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家的意味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7.1家的意味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本课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交往与沟通”部分编排。其目的是体会父母为抚育自己付出的辛劳,感念父母养育之恩、长辈关爱之情,孝敬父母和长辈。学会与父母沟通,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能够以感恩的心与父母和长辈沟通,能够为父母分忧解难,将孝心转化为孝行。通过本课内容的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在深刻认识到父母无私关爱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孝敬父母长辈的感恩之情,增进与父母长辈的感情,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孝敬父母长辈。
二、教材分析
《家的意味》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一课时的内容。主要阐述了孝亲敬长的重要意义以及具体做法。
三、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逐渐进入青春期,由于特殊的生理变化、心理特点以及学业与生活的压力。既需要得到父母的呵护、关注和关爱,享受家庭的亲情,又容易与父母产生矛盾,甚至产生逆反心理。许多初中学生在与父母沟通中出现矛盾和冲突,表现为对父母自我封闭,不愿意与父母沟通,沟通交流时间短,交流的内容多为父母对自己学业成绩的询问和关注,等等。有时,初中学生对父母爱的表达方式在定程度上不认同,不理解父母的关爱之情,不能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不能体谅、理解父母的苦衷。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家的内涵和功能,知道家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意义。知道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的义务。理解中华民族“孝”的内涵,知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需要继承和发展。
2.通过搜集资料、日常观察、内心感悟等多种方式,了解家庭功能,知道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家庭的哺育和支持,提高学生上网查找、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通过合作、交流、讨论等方式,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合作的能力。
3.通过活动,认同家对个人成长的作用,感悟中国的家庭文化。激发学生孝敬父母长辈、关爱家人的社会情感。在小组活动中建立小组活动秩序,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五、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孝亲敬长的重要意义及具体做法;尽孝在当下,用行动表达孝敬之心。
2.难点:理解家的内涵,感受家的重要意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阶段
在讲授新课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部电影《失孤》里边一段感人的视频。影片中刘德华扮演“雷泽宽”的人物原型--山东聊城的郭刚堂。1997年,郭刚堂两岁的儿子郭新振被人贩子拐卖。此后,郭刚堂踏上了寻子之路。2021年7月11日,郭刚堂终于找到了失散24年的儿子--郭新振。
师:老师给大家提个要求,边看视频边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激励着这位父亲长达24年的漫长寻子之路?
师:感人的视频催人泪下,我看到有的同学早已热泪盈眶。是什么感动了你流下眼泪?
学生A、学生B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回答很准确--是父爱、是血脉相连难以割舍的亲情,激励着这位父亲24年的寻子之路。今天就让我们带着家人满满的爱意,一起来学习本节课内容--《家的意味》。
(二)讲授新课阶段
一、我知我家
师:有人说,家是疲惫后亲人真情的拥抱,是相互守望默默注视的目光,每个同学都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接下来,老师想采访一下大家,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样子的。
学生C、学生D、学生E回答问题。
师:家是一个我们心心念念、永不忘怀的地方。请同学们进一步思考:芸芸众生中,家庭是由哪些关系来维系的?
学生F回答问题。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好。家庭是由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这三种关系组成了一个家,同学们对家的含义掌握得很清楚。接下来,展示同学们绘画才艺的时候到了--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我心中的家(以小组为单位,时间5分钟),并作简要说明。为了方便同学们观看,将作品投放到屏幕上。找小组代表上讲台解释说明你的作品蕴含的深意。
学生G、学生H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简要说明。
师:作品能够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和心声,通过同学们对作品的解读,我们知道:
①家是我们身心的寄居之所。
②家是我们心灵的港湾。师:还有刚开始观看的电影《失孤》片段,让我们再一次感受到:
③家是代代传承、血脉相连的生活共同体。家里有亲人,家中有亲情。
二、我爱我家
师: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家,对家有了清晰直观的认识。“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家是一本永生读不完的书,只有动真情才能读懂它。在中国家庭文化中,良好的家规、家训、家风更是承载着深厚的意味、丰富的内涵。课下,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一个作业:通过各种途径进行收集,你知道的家规、家训、家风有哪些?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I、学生J、学生K展示家规、家训、家风的至理名言。
师:看来同学们课下准备得很充分。在中国的家庭文化中,勤俭、诚信、礼貌都是重要内容,其中,百善孝为先,“孝”是重要的精神内涵。同学们,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孝”的感人事迹吗?
古有黄香“扇枕温席”,今有马子彦“捐髓救父”。孝亲敬长的火种代代相传延绵不息,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除此之外,我国多部法律也对孝亲敬长作出了明确规定,已成为每个中国公民的法定义务。
三、我为我家
师:其实,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父母对我们精心呵护、倾尽心血,究竟父母付出了多少,恐怕连我们自己都难以算清楚。同学们,我们要不要孝敬父母?但是,班级里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有学生认为:“我们年龄小,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孝敬父母是成年人的事,和我们中学生无关。”
师:你赞成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L、学生M回答问题。
师:年龄小学习负担重,并不是我们不孝敬父母的理由和借口。尽孝在当下,我们可以帮父母做家务、陪父母聊聊天散散步,我们要以实际行动表达孝敬之心,不能只说不做,要立刻行动起来,别让等待成为遗憾!(播放视频,学生观看)
师:古语云“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日常生活中,我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接下来,让我们用掌声欢迎四位同学带来的情景剧,大家掌声欢迎!
学生N、学生O、学生P、学生Q登台,表演情景剧。
师: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四位同学带来的精彩表演。回顾这三个情景剧,你赞成剧中孩子的做法吗?试着分析一下。
学生讨论,回答问题。
情境一:和父母闹矛盾了,对父母恶语相加,大呼小叫,顶撞父母。 尊敬。
情景二:父母的唠唠叨叨让我们心烦,反感父母说的每一句话,尽管是善意的提醒。 倾听。
情景三: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我们早已习惯了父母所做的一切,并认为这是理所当然应该的。 感恩。
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到位,我们要从情景剧中吸取教训--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敬、倾听、感恩父母。老师希望同学们能够学以致用,期待大家更好的表现!
(三)课堂小结阶段
师:同学们,讲到这里我们这节课已接近尾声,相信同学们有了不少收获。
学生R、学生S、学生T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学得都很扎实,收获颇多,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将孝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家是一首华丽的乐章,要想弹奏出和谐动听的乐曲,需要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让我们带着爱和希望,和家人共筑幸福之家!同学们,这一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四)作业布置
以“家”为主题,以“孝”为主旋律,围绕“我为父母做件事”进行一次家庭实践活动。拍成一幅幅照片,构建班级“孝心墙”。
(五)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