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7.《中华民族一家亲》教学设计第二课时设计简介:本课教学设计重在引导学生通过看图猜少数民族的形式了解各民族在服饰、饮食、民居等方面的差异。同时,通过“兴边富民”等方面的案例和图片,引导学生理解各民族之间不仅要互相尊重,也要守望相助,才能成为真正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最后引导学生从歌曲、快板、图文解说、课本剧等多种形式策划“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活动,懂得中华民族要实现伟大复兴的梦想,也离不开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互助。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教材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 我们的家园》的第7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族人民互相尊重、平等交往、和睦相处,各民族分布上交错杂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共同缔造了光辉灿烂的中华文化。课由“中华民族大家庭”“各民族谁也离不开谁”“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三个话题组成,本课时着重于“互相尊重 守望相助”这个话题,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搜集整理资料、开展展示会、策划班会活动等途径了解中华各民族的风俗习惯,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不同民族之间要和睦相处,共同发展。学情分析:通过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我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对于各民族的传统习俗、民族风情有了初步了解,而对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尊重、守望相助了解得不多。同时,五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本课还是放手让学生通过阅读文本、借助已有生活经验、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展开合作探究。教学目标:1.通过开展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览会知道不同民族的传统节日,从传统节日中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明白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2.通过搜集、整理资料、策划班会等方式,让学生明白各民族间要守望相助,共同发展;3.在活动、交流中激发学生热爱56个民族,维护民族团结的情感。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明白各民族间要互相尊重难点:让学生在策划活动中感受民族一家亲,激发学生热爱并维护民族团结。教学准备:视频采集,课件制作教学过程:活动一:少数民族我来猜1.看图猜民族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们祖国是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请大家猜猜看这是哪个民族?图组藏族 维吾尔族 傣族 蒙古族 傣族 朝鲜族 畲族2.交流分享:同学们,通过看图猜民族的活动,你发现了什么?(预设:我发现各民族的食物、服饰各不相同.......)那么,除了食物、服饰、民居各不相同之外,还会有什么不同呢?(预设:语言、生活习惯......)3.出示教材59页相关链接:是的。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因此,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都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新年这样除旧迎新的日子里,不同民族表达新年祝福的语言也不同。4.板书课题。我们该怎么做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设计意图】通过一组组体现民族差异的图片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继续探究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活动二:民族文化我了解同学们,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祖国大家庭,56个兄弟姐妹有着不同的风俗习惯。今天我们就来个“少数民族展示会”,和大家一起分享己了解到的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首先请看——1.播放视频师:你知道这是少数民族的哪个节日吗?(预设:火把节)2.图文出示:火把节师:是的。这是彝族、白族和纳西族等同胞的节日,被称为“东方狂欢节”。莉莉同学就曾去过西昌凉山参加过这个节日,我们一起来看看她是怎么介绍的?(我知道火把节是彝族、白族和纳西族等民族的古老传统节日。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去西昌旅游时,正好遇上了他们过火把节。人们在村寨中央点起大火把,各家门前竖起小火把。到了晚上,村寨一片通明,大家一起围着火把唱歌、跳舞,尽情狂欢。对于彝族人民来说,火塘被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火把的寓意是趋吉避凶,所以持火把者要尽量使火把不要熄灭,也不能触踏和跨越。)师:从她的介绍中,你有哪些新的认识?(预设:我知道了对于彝族而言,火把节是他们的传统节日;我知道了各家各户都会竖起小火把;我知道了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不能触踏和跨越.......)师:是的。从莉莉的介绍中,我们知道节日的习俗、寓意,也知道如果要参加这个活动,我们该注意哪些问题。3.说说其他少数民族传统节日除了火把节,你还知道或参加过哪些少数民族的节日呢?(预设:傣族的泼水节、回族的开斋节......)4.少数民族展示会接下来,请大家结合自己的经历或补充资料,向同学介绍一个少数民族传统节日,比一比,谁在展示的时候介绍得最全面。(1)展示小贴士:节日的名称是什么?这个节日给你印象最深的习俗是什么?它有什么寓意?如果有人想参加这一节日的活动,你想提醒他注意什么?(2)补充资料:蒙古族:那慕达大会 回族的开斋节 藏族:雪顿节 傣族:泼水节(3)学生自由上台展示。(4)小结师:同学们,刚才我们了解了这么多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你想说些什么呢?(预设:这些节日看着都非常有意思,我很想去玩一玩。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俗习惯和节日禁忌,我们要特别注意......)师:是的。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我们只有互相了解,互相尊重,才能让祖国大家庭更加团结、和谐。(板书:互相了解 互相尊重)【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导学生感受民族风情,学生的兴趣更浓。通过“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展示会”,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的了解,让学生懂得各民族彼此尊重习俗的重要性。活动三:守望相助在行动师:我们生活在祖国这个和谐的大家庭中,除了互相了解,互相尊重,还要做什么呢?请看1.出示一组少数民族地区图片:2.了解《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师:看了这组图片,你想说些什么呢?(预设:这些地方很破旧;这里的交通很不方便;他们的生活很贫困.......)师:是的。在我国经济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自然环境大多十分恶劣,交通也比较落后,为了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看——2017年国务院发布《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指出,实施兴边富民行动,对于推动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高各族群众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边防,维护国家统一,增进中外睦邻友好具有特殊重要意义。3.播放视频实施“兴边富民”以来,边境少数民族有了怎样的改善呢?请看——《兴边富民为边境群众带来好日子》4.交流看完视频,你有什么感受?(预设:实施“兴边富民”以来,他们有了自己的产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他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师:是的,在国家的支持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边境地区的经济实力得到增强,为边境地区各族人民带来了福祉。5.拓展师: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知道为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还做了些什么呢?和你的同伴说一说吧?(预设:我知道有很多老师支教边疆;我们还参加了“情系边疆 爱心同行”送书活动......)(边小结边出示边疆脱贫图片)师:是呀!我们同是中华儿女,就应该守望相助,成为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板书: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设计意图】通过图片、介绍少数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的典型事例及相关政策以及说说自己在生活中了解到的爱心公益事业等方式引导学生懂得,各民族互相尊重,守望相助,才能真正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活动四:主题活动共设计师:祖国的繁荣稳定,离不开每一个民族的共同努力。2020年时祖国建国71周年,我们班决定开展一次“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班会。1.交流请大家集思广益,策划几个活动,你想从哪几个方面进行设计。(预设:演唱歌曲《爱我中华》、朗诵《同是一颗心 同是一条根》......)师:是的,同学们,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的主题班会,我们可以采取歌曲、舞蹈、朗诵、图片展等多种形式。2.合作学习为了让我们的活动更丰富,接下来,我们展开小组合作,请看合作要求:1.阅读文本第60—61页和补充资料;2.确定表演形式和内容;3.借助学习单,展开学习交流;4.时间5分钟。补充资料:1.歌曲《天路》;2.舞蹈《可爱的新疆》;3.民族互助故事两则;4.快板《民族团结一家亲》;5.“精准扶贫”图文介绍学习单:3.小组分享学习成果,说一说自己小组的表演内容。师生交流:从刚才的合作学习以及分享中,你对“中华民族一家亲”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呢?(预设:为了民族的团结发展,国家和人民都做出了很多努力和牺牲;在做这个大家庭中,我们要互相了解,互相帮助......)4.小结。是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我们56个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守望相助,努力实现这个伟大梦想。【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设计主题活动,引领学生关注活动的形式和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活动的能力,激发学生民族团结互助的情感。四、总结同学们,看!各民族之间要互相了解,互相尊重,守望相助,才能成为真正相亲相爱的一家人。要想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也不能少。继续查找资料,丰富表演内容,积极参与排练,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民族团结一家亲”活动会开展得有声有色!【设计意图】根据课堂情况总结,让学生对课中所学加深印象。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搜集、完善活动设计,进一步充实对“民族团结一家亲”的认识。板书设计:中华民族一家亲互相了解 互相尊重相互学习 相互帮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