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4张PPT)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4.2 有趣的拼搭2023学习目标Learning goals01知识技能情感三会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活动的形式,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ABC核心素养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分析图形的性质。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按一定的要求拼搭图形。知识链接Knowledge Links02区别:闭上眼睛摸一摸就能判断出是什么图形的,是立体图形。闭上眼睛摸一摸不能判断出是什么图形的,是平面图形。立体图形平面图形1.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图形?区别是什么?2.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特点吗?推动长方体正方体圆 柱球滚动探究新知Explore new knowledge03例2.拼一拼。2个 可以拼成一个长方体。1.用2个 拼一拼。用正方体拼一拼2.用3个 拼一拼。要想拼成 ,需要几个 ?试一试。想一想。需要8个 。用长方体拼一拼1.用2个 拼一拼。2.用3个 拼一拼。用圆柱和球拼一拼1.用2个 拼一拼。能拼成什么图形呢?2.用2个 拼一拼。竖着拼会滚动横着拼有空隙不能拼组成立体图形小结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可以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1用相同的圆柱可以拼组成更高的圆柱。2例3.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怎样才能搭得高呢?尽量往高搭,将立体图形立起来。怎样才能搭得稳呢?球易滚动,放在上面。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状的积木比较平稳,可以放在下面。各小组用桌子上的材料搭成自己喜欢的作品,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搭得既有趣又好看!比一比,谁搭得高?长方体和正方体比较稳定,尽量放在下面,长方体可以立起来。1小结横放的圆柱易滚动,应竖放。2球易滚动,尽量放在上面。3课堂检测Classroom testing04( )( )( )( )1. 哪些是用 4 个 拼成的?在( )里画“ ”。(教材P35“做一做”)2.搭一搭,连一连。( )个( )个453.数一数。(教材P38第6题)( )块6( )块84.数一数,下面的图形中各有多少块积木?④③②①①和④②和③5.哪两个图形可以拼成上边的形状?( )=4==6.填一填。总结评价Summary evaluation05点击输入标题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击此处输入标题小组交流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是怎么学会的?用不同形状的图形进行拼搭时,长方体和正方体摆放时较稳定,尽量放在下面;横放的圆柱易滚动,应竖放;球易滚动,尽量放在上面。点击输入标题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此输入内容或者复制您的内容在这里,在此框中选择粘贴,并选择只保留文字。点击此处输入标题自我评价点击此处输入标题小组互评课后作业Assign homework0601补充《导学案》中未完成部分。02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03预习下一节内容。感谢聆听202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分层作业4.2 有趣的拼搭【基础演练】1.( )个 ( )个 ( )个2.( )个 ( )个 ( )个【变式运用】3. 下列图形是由4个正方体拼成的( ) ( ) ( )4.下列图形是由6个正方体拼成的( ) ( ) ( )5.下列图形是由8个正方体拼成的( ) ( ) ( )6.分别数出下列图形对应的数量,填在( )内。(1)正方体有( )个,长方体有( )个(2)圆柱有( )个,球有( )个(3)( )比( )多( )个(4)( )比( )少( )个(5)( )和( )同样多【拓展提升】7.猜一猜,接着摆什么,圈出正确答案(1)正确答案是:(2)正确答案是:参考答案:1.6 8 92.3 2 33.( ) ( ) (√)4.下列图形是由6个正方体拼成的( ) ( ) (√)5.下列图形是由8个正方体拼成的( ) (√) ( )6.数一数,填一填(1)3 4(2)6 4(3)圆柱 正方体 3 或者 圆柱 长方体/球 2(4)正方体 球/长方体 1 或者 球/长方体 圆柱 2 或者 正方体 圆柱 3(5)长方体 球7.猜一猜,接着摆什么,圈出正确答案(1)正确答案是:(2)正确答案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4.2 有趣的拼搭课题 有趣的拼搭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认识事物不仅要认识事物本身,还要通过认识它与周围的关系反过来再次认识这个事物,这才是对事物的全面认识。认识图形也是如此。在“怎样搭呢?”的问题上,教师要求先独立思考,然后交流,让学生拿出方案。在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 动一动积木使“小小建筑物”更高,让学生意识到长方体要依据棱的特征摆放。同时引发学生注意,在搭建的过程中要想稳就一定要利用平面。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基本都有堆过积木,或多或少了解过怎样能堆得高堆得稳,只是无法用语言清楚表达原因。基于上节课认识了立体图形,结合它们的特点进行拼搭游戏,让学生在玩乐中进一步感受立体图形的特点。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活动的形式,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核心素养 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分析图形的性质。重点 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难点 按一定的要求拼搭图形。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式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学生准备:导学案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知识链接 1.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图形?区别是什么? 2.你能说出它们的名字和特点吗? 通过复习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立体图形。) 师:你认识这些图形吗?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1.拼一拼。 (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学具,按老师指令拼图。) (1)用正方体拼一拼。 师:用2个正方体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 预设:我能拼成1个长方体。(课件演示。) 师:用3个正方体拼一拼,你能拼出什么图形? 预设1:我拼成了一个长方体。(课件演示。) 预设2:我拼成了这样的形状。 师:想要拼成一个大一些的正方体,至少需要几个小正方体? 预设:我用8个小正方体拼成了一个大正方体。(课件演示。) (2)用长方体拼一拼。 师:用4个,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呢? 预设:我拼成了一个正方体。(课件演示。) 师:还能拼成其他图形吗? (拼法较多,学生可自由发挥。) (3)用圆柱拼一拼。 师:用2个 ,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呢? 预设:我拼成了1个长一些的圆柱。(课件演示。) 师:思考一下,这2个圆柱能横着拼吗? 小结:用长方体或正方体可以拼组出不同形状的立体图形;用圆面相同的圆柱可以拼成更高的圆柱。 2.搭一搭。 (课件出示第36页主题图。) (1)审清题意,明确要求。 师:读一读,看一看,你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用所有的积木搭,看谁搭得又稳又高。 师:这里有两个字非常关键,你知道是哪两个吗? 预设:高,稳。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预设:用积木搭图形,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搭的图形要高,还不能倒。 (2)动手操作,合作探究。 (拿出学具。) ①观察想象,拟定策略。 师:请你观察这些积木,它们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 师:认真思考每种积木怎样摆放就能搭得又高又稳,然后把你想的办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②初步操作,聚焦问题。 师: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按照你们刚才的想法动手搭一搭,看谁搭得又高又稳。 (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收集问题。) 师:在搭积木的过程中你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 预设:把球放稳很困难。 师:为什么球很难放稳呢?怎样搭才能把球放稳呢? (组织学生交流,讨论解决方法。) 讨论后明确:用3个长方体搭成一个基座,再把球放在上面就可以放稳了。 ③再次操作,验证方法。 3.操作比较,积累经验。 师:我们怎样做就能知道谁搭得高了? 预设:比一比就知道了。 师:注意,在所有积木都用上的条件下比较谁搭得高,在搭得同样高的条件下比较谁搭得稳。 (小组合作比较后,请搭得又稳又高的同学介绍经验。) 预设:(学生语言组织不好的地方老师可以适当帮助。)让积木的平面着地保证平稳,借助长方体的长保证高度,将球放在3个支点的平面上确保稳定,并用上所有的积木,这样就能搭得又稳又高。 完全放手交给学生自主拼一拼,让学生亲身体验几个相同的积木可以拼成大长方体、大正方体和大圆柱的过程,加深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 及时总结,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总结、归纳等思维能力。 将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在搭一搭中产生认知冲突,引发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对立体图形的认识自我解决,进一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获得成功的体验。 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搭一搭,明确搭图形的方法,及时总结经验,有助于学生对图形更深的认识与理解。课堂检测 1.教材P35“做一做” 2.搭一搭,连一连。 3.教材P38“练习八”第6题. 4.拓展练习 在练习阶段,通过有层次的练习,重视思维训练和思考方法的有机渗透,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总结评价 1.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 教师课堂知识点总结。 3. 学生课堂评价(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 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总结本课所学内容,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板书设计 立体图形的拼搭 搭得高 长方体立起来 搭得稳 球搭在最上面课后作业 1. 完成《导学案》中未完成部分,整理笔记。 2. 完成《分层作业》中对应练习。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本节课教学运用谜语导入新课,为学生创设了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能够获得第一手的直接经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获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不足之处: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课堂秩序掌控得不好,对有困难的学生关注不够。 教学建议:结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和知识经验,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立体图形搭拼新的图形,体会立体图形间的位置关系。学生动手操作前,要下达清楚的指令,讲明操作要求。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2023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导学案4.2 有趣的拼搭【核心素养】能够感知各种几何图形及其组成元素,分析图形的性质。【学习目标】1.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特征,初步感知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空间观念。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审题能力,初步获得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活动的形式,培养与他人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习重点】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特征的认识。【学习难点】按一定的要求拼搭图形。【课前预习】自学教材P35.P36的内容,用多色笔勾画出疑惑点;使用导学单独立思考完成课前预习、课堂导学部分的学习,完成课后检测部分习题巩固学习成果。1.认一认。2.猜一猜,连一连。3.猜一猜。有长有方有三角,能盖大楼能架桥,小朋友的好伙伴,游戏当中不能少。 (打一玩具)谜底是:( )【课堂导学】1.游戏一——“拼一拼”(1)游戏规则:拿出课前准备的立体图形积木,小组合作,分别用几个相同的积木拼一拼,看看能拼成什么。小组完成后推荐一个展示,并说说用哪种积木拼的。我的发现:①2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②3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③8个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④2个长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⑤4个长方体可以拼成一个( )。⑥几个圆柱可以拼成一个( )。……(3)用球拼的有图形吗?我发现:球没有( )面,( )拼。(4)分享一下“拼一拼”的诀窍。①把长方体、正方体的( )面紧密贴在一起,可以拼搭成一个新的立体图形。②把圆柱的( )面紧密贴在一起,可以拼搭成一个新的立体图形。用侧面( )把两个圆柱拼在一起。2.游戏二——“搭一搭”游戏任务:看谁搭得又稳又高。(所有的积木都要用上)(1)你知道了什么?我知道了用( )的积木搭,看谁搭得( )。(2)怎么搭呢?需要注意什么?①尽量往( )搭。②( )也要搭上。尝试用所有的积木搭一搭。方法一:怎样搭才能把球放稳?我认为:把剩余的三个积木( )着放,然后把球放在最( )面。方法二:把球放在3个长方体的( )面,可以放稳。(4)谁搭得高呢?①比一比就知道了。②我的结论是:方法( )搭得高。(5)通过玩“搭一搭”的游戏,大家发现了什么?①要使球也搭上去,就要搭在最( )面,应把球放在( )的物体上,这样就可以放稳。②把不同的立体图形混合拼搭,尽量把立体图形的较( )的平面重合叠加,这样比较稳固。【课后测试】1.填空。(1)( )个小正方体可以拼成一个大正方体。(2)5枚一元硬币拼在一起是一个( )。2.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搭积木时,球最容易滚动。 ( )(2)搭积木时,球搭起来比正方体要稳的多。 ( )3.在易滚动的物体下面打“√” 。4.数一数,下面的立体图形是由多少个小正方体组成的。( )个 ( )个 ( )个 ( )个【部分答案】1.(1)8 (2)圆柱2.(1)√ (2)×3.4.5 7 6 7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4.2 有趣的拼搭(分层作业)-(素养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docx 4.2 有趣的拼搭(导学案)-(素养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docx 4.2 有趣的拼搭(教学设计)-(素养达标)一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docx 4.2 有趣的拼搭(教学课件)-(素养达标)一年级上册小数人教版.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