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1《蜀道难》同步练习一、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如果没有李白王晓磊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似乎并不会受很大的影响,对吗?不过是一千多年前的一个文学家而已,多一个少一个无关紧要,和我们普通人的柴米油盐没有什么关系。的确,没了李白,屈原将少了传人,“饮中八仙”会少了一仙,后世的孩子会少几首启蒙的诗歌,似乎不过如此。《全唐诗》大概会变薄一点,但也程度有限,不过是四十至五十分之一。名义上,李白是“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余光中诗),但真要从数量上算,他的诗集从规模上说,远远没有半个盛唐这么多。在九百卷《全唐诗》里,李白占据了卷一百六十一至卷一百八十五的篇幅。少了他,也算不得特别伤筋动骨。没有了李白,中国诗歌的历史会有一点变动,古体诗会更早一点输给格律诗,甚至会提前半个世纪就让出江山。然而,我们普通人也不用关心这些。不过,我们倒可能会少一些网络用语。比如一度很热门的流行语“你咋不上天呢”,最先是谁说出来的?答案正是李白爷爷:“耐可乘流直上天。”李白还有没有创造其他的网络热语呢?有的。比如“深藏功与名”,出处是李白的《侠客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如果没有李白的这首诗,香港的金庸也不会写出武侠小说《侠客行》来。非但《侠客行》写不出来,《倚天屠龙记》多半也悬。灭绝师太的这把“倚天剑”,是古人宋玉给取的名,但为这把剑打广告最多、宣传最卖力的,则要数李白:“擢倚天之剑,弯落月之弓”“安得倚天剑,跨海斩长鲸”。不只是香港文艺界要受一些影响,台湾也是。黄安一定不会写出当年唱遍大街小巷、录像馆、台球厅的《新鸳鸯蝴蝶梦》,这首歌就是从李白的一首诗《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里面化用出来的。没了李白,女孩子们的生活也会受到一些影响。比如美国的化妆品牌Revlon,中文名字不可能叫“露华浓”了。因为它是从李白的诗里来的:“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如果没有李白,中国诗歌江湖的格局会有一番大的变动。几乎所有大诗人的江湖地位,都可以整体提升一档。李商隐千百年来都被叫“小李”,正是因为前面有“大李”。要是没有李白,他可以扬眉吐气地摘掉“小李”的帽子。王昌龄大概会成为唐代绝句的首席,不用加上“之一”,因为绝句能和他相比的只有李白。至于杜甫,则会成为无可争议的唐诗第一人,也不必再加上那个“之一”。除此之外,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还会遇到一些表达上的困难。比如对于从小一起长大的男女朋友,你将没有词来准确形容他们的关系。你不能说他们“青梅竹马”,也不能说他们“两小无猜”,因为这两个词都出自李白的《长干行》。你也无法形容两个人爱得“刻骨铭心”,因为这个词也是出自李白的文章:“深荷王公之德,铭刻心骨。”岂止是无法形容恋人,我们还将难以形容全家数代人团聚在一起、其乐融融的景象,因为“天伦之乐”这个词儿也是李白发明的。出自他的一篇文章——《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杀人如麻”也不会有,这出自李白的《蜀道难》。“惊天动地”也没有了,这是白居易吊李白墓的时候写的诗:“可怜荒陇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没有李白,又怎么会有李白墓,又怎么会有白居易的凭吊诗呢?扬眉吐气、仙风道骨、一掷千金、一泻千里……要是没有李白,这些成语我们都不会有。此外,蚍蜉撼树、春树暮云、妙笔生花……这些成语也都是和李白有关的,也将统统没有。我们华人连说话都会变得有点困难。没有了李白,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别的麻烦。当我们在际遇不好,没能施展本领的时候,将不能鼓励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当我们遭逢了坎坷,也不能说“长风破浪会有时”;当我们和知己好友相聚,开怀畅饮的时候,不能说“人生得意须尽欢”。这些都是李白的诗句。那个我们很熟悉的中国,也会变得渐渐模糊起来。我们将不知道黄河之水是从哪里来的,不知道庐山的瀑布有多高,不知道燕山的雪花有多大,不知道蜀道究竟有多难,不知道桃花潭有多深。白帝城、黄鹤楼、洞庭湖,这些地方的名气,大概都要略降一格。黄山、天台山、峨眉山的巍峨,多半也要减色许多。变了样的还有日月星辰。抬起头看见月亮,我们无法感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无法吟诵“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如果没有李白,后世的文坛还会发生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没有了李白“举杯邀明月”,苏轼未必会“把酒问青天”;没有李白的“请君试问东流水”,李煜未必会让“一江春水向东流”;没有李白的“大鹏一日同风起”,李清照未必会“九万里风鹏正举”。后世那一个个浪漫的文豪,几乎个个是读着李白的集子长大的。如果没有李白,他们能不能出现都将是一个问题。革命的浪漫主义色彩也会衰减不少。有李白的“我欲因之梦吴越”,才有毛泽东的“我欲因之梦寥廓”;有李白的“欲上青天揽明月”,才有后来的“可上九天揽月”;有李白的“安得倚天剑”,才有“安得倚天抽宝剑”。我们的童年世界也会塌掉一角。那个几乎存在于每个小朋友记忆深处的“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也将没有。它可是小学生作文万金油般的典故。没有了它,小朋友们该怎么把作文凑足六百字呢?在今天,若问如何检验一个人是不是华人,答案是抛出一句李白的诗。每一个华人听到“床前明月光”,都会条件反射般地说出“疑是地上霜”。看一个文学家的伟大程度,可以看他在多大程度上融入了本民族的血脉。李白这位唐代的大诗人,已经化成了一种文化基因,和每个华人的血脉一起流淌。哪怕一个没有什么文化和学历的中国人,哪怕他半点都不喜欢诗歌,也会开口遇到李白、落笔碰到李白,在童年邂逅李白,人生时时、处处、事事都被打上李白的印记。李白说“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希圣如有立,绝笔于获麟”。这一个志向他是超额完成了的——所谓“垂辉映千春”,他已经辉映了一千三百多个春秋,并且还会继续辉映下去。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先说李白和“普通人的柴米油盐没有什么关系”,最后又说其“已经化成了一种文化基因”,看似矛盾,实则逐步展现李白对后世的影响之大。B.李白的诗集“从规模上说,远远没有半个盛唐这么多”,因而可看出作者对“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的评价持否定态度。C.如果没有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黄安就一定不会写出传唱至今的歌曲《新鸳鸯蝴蝶梦》。D.用李白的诗检验一个人是不是华人,足以看出李白融入了本民族的血脉,已成为一种文化基因。2.对文本相关艺术手法及效果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始终围绕“如果没有李白”行文,对看似零碎的片段进行贯线穿珠,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B.文章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跨越时空限制,使文章内容丰富,带给读者更多的艺术享受。C.文章以“如果没有李白,我们的生活会怎么样?”的设问开篇,能引起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D.文章多次运用排比手法,诸如“没有了……未必会……”“有……才有……”,使内容更加集中丰富,增强了表达效果。3.作为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影响广泛而深远,如果没有李白,会有哪些影响?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4.马伯庸评价王晓磊的文章“轻而不浮,肥而不腻”,即幽默而不失严谨,丰富而不失限度。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二、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李白传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庾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沮之。白益傲放,与贺知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花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傍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节选自《唐才子传》)5.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B.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C.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D.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6.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在本名之外另取的和本名意思有某种关系的名字,字往往是名的补充和解释,古代常常以名为敬称,以字表示谦称。B.翰林,官名。唐玄宗初置翰林待诏,为文学侍从之官。至德宗以后,翰林学士职掌撰拟机置文书。明清则以翰林院为“储才”之地,在科举考试中选拔一部分人入院为翰林官。C.金陵就是今天的南京,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有“六朝古都”“十朝古都”之称。D.黄老,也称黄老学说,道教别称之一。“黄”指黄帝学派始祖黄帝;“老”指道教创始人老子,后世道教追奉他们为始祖。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不会“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D.李白曾游历并州(今山西太原),见到大将郭子仪,郭子仪认为李白很奇特。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2)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选自《师说》9.李白在“恳求还山”被赐金放还之后,又成为永王的僚佐。这表现了他怎样的品质?结合我们学过的知识简要分析。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匡山【注】李白晓峰如画参差碧,藤影风摇拂槛垂。野径来多将犬伴,人间归晚带樵随。看云客依啼猿树,洗钵僧临失鹤池。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许明时。【注】匡山:指四川彰明县(今江油市)境内的大匡山,李白早年曾在此读书学道。10.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天色初晓,诗人远望色彩斑斓的匡山,美景如画,近看随风摇曳的藤蔓,内心沉浸在美好的景色之中。B.颔联中诗人描写野径交错,夕阳西下,农人晚归,一幅极具浓郁生活气息的画面,读后给人平静悠远的感觉。C.颈联中诗人看云卷云舒,听猿啼阵阵,寺庙有僧人在曾有白鹤飞来的池塘中洗钵,以静衬动,表现出匡山中美好的景致。D.本诗语言风格清新隽永、灵动自然,叙事娓娓,抒情款款,与《蜀道难》的大气磅礴、雄奇浪漫有所不同。11.有人认为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你是否同意?请简要分析。四、情景默写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姚鼐的《登泰山记》中, “ , ”两句描写了太阳红如朱砂,下面又有红光承托的壮丽景色。(2)李白《蜀道难》中的“ , ”两句,以杜鹃的夜间悲鸣渲染蜀道荒凉悲凄的气氛。(3)电影《长安三万里》是从唐朝边塞诗人高适的视角展开的,高适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一名浴血沙场的战士,《燕歌行》中的“ , ”两句既表明他对战争的血腥有着清醒的认知,又充分讴歌了志士为保卫家国而献身的精神。五、简答题组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长安三万里》以诗人高适的回忆为线索,带着观众一起梦回大唐,呈现了李白、杜甫、王维等数十位大唐“顶流”诗人的群像。观众在“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中感受繁华都市,也在“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中穿行大漠边塞;一起在江城五月的黄鹤楼共赏玉笛飞声,也在烟花三月一同徜徉锦绣扬州。有网友评价说这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浪漫。这种“浪漫”,包含中国式的视觉表达和审美理念。电影里,李白吟诵《将进酒》的片段被许多观众 ① 。倏然间出现飘逸的白鹤、激荡的江浪、璀璨的银河,上天入海、自由驰骋,诗仙的想象力通过先进的光影技术展现出来,带来视觉的享受,也蕴含辽阔的诗心。这种“浪漫”,离不开古典诗词的魅力和意蕴。据统计,《长安三万里》中出现了48首诗词,有小朋友们能跟着背诵的《静夜思》《春晓》,也有《燕歌行》《蜀道难》等流传千古的名篇。“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儿时即使是全文背诵,也不过是 ② ,只有体会过人生百种况味,才能真正读懂此中真意。短短几行文字,能穿越千年时光,让一代又一代人 ③ ,其间蕴含的追寻理想、不畏艰险、积极乐观等精神气质力透纸背,历久弥新,这正是中国诗歌文化的魅力所在。13.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4.文中“顶流”、“浪漫”、“小时候背的诗,是长大后才懂的人生”都使用了引号,分别指出其作用。15.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上颇有特色,请简要分析。六、选择类1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活用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历职郎署(《陈情表》) 垣墙周庭(《项脊轩志》)B.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 使人听此凋朱颜(《蜀道难》)C.卿当日胜贵(《孔雀东南飞》) 侧身西望长咨嗟(《蜀道难》)D.鸷鸟之不群兮(《离骚(节选)》) 臣具以表闻(《陈情表》)17.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意思,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 迨:等到 谢家来贵门 (《孔雀东南飞》) 谢:感谢B.渐车帷裳(《氓》) 渐:渐渐 偭规矩而改错(《离骚》) 错:错误C.犹蒙矜育(《陈情表》) 衿:养育 乳二世(《项脊轩志》) 乳:哺育D.扪参历井仰胁息(《蜀道难》)扪:摸 伏清白以死直兮(《离骚》) 伏:保持18.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称。而“氓隶”是指下层百姓。B.“七庙”,古代天子的宗庙。“七庙隳”,即国家灭亡。不同等级宗庙数量也不同,以此区分亲疏贵贱。C.《五代史伶官传序》“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中的“牢”,是指祭祀用的牲畜,牛、羊各一头叫“少牢”。D.《蜀道难》“扪参历井仰胁息”中,参、井是古代天文学上的星宿名,参星为蜀之分野,井星为秦之分野。参考答案:1.B 2.B 3.①中国诗歌的历史和格局都会有所变动,古体诗将更早退出历史舞台,中国诗人的整体水平将会下降;②我们的日常表达将会变得困难,很多成语名句将不复存在,不能更好地表达丰富情感;③有些名胜古迹的名气会略降一格,不少名山大川的壮美景色将因名句缺失而减色很多;④后世的文学艺术会因缺乏启迪而发生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通俗文学、文坛佳作将可能因缺少滋养而减色,甚至许多大文豪都将不复存在;⑤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将缺失一角,文化认同感大大削弱。 4.①轻即轻快幽默,作者用幽默的语言列举了没有李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比如“也不算得特别伤筋动骨”,“答案正是李白爷爷”,“为这把剑打广告最多、宣传最卖力的,则要数李白”,诙谐有趣;②不浮即不失严谨,虽然文章语言幽默诙谐,但用词准确,比如运用“大概”“多半”“未必”“一些”等表示程度、范围、数量的词语,使文章表述更客观周密;③肥即丰富厚重,文章中大量引用李白诗句,运用杜甫、金庸等古今诗人、文学家和许多生活中的事例,内容丰富充实,文学色彩浓厚;④不腻即不失限度,文章用到了大量诗句和人事素材,却不给人以堆砌诗句和材料之感,每处都运用得恰到好处,有力地体现李白影响之大之深。5.C 6.A 7.D 8.(1)高力士以此为耻辱,就摘选李白《清平调》中引用的赵飞燕的典故,用来激怒杨贵妃。(2)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是生在我之前还是生在我之后呢? 9.①“恳求还山”体现了李白高傲正直,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质;②成为永王的僚佐表现他仍有“济苍生,安社稷”的伟大抱负。10.C 11.示例一:同意。①匡山优美的风景和闲适的生活让诗人无比留恋,表现出诗人的隐逸情怀;②诗人想把自己的文才武艺奉献给清明的时代,体现出诗人入世的志向。因此这首诗表现了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示例二:不同意。①虽然匡山风景优美,生活闲适,但作者已无心留恋,决心离开匡山施展抱负,在隐逸和入世之间作出了选择。②写匡山美景和闲适生活是为了衬托作者远大的志向和入世的决心。因此这首诗没有表现出李白隐逸与入世的矛盾。12. 正赤如丹 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又闻子规啼夜月 愁空山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13.①津津乐道(赞叹不已) ② 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死记硬背) ③为之动容(回味无穷) 14.特殊含义;强调;引用。 15.①句式整齐,两两相对;②引用(化用)诗句,画面感强;③语言典雅,富有诗意。④丰富文章内容,再现了盛唐气象。16.D17.D18.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