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资源简介

2.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学设计
本章属于声现象而本节课所涉及的知识,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它和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很容易引起学生共鸣,学生易于接受。本节课的教学还为学生学习后续内容奠定了知识与学习方法的基础,因此,本节课在物理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
学生分析:
由于八年级刚刚接触物理, 而八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稚气未脱,活泼好动,所以他们对实验会非常感兴趣,而本书所倡导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学生还不熟悉,所以有兴趣,乐于动手,是现在学生的现状。本课力求通过多设置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初步感受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过程。
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遵循素质教育的要求,在分析了本课的教学任务、学生的社会特征、预备技能、目标技能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知道声音是物体振动发声的。
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 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与价值观: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注意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新课开始,教师首先播放一段音乐会实录片段,让学生仔细倾听。然后提问:在这美妙的旋律中,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学生讨论后,教师追问:关于这些现象,你想探究哪些问题呢
优美动听的音乐,营造了一种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此时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性会大大提高。学生要探索的问题可能会很多,教师要保护学生的热情和自尊心,给予鼓励的同时,向学生交代:本节课我们先来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其他问题我们将在以后继续学习,从而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探究1:声是怎样产生的
教师向学生指出:我们每天都要说话交流,我们都要和声音打交道。那么声是怎样产生的呢 这就是我们要探究的第一个问题。
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来进行猜想:当物体静止时,你会听见声音吗 学生积极发表意见后,进而形成假说:声音,是由于物体发生某种运动产生的。
接着,学生在教师引导学进行探究实验。学生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这里学生可以设计出很多实验:如:用钢板尺在桌子缝隙间振动发声;手摸喉头发声;敲击文具盒;敲击音叉溅起水花;手摩擦桌面;吹口哨;抖动白纸;敲击鼓面纸片跳舞等等。
学生实验时教师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发声物体的特点,教师适时点拨物体的这种运动叫振动。然后,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分析、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最后得出结论: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此基础上强化学生的认识,让学生说出常见的声音是谁在振动产生的。
为了使学生保持兴趣,同时扩展知识面,加强学科间的联系,教师提出问题:物体振动发生的现象真是太多了,你能向同学们说出一些比较新奇的发声现象吗 由于学生刚接触物理,要学习的知识太多,还没有积累太多的资料,教师可以在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并给与鼓励后,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特殊的发声现象,如:蝉的发声;青蛙的发声;管弦乐器的发生等,让学生了解这个世界的奇妙。然后教师再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现在常用的记录声音的方法:包括早期爱迪生发明的机械唱片的原理;现在的磁带和激光唱盘记录声音的原理等,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应用物理知识服务于社会的信心与热情。
接下来进行探究2。
探究2:声音怎样向远处传播
教师演示真空铃实验。提醒学生注意观察。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猜猜,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呢
在学生的热烈讨论中,集中提炼一个问题来进行探究:声是怎样从发声的物体传播到远处
根据真空铃实验的分析,建立假说:声要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收集证据、设计实验,动手验证假说。这里学生可以设计如下实验:把两张课桌紧挨在一起,敲击这一侧,另一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侧听声音;把桌子分开一个小缝,再试一次。敲击有金鱼的鱼缸;做玩具土电话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归纳,做后得出结论:声的传播需要物质。假说正确。指出: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引导学生说出常见的介质。重点介绍空气也是传声的介质。同时说明真空不能传声。介绍月球上宇航员间的通话方式。
声音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 这个问题学生不知道。这里教师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演示水波与声波的类比,使学生明确声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从而突破难点。
以上教学,我通过设计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研究问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一部分是声速的教学。
利用多媒体电脑课件演示回声现象,学生观察思考:为什么不能马上听到回声呢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给出声速的概念。然后,指导学生自学声速表,并请学生思考:从声速表中你发现什么规律 学生讨论归纳后,得到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气体中的速度大,而且声速不仅和介质的种类有关,还和介质的温度有关。最后举例说明。
三、课堂小结
本课的课堂小结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加以总结:
1.知识:你学到了什么
2.质疑:你还有什么疑问
3.拓展: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
4.情感: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四、巩固练习
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习题的配备应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出发点,注重动手动脑能力,为此本节课我选取了以下几组习题:
1.务实基础:选取一些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的习题,强化本节所学知识。
2.动手动脑学物理。
3.创新训练:选择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学生的个性。
4.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联系生活实际,体验科学技术的伟大作用。
五、布置作业
1.书面作业:课本习题;
2.开放作业:你能利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制作一个和声有关的玩具吗 它利用了什么原理
这样的作业,使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到生活中去,不束缚学生思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使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我采用的是探究策略。教学中,我将教材的演示实验变为学生的探究实验,从问题猜测、形成假说、实验探究到得出结论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给学生营造了创新环境,学生通过动手、动脑,通过自主的探究活动学习物理知识,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科学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勇于创新的意识。在物理课上,探究实验是分组进行的,个人之间、组与组之间的交流合作是十分重要的,本节教学也有利于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