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留心观察主题阅读(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留心观察主题阅读(含答案)

资源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主题阅读——留心观察
阅读要素——体会作者怎么留心观察事物
《搭船的鸟》一文作者观察到翠鸟的外貌和捕鱼时敏感的动作。
《金色的草地》记叙了两个小朋友发现草地会变色及变色原因的事。
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的作者观察细致,精选教“王子”认字及“王子”跟火车赛跑两件小事,展现出“王子”淘气、可爱、勇敢的特点。《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描述了故乡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杨梅的可爱。
怎么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
1.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以时间推移为序;以空间变化为序(从远到近、从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静态到动态的观察顺序。
2.调动感官,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3.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细节描写与细致地观察是分不开的,阅读课文时,我们一定要从细节描写中体会作者细致地观察。
考查题型
判断作者的观察顺序、观察角度
Q:文章按照从 到 的顺序,从 、 等方面描写了……。
A:写动物的文章,主要是写它的外形、动作、生活习性等;
写植物的,主要是写根、茎、花、叶、果的形状、颜色、气味、滋味等;
写静物的,则主要是描写它的形状、大小、颜色、构造、功能等。
概括被观察事物的特点
先从文中寻找关键词,若无,都读关键句子,自己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体会生动的语言,感受细节描写
可以从修辞、好词的角度进行赏析。
例:
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运用了“冲”“飞”“衔”“站”“吞”等一连串动词,将翠鸟那矫健的身姿、麻利的动作描写得活灵活现。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运用拟人手法,用“吮吸”“伸展”“欢笑”等词语描绘出杨梅在雨中生长的鲜活状态。
例题分析
文段一 她的话刚说完,只见月亮已经不是圆的了,好像被什么咬去了一块似的。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lián)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一会儿,细钩也不见了,整个月亮被黑影吞没了,只留下个红铜色的圆影子,像一面锣。
(节选自《看月食》)
文段二 那天早晨,我发现湖面开满了金黄的小花,花周围衬着圆圆的叶子。我为自己的发现而高兴。
我发现,当花蕾要开放,叶苞要舒展的时候,它们就慢慢伸出了水面。于是,水上就又多了几朵小花和几片圆叶。当黄昏到来,花朵又谢了,花梗(ɡěnɡ)就又慢慢弯曲着扎入水中,结出枣核一样的果实。
(节选自《发现是一种快乐》)
文段三 松鼠是一种美丽的小动物。它四肢灵活,行动敏捷,总是在树枝上跳来跳去,互相追逐嬉戏。精巧的小面孔上,嵌(qiàn)着一对闪闪发光的小眼睛,机警地转动着。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如同搽(chá)过油,摸上去细腻而柔软。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总是向上翘着,显得格外漂亮。它小巧玲珑,格外讨人喜欢。
(节选自《松鼠》)
1.【提取信息】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文段 描写对象 特点
一 月亮


2.【文段比较】比较阅读这三个文段,完成填空。
(1)三个文段的共同之处是:作者观察得十分 ,抓住了事物的特点。
(2)文段一运用了_______的修辞手法抓住了月亮的______变化,写出了有趣的月食现象。
(3)文段二写出了这种植物随着_______的变化,花蕾、_______、_______、花梗也会发生变化。
(4)文段三中,作者从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写松鼠的可爱。
3.【语言表达】文段三中画“ ”部分的观察顺序是( )—( )—( ),作者通过_____觉和_____觉两个方面写出了松鼠格外讨人喜爱。请试着运用多角度、按一定顺序的观察方法写一种你喜欢的小动物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积累语句】三个文段中都有生动的语句,用“ ”画出你最喜欢的一句,体会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事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阅读
(一)金蝉脱壳
①我最爱捉蝉。有一天,我无意中捡到了几个透明发亮的壳。叔叔们说,那是蝉虫脱的壳。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它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②这是多么神奇有趣的事啊!我决心要揭开金蝉脱壳的秘密。
③这天傍晚,下了一阵毛毛细雨。雨过天晴,空气十分新鲜,我向菜园跑去。菜园里柿子树枝繁叶茂,在夕阳映照下显得更加翠绿。我的目光顺着树干上下搜索着。突然,我发现了一只肥肥的、通身发着金黄色亮光的蝉虫,正沿着柿子树往上爬。当爬到一个枝丫上时,它用脚紧紧抓住树皮上的一处裂口,停在那里不动了。我轻手轻脚地爬上树,躲在一个枝丫后面,聚精会神地盯着这只蝉虫,等待着金蝉脱壳这一时刻的到来。
④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了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⑤刚出壳的蝉儿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的,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又小又嫩的翅膀逐渐大了起来,很快盖住身子,像两把扇子长长地拖在身后。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变成了棕黑色。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⑥这是多么奇特动人的情景啊!我高兴得几乎叫起来。
1.【积累运用】照样子,积累词语。
聚精会神 屏息凝视
依依不舍
2.【整体把握】默读短文,完成下面的填空练习。
(1)从课文中哪些词语能看出出作者在“观察”?
搜索——( )——( )
(2)语段⑤从 、 、 、
四个方面说明蝉出壳后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
(3)作者是按照( )—( )—( )的顺序写金蝉脱壳的。这篇短文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 。
3.【品读句段】联系上下文,读下面的句段,想象画面,说说你的理解。
(1)夜幕降临,蝉虫就从土里钻出来,偷偷地爬到树干上,脱掉他身上的旧衣,换上华丽的新装。
联系上下文,我知道句中的“旧衣”指 ;从这句中,我还知道蝉脱壳的时间通常是在 。
(2)第④自然段中,作者是按蝉虫的 → → → 。这些身体部位先后出壳的顺序叙述的。其中,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作者主要抓住蝉的 来写的。
(二)海滨仲夏夜(节选)
峻青
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
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则呈现出一片肃穆的神色。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夜色加浓,苍穹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
月亮上来了。是一轮灿烂的满月。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大海里,闪烁着一片鱼鳞似的银波。沙滩上,也突然明亮了起来,一片片坐着、卧着、走着的人影,看得清清楚楚了。
月亮升得很高了。它是那么皎洁,那么明亮。
1.【提取信息】写出表示晚霞颜色的词语,体会晚霞的颜色变化。
      →       →      → 
2.【解读信息】文中第一个加点的“明灯”指(  ),第二个加点的“明灯”指(  )。
A.启明星    B.北极星     C.其他星星    D.月亮
3.【整体感知】短文第1~3自然段写了海滨仲夏夜的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照样子,填一填。
4.【解读信息】下列选项中,对短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观察包括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如霞光随着波浪滚动而闪烁的美景以及霞光颜色的变化,就属于动态观察。
B.“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句中的“燃烧”写出了晚霞的灿烂、美丽。
C.“一串流动着的珍珠”指在海面上晃动、闪烁的灯光倒影。
D.短文主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来写景,描绘了海滨仲夏夜的美景。
5.【作出评价】用“  ”画出你觉得有新鲜感的一个句子,并写出自己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后巩固
(一)翠鸟
翠鸟喜欢停在水边的苇秆上,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苇秆。它的颜色非常鲜艳。头上的羽毛像蓝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它小巧玲珑,一双透亮灵活的眼睛下面,长着一双又尖又长的嘴。
翠鸟鸣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一眨眼,又轻轻地停在桅杆上了。它一动不动地注视着泛着微波的水面,等待游到水面上来的小鱼。
小鱼悄悄地把头露出水面,吹了个小泡泡。尽管它这样机灵,还是难以逃脱翠鸟锐利的眼睛。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向远处飞走了。只有苇秆还在摇晃,水波还在荡漾。
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老渔翁跟我们说:“孩子们,你们知道翠鸟的家在哪里吗?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
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想法。在翠鸟飞来的时候,我们远远地看着它那美丽的羽毛,希望它在苇秆上多停一会儿。
1.想象文中描写翠鸟飞行的画面,我知道“疾飞”一词中“疾”的意思是( )
A.快,迅速。 B.病。 C.痛苦。 D.恨。
2.结合短文内容,完成练习
(1)第一自然段依次写了翠鸟的活动地、 、 和 等内容。第二、三自然段抓住了翠鸟 的特点来写,包括鸣声清脆、
、 。
(2)把第一自然段中表示颜色的词语圈出来。作者是从 、 、
这几个方面来描写翠鸟羽毛的颜色的。
(3)“翠鸟爱贴着水面疾飞”这句话体现了翠鸟动作_____的特点。“小鱼悄悄……锐利的眼睛”这两句把 和 对比,突出了翠鸟
的特点。
3.读短文第⑤段,“我们的脸有些发红,打消了这个念头”中“这个念头”指的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又打消了这个念头?在文中找到相应的答案,用“ ”画出来。
4.请仿照文章,运用连续的动词,写一写其他动物的活动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家乡的红橘
我的家乡在长江边上,那里有成片的橘园。
春天来了,经受了风霜考验的橘子树更加茂盛,那四季常青的叶片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到了四五月,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而橘子树却不声不响地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花骨朵绽放开来,形状像茉莉,一瓣一瓣的,有指甲那样大,小巧、洁白、清新、朴素,一簇簇藏在枝叶间,星星点点的,不大起眼。但当你走近,那阵香气扑面而来,会使你醉倒。
秋天,橘子树结出了肥实的青色果子,一串串压弯了树枝,谁见了谁爱,但这时的果子吃起来又酸又涩。
十一月左右,果实成熟了,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它们有的两个一排,有的三个一束,有的四五个抱成团……沉甸甸的,把枝条儿越压越弯。走近细看,红橘的皮上还有一个个小窝窝呢。剥掉皮,就是鲜嫩的,金黄色的瓣,掰一瓣放入嘴里轻轻一咬,满嘴都是甜甜的汁,使人感到舒畅极了。
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呀!
1.用不同的方法理解文中带点的词语。
①写出近义词:明媚——( )
②联系文章内容,我理解了“争奇斗艳”的意思:

2.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用“ ”画出来。
3.作者是从( )几方面来写红橘的(填写字母编号)。
A.颜色、形状 B.形状、味道
C.颜色、形状、味道 D.颜色、形状、味道、感受
4.这篇短文是按 顺序写的。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短文,抓住主要关键词语,完成下面表格的填写。
家 乡 的 红 橘 景物 景物的特点
春天的橘叶
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香气扑面
秋天的青色果实
十一月的果子
5.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请在短文中选择一个让你特别有新鲜感的句子摘抄下来,然后写一写你的感受。
句子:
感受:
参考答案
1.月亮像小船、镰刀、眉毛、细钩;影子像锣
金黄的小花 早上,花蕾开放,叶苞舒展;黄昏,花朵谢了,花梗结出果实
松鼠 美丽;行动敏捷;眼睛闪闪发亮;毛柔软、光滑,是灰褐色的;尾巴毛茸茸的
2.(1)作者观察得十分细致,抓住了事物的 特点
(2)比喻 形状
(3)时间 叶苞 花朵
(4)习性 外形 特征
3.面孔 身上 尾巴 视 触
示例:我家养了一只小白兔,它浑身雪白雪白的, 像一个小雪球,圆溜溜的眼睛像白玉上嵌着的两颗红宝石。它的嘴很特别,俗称“三瓣嘴”,吃东西时会露出粉红色的牙床。它走路蹦蹦跳跳的,每次抚摸它时,它都温顺地闭上眼睛,可爱极了。
4.(1)身上灰褐色的毛,光滑得如同搽过油,摸上去细腻而柔软。作者观察细致,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抓住了事物的特点。
(2)慢慢地,月亮成了小船一般,接着像镰刀,像眉毛,像弯弯的细钩,天色越来越暗。作者进行了连续而细致的观察,抓住了事物的特点及变化过程。
(一)
1.专心致志、全神贯注 恋恋不舍、留恋不舍、难舍难分
2.(1)发现、聚精会神地看
(2)翅膀变大、身上颜色变深、翅膀出现斑纹、触角显现光环
(3)脱壳时、脱壳后 仔细观察,就会有奇妙的发现
3.(1)蝉壳、夜晚 (2)背、头、脚、尾 动作
(二)
1.橘红、深红、绯红、浅红
2.AC
3.霞光、不停变换颜色 启明星、大而亮 灯光、倒影闪烁,与星斗互相辉映
4.D
5.示例:它像一面光辉四射的银盘似的,从那平静的大海里涌了出来。 
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月亮的形态和光泽,让人感觉很生动。
(一)
1.A
2.(1)羽毛 眼睛 嘴 动作 飞的速度快 机灵
(2)红色 蓝色 翠绿色 浅绿色 赤褐色 头部 背部 腹部
(3)轻盈、迅捷 小鱼 翠鸟 机灵敏捷
3.我们真想捉一只翠鸟来饲养。它从那么远的地方飞到这里来,是要和你们做朋友的呀!
4.示例:小狗撒开长腿,像箭一样扑过去,用嘴咬住骨头,走到自己的窝边开始啃起来。
(二)
1.①灿烂 ②竞相展示形貌,色彩的奇异,艳丽,以比高下,文中指各种花竞相开放,形态各异,颜色艳丽,争着比高下。
2.家乡的红橘,真让人喜爱呀!
3.D
4.时间
家 乡 的 红 橘 景物 景物的特点
春天的橘叶 在明媚的阳光下闪着绿油油的光
四五月的橘子花 长出米粒大小的花骨朵,香气扑面
秋天的青色果实 吃起来又酸又涩
十一月的果子 一 盏盏红色的小灯笼沉甸甸的,红橘的皮上有小窝窝,剥掉皮是鲜嫩的,金黄色的瓣,甜甜的使人舒畅。
5.示例:绿叶丛中露出了一盏盏红色的小灯笼。
感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十一月的橘子果实比作小灯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红橘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红橘的喜爱之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