电影《长津湖》设计一张推荐卡片。
随堂检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一名年轻人骑摩托车时发生意外。当他的父母得知孩子已经脑死亡后,毅然提出捐献孩子有用的器官。此举使4位重症病人的命运得到改写。从中我们认识到( )
①我们应从容面对生命的不可预知,尽情享受生活 ②每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我”的生命,还是“我们”的生命 ③生命是宝贵的、不可逆的,自己的生命比别人的生命更重要 ④在生命的接续中,我们要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担当一份使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世界上,两个拥有完全相同指纹的人出现的概率为640亿分之一。这说明生命是独特的,具体表现是每个人(  )
①有不同的人生道路 ②都无法抗拒生命的自然规律
③其生命都不可替代 ④都是在无数偶然性中产生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3.“谱之修也,前业有益于宗祖,后更有益于子孙,所系询亟重也。”近期“收藏旧家谱,修纂新家谱”的风潮,从侧面反映了( )
①我们可以利用和改变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
②生命可以永恒,我们的生命只是身体的生命
③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④在生命的接续中,我们的精神文明也不断积累和丰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四川九寨沟地震、江苏盐城龙卷风冰雹严重灾害、汛期洪涝灾害……每当发生重大自然灾害时,习近平总书记总是第一时间对救灾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迅速组织力量救灾,全力以赴抢救伤员”“全力组织搜救被埋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努力减少人员伤亡”……,是因为( )
①生命是短暂的、不可逆的 ②生命来之不易,我们要珍爱生命 ③生命是独特的,只有我们自己的生命是不可替代 ④生命的接续使得每个人的生命仅仅是“我”的生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5.“作为父母的子女,作为子女的父母,彼此的身份是在一生之中一次又一次的目送中完成转换。只是第一次的目送是成长,最后一次的目送却是永别。”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
①个人的生命虽然短暂,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
②我们仅仅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
③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我们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
④在生命的接续中,我们不需要为自己的生命找到一个位置,不用担当自己的使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6. 剪纸艺术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瑰宝,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张方林,8岁就跟父亲学习剪纸,是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剪纸(南京剪纸)的第四代传承人。他将剪纸与金箔完美结合,创作出全新的作品类型。如今,他的儿子张钧不仅拿起剪刀子承父业,还利用互联网,做起了剪纸的网络教程。从“手艺”到“工艺”,从“线下教学”到“线上互动”,传统文化在几代人的薪火相传中传承下来。
(1)上述材料体现了人类生命在哪些方面的接续?
(2)请你从生命接续的角度,谈谈张家三代人行为的积极意义。
(3)在人类生命的接续中,向张家三代人学习,你准备怎样担当一份使命?
参考答案:
1.D 2.B 3.D 4.A 5.B
6. (1)①张方林的父亲、张方林本人及其儿子张钧祖孙三代人体现身体生命的接续。②张家祖孙三代人传承剪纸艺术属于精神信念上的生命接续(或传统文化的接续)。
(2)①在历史的长河中,一代又一代的个体生命实现了人类生命的接续。②在生命的传承关系中,能更好地认识和面对自己的生命。③张家三代人不仅在身体上接续祖先的生命,还通过传承剪纸艺术在精神上继承和创造人类的文明成果。
(3)①继承和弘扬优良家风。②学习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传统工艺;等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