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明德教育集团八年级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试卷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
时量: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为营造健康活泼的校园文化氛围,明德“校园之声”广播站收到一批新闻稿件,让我们一起来审稿吧!
1.下面字音字形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播报中要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如:沥尽心血(xuè)、诘责(jié)、深恶(wù)痛疾。
B.播报要注意读音准确,如“绯(fěi)闻”不能读成“绯(fēi)闻”,“悄(qiāo)然”不能读成“悄(qiǎo)然”,“雾霭(ǎi)”不能读成“雾霭(ài)”。
C.新闻稿要注意形近字的字形,如:馈赠、溃退、振聋发聩。
D.新闻稿要注意成语的书写,如:“眼花潦乱”要写成“眼花缭乱”,“人情事故”要写成“人情世故”。
2.请你选出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 )(2分)
近期热映电影《志愿军:雄兵出击》,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英雄群像为主角,带领我们重回那①_____的战场。电影呈现了恢弘磅礴的战争场景,具有史诗气象;尤其这些用血肉之躯和钢铁意志与敌人对抗的志愿军们,为了最终的胜利,他们②_____,不惜牺牲自己。他们对国家与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令在场的观众无不③_____ 。
A.①震耳欲聋 ②殚精竭虑 ③心潮澎湃
B.①惊心动魄 ②处心积虑 ③慷慨淋漓
C.①震耳欲聋 ②处心积虑 ③慷慨淋漓
D.①惊心动魄 ②殚精竭虑 ③心潮澎湃
3.请你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①作为一种新媒介,微博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交流平台。
②通过为期三个月的市容环境整治,使老城区的面貌焕然一新。
③市卫生监督部门要求各餐饮单位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管理。
④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A.① B.② C.③ D.④
4.请你选出下列排序中最恰当的一项( )(2分)
①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反映气温之变;
②比如,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反映四季的不同阶段;
③节气命名反映季节、气温、降水、物候等变化,是人们生产生活的行动指南。
④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反映降雨量、降雪量的多少;
⑤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则反映动植物、庄稼等随物候发生的变化。
⑥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与排序,留心观察,其中大有学问。
A.⑥③②①④⑤ B.③⑥②④①⑤ C.③⑥②①⑤④ D.⑥④②①⑤③
5.请你选出以下传统文化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 )(2分)
A.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等。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和背景五大部分。
B.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与其父苏、其弟苏辙并称为“三苏”。
C.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等,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为灯节。古诗“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描写的就是元宵节的盛况。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为八句一首,超过八句的,则称排律或长律。每两句成一 联,共计四联。
6.古诗默写(6分)
心境不同,诗人看到的风景就不同。崔颢登楼远眺,把乡愁揉进浩渺的烟波,低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王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至塞上》)展现了边塞的雄奇风光;白居易借禽鸟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喜悦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钱塘湖春行》)
7.综合运用(6分)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盛。”为了让同学们深刻理解“诚实守信”这一品质,初二(六)班召开“人无信不立”的主题班会。
(1)下面是同学们搜集到的一些名言,准备作为本次活动的宣传标语,其中与“诚信”无关的一句是( )(2分)
①无转其信,虽危不动。 ②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
③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④言不信者,行不果。
A. ① B.② C. ③ D. ④
(2)会上大家积极分享社会中人们诚实守信的新闻。请你为下面这则新闻拟写标题,不超过15个字。(4分)
湖南长沙,河西大学城有一间无人书店,藏有10万册图书,店内无人值守,全凭顾客诚信买单。店主李大姐只有晚上下班以后才打理一下书屋,其他时间无人值守,顾客自觉放钱买书,丢书的情况很少。李大姐称,正是顾客的诚信才让无人书屋得以长存,她表示会不忘初心,坚持做下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共48分)
(一)诗歌鉴赏(6分)
秋夜
唐·方干
度鸿惊睡醒,欹枕已三更。
梦破寂寥思,灯残零落明。
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
况是离乡久,依然无限情。
【注】欹:qī,依靠,倚靠。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或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睡醒”“欹枕”写出了诗人在秋夜里被鸿雁惊醒,彻夜无眠的情状。
B.颔联写诗人的梦被打破,灯光逐渐消失,被深夜包围的寂寥之感。
C.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月色”“虫声”,营造了闲适惬意的氛围。
D.尾联直抒胸臆写出了诗人虽离开了故乡很久,但对故乡的思念未曾减少的情感。
9.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诗句“空窗闲月色,幽壁静虫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言文阅读(14分)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极乐寺纪游
袁宗道
高梁桥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玉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馀。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
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①。殿前剔牙松②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③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曾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余因叹西湖胜景,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④,作六桥⑤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⑥乎?
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①张盖:张开的车盖。②剔牙松:一种针叶松,其叶如牙签,故名。③斑剥:斑驳疏落。④进贤冠:古时儒者所戴的一种表示身分的缁布冠,元代以后废。这里说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⑤六桥:在杭州西湖苏堤上,称“跨虹六桥”,风景优美。⑥情障:这里犹言“心愿”。
10.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西山深涧中来”中的“从”和“从流飘荡”(《与朱元思书》)的“从”意思相同。
B.“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的“若”本义是“顺从”,引申为“如同,像”“选择”“比得上”等,在此处取“如同,像”之意。
C.“然”有“对,正确”“如此,这样”“然而,但是”等义项,“思立亦以为然”的“然”应为“然而,但是”。
D.“是日分韵”的“是”与“是非曲直”中的“是”意思相同。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B.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C.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D.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6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本文与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同为游寺,情感上有相通之处,但因个人际遇不同,也存在着差异,请从情感的角度说说两文的异同。(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非连续性文本阅读(8分)
揭秘膨化食品“不健康”的真相
①膨化食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流行,并迅速风靡欧洲各国,后传至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口感酥脆,咀嚼起来“咔哧”作响,味道或香甜、或咸香、或香辣,令众多消费者追捧的爆米花、薯片、果蔬片等膨化食品,是以谷类、薯类、豆类、果蔬类或者坚果籽类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膨化工艺制成的,国外又称其为挤压食品、喷爆、轻便食品等。其实,膨化工艺是为粗粮提供的一种很好的物理加工方式,不仅能改变粗粮的外形,又能提高粗粮的口感,让人们在食用时,不会像食用粗粮那样难以下咽。而且经膨化工艺制成的食品具有不易回生、营养成分损失少、易被消化吸收等优点。可是在崇尚健康饮食的今天,花样百出的膨化食品虽然可口,但一直被贴着“不健康零食”标签,其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②首先,膨化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能量与四大核心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钠”是强制要求标出的项目,几乎全部膨化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含有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是会导致血栓、引发冠心病、肥胖、影响记忆力的不健康脂肪,是人体健康的无形杀手。
③其次,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以鲜虾条的蛋白质为例,吃30克虾条会摄入2.1克蛋白质,占人体全天所需蛋白质总量的4%。鲜虾条和芝士味玉米片的营养成分含量是以“份”来标示的(一份大小可根据食品的特点或推荐量规定),按照鲜虾条净含量80克、芝士味玉米片净含量140克,我们可以计算出吃一袋膨化食品所获取的营养素占人体全天所需营养的百分比。由膨化食品营养参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吃下一袋鲜虾条或一袋芝士味玉米片,人体所摄入的能量(进入人体转化为热量)、脂肪、碳水化合物、钠(盐的主要元素)接近甚至超过一顿正餐。为了保证口味香浓,膨化食品中必须添加大量的油和盐,再加上原料中富含的碳水化合物,也就导致了膨化食品的“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
④另外,从配料表中我们得知,导致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其中的食品添加剂。二氧化硅、单硬脂酸甘油酯如果被长期食用,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曾经有些含铝元素的膨化剂也是导致膨化食品不健康的原因,儿童摄入过多铝元素会导致神经系统被侵害,进而影响智力发育。现在,含铝元素的膨松剂已经被禁用,但膨化食品中依然被检测出含有微量铝元素,其可能的来源包括储存原料的容器、加工设备的输送管道、包装袋等。但大家也不必过分担心,膨化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如果能在国家规定范围内,就是安全的。
⑤最后,如果过量食用膨化食品,还会影响我们的正常饮食。因此,我们要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做到良好的膳食搭配,坚持每日饮食均衡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
14.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膨化食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在美国流行,并迅速风靡欧洲各国。
B.膨化工艺是为粗粮提供的一种很好的物理加工方式。
C.崇尚健康饮食的今天,花样百出的膨化食品可口,也一直被贴着“健康零食”标签。
D.我们要控制自己的口腹之欲,做到良好的膳食搭配,坚持每日饮食均衡和适量运动,保持身体健康。
15.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的开头就引出说明对象是“膨化食品”,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③段画线句子只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有力地说明了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
C.第②段中的加点词语“几乎”不能删去,“几乎”起限制作用,说明大部分膨化食品的配料表中都含有或生产过程中使用了氢化和(或)部分氢化油脂。
D.膨化食品中食品添加剂的含量只要不过量,就是安全的。
16.小明同学特别喜欢吃膨化食品,为了他的健康,请你结合文章内容来劝说他。(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我在教丁香树开花
刘继荣
①第一次遇见那少年,是初冬。午后的阳光暖得像春天,小小的蛋糕店里,溢满糕点刚出炉的香,仿佛每个人都幸福。
②店旁有所小学,放学后会挤满鸟儿一样叽叽喳喳的小朋友,煞是热闹。此时,顾客不多,店主夫妇悠闲地聊着天。谈到门前那棵不开花的丁香树,一个打算挖掉重栽,一个说再等等看。老奶奶的语气里带了气恼:“我60岁了,又不是6岁,等不了那么久!”老爷爷笑:“明天起我就教它开花,保证到春天就学会了。”
③我不禁莞尔,拎着盛糕点的纸袋,准备离开。身后忽然有人叫道:“阿姨偷走我们的点心啦!”我大惊,转头,一个个子高高、面庞稚气的男孩,正冲我喊叫。这时,有位中年人边向我点头致歉,边搅住男孩的肩,安抚道:“你看,我们的点心在这里呀!”他打开手中纸袋,里面的点心与我的一模一样。少年像是恍然大悟:“原来是我们偷了阿姨的呀!”大家都笑了,连正在生气的老奶奶也笑得眼睛弯弯。
④那位父亲温和地继续解释,再加上我的说明,男孩才弄明白大家谁都不是小偷。他用双手蒙住脸,向我道歉,那模样似乎只有3岁。
⑤父亲平静地告诉我,儿子19岁了。他一直都在努力学习说话、购物、坐公交车等基本技能,希望再过19年,他能变成一个像大家一样的普通人:工作或失业,结婚或独身。父亲头发斑白,语气平和。这19年来,他们一定有一段漫长的故事,还有他们共同积攒起来的点点滴滴的勇气与人生。可我淡漠地什么也没问,只是目送这对父子远去,那棵丁香树,默默与我站在一起。我想:老爷爷将会怎样教它开花呢?
⑥天越来越冷,丁香树只余纤纤弱枝。很多个有暖阳的下午,我常常在蛋糕店遇见这对父子,便关注起来:儿子没有安全感,只要离开父亲几步,就会惊慌失措,语无伦次。每次,爸爸都鼓励儿子自己单独去排队买东西,那么高的一个男子汉,扭来扭去,千劝万劝才肯挪步。轮到他买东西时,又期期艾艾,半天讲不清要什么。这时候,店主老爷爷笑眯眯的,举起两手摇着,像足了他身后的招财猫:“慢慢想哦,慢慢说哦!”老奶奶又在絮絮地说着她梦想的丁香花的颜色,光阴似乎停住,盘子里的蛋糕和面包,静静地香。
⑦儿子成功买到面包后,父亲会向店主夫妇以及后面耐心等待的客人再三道谢。他说儿子特别喜欢这间店,这是他能记得的最远的地方。出来的时候,男孩喜欢站在丁香树下,与树比一比身高,老奶奶逗他:“谁高呀?”男孩大声回答:“我高!”这时候,他很像一个普通人。
⑧爸爸渐渐拉开与儿子的距离,每次似乎只有一步,后来,他退到店外。儿子时不时扭过身子,见父亲就在丁香树下,便长吁一口气,抹抹鼻尖上的汗。
⑨一个春天的周末男孩居然独自来到蛋糕店,我不禁一喜,见他忐忑,又隐隐担忧,今天顾客特别多,有个小女生过生日,丁香树下的两张桌子被拼到一起,坐满了笑语盈盈的小伙伴。店主一个人忙,他说老妻在楼上,怎么叫都不肯下来,又在为丁香树不开花的事不高兴了,为了给她个惊喜,已经找人来挖树了。听着我们的谈话,男孩神色愈发紧张、嘴唇哆嗦着,欲言又止,只是摇头。最后男孩缓缓张开双臂,蹲下去,再站起来。一句话哽在胸口,如一朵花哽在枝丫,他只能以这种方式表达。
⑩忽然,男孩的目光充满惊喜,他的父亲出现了,也许,他一直都在附近。就像魔咒被解除,男孩突然开口,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我在教丁香树开花,不要挖掉丁香树。”旁边的小寿星怔住,随即调皮地张开手臂:“我是丁香树,我学会开花啦!”孩子们笑着,嚷着,纷纷张开手臂,开成一大朵一大朵的丁香花。
老奶奶步履蹒跚地赶过来,气喘吁吁地向男孩保证,永远不会挖掉这棵丁香树,会一直等着它开花,如果不开,也没有关系。我的鼻子隐隐发酸。在这座小城里,我们陌生又熟悉,有时相遇,有时忘记,有时却彼此守护。
所以,寒冰会学着开出甜花,成为冰淇淋;黑夜会学着融化,凝成巧克力;而我们,学着在经历过恐惧、绝望以及厌倦之后,仍会或羞怯,或放肆地释放出心里最明净的温柔。
(有删改)
17.阅读文章,请梳理故事情节、情感,填写表格。(4分)
时间 事件 我的态度或情感
一个初冬的午后 男孩误会我偷拿他们的点心 吃惊
很多个有阳光的下午 ①_________ 关注
一个春天的周末 男孩独自来到蛋糕店,并说出不要挖掉丁香树的想法 ②_________
18.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4分)
男孩神色愈发紧张、嘴唇哆嗦着,欲言又止,只是摇头。最后男孩缓缓张开双臂,蹲下去,再站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谈谈你对“丁香树开花”的理解和感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名著阅读(共6分)
20.下列关于《红星照耀中国》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红星照耀中国》描绘了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战士坚忍不拔、英勇卓绝的伟大斗争画面,展示了他们伟大而平凡的精神风貌。
B.《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这本书是一部文笔优美的小说,先后被译为二十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
C.“这时,突然出现了一个清瘦的青年军官,长着一脸黑色大胡子的他走上前来,用温文尔雅的口气向我打招呼‘哈喽,你想找什么人吗?’”这位用英语打招呼的人是周恩来。
D.当时为了在国民党统治区出版方便,《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此书一问世便引起轰动。
21.阅读文段,完成以下题目。
我到后不久,就会见了A_______,他是一位瘦弱的颇有些林肯式的人物,身材高出一般的中国人,背有些弯曲,披着一头很长的浓厚的乌发,睁着一双巨大而敏锐的眼睛,还有高鼻梁和突出的颧骨。我在一刹那所得的印象,是一个非常机智的知识分子的面孔,可是在好几天里面,我总没有证实这点的机会。
(1)材料中的A是__________(填人名)。(2分)
(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扬“三牛精神”,即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请结合书中具体情节阐述A的身上体现了哪种“牛”的精神。(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50分)
22.承天寺的月温暖了失意的苏轼,母亲的宽厚仁慈温暖着朱德,藤野先生用红笔添改讲义温暖了异国求学的鲁迅,居里夫人艰苦岁月中创造出镭温暖着社会……成长岁月,总有一些人,一些事温暖了你的时光,触动了你的心灵,照亮了你的前行之路。
请以“温暖我的瞬间”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内容积极向上,中心明确,内容充实,情感真挚,不要抄袭,不要套作,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不少于600字。明德教育集团八年级期中考试
八年级语文参考答案23-24学年第一学期
1.(2分)B
解析:B有误,“绯(fēi)闻”“悄(qiǎo)然”是对的。
2.(2分)D
解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第①空,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都快要把耳朵震聋了。惊心动魄:原指文辞优美,意境深远,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后常形容使人惊骇紧张到极点。结合“战场”可知,用“惊心动魄”。第②空,处心积虑:千方百计地盘算(多含贬义)。弹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结合“鲜为人知的英雄们”可知,用“殚精竭虑”。第③空,心潮澎湃:心里像浪潮翻腾。形容心情十分激动,不能平静。慷慨淋漓:形容说话、写文章意气昂扬,言辞畅快。根据前面的“深情大爱”可知,应用:心潮澎湃。
3.(2分)A
解析:②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③搭配不当,应把“提高”改为“抓好”。④两面对一面,应把“能否”去掉。
4.(2分)A
解析:这是一个说明性语段,⑥是领起句,③总体说明,②中的“比如”领起分类说明,然后是①④,最后是⑤,“……则……”是语言标志。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5.(2分)C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C.“天阶夜色凉如水,看牛织女星”描写的是七夕节。
6.(6分)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6分) (1)(2分)C
解析:“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比喻避免招惹无端的怀疑,与“诚信”无关。故选:C。
(2)(4分)无人书店,诚信买单
解析:本题考查拟写新闻标题。拟写新闻标题,在新闻要素中应注意保留人物、事件结果等关键信息。根据“湖南长沙,河西大学城有一间无人书店,藏有10万册书,价格20年不变。店主李大姐只有晚上下班以后才打理一下书屋,其他时间无人值守,全凭顾客自觉放钱买书,丢书的情况很少”可拟写新闻标题为“无人书店诚信经营,20年不涨价”。
8.(2分)C
解析:空荡的月光和微弱的虫声一静一动,营造了清幽孤寂的氛围,“闲适惬意”解读有误。
9.(4分) 示例:“我”坐在窗前,看着空荡的月光,聆听寂静的墙壁上微弱的虫鸣声。(1分)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1分)空荡的月光和微弱的虫叫声,营造了清幽寂寥的氛围,(1分)表现了诗人思乡的孤苦之情。
10.(2分)B
解析:A.“从西山深涧中来”中的“从”意为“自”,“从流飘荡”中的“从”意为“跟、随”,意思不同。B.理解正确。C.“思立亦以为然”的“然”应为“如此,这样”。D.“是日分韵”的“是”的意思是“这”,“是非曲直”中的“是”意思是“对的,正确的”,意思不同。
11.(2分)A
12.(6分,每小题3分) (1)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重点词:但、耳)
(2)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重点词:去、可、若)
13.(4分) 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1分)
异:《极乐寺纪游》对官场的厌倦(对个人心性解脱的追求)。(1分)《记承天寺夜游》贬谪的悲凉、不得志的抑郁之情、寂寞、面对挫折逆境的豁达等。(2分)
【乙】文参考译文
高梁桥下的河水从西山深峡谷中流淌过来,经过此地流入河里,像是一千匹白色的带子,微风吹过水面就像罗纹纸。河堤筑在水中,被两条河夹着。堤上有四行绿色的杨树,树木古老枝叶繁盛,一棵大树的树荫,可以铺好几张席子,从叶子缝隙中垂下的柳条有一丈多长。
河岸北边寺庙道院非常多,红门大殿,绵延好几十里远。对面远处的树木,高矮成林,中间几处水田,西山好像人盘着螺旋状的头发,耸立在树林河水之间。
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道路的风景也很好,马在绿荫下前行,就像给马车做的车棚。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粗。
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来这里游玩。我的弟弟袁中郎说:“这个地方就像钱塘、苏堤。”黄思立也认为是。我于是感慨西湖美景,我梦到很多次了,什么时候能挂起进贤冠,充当西湖六桥底下的游客,了却我一段山水情缘? 当天每人分别押一个韵,各自做了一首诗,然后道别。
14.(2分)C
解析:第①段“在崇尚健康饮食的今天,花样百出的膨化食品虽然可口,但一直被贴着“不健康零食”标签”,选项与原文有出入。
15.(2分)C
解析:C.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6.(4分) 示例:小明,膨化食品是不健康的零食。因为膨化食品的营养成分表中含有反式脂肪酸;膨化食品是“高热量”“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高盐”食品;膨化食品中含有的食品添加剂会对人体造成伤害;如果过量食用膨化食品还会影响我们的正常饮食。所以,我们应该少吃或不吃膨化食品。(按点给分)
17.(4分)①男孩在父亲的鼓励下单独排队买东西;②惊喜、担忧、感动。
18.(4分)这句话运用了神态、动作描写,通过描写男孩紧张的神情和“摇头”“张”“蹲”“站”等动作,写出了男孩内心的紧张、着急、恼怒却又无法表达的无奈,为下文父亲出现给了男孩鼓励,使他完整表达出自己的愿望做铺垫。
19.(6分) 理解:“丁香树开花”不仅仅指店主夫妇门前的丁香树终将开出花朵(1分);也指文中的男孩,在父亲的陪伴与鼓励下,在周围人的包容与善意中,尝试敞开心扉、积极沟通,渐渐成长为一个普通人(2分);还指小城中的人们彼此关爱、彼此守护,释放出心里最明净的温柔与善意(1分)。
感悟:个人角度:在生活中,我们应给予残障人士最大的善意和最明净的温柔,关心、理解、包容并帮助他们,让他们能感受到人情的温暖、敞开心扉并积极融入社会。(1分)
社会角度:整个社会对待残障人士应给予关注和关怀,政府和公众给残障人士提供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保障他们的平等权益。(1分)
20.(2分)B
解析:B.斯诺写的是关于红色中国的新闻报道集,也可以说是报告文学集,不是小说。
21.(1)(2分)毛泽东
(2)(2分)示例:毛泽东创新地提出了运动战术和游击战术,把二者巧妙地结合起来,并发展为最重要的“短促突击战”,可见他“创新发展拓荒牛”的精神;作为最高领导人,其主要奢侈品是一顶蚊帐,他的生活和其他红军没有两样,他每天工作十三四个小时,常常夜里二三点钟才休息,体现了“艰苦奋斗老黄牛”精神。
22.评分参考:
(一)写作范围符合题目要求,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内容充实,中心明确,详略得当,通过丰富的细节描写突出“温暖自己的那一瞬间”,能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有较强的感染力,语言流畅,条理清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可以评45分以上直至满分。
(二)写作范围符合题目的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通过描写突出“温暖自己的那一瞬间”,能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验,语言流畅,条理清楚,书写工整,卷面整沽,可以评38分至44分。
(三)写作范围基本符合题目的要求,文章有中心,内容较具体,语言基本通顺,条理比较清楚,书写比较工整,卷面比较整洁,可以评30分至37分。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者,30分以下:
1.文不对题; 2.内容空泛,中心不明确; 3.400字以下; 4.大部分抄袭。
说明: 1.两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不计,扣到3分为止。 2.虽有文采,但内容空洞,没有表达真情实感的,不能在第一等计分。 3.未写标题或者私自改动规定标题扣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