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章第2节 测量电阻【学习目标】1.物理观念:从物理学视角认识欧姆定律测量电阻的应用,从物理学的视角探究电路规律。2.科学思维:知道运用实验数据分析综合、推理论证,得出基于事实证据的规律。善于观察现象,提出问题。3.科学探究:通过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数据,提高对科学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认真、实事求是持之以恒的品质,培养学生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担当。【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伏安法测电阻难点:设计电路图连接电路,测量数据【教学方法】小组合作探究法【教学器材】每组:电压表、电流表、小灯泡、未知电阻、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学生电源【教学过程】1.引入新课(一)提出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电学的三个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上节课还学习了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即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其中测电流可以用电流表,测电压可以用电压表,那怎样测量电阻呢?板书课题:测量电阻2.新课讲授(二)设计实验,制定计划,测量未知电阻1.学生学习课本76页实验探究,小组讨论测量电阻的方法。2.教师板书电路图,向学生提问,根据已给的电路图,怎样测电阻呢?小组代表发言:用电压表可以测电压,用电流表可以测电流;测量出了电压和电流,就可以用欧姆定律计算出电阻。提问:这个实验电路图有哪些不完备的地方?应怎样改进?学生小组代表发言:这种方法只有一组数据,误差较大。应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电路:加装滑动变阻器通过加装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注意:(1)连接电路时,开关要断开(2)电流表、电压表的量程选择要合理,可用“试触法”确定(3)滑动变阻器“一上一下”串联接入电路;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要移动到最大阻值位置(三)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实验时小组分工,将实验步骤和测量数据记录下来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123教师巡视,指导。(四)分析论证1.请几组同学和大家阐述实验过程,分享实验数据。2.教师总结实验步骤:1)断开开关,连接电路;2)接入电路的R调到最大;3)闭合开关,调节R,读取并记录几组电流表、电压表数据4)计算电阻阻值实验次数 电压U/V 电流I/A 电阻R/Ω1 1 0.20 5.002 1.5 0.29 5.173 2 0.39 5.133.记录表格:填写一组比较标准的。求平均得5.1Ω得出结论经过多次测量,得到数据,求平均得电阻阻值为5.1Ω(六)测量小灯泡电阻测量小灯泡的电阻,并分析数据请同学们观察其中的一组数据,发现什么新的问题?实验次数 电压 U/V 电流 I/A 电阻 R/Ω1 1.5 2.0 2.52 0.34 0.38 0.433 4.4 5.2 5.8同学回答:得出小灯泡电阻有较大的差异。2.学生小组讨论分析产生的原因3.由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小组代表发言:小灯泡的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不能对其求平均值,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得出结论。4.教师总结现象:小灯泡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增大。原因:温度升高,小灯泡电阻增大。正确做法:应在额定电压下多测几组数据求平均值,计算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3.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学习了测量电阻的方法,还练习了进行实验的基本步骤,体验了测电阻的过程。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保持对知识的探究精神,提高独立思考的能力。4.课堂作业1.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中,滑动变阻器不能起到的作用是( ) A.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B.改变被测电阻两端的电压 C.改变被测电阻的阻值 D.保护电路2.一个额定电压为3.8V的小灯泡,小明在1.2V下测出它的电阻,接着又将灯泡两端电压调到3.8V测出其电阻,小明发现后一次电阻比第一次大得多,这是因为( )A.实验方法不对B.实验误差C.导体的电阻跟温度有关D.实验错误5.板书设计第2节 测量电阻一、提出问题:怎样测量电阻二、设计实验,制定计划电路图改进三、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四、分析论证五、得出结论六、测量小灯泡电阻现象:小灯泡电阻随电压升高而增大原因:温度升高,小灯泡电阻增大。正确做法:应在额定电压下多测几组数据求平均值,计算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