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6.3 弹力与弹簧测力计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弹力,弹力产生的条件。2.了解弹簧测力计测力的原理。3.会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核心素养1.学会弹簧弹计的制作及使用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然现象、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兴趣。体现物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教学重点对弹力概念的理解,理解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教学难点弹力的概念及产生条件;压力和支持力属于弹力。教学过程一、导入撑杆跳高要比普通跳高跳得高,它借助了什么?下边我们就学习有关弹力的知识。二、新课引入张紧的弓蹦极运动中的弹力绳运动员能被弯曲的撑竿弹向高空人能被形变的蹦床弹起来三、自主探究想想做做用力分别压弹簧、拉橡皮筋、挤压橡皮泥、捏面团;松手后,物体的形变有什么不同吗?恢复到原来形状没有恢复到原来形状小小的弹弓大大的力活动:物体的形变用力拉橡皮筋、弹簧,挤压气球、橡皮泥,将纸张揉成纸团观察:1、它们是否发生形变?2、松手后,它们是否恢复原来的形状思考与讨论用力拉橡皮筋、弹簧;挤压气球、橡皮泥;将纸张揉成纸团。观察:1、它们是否发生形变?2、松手后,它们是否恢复原来的形状恢复到原来形状没有恢复到原来形状思考:用手拉弹簧,弹簧可能发生什么形变?小弹簧,先用较小的力拉,再用较大的力拉,发生较大形变。观察后一种情况下,撤去力后弹簧还能恢复原状吗?总结:物体的弹性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撤去力后物体也不能恢复的原来形状。弹簧测力计1.原理:(1)定性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弹簧所受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2)定量关系:在一定范围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所受的拉力成正比即:弹簧的伸长量能反映弹簧弹力的大小2、构造:其他几种测力计:GMS型锚索测力计SKN系列测力计测力环握力计四、总结掌握弹簧测力计的正确使用方法:观察量程、弄清分度值、校零,被测的力受力的方向要沿弹簧的轴线方向,使用前来回拉几次目的是防止弹簧卡壳,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一、弹力1. 弹性和塑性:撤去外力后能否恢复原状2. 弹力的产生条件:(1)接触 (2)是否发生弹性形变二、弹簧测力计1. 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2. 使用:看、调、测、读1. 弹力产生的条件:(1)物体相互接触;(2)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相互挤压或拉伸)。2. 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的口诀:(1)看量程、看分度、要校零;(2)一顺拉、不摩擦、不猛拉;(3)正对看、记数值、带单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