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一物理试题(B)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 8小题,每小题 3分,共 24分。1.D 2.A 3.D 4.D 5.B 6.C 7.C 8.A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 4小题,每小题 4分,共 16分。每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 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2分,有选错的得 0分。9.BD 10.AD 11.BD 12.BCD三、非选择题:本题共 6小题,共 60分。13.(6 分)(1)0.4 (2)9.7 (3)小于【评分标准】每空 2分,共 6分14.(8 分)(1)0.25, 0.508; (2)0.42, 0.53【评分标准】每空 2分,共 8分。15.(7 分)(1)已知 x1=328m,x2=340m,v 声=340m/sx2超声波单程时间为 t = ①v声1 2小车 D 的位移为 x = x x x = v t at2 1 , 0 ②2小车 D 经过 2t 速度减为 0, v = v a 2t = 00 ③2解得 a=8m/s ④1 2(2)D 经过 2t 减为 0,在最后 t 内的位移 x1 = at ⑤2总位移为 x = x2 + x1 ⑥解得 x =344m ⑦【评分标准】每式 1分,共 7分。16.(9 分)2 2(1)由 v v0 = 2ax 得 ①v0 = 30m / s ②(2)方法一:设航空母舰的速度为 v1,经时间 t 舰载机起飞舰载机: v = v1 + at ③= + 1 2x1 v1t at ④2航空母舰: x2 = v1t ⑤因为 x1 x2 = x ⑥解得 v1=10m/s ⑦方法二:设航空母舰的速度为 v1( 2v v1) = 2ax ⑧v1=10m/s ⑨【评分标准】①②每式 2分,③④⑤⑥⑦每式 1分,共 9分。高一物理答案(B)第 1 页(共 3 页){#{QQABJYYAgggoAAAAAQhCEwVwCkMQkBCCAAoOQBAAoAAAwQFABCA=}#}17.(14 分) v(1)由 a = 得 ① t=1m / s2a1 ②a2 = 0.5m / s2 ③(2)由 v = v0 + at 得 ④0 = 0.2 0.5 t't′ = 0.4s所以感应门完全开启需要 t=3s ⑤v + v由 x = 0 t 得 ⑥20 + v加速阶段: x1 = t12= v + 0减速阶段: x2 t22vd = x1 + x2 = (t1 + t2 ) =vt ⑦2 2所以 v = 1m / s ⑧(3)进一步可解得 t1 = 1s1由 = + 2x v0t at 得 ⑨2x1 = 0.5m ⑩1由 2L x1 = vt3 + a2t3 得 2t3 = 1s 又由S = v' (t1 + t3 ) 得 v′ = 1.25m / s 【评分标准】每式 1分,共 14分。18.(16 分)(1)因运动员甲在下落过程中,先做自由落体运动,再以大小为 a =12m / s2 的加速度匀减速下落 h2 =125m ,最后以速度 v 匀速运动,故做匀减速运动的初速度即为下落过程的最大速度2由 v 2v = 2ah2 得 ① mv = 55m / sm ②高一物理答案(B)第 2 页(共 3 页){#{QQABJYYAgggoAAAAAQhCEwVwCkMQkBCCAAoOQBAAoAAAwQFABCA=}#}2(2)由 v = 2gh1可知 ③ m运动员甲自由下落的高度 h1 =151.25m ④运动员甲匀速下降 t3 = 25.75s由 h3 = vt3 得 ⑤运动员甲匀速下落的高度 h3 =128.75m ⑥故运动员甲离开飞机时离地面的高度 H = h1 + h2 + h3 = 405m ⑦(3)由题意可知,拉链头与运动员甲有最大距离时,两者必然速度相等,速度相等只能出现在运动员甲做匀减速的过程中vm由 t1 = 可知 ⑧g解得 t1 = 5.5s ⑨拉链头滞后运动员甲的时间为 t0 = 3.3s,设拉链头下落时间 t4 离运动员甲最远由 gt4 = v am (t4 + t0 t1 ) 得 ⑩t4 = 3.7s 1 2(4)由 h4 = gt4 可得 2h4 = 68.45m 1 2运动员甲下落的距离 h5 = h1 + v (t0 + t4 t1 ) a (t0 + t4 t1 ) = 220.25m m2故拉链头与运动员甲的最大距离为 h = h5 h4 =151.8m 【评分标准】⑩式 2分,其余每式 1分,共 16分。高一物理答案(B)第 3 页(共 3 页){#{QQABJYYAgggoAAAAAQhCEwVwCkMQkBCCAAoOQBAAoAAAwQFABCA=}#}保密★启用前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物理试题(B)2023.11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班级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伽利略通过逻辑推理,首先指出亚里士多德对落体运动认识的问题,然后得出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的结论,最后用斜面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结论。他利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直接得到的结论是A,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与时间成正比B.自由落体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平方成正比113米临虹路C.斜面上由静止释放的小球的速度与运动时间成正比0】D.斜面上由静止释放的小球的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平方成正比2.如图是正在使用中的手机导航界面,细直线的两端分别为汽车的出发地和目的地,中间粗线为三条可选择的行驶路线,最下端带量1分有“剩余4.6公里、18分钟、预计11:55到达”等字样。已知该车辆沿最下方路线行驶到达目的地,之后沿中间路线从目的地返回到出发地,根据导航界面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汽车在往、返过程中,两次的位移不相同B.界面中的“11:55”和“18分钟”均指“时间间隔”C.“剩余4.6公里”中的“4.6公里”是指“位移的大小”通出剩余4.6公里18分钟14D.判断“哪条路线的行驶路径最短”时汽车不能看作“质点”预针1155达3.如图所示为两个半圆形的花坛,MN为两个花坛间的通道,现有甲乙丙三个人同时从N点出发,分别沿着通道NAM、NOM、NBM同M时到达M点。若运动过程中三个人的速度大小恒定,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三个人从N点到M点的平均速率相等B.甲在A点的速度和丙在B点速度相同C.甲与丙到达M点的速度相同D.三个人的平均速度相同高一物理试题(B)第1页(共6页)4.a、b两质点沿同一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置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两图像相交于P点。其中a质点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两质点同时从同一位置出发↑x/mB.0~3s内,a、b两质点的位移相同9C.在l.5s时a、b两质点相距最远6D.质点b速度为2m/s5.关于物体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t/s3A.物体的加速度与△v成正比,与△t成反比B.物体的加速度减小时,其速度可能先减小后反向增大C.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其加速度一定改变D.物体的加速度方向为负,其速度变化量的方向可能为正6.刹车距离是汽车安全性能的重要参数,某一匀速行驶的汽车开始刹车,经过8m的距离速度恰好减到零。刹车过程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汽车经过4m时的速度等于全程的平均速度B.汽车经过第8m的时间与经过第1m的时间之比为(22-√7):1C.汽车经过前6m与后2m的时间之比为1:1D.汽车每经过1m的距离其速度的变化量相同↑v/(m/s)7.甲、乙两物体沿同一直线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8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在0~1s内的加速度大于2.53s内的加速度4B.甲在02s内的平均速度等于0~3s内的平均速度甲C.若甲、乙两物体在1=1.5s时相遇,则在t=0时两物体2t/s相距1mD.若甲、乙两物体在t=1.5s时相遇,则在1=3s时两物体-4相距8m8.一动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进站停靠,某时刻开始计时,第一个1内的位移为10m,最后一个t内位移为5m,则动车从开始计时到停止的刹车距离为A.11.25mB.11.5mC.11.75mD.12m高一物理试题(B)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3.11高一物理B期中答案(1).pdf 2023.11高一物理B期中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