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化学平衡的移动 课件(共28张PPT)-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3.1化学平衡的移动 课件(共28张PPT)-苏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资源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化学平衡的移动
v(逆)
v(正)
v(正)= v(逆)
v
t
0
思考:达到平衡后,改变条件,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呢?
温故知新
“定”:平衡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保持不变。
“逆”:可逆反应才有化学平衡状态。
“动”:化学平衡是一个动态平衡。
“等”:平衡时, v(正)=v(逆) 且大于0。
“变”:改变外界条件时,平衡会发生移动
①v’(正) >v’(逆)
则平衡向正方向移动
②v’(正)=v’(逆)
则平衡不会移动
③v’(正) <v’(逆)
则平衡向逆方向移动
平衡移动的本质原因:v (正) ≠v (逆)
1.条件改变后,若不引起反应速率的改变,则平衡状态不改变。
2.条件改变后,若引起反应速率变化
思考:什么因素会影响反应速率呢?它们是怎样影响的呢?
浓 度
化学反应速率
温 度
压 强
催化剂
二、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1.浓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2CrO42 -+2H+ Cr2O72 -+ 2H2O
黄色
橙色
K2Cr2O7溶液(橙色)
1.加入NaOH,溶液变为黄色
2.加入HNO3,溶液变为橙色
C(H+)↓,反应向左进行
C(H+)↑,反应向右进行
浓度引起平衡移动的v-t图分析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
0
v
t
t1
v(正)
v(逆)
v (正)
v (逆)
v (逆)
v (正)
②减小反应物浓度
0
v
t
t1
v(正)
v(逆)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③增大生成物浓度
v(逆)
O
v
t
t1
v(正)
v (正)
v (逆)
④减小生成物浓度
0
v
t
t1
v(正)
v(逆)
v (正)
v (逆)
浓度引起平衡移动的v-t图分析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某温度下,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
平衡常数为K,若某时刻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关系如下:
Q<K , 反应向正方向移动
Q=K , 反应处于平衡状态
Q>K , 反应向逆方向移动
则:
结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①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②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工业上往往根据上述原理,通过适当增加相对廉价的反应物或及时分离出生成物的方法提高产量、降低成本。
例:1.硫酸工业中常通入过量的空气使二氧化硫充分氧化,提高产率。
2.制取乙酸乙酯时,将乙酸乙酯蒸出,使用浓硫酸做吸水剂,便于提高产率。
2、压强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后,出现一个压强下降的过程,后达到平衡。
拉伸体积,减小压强后,出现一个压强上升的过程,后达到平衡。
2NO2 N2O4
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少方向移动
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多方向移动
请写出下列可逆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利用浓度的变化运用Qc和K的关系分析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结论:
a A(g) b B(g)
若减少容器的体积来增大压强
若a>b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即增大压强,向气体分子数目减小的方向
若a=b 平衡不发生移动;
若av (正)
v (逆)
v
t
O
v(正)
v(逆)
①增大压强
v (逆)
v (正)
v
t
O
v(正)
v(逆)
②减小压强
压强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图分析
a.正向气体分子数目减少
N2(g)+3H2(g) 2 NH3(g)
b.正方向气体分子数目增多
v (逆)
v (正)
v
t
O
v(正)
v(逆)
③增大压强
④减小压强
v
t
O
v(正)
v(逆)
v (正)
v (逆)
2SO3(g) 2 SO2(g) +O2(g)
c.气体分子数目不变
v
t
O
v(正)
v(逆)
⑤增大压强
⑥减小压强
v
t
O
v(正)
v(逆)
v (正) = v (逆)
v (正) = v (逆)
v (正) = v (逆) 平衡不移动
2HI(g) I2(g) +H2(g)
3.温度变化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红棕色
步骤 气体颜色 平衡移动的方向
热水
冷水
变深
变浅
平衡逆向移动
平衡正向移动
2NO2 N2O4 △H<0
无色
思考:对于可逆反应,升高温度后,V正和V逆怎样变化?降低温度后, V正和V逆怎样变化?
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增大,但增大的倍数不同,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大。
降低温度,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但降低的倍数
不同,向吸热反应方向进行的速率降低的倍数大。
2NO2 N2O4
△ H < 0
v吸热
v放热
v
t
O
v(正)
v(逆)
①升高温度
v吸 > v放 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结论: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温度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图分析
温度引起平衡移动的相关v-t图分析
②降低温度
v
t
O
v(正)
v(逆)
v放热
v吸热
v放>v吸 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NO2 N2O4
△ H < 0
结论:其他条件不变,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注意:温度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化学平衡,使平衡发生移动。
结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
温度升高,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温度降低,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正反应的活化能降低,逆反应的活化能也降低,正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几倍,逆反应的活化分子百分数也增加几倍,正逆反应速率增加的倍数相等,加催化剂,不能使平衡发生移动,只影响到达平衡的时间。
使用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使用催化剂能缩短平衡到达的时间。
t
(b)
v
v(正)
0
v′(正)
v′(逆)
v(逆)
催化剂同等程度的改变
正、逆反应速率[v(正)=v(逆)]
改变反应条件 平 衡 移 动



增大反应物浓度
向减小反应物的浓度方向移动
减小反应物浓度
向增大反应物的浓度方向移动
增 大 压 强
向气体分子数目减少的方向移动
减 小 压 强
向气体分子数目增多的方向移动
增大生成物浓度
减小生成物浓度
即向减小生成物浓度方向移动
向增大生成物浓度方向移动
升 高 温 度
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降 低 温 度
三、化学平衡移动原理——勒夏特列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温度或压强等),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注意:
①是“减弱”这种改变,不是“消除”这种改变。
②只有单个条件改变,才能应用。
③勒夏特列原理适用于任何动态平衡体系(如: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未平衡状态不能用此来分析。
判断下列现象能否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
1.新制氯水长时间放置后,颜色变浅
2.用饱和食盐水除Cl2中的HCl比用水好
3.可用浓氨水和碱石灰(NaOH固体)快速制取NH3
4.打开啤酒瓶盖,有大量气泡产生
5.加催化剂,使N2和H2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NH3




N2(g)+3H2(g) 2 NH3(g) △H=-92.4kJ·mol-1
已知N2与H2反应合成NH3是一个可逆反应,其热化学方程式为:
1.向反应器中注入过量N2。
2.采用适当的催化剂。
3.在高压下进行反应。
4.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反应。
5.不断将氨液化,并移去液氨。
讨论这些措施是否可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