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7.1促进民族团结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七课第一框题的内容,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休戚与共、相互依偎的关系,在长期的发展中,不断沟通交流、共同抵御侵略,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国家为促进民族发展,制定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新型民族关系,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改善民生、繁荣民族文化。
学生分析: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学生在地理、历史以及道德与法治等学科的学习中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了解,对于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治制度,也在八年级下册课程学习中有了初步的了解。这部分内容重在引导学生理解各民族人民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各民族只有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国家才能繁荣发展。一切危害民族团结的言行,都会危害国家利益,绝不做对民族团结和发展不利的事情。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了解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措施;知道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公民的义务。
2.搜集整理少数民族相关的资料,提高对民族团结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培养搜集整理资料、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民族大家庭
教学难点:家和万事兴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进行一项热身小活动--听歌识民族。
老师给大家带来一首歌曲,同学们在欣赏的同时,要完成一个小任务:找出歌词中出现的民族名称。请同学们准备好纸笔,一会儿我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总,看看哪个小组找的多。(播放音乐)学生交流合作成果。
总结: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民族,可见对我们的民族也是有所了解的。其实在这首歌中,我们国家56个民族的名称都出现了,她们宛如璀璨的明珠点缀着祖国的壮丽河山,组成了一个其乐融融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共同使我们的祖国走向繁荣昌盛。那么,在这个大家庭里,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我们又该怎样维护民族之间的团结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第一框《促进民族团结》
第一篇章:民族大家庭
【考考你】展示民族分布图,考学生地理小知识:
1、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哪里?(西南、西北和东北)
2、汉族主要分布在哪里?(东部和中部)
3、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那种分布特点有什么好处呢?
总结:正是这种分布特点,使得各民族在政治上团结统一,文化上兼容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过渡:为了维护这种来之不易的民族关系,你知道我们国家都采取了哪些方针政策吗?
【民族政策知多少】学生答:
①在处理民族关系上,我国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原则。
②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这些政策的引领下,各民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这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的伟大成果!
【探究一:民族平等】
和学生一起探讨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民族平等原则:在我们身边,你知道有哪些体现各民族平等的事例吗?同学们可以小组讨论一下(提问,学生回答,如两会代表、旧版人民币印有少数民族同胞头像)
老师展示搜集的民族平等的资料: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两会代表、人民币语言、实现全面小康,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各民族之间的平等。为了把民族平等的原则落到实处,我们国家将它载入了宪法:
请观看视频,并思考:
你从宪法的规定中感受到了什么?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那它平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同学们结合课本91页最后一段思考一下。学生回答如:说明了在我国,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课本P91)
教师点评: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理应依法享有平等的权利、履行应尽的义务。
过渡:民族平等是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我们知道,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充满灾难、落后挨打的屈辱史,同时也是一部抵抗侵略、打到封建主义的斗争史。在这段历史中,各族人民始终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下面我们进入故事分享环节。
【探究二:民族团结】
【活动:故事分享会】请根据课前的准备,分享你们搜集到的关于民族团结的感人故事。每小组选出你们认为最具典型性的故事进行交流。给大家30秒时间准备。
学生分享故事,并思考问题:
1、从大家分享的故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如感受到各族人民不畏强敌、舍生忘死、奋起保卫祖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2、各族人民抵抗侵略的行为和精神对于中华民族有何意义?(正是中华各族儿女团结一致、同仇敌忾,与侵略者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才更好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总结:正所谓“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国难当头之际,各族人民就这样团结到了一起,保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然而直至今天,一些国家依然在不断挑拨我国不同民族之间的关系,企图破坏我们统一的局面,扰乱我们的发展和稳定。因此,坚持民族团结既是继承优秀传统的时代要求,也是防范和化解国外敌对势力挑拨的必然选择。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正如习总书记所说,“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传承精神】
过渡:回望历史我们发现,各族人民无数次在民族利益面前同仇敌忾,始终如一个大家庭一样。而今,这种精神依然延续。2020年年初,新冠肺炎在武汉爆发,曾作为方舱医院的武汉体育中心在疫情爆发八个月后(10月4日)首次恢复对外开放。这组今昔对比图令人动容。请同学们看下面这两段不同民族人民支援武汉抗疫的材料。
1.你从材料中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中华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情谊;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互助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精神)
2.面对疫情,各族人民主动参与抗疫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我们56个民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大家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平等一员,结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总结过渡:大灾有大爱,“中国式抗疫”见证了全国各族人民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只要大家紧密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的目标就一定会实现!
第二篇章:家和万事兴
【探究三:各民族共同繁荣】首先请大家看一组数据----2019年31个省份GDP数据,你有什么发现?(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与其他省份相比有较大差距。)通过前面的复习我们知道,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祖国的边陲地区,由于自然、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少数民族的发展相对滞后。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因此,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所以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非常重视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接下来,我们一起看看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的巨变。
同学们在看视频的过程中,注意思考两个问题:
1.党和政府为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做了哪些工作?(修路、通水通电改厕、发展五大脱贫产业增加就业)
2.这些工作给当地百姓带来哪些好处?(改善了当地民众的居住环境,增加了就业,提高了收入,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大幅提升)
过渡:其实,在十八洞村的精准扶贫上,党和政府做得远不止这些,我们继续看:(展示十八洞村的其他举措--表格形式)
经济社会方面:加大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
民生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建立医疗和社会保障,改善民生。
文化方面:大力扶持苗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和发展,建立苗族文化博物馆。
总结:其实,我们看到的十八洞村的巨变,只是国家扶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事业的冰山一角。(添加其他照片)因为国家的扶持,民族地区的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让大家真切地感受到:能成为中国人是幸运的,作为中国人是幸福的!所以,在祖国华诞之际,各族同胞用歌声向祖国深情告白,让我们一起欣赏。(播放视频)
教师总结:“我们是团结一致的中国,我们是56个民族组成的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历经曲折,国家的统一、各民族的繁荣来之不易。如果把中华民族比喻为一种水果的话,那石榴最贴切不过,要让石榴籽紧紧抱在一起,不仅需要每个民族的努力,更需要每个人的努力。那么,作为青少年,你准备为民族的团结发展做些什么呢?(播放音乐,学生回答)
总结:同学们说得非常好!希望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把自己的爱国情转化为报国行,用实际行动为祖国母亲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无论何时都要牢记: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各民族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
【课后作业】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走进少数民族”文化调查活动。具体实施方案见课本97页拓展空间。
【板书设计】
民族大家庭
新型民族关系、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促进民族团结家和万事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