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毛主席诗词名句(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毛主席诗词名句(含解析)

资源简介

作文主题训练--------毛主席诗词名句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②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③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④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⑤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读了上面六句毛主席的诗词名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青年兴则国家兴,中国发展要靠广大青年挺膺担当。年轻充满朝气,青春孕育希望。广大青年要厚植家国情怀、涵养进取品格,以奋斗姿态激扬青春,不负时代,不负华年。
——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迈入高中的你,站在青春的门槛上,读了上面两段话,有了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崇尚敢作敢为,引毛泽东《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词句“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为证。有人崇尚慎言慎行,引老子《道德经》中的名句“勇于敢者则杀,勇于不敢者则活”为证。
年轻人应当采取怎样的生命状态?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或思考?请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敢想敢为的民族,毛泽东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就曾写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作为青年人,要早立志、立大志,胸怀天下,知重负重,“自找苦吃”。可是,有些青年人在生活当中,津津乐道于“小确幸”,只满足于个人小幸福;有些青年人在机遇面前,犹豫观望,害怕犯错,裹足不前;还有些青年人在风险面前,推诿逃避,早早“躺平”“摆烂”。
青年人应当采取怎样的生命状态?对此你有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南粤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
1.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类材料作文题。
写作材料中引用了毛主席的诗词名句,内容分别涉及敢为天下先、立志求学成名、珍惜现在把握当下、目光长远不拘小节、不畏艰难重头再来的斗志、胸怀天下等多方面内容,表现了主席的豪情与胸怀。材料目的在于引发学生对于青春价值的思考。
①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出自《七古咏蛙》。此诗显露出他血气方刚的赤子之心,还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通过对青蛙的描写,表现了毛泽东挽救国家的迫切渴望。
②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这首诗是少年毛泽东走出乡关、奔向外面世界的宣言书,从中表明了他胸怀天下、志在四方的远大抱负。
③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这句话是出自毛泽东的词《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这句话其有两层意思:“一万年”三个字包含着一种锲而不舍的愚公精神,意为哪怕是一万年也要搞下去,“太久”两个字刚充满了时代感和紧迫感,从而引出了“只争朝夕”这一争分夺秒时不待我的鲜明主题。
④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它说的是心态,是高度,也是格局。人生如寄,多忧何为?今我不乐,岁月如驰。人生在世,不能太过抱怨,要放开心胸,放宽眼界,才能看到美好的风景。
⑤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两句词体现了克服困难,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表现了领导人慷慨豪迈、百折不挠的革命情怀。
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两句词表达了诗人内心渴望改造旧中国、掌握民族前途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他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
在写作时,能合理引用其中两三句,明确立意,并展开论述。比如:组合③⑥,得出要胸怀大志,珍惜时光,以成大业;组合④⑤,得出要目光长远,勇往直前。组合③④得出既要把握当下,又要目光长远
行文构思上,可结合第三、四、六句提出观点,如:以奋斗之姿,答好青春试卷。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志向高远,中国青年要答好青春“信仰之卷”,以昂扬奋发的精神状态担负新使命;二、珍惜时光,中国青年要答好青春的“行动之卷”,以时不我待的紧迫之感担负新使命;三、心胸开阔,中国青年要答好青春的“心态之卷”,以开阔的胸怀担负新使命。
立意:
1.青年人要志向远大,勇担重任。
2.既要把握当下,又要目光长远。
3.鲜衣怒马正青春,莫让时光空等闲。
2.例文:
用青春,谱写我们的赞歌,创造我们的辉煌
“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情感:青春是生命的深泉在涌流。”美国作家塞缪尔·厄尔曼的这段话,道出了青春的真正内涵。青春不仅仅是生命中一段短暂的时光,更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勇敢追求理想的信念。
在我们高一语文必修第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走进了“青春飞扬”的人文主题。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魅力,青春的无畏。我们明白了,青春不仅仅是一个年龄段,更是一种生命的状态,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憧憬。
回首我们的成长历程,我们曾在童年的无忧无虑中笑得灿烂,曾在少年的烦恼中彷徨迷茫。而如今,我们已经站在了青春的门槛上,带着对过去的怀念,对未来的期待,我们迈出了坚定的步伐。我们告别了童年的稚嫩,告别了少年的无知,开始用我们的热情、勇气和智慧去书写属于我们的青春篇章。
青春,是一种锐气。正如塞缪尔·厄尔曼所说:“青春气贯长虹,勇锐盖过怯弱,进取压倒苟安。如此锐气,二十后生有之,六旬男子则更多见。”青春是我们勇往直前的动力,是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是我们不断进取的力量。我们相信,只要我们怀揣着青春的锐气,无论前方的道路多么坎坷,我们都能昂首挺胸,大步向前。莫言十几岁下乡支教,因为没有正规书籍,他只能把一本字典翻来翻去看上几十遍;韩少功16岁到汨罗插队,一呆就是六七年,平常只能看仅有的两本杂志。但是那个艰难贫瘠的时代,有多少人从边陲乡村走出国门,成为连接国内外的纽带,成为科研项目的拓荒人,对知识的热爱与不懈追求是中国现代青年对抗贫穷与苦难的武器,青春的价值就是坚持不懈,奋斗不止的毅力。
“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放眼眺望中国,现在也不失这样的青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大批九零后、零零后的青年人自告奋勇支援武汉,虽深谙此去山高水深,他们仍然选择告别安全的后方,奔赴战场。北斗导航系统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成功的背后是那平均年龄只有30岁的科研团队竭尽全力的付出。在中美关系的处理上,也有那么多的青年外交官秉承“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信念而冲锋在前。青春的价值就是为国立功,为民请命的担当。
青春,是一种责任。当我们拥有了青春的力量,我们就有了担当,有了责任。我们不能再像孩子那样无忧无虑,不能再像少年那样冲动任性。我们要学会承担,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我们要用自己的青春,去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最后,我想说:“青春万岁!让我们用我们的青春,去谱写一首属于我们的赞歌,去创造一个属于我们的辉煌!”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所供材料共有两则,分别从不同时代以及两个不同的侧面聚焦“青年”问题。第一则材料选用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三年新年贺词中的讲话名句,阐明了国家发展与青年担当之间的关系,强调了青春奋斗的价值与意义;第二则材料选自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形象地概括了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抒发了昂扬向上的青春激情。两则材料内容从青年视角出发,号召青年人思考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同时,两则材料时代不同,一则是革命战争年代,一则是当前新时代,这就启示我们,任何时代,青年都是国家发展的主力军,青年应认识到自身与国家之间的关系,奋斗不仅是为个人,更要为家国。
写作时要注意写作任务“迈入高中的你,站在青春的门槛上”,要有明确的写作身份意识,围绕“青春”“青年”进行思考,阐发自己的观点。注意观点要积极、正向,站位要高远,不能仅仅书写个人的小感悟,要把青春的价值与国家、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从更高的视角来思考。比如可以采用并列式结构,用三个分论点论述,青春的价值在于进取之心,青春的价值在于行动之实,青春的价值在于担当之责。文章可运用举例论证方法,列举奋斗着的江梦南、80后星空摄影师叶梓顾、诗词大会中的才女陈更、进取的中国航天团队等事例来充分论证中心论点。
立意:
1.不负时代,奋力抒写青春之歌。
2.深植家国情怀,书写青春华章。
3.以青春热血建设美好家园。
3.例文:
勇毅慎行,方可行稳致远
若说到年轻人,那定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无畏惧、敢作为、勇征服,这才是青年的风采。毛泽东有言“敢上九天揽月,敢下五洋捉鳖”,此言得之,当然勇敢固然可嘉,还需要一些谨小慎微,方可有所成就。
当鲁迅毅然放弃医学,以笔杆为武器,横眉冷对千夫指,渴望唤醒大众于水火之中时,他的勇敢令人钦佩;当杜甫站在泰山顶上感叹“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时,那是勇于攀登所散发出的光热,鼓舞了后辈众人;当苏翊鸣、谷爰凌等奥运小将在赛场上为祖国荣誉而拼尽全力时,那股子冲劲就是青春的色彩。
但是在那勇敢的外衣之下,是足够的能力和为人生做出的充分规划。因而,“勇敢”并非盲目作为。
烛之武敢于与秦君对峙且说退秦师,除却他的赫赫之勇,更重要的是他早已想好了舌辩之辞;桑迪亚哥敢于只身与鲨鱼搏斗,靠的是他非凡的意志力,以及他过硬的捕鱼技术,不是莽撞行事。老一辈的经验告诉年轻一代,勇气之余,我们还要沉着冷静、善于思考、完备自身,才有做大事的能力。
百舸争流,奋勇者先。年轻人当敢拼、敢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这不是鲁莽,这是一种大无畏的精神。火灾来临,逆行冲入火场的消防员们;疫情蔓延,冲在第一线的医务人员和志愿者们;国防遭到威胁,不顾一切挡在前面的战士们……是他们守护了我们的岁月静好,他们用勇敢来守住生命、守住国家的保障线,他们的敢作敢为展现了当代年轻人的飒爽英姿。他们的敢为不是一种冲动,而是充满了社会责任感,砥砺了无数人的精神品格。
年轻人要保持着这份勇毅,同时还要不断自省,为了将来更好地前进。谨慎并非懦弱、犹豫,而是一种责任,于自身、于他人,千里之堤,溃于蚁穴,我们要谨慎地对待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深入思考与钻研,小处不渗,暗处不隐,臻于完善。
当中国由世界工厂向创新型国家转变时,这期间有无数人才的投入,除了敢去做,还要敢去想、勤于想,要突破的前提是要坐下来搞研究,敢闯与谨慎缺一不可。
志士仁人之所以能够出类拔萃,是他们守住了气节,“气”是敢作敢为,“节”是有所不为,胯下之辱、卧薪尝胆,皆能屈能伸,周全行径,行稳而致远。因此年轻人既要保持勇毅的光热,也要学会戒急用忍,不冲动急躁,以敢为修行,以谨慎修心,兼行兼稳,方能成功。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引用毛泽东的诗句说明崇尚敢作敢为的观点;接着引用老子的名句,来说明崇尚慎言慎行的观点。材料先呈现两种对立的生命状态,即敢作敢为和慎言慎行,并分别引毛泽东和老子的名句为证,加强了权威性。毛泽东的诗句强调要有敢作为的大无畏精神,不向困难低头,敢于创新,勇于担当,惟其如此,才能开创新世界,彰显生命的意义。而在老子看来,两种不同的勇,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一则遭害,一则存活。也就是说,勇气如果建立在妄为蛮干的基础上,就会遭到杀身之祸,只有建立在谨慎的基础上,才能活命,才能安全。老子的话强调要尊重自然规律,要有敬畏之心。
命题人显然要求考生围绕敢作敢为与谨言慎行的二元关系展开论述。敢作敢为,形容做事有胆识,有魄力,毫不畏缩。想要有所作为,就要敢作敢为。人生苦短,请勇往直前;慎言慎行,言行有矩,就可以立足、立身、立世、立名、立功。行谨则能坚其志,言谨则能崇其德、言必信,行必果,慎行无疑体现的是一个人自强不息的意志,懂得慎行的人肯定志存高远。“敢作敢为”和“慎言慎行”作为两种不同的生命状态,都是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和手段,不可偏废。没有“敢作敢为”,就没有生命的开拓,“慎言慎行”就成了生命的萎缩;没有“慎言慎行”,就没有生命的安全,“敢作敢为”就成了生命的爆炸。文章应当围绕“敢”与“不敢”立意,可以侧重于前者,也可侧重于后者,当然最好是两者兼顾,辩证立意。
题目写作任务是要求年轻人由此联想或思考应当采取怎样的生命状态,联系实际写作文章。
考生围绕“敢作敢为”与“谨言慎行”的二元关系展开论述,指出二者的辩证关系。然后结合现实进行思考和阐述:如有些年轻人视鲁莽为勇敢,毫无敬畏之心;有些青年害怕失败,畏首畏尾,不敢创新;有些青年个人在涉及利益时敢于争斗,而面对公害,却不敢拍案而起……能联系这些现实情况进行立意和阐述,就容易增强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内容更为具体实在。最后强调,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以敢作敢为与谨言慎行做为立身行事的左右护法,方能行稳致远,行而不辍。
立意
1.闯以骋志,谨以立身。
2.慎言慎行,行稳致远。
3.敢作敢为,善作善成。
4.要有果敢的行动和谨慎的思考。
4.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材料先综述了中华民族是一个敢想敢为的民族,然后指出作为青年人要志存高远,心怀天下,“自找苦吃”,练就本领,肩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最后指出当今社会仍有一些青年只满足于个人的小幸福,“躺平”“摆烂”,裹足不前,错失发展机遇。
题干中“青年人应当采取怎样的生命状态”这一提示语指明了写作方向。这启示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应苦练本领,胸怀天下,锐意进取,以昂扬奋进的生命状态投身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浪潮中,自觉肩负起时代发展与民族复兴的重任。另外,要完成题干中“写一篇演讲稿”的指令,写作时注意演讲稿的格式,除开头的称呼语和问候语之外,结尾要有结束语和致谢。同时要注意演讲稿的语言要求,体现出新时代青年的热忱与使命感。
写作时,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的角度展开具体论证。在论说“青少年应该如何保持昂扬奋进、担当爱国的生命状态”时,可以从不同角度切入分析,如青年一代应砥砺深耕,苦练本领;应志存高远,心怀天下;应脚踏实地,不懈探索等。
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杨宁,不惧外界的质疑与评论,下定决心要当“脱贫领头人”,毅然投入到脱贫攻坚的伟大战役中,带领全体乡民脱贫致富的事例,论证青年一代应勇于吃苦,心怀天下,为国为民。也可以引用苏轼“犯其至难而图其致远”的名言,论证青年人应勇于向最难之处攻坚,追求最远大的目标,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在论据的选择上,应注意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综合使用。如可以引用习近平总书记“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的发言,以及鲁迅先生“人既发扬踔厉矣,则邦国亦以兴起”的名言作为道理论据,使论证更具有权威性。也可以立足于当下,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精致利己主义者”“躺平”“摆烂”等社会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
立意:
1.以昂扬奋进之姿,担民族复兴之责。
2.拒绝佛系躺平,争做奋斗青年。
3.志存高远向未来,脚踏实地谋发展。
4.踔厉奋发承使命,栉风沐雨勇担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