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十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十校联考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与社会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期中试卷
温馨提示:
1.全卷分试题卷Ⅰ、试题卷Ⅱ和答题卷。试题卷有两个大题,25个小题。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2.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卷的规定位置上。
试题卷Ⅰ
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这句话的含义是( )
A.尼罗河哺育了古埃及文明 B.有了古埃及文明就有了尼罗河
C.尼罗河是古埃及的内河 D.尼罗河流域是古埃及的国土范围
2.公元前6世纪时,释迦牟尼创立宗教,反对婆罗门种姓的优越地位。他认为,种姓之间没有贵贱之分,看人不应分种姓出身,应看其行为和才能。这体现了佛教( )
A.“忍耐顺从”的思想 B.“众生平等”的思想 C.因果报应的思想 D.独尊安拉的思想
3.“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土地。这种自然环境成为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影响 B.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希腊的地理环境是产生专制制度的根源 D.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4.右图是意大利画家乔凡尼·贝利尼的《群神宴》。画面中,众神或坐或立,谈笑宴饮,穿着打扮与常人无异。这反映了希腊神话的特点是( )
A.神高高在上 B.神人同形同性
C.神人等级森严 D.人高于神
5.东汉史书上记载的“大秦”在公元2世纪成为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地中海成了其“内湖”。据此可知,“大秦”是(  )
A.罗马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6.法兰克国王克洛维皈依了基督教,取得了罗马教会和信徒的广泛支持。查理成为法兰克国王后鼓励基督教发展,向教会贡献“什一税”,从而获得了查理曼的称号。材料反映了( )
A.法兰克王国兴衰历程 B.教权屈居王权之下
C.查理曼帝国分裂原因 D.王权教权相互勾结
7.中世纪西欧庄园里建有住宅、教堂、磨坊、仓库等设施,而且备有耕畜和各种生产工具。庄园的产品很少拿出去卖,除非万不得已,庄园很少出去采购。由此可见,西欧庄园 (   )
A.农业和手工业相当发达 B.为城市兴起奠定了基础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D.基本处于自给自足状态
8.1168年英国创办了牛津大学,1209年又创建剑桥大学。14世纪,德国建立了海德堡大学。到1500年,全欧已有80所大学。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因素是( )
A.资本主义的发展 B.人文主义发展 C.自治城市的发展 D.庄园经济兴起
9.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废除贵族私有的屯仓、田庄和部民,把土地和部民一律收归国有;中央设二官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由中央派官治理;实行征兵制。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
A.大化改新比较彻底 B.完全照搬了唐朝的经济制度
C.推翻了幕府的统治 D.大化改新加强了中央的权力
10.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戏剧家,他创作的戏剧有( )
A.《神曲》 B.《哈姆雷特》 C.《蒙娜丽莎》 D.《最后的晚餐》
11.“改革开放是党的一次伟大觉醒”。在这次伟大的觉醒中,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下列关于改革开放表述错误的是(  )
①改革只有完成时,没有进行时
②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③改革开放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着世界
④国家以创新激活改革引擎,释放更多活力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12.“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80多年前,方志敏烈士在《可爱的中国》中这样憧憬未来中国。如今,先辈的梦想照进现实,新的时代需要创新精神。因为创新(  )
①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②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
③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标志
④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
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建设教育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先导。如图是2022年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单,由此可推断出 (  )
A.教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B.我国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
C.我国各级各类学校数量有所增加 D.我国建成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
14.无论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还是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无论是下定决心推行“双减”整治教育顽疾,还是重拳治理文娱乱象清朗社会风气……习近平总书记对民生疾苦念兹在兹。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国共产党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
②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
③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增进民生福祉
④党和政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同步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5.“在中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
C.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
16.“全过程人民民主”这一重大理论是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的重大创新,充分阐明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特质和优势。以下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理解正确的有( )
①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就是人民当家作主 ②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③社会主义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的民主 ④我国民主道路的选择取决于宪法规定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7.观察下图,国家开展2022年“清朗·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专项行动。这一 行动(  )
①有助于维护亿万网民精神家园
②是厉行法治公正司法的举措
③能促进数字经济的健康发展
④强化法律对道德的教化作用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18.在我市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中,小勇的爸爸投出了自己庄严神圣的一票。这表明他(  )
①直接参与管理国家事务 ②珍惜并行使民主权利
③积极参与民主政治生活 ④行使了自己的监督权
A.①② B. 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条例》正式实施。该法于2018年3月26日由外交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事保护与协助工作条例(草案)》(征求意见稿)正式公布,并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得到了海外中国公民和企业、社区干部、居民和专家学者的共同参与,献计献策。这体现了(  )
①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②人们越来越多的直接参与民主管理,行使国家权力
③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权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
④司法部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20.图示法有助于对知识的学习。下列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右图图示法表示的有 ( )
①改革开放与共同富裕 ②民主选举与等额选举
③民主决策与民主监督 ④人才强国与国家战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第 20题图
试题卷Ⅱ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题,每题12分,共60分)
21.文明:多样·交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古代建筑遗迹可以体现出不同风格的历史文明。图1是哪一文明古国的遗址?说说与图2所在古文明有关的政治制度。(2分)
材料二 一些历史学家曾认为,他横穿小亚细亚、埃及、美索不达米亚、波斯与阿富汗,到达印度边境,是受一种使命意识驱使,这一使命急欲把希腊文化带给可能还处于蒙昧状态的亚洲人……他不仅照例用希腊人取代波斯总督,而且还输入希腊移民,让他们在新建的城市里定居,以便使被征服民族臣服于他。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2)材料二中的“他”是指谁?他“输入希腊移民”的做法客观上起到了什么作用?(3分)
材料三 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
(3)根据材料三,概括古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方式,说说哪种方式更利于文化交流。(3分)
材料四 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我们应该推动不同文明相互尊重、和谐共处,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 ——习近平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的重要演讲
(4)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知识,对“文明交流互鉴推动社会进步”这一观点进行论述。(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逻辑清晰)(4分)
22.各地区之间的交流共同推动了世界的发展与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等农作物经由吕宋(今菲律宾)传入中国,清嘉庆年间大面积种植(玉米),到鸦片战争前已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引种而居杂粮之首。玉米等作物的引进与大面积种植,大大缓解了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中国因人口大幅度增长而带来的巨大粮食压力。 ——摘编自《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
(1)材料一中,图1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为开通美洲到吕宋(今菲律宾)航路作出重要贡献的航海家是谁?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玉米的传入对中国社会有何影响。(4分)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人的贸易活动从早先的地中海地区,进而拓展到大西洋沿岸以至世界各地。它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中“新世界”“旧世界”分别是指哪一地区。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它既促进了全球的联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5分)
材料三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的人和所有的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3)结合材料三,请从“两个文明汇合”(“两个大陆相遇”)的角度说说如何正确评价哥伦布?并由此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相关方法。(3分)
23.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式现代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大道。九年级(1)班以此为主题开展探究学习,请你一起完成下列任务。(12分)
【实干铸就辉煌】第一组同学通过学习强国APP搜集到:
※近十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 ※近1亿人口摘掉绝对贫困的帽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千年梦想照进现实; ※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提高了各区域开放水平,探索出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实现了互利共赢; ※中国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1)联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请你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路径。(4分)
【智慧应对挑战】第二组同学通过上网查阅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浙江在扩大开放上敢为人先,探索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主要经验。有专家指出,浙江要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排头兵,需要做到四个率先: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浙江的“四个率先”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哪些有益借鉴?(4分)
四个率先 有益借鉴
率先破解科技领域卡脖子问题
率先破解农业现代化问题
率先破解区域协调发展难题
率先破解共同富裕难题
【榜样引领前行】从青年人的样子,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样子。第三小组同学到社区居民宣传他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典型人物事迹:
“嫦娥”探月、“天问”探火逐梦九天的背后,有一群平均年龄不到35岁的年轻人托举“神舟”、牵引“玉兔”、驾驶“祝融”;数百万青年学生参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注入新力量;“生命禁区”扎营盘,广大青年官兵誓守祖国边疆;越来越多“95后”“00后”走上世界舞台,展现中国年轻人蓬勃向上的风貌。
(3)以材料中的青年为榜样,谈谈我们应如何努力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4分)
24.致力共治共享,构建基层治理新格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星期天,小丽跟爸爸一起参加居委会举行的“小区议事会”,针对小区宠物狗随地大小便及伤人、私家车乱停乱放等问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
暑假期间,小明随妈妈一起参加村委会举行的“村民说事会”,大家就本村乱丢乱扔垃圾、邻里纠纷等问题商量解决办法。
“每有大事,必相咨访”“小区议事会”、“村民说事会”是居民(村民)直接参与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决策与管理的生动实践。
(1)材料中“小区议事会”、“村民说事会”体现了我国哪一基本政治制度 该活动说明我国公民有哪些参与民主生活的形式?(3分)
(2)为解决材料中的问题,请你向居委会或村委会提出合理化的建议。(4分)
(3)如果你是小丽或小明,请你说说参加民主活动的注意事项,并谈谈自己参加本次活动的收获。(5分)
25.法制建设是文明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衡量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是其中最杰出的一部;这部法典试图明确地、永久地调整一切社会关系,因而,它不仅阐明了古巴比伦的法律制度,也照亮了当时的社会。 ——摘自《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1)材料一中“这部法典”的名称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在世界法制史上有何重要地位。(3分)
材料二:
——摘编自《罗马法图示》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十二铜表法》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并简述罗马法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变化。(4分)
材料三: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22年4月,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68件,修改法律234件,通过有关法律问题和重大问题的决定99件,作出立法解释9件。据此,有同学认为:“有了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就能实现法治中国的目标。”
(3)请对上述同学的观点进行评析,并说说作为公民可以为“实现法治中国的目标”做些什么。(5分)2023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社政期中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项是正确的,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B A B A D D C D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B B A D B C C D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题,每题12分,共60分)
21(1)古埃及;奴隶制民主制度。(2分)
(2)亚历山大;(1分) 客观上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和交融。(2分)
(3)和平交往;武力冲突 ;和平交往。(3分)
(4)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从0到9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1分)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都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的。(1分)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的角色,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因而说“文明交流互鉴推动社会进步”。(2分)
22(1)事件:“三角贸易”。(1分)人物:麦哲伦。(1分)影响:缓解了当时中国的粮食压力,促进了人口的增长。(2分)
(2)新旧世界分别指:美洲、欧洲。(2分)理解:新航路开辟促进了世界各地交通往来,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全球贸易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之后,欧洲殖民者相继走上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扩张和掠夺的道路,使亚非拉国家与欧美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3分)
(3)一面强调哥伦布是侵略者,一面强调哥伦布是伟大的航海家(2分)。一分为二,正反两方面评价(1分)。
23(1)“经济总量突破120万亿”说明我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1亿人口摘掉绝对贫困的帽子”说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
“中国通过共建‘一带一路’,提高各区域开放水平”说明我国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我国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说明我国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联系材料,写出任意两点,4分)
①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创新制高点。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视“三农”问题,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③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长三角地区的引领作用,带动浙西南地区振兴,缩小区域和城乡差距。④坚持共享发展理念,深化分配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4分)
①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②增强亲近社会、服务社会的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③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坚决维护国家安全;④拓宽国际视野,培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4分)
24(1)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民主监督、民主决策。(3分)
(2)①加强对宠物狗的管理,规范养狗人的行为;②划定停车位,并加强对私家车主的宣传教育,提高其规则意识;③设置垃圾桶,宣传垃圾分类的有关知识;④对邻里纠纷要及时调解。(4分)
(3)注意点:我国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3分)
收获:①有利于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②提高了自己对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认识。③提高了自己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任意两点,2分)
25(1)名称:《汉谟拉比法典》。(1分)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分)
(2)意义:①《十二铜表法》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②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变化:①形式上,从习惯法发展为成文法;②范围上,从公民法到万民法。(4分)
(3)评析:该同学的观点是片面的。(1分)①法治要求实行良法之治。通过科学立法建立相对完善的法律体系使法治中国建设有法可依。②有法律制度不等于就有法治,法治还要求实行善治。(2分)
公民:①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行使权利,履行义务;②要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弘扬法治精神,强化规则意识,树立正确的权利义务观念。(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