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5.5《显微镜和望远镜》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显微镜、望远镜的基本构造,掌握显微镜和望远镜的原理。2.了解我们看到的物体大小与视角的关系。3.大致了解人类探索宇宙的历程。【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阶段:请回顾以前学的知识、阅读课文并结合生活实际,完成下列学习问题:1.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 。2.望远镜也有两组凸透镜, 的凸透镜叫目镜, 的凸透镜叫物镜。二、合作探究阶段: (各组根据教师分配的任务进行探究)探究一、显微镜1.基本构造:2.成像光路分析:3.常见的显微镜:4.显微镜放大倍数的计算探究二、望远镜1.基本构造:2.成像光路分析:3.常见的显微镜:4.自制简易望远镜:探究三、视角1.定义:2.视角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探究四、探索宇宙三、展示对抗阶段四、检查反馈阶段1.如图所示,有一种望远镜由两组凸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叫做物镜。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缩小的实像,它相当于一个 ( )A.幻灯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照相机2.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凸透镜,靠近眼睛的凸透镜叫做目镜,靠近被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叫做物镜,目镜和物镜所成像的情况为 ( )A.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B.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C.目镜成放大的实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D.目镜成放大的虚像,物镜成放大的虚像3.由两个凸透镜组成的天文望远镜,其物镜到目镜的距离是 ( )A.物镜的焦距与目镜的焦距之和 B.物镜与目镜的焦距之差C.物镜的焦距 D.任意距离4.下列情况下,人感到最长的物体是 ( )A.20m远的1.7m高的栏杆 B.40m远的1.7m高的人C.20m远的1.6m高的小树 D.40m远的1.5m高的竹竿5.把一滴水滴在玻璃板上,在玻璃板下面放置一个用眼睛看不清楚的小物体,这时水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镜;拿一个放大镜置于水滴上方,慢慢调节放大镜与水滴之间的距离,就能看清玻璃板下的微小物体,这时它们的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____(填“望远镜”或“显微镜”)。6.小明身高1.64 m,位于平面镜前3 m远处,像与小明的距离是_____m,如果小明向镜面前进1 m,小明觉得像变大了,原因是____________。自我评价:___________小组评价:_________________教师评价: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