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了解化学史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B.俄国化学家卢瑟福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C.200多年前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D道尔顿和阿伏加德罗等科学家创立原子论和分子学说,奠定了近代化学基础4,武汉江河纵横交织,水资源总量较丰富。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C.明矾可以用于净水D.可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5.图A是两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B是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8最外层电子数氟钠19.0022.99图A图BA.图A“钠”方框右上角横线上应填写NAB.图B方框横线上的数字是8C氟元素属稀有气体元素D.Il号元素与9号元素可以形成化学式为NaF的化合物6。化学为航空航天领域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载人航天器中处理C02的另一种方法是将C02与氢气反应,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8定条件。一氨原子氧原子甲丙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6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比为4:1C反应前后氨原子个数不相等D乙和丙的元素组成相同九年级物理化学试卷第2页共12而7。学会识图能发展科学思维。下列付应操作中各量变化关系的是气质总气体质个氧气的质量sH2质有雀靴剂无雀牝剂10/g50/gg应时间s0反应时间/s00反应时间/s加热时间/sBACA.分解等量的过氧化氢溶液B.密闭容器中燃烧一定量红磷去C将水通电一段时间D.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8.小华和小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如图1所示装置对氯酸钾制氧气进行深入地探究学习。【查阅资料】①氯酸钾的熔点约为356℃,二氧化锰的分解温度约为535℃。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受热物质的温度一般约为400℃左右:②不同配比是指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质量比;③氯酸钾分解时,传感器得到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2)及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示意图(图3)如下:3030氧气传器氧气25氧气25(%)(%)去裙传感器2020·¥数据采集01002003004000100200300400连接电脑温度(℃)温度(℃)氧气浓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同配比时氧气浓度随温度变化图1图2图3下列殊于该探究学习的分析及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图1中试管口向上倾斜的原因是防止熔化的氯酸钾液体沿试管壁流出B.图2中氧气浓度降低的原因可能是试管内空气受热膨胀,使氧气浓度降低。物质配比交化的规是物质配比越大,氯酸钾方D该探究学习能说明三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九年级物理化学试卷第3页共1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