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第3课时 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教学目标】1.了解碱金属元素和卤族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2.了解碱金属元素及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和性质,形成“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3.运用原子结构理论解释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规律。【教学重难点】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2.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引入】人们经常把元素周期表中的同族元素放在一起研究,是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联系。那么,这种内在的联系是什么呢?我们将从他们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进行探讨。【设疑】我们知道,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少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具有金属性;非金属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一般多于4个,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具有非金属性。所以人们常说,原子结构决定元素的性质。经常把元素周期表中的同族元素放在一起研究,是因为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那么,这种内在的联系是什么呢?2.新课讲授【思考与交流】请同学们填写课本P93页表中的信息,并思考和讨论下列问题。(1)在周期表中,从上到下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原子半径的变化有什么特点?(2)观察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它们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特点?从哪一点推断出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归纳】①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1。②递变性:Li―→Cs,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问题与预测】a.回忆第二章学过的知识,钠有哪些化学性质 b.结合锂、钠和钾的原子结构特点,请你预测锂、钾可能具有哪些与钠相似的化学性质。剧烈程度如何变化?【实验1】取钾、钠各一粒,分别放在石棉网上的左、右两边,同时加热。观察实验的现象。【现象】都能在空气中燃烧,钠产生黄色火焰,钾产生紫色火焰(透过蓝色钴玻璃),钾燃烧更剧烈。反应方程式:【设疑】那由此可以得出钾和钠的活动性大小是怎么样的呢?【结论】金属活动性:K>Na【小结】相同条件下,碱金属从Li到Cs,与O2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说明金属越来越活泼。【过渡】我们知道金属钠除了与氧气反应外还能与水发生反应。【实验2】钾、钠与水的反应:取两烧杯,放入相同量的水,然后分别取绿豆大的钾、钠各一粒同时分别放入两烧杯中,观察实验的现象。【现象】钾浮于水面;迅速熔化成银色小球;四处游动;反应剧烈;有轻微爆炸声并着火燃烧 ;反应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钠浮在水面上;熔成光亮的小球;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反应后滴入酚酞;溶液变红。不同点:钾与水的反应有轻微爆炸声并着火燃烧。2Na+2H2O===2NaOH+H2↑2K+2H2O===2KOH+H2↑【结论】与水反应剧烈程度:K_>Na;金属的活泼性:K__>__Na。【讲解】碱金属都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物并放出氢气;由锂到铯与水反应越来越剧烈。【分析探讨】1、通过比较碱金属与水反应的难易程度,你能发现他们与原子结构有什么关系?2、由此,你能推出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吗?【师】阅读表(教材P95),总结归纳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投影】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师】总结归纳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小结】碱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具有相似性和递变性,相似性:递变性:①与氧气反应从Li→Cs,与氧气反应越来越剧烈,产物越来越复杂。如Li与O2生成Li2O,Na与O2生成Na2O、Na2O2,K与O2生成K2O、KO2。②与H2O(或酸)的反应从Li→Cs,与H2O(或酸)反应越来越剧烈。如K与H2O反应能发生轻微爆炸,则Rb、Cs遇水会发生爆炸。【随堂练习】见课件【过渡】借鉴刚刚推导碱金属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方法,结合已学过的氯元素的性质,现在我们来进一步学习卤族元素,并比较与Cl2的相同与不同之处。【讲解】1、概念:在元素周期表中,与氯元素处于同一纵行——第 VII A族的元素氟(F)、氯(Cl)、溴(Br)、碘(I)、砹(At)都能与Na、K、Ca、Mg等金属化合成盐,所以统称为卤素(成盐元素之意)。【思考与交流】根据卤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总结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讲解】卤族元素包括氟(F)、氯(Cl)、溴(Br)、碘(I)、砹(At)。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都是7。递变性:F→At,核电荷数增大,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小结】根据书中表格,总结卤素的物理性质有什么相似性、递变性。相似性:都是双原子分子,有颜色,不易溶于水(氟除外),易溶于苯、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萃取原理)。递变性:从氟到碘,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密度依次增大,熔点、沸点依次升高。【思考与交流】根据结构推测它们在性质上表现的相似性和递变性。根据卤素的原子结构,结合碱金属的推断,请你试着推测氟、氯、溴、碘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实验3】卤族单质与H2的反应:根据实验,填写课件【投影】F2 Cl2 Br2 I2与H2反应条件 暗处 光照或点燃 加热至一定温度 不断加热氢化物稳定性 很稳定 较稳定 不如HCl稳定 不稳定、易分解结论 F2→I2:与H2化合越来越难,氢化物稳定性逐渐减弱【归纳总结】随着核电荷数增加,卤素单质与H2反应的剧烈程度逐渐减弱,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小,卤素单质的氧化性逐渐减弱。即氧化性:F2>Cl2>Br2>I2。【实验4】Cl2、Br2、I2间的置换反应:完成下列实验,观察现象。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结论。【投影】实验名称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氯置换溴 溶液由无色变为橙色 氧化性:Cl2>Br2氯置换碘 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 氧化性:Cl2>I2溴置换碘 溶液由无色变为褐色 氧化性:Br2>I2小结:单质间的置换反应:①Cl2与NaBr溶液反应: Cl2+2NaBr =2NaCl+Br2②Cl2与KI溶液反应: Cl2+2KI =2KCl+I2③Br2与KI溶液反应: Br2+2KI =2KBr+I2Cl2、Br2、I2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Cl2>Br2>I2【思考】根据以上关于卤素单质的实验,你能看出卤族元素结构与性质的哪些相似性和递变性吗?【投影】①相似性(用X代表卤族元素):单质X2化合物→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除氟外)都为强酸。②递变性具体表现如下:a.与H2反应越来越难,对应氢化物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其水溶液的酸性逐渐增强,即:稳定性:HF>HCl>HBr>HI;还原性:HF酸性:HF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减弱,即HClO4>HBrO4>HIO4。【思维建模】同主族元素的原子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小结】卤素的特性(1)氟元素无正价,无含氧酸。F-的还原性极弱。(2)X2+H2O===HX+HXO 而 2F2+2H2O===4HF+O2。(3)Br2在常温下是唯一的一种 液态 非金属单质。(4)碘为紫黑色固体,易升华,淀粉遇 I2 变蓝色。(5)氢氟酸为弱酸,而盐酸、氢溴酸、氢碘酸为强酸。(6)除氟化银外,其余卤化银均为沉淀。氟化银、氯化银为白色,溴化银为淡黄色,碘化银为黄色。【课堂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为碱金属元素、卤素的结构与性质,通过Na、K性质比较、卤素性质的学习,初步了解原字结构对性质的影响,初步形成利用元素周期表和周期律进行探究的素养。【板书设计】4.1.3原子结构与元素的性质一、碱金属元素1.碱金属元素的原子结构2.碱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3.碱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二、卤族元素1.卤族元素的原子结构2.卤族单质的物理性质3.卤族单质的化学性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