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1、课题: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谈谈日本排放核污水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2、课标内容要求课标内容: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课标要求:①结合图表资料,分析洋流对气候、渔业、航行、污染物扩散四大方面的影响,提升综合思维能力。②结合具体案例,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尊重自然、科学利用自然规律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3、教学重点结合图表资料,分析洋流对气候、渔业、航行、污染物扩散四大方面的影响,提升综合思维能力。4、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案例,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尊重自然、科学利用自然规律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5、单元(课、框)大概念(或学科问题)环节 知识线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课标解读 标内容与 课标要求 展示课标内容,分析课标要求,指出课程重难点。 齐声朗读课标具体要求,加深学习目标的理解与印象考情分析 近几年高考题相关考点内容呈现 列举近几年高考关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的相关考题,旨在告诉学生此考点的重要性。 熟悉考点,知晓考点在高考中的重要性导入 最近热点问题:日本核污水排海的相关新闻 用播放新闻素材的方式,展示最近热议话题,关于日本不顾全世界呼声一意孤行把核污水排海的事件,延申谈谈此做法对我们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通过新闻材料,初步思考此做法所带来的影响探究一 污染扩散 展示材料一:东京电力公司8月22日当天公布了向海洋排放的详细步骤。当地时间中午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污染水排海,瞬间登上全网热搜、头条。日本的核污水排放已成现实,无法逆转。 正常的核污水,由于是可控泄露和设备周期性清理所产生的,所以在排放处理方式上,是把放射性废液变为放射性废固体和可排放水,放射性废固体和其他核废料一起送往填埋场处理,而可排放水再排入海洋。在排放前,可排放水要遵循国际能源署和本国政府制定的排放标准才可以排放,使其对环境的危害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 1、提出问题:从洋流的角度来看,日本排放核污水将会如何扩散? (提示:在地图上标注污染物最先影响北太平洋的路径) 请学生上台完成路径标注并指出各洋流名称 2、应用落实,在具体的题目中运用知识解答。 3、总结洋流对污染物的影响:有利、不利 认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一名学生上讲台在课件上标注污染物顺着洋流在北太平洋海域的扩散路径。其他同学在导学案上进行标注。 2、根据“福岛及周边海域示意图”回答三个相关问题,把知识落实到具体题目中。 3、总结洋流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对日本而言是有利的,可以加快核污水的净化速度;但是对于美国乃至于全世界而已是不利的,会扩大核废水的污染范围。探究二 渔场形成 展示材料二:北海道渔场是北太平洋渔场的中心,也是世界第一 大渔场,位于北海道东南海域,浮游生物丰富,鱼群密集, 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而日本北海道渔场秋刀鱼产量丰富。 1、提出问题:北海道秋刀鱼丰富的原因。 2、以此总结渔场形成的条件: 吃得好(饵料丰富)、住得好、环境好→鱼类集中→形成渔场 仔细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1、●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 ●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 ●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 2、探究三 海雾形成 展示材料三:北海道渔场夏季多发浓雾,对秋刀鱼捕捞造成严重影响。在低层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由于水汽的增加及温度的降低,近海面的空气逐渐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水汽以微细盐粒等吸湿性微粒为核心不断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冰晶或两者混合物,悬浮在海面以上几米、几十米乃至几百米低空,形成海雾。 1、提出问题:夏季秋刀鱼捕捞区多雾的成因。 (提示1:材料中海雾的形成条件。——大气、水汽、温度、凝结核 提示2:夏季捕捞区的位置。——冷水鱼,夏季洄游到索饵场、冬季洄游到产卵场;秋季—日本沿海渔场,夏季—公海渔场) 补充材料: 秋刀鱼属于冷水洄游性鱼类,对海水温度极为敏感,适温范围为10~24 ℃。在北太平洋,秋刀鱼的洄游路线很长,时间跨度也很大。 2、学生小组讨论,请小组代表上台总结答案。 3、点评总结三类海雾形成的原因 认真阅读材料三,根据提示,前后四人为小组,根据提示内容进行讨论,小组代表起来总结小组讨论成果探究四课 人类活动 展示材料四: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份召开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水。虽然日本政府声称排放的核污水浓度符合国际标准,但依然引发了世界各国广泛的担忧和抗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提出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学生思考,做出回答: 【答案】①大面积海域遭污染,污染海水,水质下降; ②放射物会融入海底泥土,污染海底环境; ③海洋渔业遭受重创,影响海洋渔业发展; ④污染物质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 ⑤浮游生物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 ⑥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太平洋沿岸国家经济发展。链接高考 高考真题 2023·海南卷18(2)、2023·北京卷9、2020·浙江8、9 学生回答,并对选项进行分析更正错误选项。课堂总结 总结 总结本节课所探究的四个问题,并补充完整洋流对气候对航海速度航行安全的内容。 构建知识框架,课后巩固练习。(共16张PPT)选必① 第四章 水的运动考点二 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谈谈日本排放核污水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影响课标解读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说明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并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1、结合图表资料,分析洋流对气候、渔业、航行、污染物扩散四大方面的影响,提升综合思维能力。2、结合具体案例,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尊重自然、科学利用自然规律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考题 命题方向2023 广东卷 以日本海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为背景,考查海水的性质和洋流的相关知识海南卷 以中低纬地区的某上升补偿流海区的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北京卷 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浙江卷 以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海域营养物质的影响2022 浙江卷 以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洋流的性质、分类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广东卷 以50°N以北地区海域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山东卷 以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2021 全国甲卷 以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福建卷 以东海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2020 浙江卷 以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洋流的基本性质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解读考情分析材料一 东京电力公司8月22日当天公布了向海洋排放的详细步骤。当地时间中午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污染水排海,瞬间登上全网热搜、头条。日本的核污水排放已成现实,无法逆转。正常的核污水,由于是可控泄露和设备周期性清理所产生的,所以在排放处理方式上,是把放射性废液变为放射性废固体和可排放水,放射性废固体和其他核废料一起送往填埋场处理,而可排放水再排入海洋。在排放前,可排放水要遵循国际能源署和本国政府制定的排放标准才可以排放,使其对环境的危害限制在可控范围之内。探究1那么从洋流的角度来看,日本排放核污水将会如何扩散?提示:在地图上标注污染物最先影响北太平洋的路径课标解读考情分析污染扩散扩散速度:240天影响我国东部沿海,1200天扩散到整个北太平洋海域下图为福岛及周边海域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日本政府作出将核污水排海决定主要因为( )A.存储核污水已达排海标准B.核污水直接排海费用低C.海水对核污水净化能力强D.日本的环境标准要求高课标解读考情分析污染扩散3.日本排放核废水这一做法引发国际社会的密切关注。日本核废水大规模排入大海后,造成的最直接影响是( )A.沿海地区的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B.海洋鱼类数量和种类增加C.沿海地区降水增多,洪涝灾害加剧 D.污染海洋环境和海洋生物B2.若福岛核污水排海,考虑到洋流影响,开始一段时间内受其影响最大的海域是( )A.甲 B.乙C.丙 D.丁DD总结有利:加快净化速度(日本)不利:扩大污染范围(全球)材料二 北海道渔场是北太平洋渔场的中心,也是世界第一大渔场,位于北海道东南海域,浮游生物丰富,鱼群密集, 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而日本北海道渔场秋刀鱼产量丰富。秋刀鱼体型修长如刀,盛产于秋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产量大,是日本民众的经典食材,在中国主要出现在夜宵烧烤摊。探究2北海道秋刀鱼丰富的原因。渔场成因吃得好(食物)住得好环境保护做得好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肉食类鱼类有其他鱼类作为食物营养上泛季节变化,海水对流交换海水,光合作用旺盛带来营养物质排放营养物质海水搅动海水上泛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温带海区大陆架入海径流人类活动海域广阔热量/光照充足(如浅海大陆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污染扩散渔场形成材料二 北海道渔场是北太平洋渔场的中心,也是世界第一大渔场,位于北海道东南海域,浮游生物丰富,鱼群密集, 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而日本北海道渔场秋刀鱼产量丰富。秋刀鱼体型修长如刀,盛产于秋季,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产量大,是日本民众的经典食材,在中国主要出现在夜宵烧烤摊。探究2北海道秋刀鱼丰富的原因。渔场成因吃得好(食物)住得好环境保护做得好饵料(浮游生物)丰富肉食类鱼类有其他鱼类作为食物营养上泛季节变化,海水对流交换海水,光合作用旺盛带来营养物质排放营养物质海水搅动海水上泛寒暖流交汇上升补偿流温带海区大陆架入海径流人类活动海域广阔热量/光照充足(如浅海大陆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污染扩散渔场形成●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秋刀鱼提供饵料;●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秋刀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材料三 北海道渔场夏季多发浓雾,对秋刀鱼捕捞造成严重影响。在低层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由于水汽的增加及温度的降低,近海面的空气逐渐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水汽以微细盐粒等吸湿性微粒为核心不断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冰晶或两者混合物,悬浮在海面以上几米、几十米乃至几百米低空,形成海雾。探究3夏季秋刀鱼捕捞区多雾的成因。提示1:材料中海雾的形成条件提示2:夏季捕捞区的位置海雾形成大气水汽温度凝结核风小对流弱逆温暖流蒸发输送寒流冬季课标解读考情分析污染扩散海雾形成渔场形成补充材料:秋刀鱼属于冷水洄游性鱼类,对海水温度极为敏感,适温范围为10~24 ℃。在北太平洋,秋刀鱼的洄游路线很长,时间跨度也很大。福岛北太平洋秋刀鱼洄游路线示意图材料三 北海道渔场夏季多发浓雾,对秋刀鱼捕捞造成严重影响。在低层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由于水汽的增加及温度的降低,近海面的空气逐渐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水汽以微细盐粒等吸湿性微粒为核心不断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冰晶或两者混合物,悬浮在海面以上几米、几十米乃至几百米低空,形成海雾。探究3夏季秋刀鱼捕捞区多雾的成因。提示1:材料中海雾的形成条件提示2:夏季捕捞区的位置海雾形成大气水汽温度凝结核风小对流弱逆温暖流蒸发输送寒流冬季课标解读考情分析污染扩散海雾形成渔场形成补充材料:秋刀鱼属于冷水洄游性鱼类,对海水温度极为敏感,适温范围为10~24 ℃。在北太平洋,秋刀鱼的洄游路线很长,时间跨度也很大。福岛北太平洋秋刀鱼洄游路线示意图夏季秋刀鱼捕捞(公海渔场)区多海雾的原因:①夏季在千岛寒流处低层大气处于逆温状态,大气状态稳定,风力小②夏季空气温度高,蒸发旺盛,海上空气湿润③当暖而湿的空气流经千岛寒流上空时,由于下垫面寒流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极易冷却凝结成雾滴,形成海雾。海雾是由海面低层大气中水汽凝结核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km以下。海雾形成的条件:水汽多;降温作用;风力微弱。寒暖流交汇多海雾原因:暖流带来充沛的水汽,遇寒流冷却,水汽凝结,形成混合雾。夏季在中低纬度海区,寒流流经的海域多海雾原因:夏季,空气温度高,海上空气湿润,当暖而湿的空气流经寒流上空时,由于下垫面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极易冷却凝结成雾滴,形成海雾。冬季在中高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域多海雾原因:冬季,空气温度低,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蒸发水汽多,暖而湿的空气遇到冷空气容易凝结,形成蒸发雾。总结:海雾形成的原因材料四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份召开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水。虽然日本政府声称排放的核污水浓度符合国际标准,但依然引发了世界各国广泛的担忧和抗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课标解读考情分析污染扩散人类活动渔场形成海雾形成探究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答案】①大面积海域遭污染,污染海水,水质下降;②放射物会融入海底泥土,污染海底环境;③海洋渔业遭受重创,影响海洋渔业发展;④污染物质在海洋生物体内富集,通过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⑤浮游生物死亡,影响生物多样性;⑥生态环境恶化,不利于太平洋沿岸国家经济发展。课标解读考情分析污染扩散链接高考渔场形成海雾形成人类活动(2023·海南卷18(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图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1、分析右图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盛行风减弱,导致上升流减弱,海底上泛的营养盐类减少,不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饵料减少,该海区生物资源减产。课标解读考情分析污染扩散链接高考渔场形成海雾形成人类活动(2023·北京卷9)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 ①中的洋流( )A. 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B. 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C. 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D. 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A课标解读考情分析污染扩散链接高考渔场形成海雾形成人类活动(2020·浙江8、9)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题。3. 图中甲洋流( )A. 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 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 在性质上属于寒流4. 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 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C. 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 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DC知识体系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气候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对海洋环境对海洋生物对沿岸气候的影响→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寒暖流交汇而成的渔场:北海道渔场、北海渔场、纽芬兰渔场上升流形成的渔场:秘鲁渔场影响航行速度、时间及经济效益热带海域寒流流经地区、寒暖流交汇区往往形成海雾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行不利对海洋航行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习目标】[课程标准]: 运用世界洋流分布图,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1、结合图表资料,分析洋流对气候、渔业、航行、污染物扩散四大方面的影响,提升综合思维能力。2、结合具体案例,能够从人地关系系统的角度分析洋流对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培养尊重自然、科学利用自然规律的意识,树立科学的人地协调观。【考情分析】考题 命题方向2023 广东卷 以日本海的洋流系统对日本海上、下层海水交换为背景,考查海水的性质和洋流的相关知识海南卷 以中低纬地区的某上升补偿流海区的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北京卷 以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为背景,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浙江卷 以南半球部分海域水温分布和海水运动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海域营养物质的影响2022 浙江卷 以世界局部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洋流的性质、分类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广东卷 以50°N以北地区海域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气候的影响山东卷 以美洲中部附近海洋表层风场和海平面气温分布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2021 全国甲卷 以西太平洋35°N附近海域也分布有珊瑚礁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福建卷 以东海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为背景,考查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2020 浙江卷 以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洋流的基本性质和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课前自主学习】——完善知识结构,搭建框架一、情景探究材料一 2023年8月22日东京电力公司当天公布了向海洋排放的详细步骤。当地时间中午13时,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启动污染水排海,瞬间登上全网热搜、头条。日本的核污水排放已成现实,无法逆转。探究一:从洋流的角度来看,日本排放核污水将会如何扩散?材料二 北海道渔场是北太平洋渔场的中心,也是世界第一大渔场,位于北海道东南海域,浮游生物丰富,鱼群密集,使海区成为世界著名的渔场,而日本北海道渔场秋刀鱼产量丰富。探究二:北海道秋刀鱼丰富的原因。(渔场的形成条件)材料三 北海道渔场夏季多发浓雾,对秋刀鱼捕捞造成严重影响。在低层大气处于稳定状态时,由于水汽的增加及温度的降低,近海面的空气逐渐达到饱和或过饱和状态,水汽以微细盐粒等吸湿性微粒为核心不断凝结成细小的水滴、冰晶或两者混合物,悬浮在海面以上几米、几十米乃至几百米低空,形成海雾。探究三:夏季秋刀鱼捕捞区多雾的成因。 (提示:材料中海雾形成的条件;夏季捕捞区的位置)材料四 据日本媒体报道,日本政府于2021年4月份召开会议,正式决定向海洋排放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水。虽然日本政府声称排放的核污水浓度符合国际标准,但依然引发了世界各国广泛的担忧和抗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探究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岛核电站产生的核污水排入太平洋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联系生活)二、链接高考(2023·海南卷18(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极地地区的某些海区,盐度是影响海水密度变化的主要因素。受某些因素的影响,表层海水的盐度会发生较为明显的变化,左图为极地地区某海区由于表层海水盐度升高形成的环流示意图。右图为中低纬地区的某海区受盛行风影响而形成的上升补偿流示意图。1、分析右图中盛行风减弱对该海区生物资源的影响。(2023·北京卷9)图为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中为北京时间),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 ①中的洋流( )A. 使所经海面及附近地区气温偏高 B. 扰动海水导致渔业资源种类少C. 促使厦门至高雄的轮船航速加快 D. 降低台湾岛西侧沿海空气湿度(2020·浙江8、9)下图为世界部分区域洋流分布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洋流。完成下面小题。3. 图中甲洋流( )A. 位于副极地环流圈 B. 呈逆时针方向流动C. 受极地东风影响大 D. 在性质上属于寒流4. 关于图中洋流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 ①处夏季时温和多雨 B. ②处分布着峡湾地貌C. ③处行船时流急浪高 D. ④处有世界著名渔场【知识总结】1、洋流对气候的影响(1)洋流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2)对沿岸气候影响→暖流:增温增湿(气候向高纬延伸);寒流:降温减湿(气候向低纬延伸)2、洋流对生物的影响(渔场的形成)(1)寒暖流交汇而成的渔场●海水受到扰动,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有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鱼类提供饵料;●洋流交汇处,可形成“水障”,阻碍鱼类游动,使得鱼群集中;●喜暖水和喜冷水的鱼类都在此汇集(2)上升流形成的渔场受离岸风的影响,表层海水远离陆地而去,从而使得沿岸地区的海水水位较低,深层海水会上涌补充,沿海地区常形成上升补偿流,从而把大量的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有利于鱼类的生长3、对海洋航行的影响(1)影响航行速度●顺洋流航行可以节约燃料,加快航行速度●逆洋流航行速度减慢(2)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对航行不利(3)海雾的形成(水汽多,温度低,风小)形成:海雾由海面低层大气中的水汽凝结所致,通常呈乳白色,产生时常使海面能见度降低到1千米以下。分布:●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原因:暖流带来丰沛的水汽,遇寒流冷却,水汽凝结,形成混合雾●夏季在中低纬度海区,寒流流经海域多海雾原因:夏季,空气温度高,海上空气湿润,当暖而湿的空气经过寒流上空时,由于下垫面温度低,空气中的水汽极易冷却凝结形成雾,多为平流雾●冬季在中高纬度海区,暖流流经的海域多海雾原因:冬季,空气温度低,暖流流经海区水温高,水汽蒸发多,暖而湿的空气遇到冷空气容易凝结,形成蒸发雾4、洋流对海洋污染的影响: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学案(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社会的影响).docx 教学设计(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社会的影响).docx 考点2:洋流对地理环境及人类社会的影响.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