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五四学制)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初一历史试题
2023.11
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学校、姓名、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的相应位置。
2. 答第Ⅰ卷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务必写在答题卡各题目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
4. 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修改。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第I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火是人类最亲密的伙伴,它促进了人类的进化。获知北京人会使用火是通过( )
A.神话传说 B.大胆想象 C.历史文献 D.遗骨遗迹
2.按照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生活年代的距今年代长短进行排列,正确的顺序是( )
A.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 B.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C.元谋人、山顶洞人、北京人 D.山顶洞人、元谋人、北京人
3.《舌尖上的中国》在国内外火了之后,为拍第二部,摄制组来到大西北,想以北方培育最早的农作物为主要食材来做一种粥,你会给他们推荐( )
A.水稻 B.粟 C.玉米 D.高粱
4.迄今发现年代最早的木结构水井出土于 ( )
A.北京人遗址 B.山顶洞人遗址 C.河姆渡遗址 D.半坡遗址
5.早在六七千年前,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都已经进入到农耕文化的时代。下列表述符合这两个氏族农耕文化特征的是( )
A.开始使用铁制农具 B.逐步推广牛耕技术
C.确立土地私有制度 D.饲养家畜、聚落
6.“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材料中的“神农”是( )
A.炎帝 B.黄帝 C.伶伦 D.嫘祖
7.浙江绍兴建有一座著名的大禹陵,人们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
A.治理水患,造福人类 B.品德高尚,让位给尧
C.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D.发明耒耜,教民农耕
8.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反映了哪个朝代的政治经济情况( )
初一历史试题 第 1页 共6页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9.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东周的前期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东周的前期称为春秋时期,该时期始于(y)
A.国人暴动 B.周平王东迁洛邑 C.齐桓公成为霸主 D.韩赵魏三家分晋
10.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最早出现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1 00 B.金文
11.甲骨文使用多种造字法。其中,使用“最多”和“最进步”的分别是( )
A. 形声、 会意 B. 象形、 形声 C. 假借、 象形 D. 指事、会意
12.古人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由此可见,鼎除了可用于祭祀外,还可作为( )
A.装饰品 C.乐器 D.兵器
13.得人才者昌。齐桓公任用哪位贤才为相而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
B.伊尹 C.姜尚 D.启
14.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其中鲁国国君亲自去的有3次,同时鲁国却朝齐 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鲁国主动与齐、晋结好
C.天子势力强于诸侯 D.周王室衰微
15.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多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只剩下了十几个。材料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诸侯国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严重
C.历史向统一的趋势发展 1 00 2 020D.封建制度正逐步确立
16.“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从历史上看,促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要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大运河 C.六辅渠 D.白渠
17.“秦民之见战也,如饿狼之见肉也”。秦国这一社会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商鞅变法(し)
A.推行县制 B.奖励耕织 C.奖励军功 D.编制户口
18.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的“战国”时期,著名的战役或战斗有( )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 战 ④马陵之战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19.战国时期引起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诸侯争霸 C.铁农具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百家争鸣
初一历史试题 第 2页 共6页
20.战国时期,有一学派认为: 明主像天,因为他依法行事,公正无私。明主有权威、权力以加强其命令的力量。这一学派是( )
A.儒家 B.墨家 C.法家 D.道家
21.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属于他思想的是(g
A.仁政 B.无为 C.兼爱 D.法治
22.秦统一后,最初通行全国的规范文字是(A
A.小篆 B.甲骨文 C.隶书 D.金文
23.秦朝确立了“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的规制。这反映出秦朝政治的本质是( )
A.皇权专制 B.任免官吏 C.思想控制 D.言即法律
24.下列文物中可作为研究秦朝历史第一手史料的是( )
A.圆形方孔半两钱i l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纸币铜版拓片
25.下列诗句反映秦末农民大起义的是( )
A.七雄戈戟乱如麻, 四海无人得坐家 B.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C.王侯宁有种,竿木足亡秦 D.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26.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1)从材料一看,我国早期人类遗址在分布上有什么特点 (2分)
材料二.观察下面两幅图片
初一历史试题 第 3页 共6页
(2)材料二中的房屋结构是不同的,它们分属于不同的农耕居民,其中图一的房屋结名称是什么 (1分)属于哪个地方农耕居民的房屋结构 (1分)图二的房屋结构名私是什么 (1分)
材料三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 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 “华夏民族”的人文初祖是谁 (2分)华夏民族的形成有什么特点 (2分)
材料四 《史记·十二本纪》记载“尧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令舜摄行天子之政,荐之于天。 ”
(4) 材料四反映的这种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选拔的依据是什么 (1分)
27.夏、商、西周时期是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有了巨大飞跃,给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财富。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开展了以“王朝更替与制度创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12分)
【王朝更替】
材料一 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禹 阳城 夏桀王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① 亳、殷 \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② ③ 周幽王
(1)请结合夏、商、西周时期的历史知识,填上①②③相关内容。 (3分)
【制度创新】
材料二
(2) 填上材料二 A、B 相关内容。(2分)
初一历史试题 第 4页 共6页
材料三
(3)根据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依据、作用分别是什么 (7分)
28.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史上一个古老的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动乱频繁,各国纷纷变革,许多人对变革发表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诸子百家。
(1) 根据材料一说明百家争鸣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理念。在五千多年的文明发展中, 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着和平、和陸、和谐, 以和为贵, 与人为善,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等理念…是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主库。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孔子、孟子、墨子体现“和睦、和谐”的核心思想分别是什么 (3分)
材料三 “孔子的政治运动失败了, 而孔子的教育事业却留下一个绝大的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材料三对教育事业留下的“绝大的影响”。 (3分)并指出孔子提出的治国主张。 (1分)
材料四 商鞅一方面极力否认道德教化对人的劝导意义,主张唯有重刑才是禁奸止过的最好办法。另一方面又背离了罪刑相应的原则,主张轻罪重刑,甚至罪及无辜。他的这种重刑思想被其后的韩非继承并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刑法理论和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至严刑峻罚、惩办威吓构成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刑法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给广大人民带来了许多苦难。
(4)结合材料四,说明商鞅属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哪一家 (1分)结合所学知
初一历史试题 第 5页 共6页
识谈谈商鞅的变法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4分)
29.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 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14分)
【天下一统】
材料一 廿六年(公元前221 年), 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 黔首大安(人民安居乐业),立号为皇帝。
——铜方升铭文
(1) “皇帝”是谁 (1分) “尽并兼天下诸侯”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1分)
【定国建制】
材料二 秦朝创立了一整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加强了皇帝的权力, 同时加强了对全国的控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在中央政权机构设置方面的统治措施。 (3分)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采取了什么措施 (1分)
【加强统一】
材料三
(3)材料三反映了秦朝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有什么意义 (2分)
(4) “天下一统”的伟业开创后,秦朝的疆域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请你列举秦朝的疆域四至。 (4分)
初一历史试题 第 6页 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