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消息阅读一《消息两则》【教学目标】了解新闻基本常识。2.明确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3.把握消息的三个特点:内容具体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准确。4、把握作者的态度与倾向。5.关注时事新闻,培养读报习惯。【教学重点】明确消息的“六要素”和结构层次,体会消息精练、简洁的语言特点。【教学难点】把握消息的三个特点:内容具体真实,报道迅速及时,语言简明准确。【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法、归纳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预习导学案(一)字词对对碰(给下面生字词中的加点字注音)溃退 泄气 督战 要塞 业已 摧枯拉朽 锐不可当 (删去、已完成课前预习,读一读)(二)作者名片夹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三)阅读初体验1、新闻和消息的定义以及区别2、认真阅读,仔细辨认,看课文有几部分知识。要注意它皆否的五个部分:标题、电头、导语、主体、新闻背景、新闻结尾3、新闻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教学过程】活动热身:1、借助材料(语文书中的注释、旁批、补白、技巧点拨),自主学习,了解相关新闻知识2、语文作业本P1 第1题任务一:明确新闻知识1、新闻的定义(新闻是什么,什么是新闻);2、新闻的分类(广义狭义);3、消息新闻的特点;4、新闻的六要素;5、消息(狭义的新闻)的结构;明确:新闻的概念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广义的新闻报道包括消息、通讯、特写、人物专访、调查报告、新闻评论等多种体裁。狭义的新闻报道专指的就是“消息”。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事实的一种体裁,是最广泛最经常用的新闻体裁。新闻特写:是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截取新闻事实中某个最能反映其特点或本质的“片断”、“剖面”或者细节,作形象化的再现与放大的一种新闻体裁。通讯:承担着对不同时期重大先进典型的宣传,以及对重要事件、重要历史进程的宏观的深入的报道。(2)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传播性。所有的新闻都是为了大范围地传播和交流信息的。只写给自己看,或写给个别人看的,就不是新闻了。新闻的其他特性都与这点有关,都要考虑到广大受众的需要。真实性。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时效性。要求在第一时间作出报道,这是“时效”上的要求。“新”是新闻价值的重要指标。一是时间上的新。报道的必须是新近发生或发现的事实。二是内容上的新。要报道新鲜的事实,要有新看点。有的新闻,如特写、人物专访、报告文学等,也追求文字形象、生动,以使读者愿意读、喜欢读。消息的特点:内容具体真实(真实性);报道迅速及时(时效性);语言简明准确(间洁性)(3)新闻一般须具备“六要素”: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小练习】找出下列消息的六要素。经过多年艰苦训练,中国运动员刘翔终于在2004年8月27日,雅典奥运会上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被媒体称 为”亚洲飞人”。(4)新闻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是消息中最主要的事实,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材料,是本则消息报道的价值所在。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背景:是新闻事实发生的历史条件或现实环境。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落或最后一句话。二、任务二:自读第一课两则消息,归纳其结构与六要素见课件三、任务三:品味新闻(消息)语言——真实准确简洁自读两则消息,找出哪些地方体现消息语言的特点:《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生畅所欲言【示例】1、全文不到二百字(不含电头),将渡江战役第一天的基本信息、战场态势表述地清清楚楚,体现了语言的准确简洁。2、导语仅24个字,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交代地清清楚楚。《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一)用词准确1.“ 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西路军35万,中路军30万、东路军35万,共100万,人数的确切,体现了新闻语言的真实、准确、严密。导语中括号中的“不含”。“不含”即不包括,说明九江并不在人民解放军渡江区域内,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3、二十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二十四小时内即已渡过三十万人。“突破”表明有敌军防守,我军歼灭或击溃守敌,冲破敌阵。“渡至有横渡与到达两层意思,且文字简洁有力。“二十四小时内即已”,则强调时间之短,且含渡江迅疾,作战顺利之意,进军之神速。程度差别1、“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较为”十分准确。2、“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很”可见汤恩伯的骄傲自负体现了新闻语言的准确性。四、任务四:探究作者的态度与倾向从理论上说,新闻只是向读者提供最新的事实,好像是中立的、纯客观的。但是,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不带主观价值判断的“事实”,是不可能存在的。其中主观的立场和观点是渗透在事实的叙述之中的。同样的事实,如果由失败的一方来发表新闻,则完全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完成作业本P4第7题小结:新闻注重准确性和客观性,但作者的感情与思考往往隐含于字里行间,阅读时要注意区分客观事实和与主观评价。作业:1、阅读报刊上的新闻,制作新闻剪贴三则2、对剪贴搜集的三则新闻进行结构、六要素归纳,并体会新闻的语言真实准确简洁的特点。3、尝试探究新闻作者的态度与倾向。四:拓展阅读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__________,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__________,体现了__________。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__________。 2.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3.用“”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4.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__________,其作用是什么?【板书设计】新闻六要素真实性、简洁性、时效性【教学反思】八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活动·探究单元,不同于以往的阅读单元,活动探究单元更注重学生通过自主的活动、探究进行学习,在“做中学”而非“坐中学”。而第一课时作为活动探究单元的起始课,旨在对新闻等概念的梳理,为接下去的活动探究奠定基础。而在本课的设计中也是融入“活动”的概念。以任务驱动学生学习,帮助学习了解新闻六要素,区分各种不同类型的新闻。虽然是都是理论知识内容,但是因为任务的设计,学生的参与度高,小组讨论热烈且有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